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中国和印度人均gdp增速对比

中国和印度人均gdp增速对比

发布时间:2021-03-14 11:23:59

㈠ 目前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的比较

(一)中国经济(1979年至今)
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按照“渐进式”的方式,逐步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改革下,在农村实现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农业合作社,同时,农村乡村工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城市工商企业的改革由“承包经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与建设,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允许私人经营的发展,并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外资。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建立完成,现在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中国的城镇化却落后于工业化。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多。
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率近10%,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400美元,对外贸易规模世界第二,173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一,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外汇储备超过30000亿美元。
近10多年来,由于政府主导投资,房地产和基建过度投入,虽然改善了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但产能过剩,环境退化严重,货币过量投放,政府债务增加;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的状况,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乏力,致使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GDP规模不相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通过创新驱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全面升级和绿色转型。

(二)印度经济(1991年至今)
19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放宽投资限制,取消价格控制,降低企业税收。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同时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经常帐户恶化。随着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苏联解体,加上波斯湾战争使油价飙升,导致印度贸易失衡,政府濒临破产边缘。印度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经济制度为代价,获得了总额达1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资金注入后,当时的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与财长曼莫汉·辛格于1991年正式展开经济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资、工业及入口牌照),结束国营公司的垄断,同时放宽外来投资,免除了多个行业的外资审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经济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针亦未受政党轮替所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政党敢触及强势的贸易协会和农场主的利益:改革从未涉及劳动法和农业补贴等敏感议题。1990年代,除了为数不多的低迷时期,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人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随之进步。

(三)中印经济绩效比较
中印经济比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经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GDP)。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中国GDP(current US$)为189,400,991,348.9美元,印度为189,594,121,351.9美元;1990年中国GDP为356,937,329,023.3美元,印度为326,608,014,285.3美元。

