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学建模课题---中国人均gdp和上升趋势
好的,我刚好也参加了去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还不错小拿了个全国二等奖,既然你要研究这个问题我想告诉这是非常好,对你将来会很有帮助的,而且我也很感兴趣这种问题,在这里你首先必须找到中国人均GDP的历年数据,然后就是学习一下《最小二乘法》这个很重要,因为你需要利用这个把历年数学:拟合,拟合可以用数学软件你可能没学,也可以手算,就是比较麻烦,这种统计方法在统计学里面也有你方便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而且我觉得你如果有时间和兴趣的话,应该去了解一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样你就能研究GDP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我给你简单讲下,我也是学这方面的:GDP的含义就是某个国家或是地区的全年生产的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最终市场价值的总合,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实际上这里的价值不完全同于马克思里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应该看成是一种价格,更为合理。一般来说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包括商品和劳务)我们越能享受到了东西也就越多,而产生的利润也就越多,国家得到的税也就越多,国家就更有实力为我们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投入更多资源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国际地位也会越高,我们去国外旅游生活还有学习也会更方便等等。
我还建议你不要只是简单的研究中国人均GDP和上升趋势,实际上我们参赛写论文有30多页超过18000个字,你还应该去了解我们的中国人均GDP的构成包括那些年份增长的快一些,那些年份慢一些,还有我们人均的GDP与GDP的比例系数的变化,来综合考虑,再来预测,甚至可以去和世界历年人均GDP比较,看看我们什么时候能追上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样的研究就更有实用价值。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㈡ 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什么比中国gdp增长率少
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是收到GDP增长以及人口增长两个原因影响的。其中,人回均GDP增长和GDP增长成正比,而答和人口增长成反比。
中国人均gdp增长率比中国gdp增长率少这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中国人口的不会固定,而是持续的增长的。因此,只要人口在增长,那么人居GDP增长率必然慢于中国GDP增长率。
㈢ 2012及2013年 中国人均gdp增长率
这样:
2011 人均GDP 为 5414美元
2012 人均GDP 为 6100美元
2013 人均GDP 为 6767美元
这么算下来,2012增长率为12.67%。2013增长率为10.93%.
㈣ 谁有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情况统计注意,是人均GDP,不是GDP总量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
㈤ 请问1978年至2014年间中国人均GDP的年增长率
人均GDP数据来源是中国知网自有的数据库,原数据是来自对各种年鉴的统计;增长率是我自己算的。2013的GDP我没有统计,国统局没有官方认证,你可以稍等一下等数据正式发布后自己计算。
㈥ 2016年中国人均GDP预测多少人民币
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会达到1.2-1.5万美元。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中国近几年飞速发展。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增长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已成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社科院7日发布《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到2015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将达到22%,而四国GDP增量将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和印度发展更为迅速,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印度则可能跃至世界前五。近十多年来,金砖国家发展迅速,追赶发达国家的势头相当明显,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世界排位提升,对发达国家赶超效果明显;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国际经济影响力提升等。21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10%、印度超过7%、俄罗斯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此外,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出现巨大反差。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2000年的76.6%、2008年的20.8%和2010年的约30%。而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超过30%,居世界第一。在近十多年里,除新加入的南非外,金砖国家相继进入了万亿美元大经济体俱乐部。由于经济增长较快,金砖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2001年的17.71%上升到2009年的24.22%,五国经济占美国经济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显示金砖国家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在缩小。在金砖五国中,中国发展潜质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有希望和最快赶超美国。其次为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南非次之。2001年以来,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IMF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全球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6%和2010年的约9%(第2位)。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6.5%、2001年的11.5%提高到2007年的23.7%和2010年的约40%。如果按照中国年均7%~8%的经济增速和人民币年均升值5%的速度,美国则按照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即1.7%),再考虑到美元在未来将出现的长期贬值趋势。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测算,中国名义GDP可在2015年内达到美国经济80%左右的规模,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的水平,中国将替换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到2020年则可能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根据很多预测显示,当前中印差距较大,如印度高技术出口商品只占总出口的5%,只相当于中国的1/6。因此,印度不大可能在今后10年或20年内变得与中国势均力敌,但到2020年可能跃至世界前五,在中国超越美国后,印度也将在2040年前接近或超过美国,中印美世界经济新三强将会形成。而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则难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创造超越美国的奇迹。
㈦ 中国人均GDP(美元)及其增长情况
2010年中国人均GDP4361美元,增长率10.3%
按社科院估计,2011年中国GDP增速为9.6%,考虑到一定的人口增长,所以2011年中国人均GDP将为4778美元左右
㈧ 未来10年中国人均GDP
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未来15年经济呈现巨大增长潜力
在17日召开的“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也是国家GDP核算的权威人士许宪春作了《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展望与预测》的演讲,这也是对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所主持的有关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展望与宏观研究的课题所作的报告。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会面临哪些新矛盾和新问题?