第二,经济发展。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用“人类发展指数”来反映。“人类发展指数”主要包括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共同衡量)、生活水平(人均GNI: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人类发展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2013年世界人类发展指数平均为0.702,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0.008;中国人类发展指数0.719,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0.020 ,高于平均水平;印度人类发展指数0.586,与2012年数据相比提高了 0.032。显然,中国属于“高人类发展指数组”,印度属于“中人类发展指数组”。也就是说,1980年中国的GDP只相当于印度GDP的99.90%,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印度的人均GDP的71.17%。从1981年开始,中国GDP超过印度,10年后的1991年,中国人均GDP才开始超过印度。进入21世纪,中国GDP大幅度超过印度。但中国GDP超速增长,其质量是不高的。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货币的超额投放,使房地产价格成倍翻涨,由此刺激房地产与基建疯狂建设,当然也就使GDP高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中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和各产业所占比重进行估算,2012年GDP中,农业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5.9%,中国为10.1%,印度为17%;工业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30.5%,中国为45.3%,印度为18%;服务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63.6%,中国为44.6%,印度为65%。显然,两国农业比重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的工业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㈡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比两国经济状况,还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我们选择一些指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国的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人均用电量,1997 年中国为714 KWH牗千瓦小时牍,印度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国电力生产占世界比重为8.2%,印度只占3.47%。电力系统的损耗在1997 年中国8%,印度却高达18%。中国在1998 年拥有电话主线70条,印度只有22条,1997 年中国电话装机等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交通运输极端落后,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领先的优势十分明显。资本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 年期间国内总储蓄GDP的比例为42.5%,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为0.71%,而1998 年中国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1.74%,1998 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8.9%、投资率为37.4%,印度分别为22.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G NP 牗国民生产总值牍、 GDP牗国内生产总值牍与G NI牗国民总收入牍是考察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首先,看GNP:据世界银行《2000?2001 世界发展报告》数据,中国1999 年 GNP 为9802 亿美元,在参与排序的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购买力平价牗 PPP牍计算中国的GNP则高达41122 亿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为4422 亿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计算印度GNP为21441 亿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国GDP总量为1.08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达4794.04 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计算GDP,2000 年中国GDP为49660 亿美元,印度为24320 亿美元。2001 年中国人均G DP 牗 PPP牍为4329 美元,印度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3%,印度为6%。经济总量比较我国领先,两国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国依然占有优势。产业结构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48.7%、32.9%,印度各占29.3%、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外开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于对外国投资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1992 年以来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积极鼓励外国投资,不断放宽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外国投资发展很快,外国直接投资从1990 —1991 年度的0.91 亿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亿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达59.25 亿美元,证券投资从1990-1991 年度的0.06 亿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亿美元,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 —1999 年度为负0.61 亿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亿美元,证券投资流入规模在大部分年度大于直接投资。就外贸、外资发展比较而言,无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我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据《经济学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标,1993 —1997 年期间年均变化率印度仅为2%,我国为7%,中国对外开放度远胜于印度,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竞争力牗一牍 IMD 国际竞争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每年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等方面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推出《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国在IMD竞争力排名中处中游,但与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间名次不断上升,1999 —2001 年间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两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两年为周期上下摇摆,在38-42 之间徘徊。IMD竞争力排名说明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比印度强。两国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牗二牍 WEF 全球竞争力中印比较根据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 年对56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创新因子指标排在45,印度为37,其中上游创新能力牗由研究开发投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科研机构的质量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牍我国与印度几乎平起平坐,我国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创新能力牗申请专利的数衡量牍我国比印度要弱,下游创新因子排名我国为48、印度37。我国上游创新能力与下游创新能力脱节,说明我国创新成果商业运作不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不畅。中国经济的微观竞争力落后于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与印度相比也落下风。除1998 年外印度历年名次好过中国,但到2002 年两国差距在缩小,中国只比印度低一位。当前竞争力指标是建立在微观竞争力指标基础上,旨在区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衡量人均GDP水平来考察当前经济成就。中国当前竞争力与印度相比落后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运作与战略排名中国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业环境质量比较中国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业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处于劣势。这反映了我国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偏低,企业运营方式与发展战略不够成熟。2002 年我国商业运作环境有所改观,上升到38。国民财富的增长,归根结底依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牗三牍 GITRR 信息技术中印竞争力在网络就绪、网络应用构成与可行因素构成这3项指标排名印度都领先于我国。网络就绪指标中国64、印度54。网络应用构成指标我国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构成排名中国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级指标方面,我国只在信息基础设施、商业与经济环境、ICT机会与社会投入3个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件、软件与支持、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面排名都落后于印度,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支持、ICT政策、网络学习方面名次悬殊很大,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软件业印度遥遥领先于我国,印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2000 年软件出口额达80亿美元。近几年信息技术产业托起了印度牛市,预计2008 年印度软件业产值870亿美元,出口达500亿美元,软件业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软件出口还微不足道。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两国经济结构都须进一步调整,都须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的竞争力我国整体占优,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我国不及印度,微观竞争力印度强于中国,信息技术竞争力印度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印度大。

㈢ 中国和印度的GDP各是多少人均GDP呢

中国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836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87.99亿元,增长7.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1330.23亿元,同比增长 4.9%;地方本级收入27033.57亿元,同比增长10.8%。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亿元,同比增长4.7%;非税收入 7046.15亿元,同比增长33.8%。全年有望达到70000亿人民币,按美元1:6.83计算为10248亿。明后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GDP平均增长能达到10%,财政收入增长一般比GDP增长高,有望达到15%以上。因此2011年财政收入可达92000亿元人民币,加上人民币升15%以上,按美元1:6,2011年财政收入将达到1.5333万亿美元。
而印度2008年GDP为12000亿美元,到2011年平均增长7.5%,只有1.5万亿美元。
到2011年中国GDP将达6.2万等于印度GDP的4倍。人均GDP你除一下就知道了

㈣ 中国和印度最新对比

中印比较之争最近一段煞是热闹,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第四季度达到了10.4\%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9.9\%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至于印度人,则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将其国民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对手”上的趋势。

但这样的比较真的有意义么?下面笔者就将两国在若干方面的数字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能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值得比、应该比、甚至被迫比、尽管现在还没法比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Internet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当年中国的三线建设被形容为镶嵌式发展,以致围墙内外可以出现航天时代与原始社会的差别(如西昌卫星城)。而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李玉和时代的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CIA(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

在中国很少存在家庭歧视。女性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比汉族人享有更多的优惠权利。在印度呢?有种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妆被烧死的新娘,却从未听说“妻管炎”。

现在的国际媒体上充斥着太多这样的论调:印度的未来比中国好,印度比中国更有潜力……但是,印度怎么样、中国怎么样大家可从前面的数字看出来。

㈤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现对比两国经济状况,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 1 各自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数据和比较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年期间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例为42.5%, 国内总投资占 GDP的比例是36.6%,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9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达3307 亿美元, 印度为 1846亿美元。19 98年中国国内投资占世界比重为17.59%,印度仅占5.74%。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 4%,印度为0.71%,而 1998年中国上升到0 .840/o,印度则降至0.38%。1975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 1.74%,1998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 8.9%,投资率为67.4%,印度分别为22. 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 2 生活水平的比较 7月31日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比较方案: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初步报告》,以人均“家庭实际最终消费”(afch)数据比较亚太地区23个经济体人民的经济福址与生活水平。香港、台湾、新加坡分列前三名,尼泊尔、孟加拉、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分列倒数一至五名,印度和蒙古与人均gdp超出其一倍的中国,荣列倒数第六、七、八名。而人均gdp低于中国的不丹、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其人民的经济福址,平均生活水平均高于中国。 3 各自政策优缺点 人力资源发展 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竞争,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001年中国总人口数量12.7亿,印度为10.3亿。1999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占世界比重为22.4%,印度占16.2%。我国人力资源比印度更具有竞争优势。下面主要从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来比较两国人力资源发展。 人们技能与知识的提高依靠教育,以下根据世界银行《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从 4个方面指标来衡量两国教育水平。(1)教育费用。1995-1997年公共教育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国为2.3%,印度3.2%,印度高于中国;公共教育费用占政府费用比例中国为12.2%,印度11.6%,我国略高。(2)教育比例。1994 —1997年学前教育, 小学中学占总教育比例中国69.6%,印度96%。(3)平均受教育年数。1999年中国 15 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7.11年,印度为5.06年。(4)识字率。1998 年中国成人识字率、青年识字率分别为82.8%、97.2%,印度相应为55.7%、70.9%。 健康卫生状况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7个方面数据进行比对。(1)健康费用。1990--1998年健康方面公共费用占GOP的比例中国2.3%,印度仅0.6%。(2)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1990-1996 年中国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分别为9 0%、21%,印度各为81%、16%,两国卫生条件欠佳。(3)婴儿死亡率。1998年中国每千人婴儿死亡率为31,印度却达70。(4)预期寿命。中国70.1岁,印度62.9岁。(5) 营养状况。 1997 年每人每天摄入热量与摄取蛋白质中国分别为 2897卡、78克,印度相应为2496卡、59克。(6)拥有医生数。1992-1995年中国每10 万人拥有医生数115个,印度只有48个,中国比印度高2.3倍。(7)疾病情况。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UNAIDS)《2002巴塞罗那报告》,2001 年中国成人感染 HIV / AIDS人数为85万人,印度竞达580万人;成人患流行病比例中国0.1%,印度0.8%。 中国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印度,说明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4 展望两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 48.7%、52.9%, 印度各占 29.S%、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990-2000年期间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 1%、13.5%、9%,印度相应为3%、6.7%、8%,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世界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㈥ 对比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国际扫描)