报告预计,“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十二五”(2010—2015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42万亿元,人均GDP将接近3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4年标准我国由中下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左右,“十三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000美元。
报告认为,2000—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资本的快速积累。虽然这期间资本投入对于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是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仍然高达50%以上。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率非常小,这主要是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
而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动力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预计到“十二五”期间,贡献率将超过40%。
从预测结果来看,GDP的生产结构在未来15年呈现以下趋势:第一产业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趋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上升。
分时期看,“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会继续上升,主要表现在对于能源需求的上升,导致能源部门扩张以及高投资率带来的资本需求的上升,另外,W TO过渡期多种纤维协定(M FA)的取消将促进纺织和服装部门的扩张。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随着采矿业和低技术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回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对服务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
针对GDP的使用结构,报告认为,预计在“十一五”期末,投资比重(即投资率)将达到42%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最终消费率比重(即消费率)将达到57%左右,比2005年将有所上升;净出口比重将达到1%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进入2010年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储蓄率的下降,预计“十二五”期末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费比重则上升到接近60%。净出口比重或落到不足1%左右;到了“十三五”期末,投资比重将加速下滑的35%左右,消费比重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不足0.5%。
报告指出,在未来15年,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显现。报告从三个大方面作了分析,从约束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来看,一是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运行,降低了资本供给效率;二是人力资本投资长期过少,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三是国民经济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另外土地、能源、水资源、一些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缺口会有所扩大。
从约束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来看,一是产品和产业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扭曲。
从约束经济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因素来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不足:投融资和财政税收体制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充分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费存在后顾之忧,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需求;缺乏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使得有限的经济资源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不能有效地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㈨ 2030年中国人均GDP是多少美元啊假如增长率是一年7%的话。目前为止人均GDP为6094美元。
中国近些年名义增长率接近10%,2017年经济总量82万亿,2019年达到99万亿,两年增长一个英国,我还是按8%增长率的保守计算的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157万亿,按现在汇率折合23.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约1.7万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趋势是升值的,那时候不可能现在这么低的汇率,花旗集团预测汇率是1:5,如果真是这样近些年平均名义增长10%就按9%算2025中国经济总量166万亿,1:5汇率就是33.2万亿美元,人均约2.4万美元,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大约230万亿人民币,若还是按1:5,折合46万亿美元,人均约3.3万美元,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中国现在经济总量是10年前3倍,再过11年即使增速放缓翻个2倍多没问题,(2019的99万亿到2030的230万亿),中国人口现在增长率已经特别低,人口峰值大概在2025年14.5亿左右此后会逐渐下降,所以综合下来中国2025人均GDP应该在1.7~2.2万美元,2030在2.5~3万美元没问题,大概率在3万美元,日本1万到3万美元只花了11年,不是8年说错了,中国前面创造了比日本还高的经济奇迹,所以我觉得没问题,中国经济腾飞期年平均增长9.6%持续40年,日本才20多年平均增长9.3%,中日韩的发展轨迹是差不多的人均1千到1万美元都是18年,1万到3万美元韩国花了20多年主要还是本世纪初韩国政权动荡,中国基本不可能出现政权动荡了所以大概率跟日本一样11年左右达到3万美元,东亚国家平均智商高又勤奋只要有合适的制度稳固的政权都会成为发达国家的,至于小日本经济停滞是美国打压他,加上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出口依存度高缺乏内生动力导致增长乏力,中国拥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总人口等于发达国家1.4倍完全可以支撑中国转型升级,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都是无法完成产业升级的说到底就是智商的原因,设计不出好的制度脑子不行自然科技也不行,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2战后跻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是东亚人为主体,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成为发达国家智商必须要95以上,黑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也基本没什么科学家,平均智商只有80多,印度也一样基本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