□赵建军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比两国经济状况,还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我们选择一些指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国的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人均用电量,1997 年中国为714 KWH牗千瓦小时牍,印度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国电力生产占世界比重为8.2%,印度只占3.47%。电力系统的损耗在1997 年中国8%,印度却高达18%。中国在1998 年拥有电话主线70条,印度只有22条,1997 年中国电话装机等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交通运输极端落后,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领先的优势十分明显。资本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 年期间国内总储蓄GDP的比例为42.5%,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为0.71%,而1998 年中国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1.74%,1998 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8.9%、投资率为37.4%,印度分别为22.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G NP 牗国民生产总值牍、 GDP牗国内生产总值牍与G NI牗国民总收入牍是考察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首先,看GNP:据世界银行《2000

㈦ 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哪个高

就2008年而言,中国的人均产值为5,870美元而印度只有2,886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要高。
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要比印度更胜一筹,中国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而印度目前的经济体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都会相对差一点

㈧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对比有多少差距

中国GDP总计: 73011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 5432美元(2011年)
印度GDP总计: 1,843万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 1530美元(2011年)

㈨ 中国与印度各年GDP增长速度与人均GDP比较,越详细越好

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比较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较快,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8.5%。印度领导人并提出在2020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西方某些媒体认为,今后印度经济有可能赶上中国。
我个人认为,印度正在继续推行经济改革,其经济发展确实有相当大的潜力,但由于印度经济同中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要赶上中国的难度是较大的。关键在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从1978年至2003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4%,印度约为6%左右。
2004年,预计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仍将超过9%,而印度2003年增长速度达8.5%的原因之一是由于2002年的增长速度只有4.3%,基数低,而2004年的增长将以2003年的GDP为基数,估计增长率只能达到6%—7%。
目前,中国的GDP和人均GDP均为印度的两倍多。2003年,中国GDP为1.4万亿美元,印度为5888亿美元;同年,中国人均GDP为1000多美元,印度为545美元。到2003年止,中国已使用外资为5000亿美元,印度只有近400亿美元。2003年,中国外贸总额为8510亿美元,印度为1313亿美元。2003年,中国钢产量为2.2亿吨,印度为3200万吨。200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4033亿美元,印度为1000亿美元。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的识字率在90%以上,印度为60%左右;2001年中国人均寿命为71.8岁,印度为60.8岁。
中印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要早10年,思想也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较中国强烈,其相当保守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从投资环境看,印度也不如中国,存在基础设施差、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法律条文过繁、某些企业信用差等障碍。(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总体效率是高的,能办成一些大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例,2003年,中国在电力、工程、交通、电信和房地产方面的支出高达2600亿美元,印度只有310亿美元。(三)中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而印度从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长期的“悬挂议会”(没有任何政党获绝对多数席位),政府更迭频繁,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四)印度没有经过彻底的民主革命,土地问题、种姓制度、教派冲突都成为包袱,贫富悬殊比中国严重。2003年,按照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同年人均收入637元),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如按国际社会通行的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的贫困标准,同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为8800万人(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印度政府公布其贫困人口为2.6亿人;但如按国际贫困标准,则印度贫困人口为4.4亿人。(五)中印两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别。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的GDP中,农业占16%,工业占49%,服务业占34%;印度的GDP中,农业占27%,工业占27%,服务业占46%。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占其GDP的一半,印度的服务业占其GDP的一半。一般来说,工业比重大有利于经济的更快增长。(六)在亚洲各地区经济中,东亚经济发展最快。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国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印度虽执行“向东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离东亚有些偏远,对印度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太有利。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印度经济在很多方面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一)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专业人才77万。2003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达124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增长5倍,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二)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三)印度的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四)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印度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较多的印度人员。(五)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看,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都有广阔的前景。
http://i.blogchina.com/3188252.html
http://www.lunwen555.com/paper/touzi/174502368.html

阅读全文

与中国和印度人均gdp增速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