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宁陵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

宁陵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

发布时间:2021-01-23 14:59:23

⑴ 是看人均收入还是看人均gdp

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
人均GDP是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收入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人均GDP是一种总量的概念,是把一国经济总量GDP平均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数字。任何国家既不会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也无法做到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收入虽然包含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但显然是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从GDP构成上看,我国工资占GDP的比重约占20%左右,而美国高达50%。
举例:
按照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9000多元人民币,按美元计价是2900多美元,与4400美元的人均GDP相差近一半。人均GDP是国民财富创造能力体现,而人均收入是国民财富分配能力的体现。中国的人均收入与人均GDP还有一块相当大的差距。

⑵ 为什么在Eviews软件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人均GDP不是一阶单整

这三个变量能做到一阶单整才是有bug。。。为了简化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假设人内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容收入是与人均GDP完全线性相关的,即,每增加1元的居民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增长a元,人均消费支出固定增长b元,由于人均GDP的增长会比较缓慢,这一假设应该是基本符合相关理论的。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为人均GDP是不是一个一阶单整的序列。
我个人认为答案明显是“不是的”。首先,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学术话题,您可以看看前人对于人均GDP平稳性的检验。大部分的实证结果应该都指向非一阶单整的。其次,理论上来说,这个实证结果不难理解:第一,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每期人均GDP的增长应该不会呈现出一个固定的均值,第二:就国内的数据来说,由于中国前期人均GDP有极大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本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快速借鉴),1990-2008的人均GDP增长相比起08年以后的人均GDP增长有其特殊性,均值、方差出现时间上的变化很正常,甚至可能会有structural break,出现非一阶单整很正常。

⑶ 请问大家:什么是劳均GDP它与人均GDP有什么联系呢

劳均gdp是指劳动人口的平均gdp,分母是所有劳动人口数,而人均gdp就是所有人,包括能劳动和不能劳动的

⑷ 求近三年河南人均gdp和全国人均Gdp数据

09 河南省 人均GDP(元) 20477
08 河南省 人均GPD(元) 19406
07 河南省 人均GPD(元) 15000
09 全国 人均GDP 3711美元
08全国 人均GDP 22640元人民币
07全国 人均GDP 19524

⑸ 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居民消费支出的区别

统计学上记不太清了,可能居民消费水平会按照不同消费种类进行加权平均,以作为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的参考。
而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就只是一个时段性的数据

⑹ 求09年安徽铜陵的GDP、人均GDP及人均消费支出

2009年铜陵市GDP数据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所带来的政策机遇,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挑战,结合实际,果断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化解不利因素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经济增长逐季提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民生状况稳步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整体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居全省第4位。——工农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利润总额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5.3%。粮食产量15.6万吨,增长15.6%;油料产量2.2万吨,增长16.0%;肉类产量1.5万吨,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4.0%。——内外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完成进出口总额22.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8%。其中,进口20.38亿美元,下降32.3%;出口1.77亿美元,下降7.9%。——财政收入及金融运行。全年全部财政收入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5亿元,增长38.9%。200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3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贷款余额3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居民收入及市场物价。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69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6194元,比上年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9,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全年经济运行基本特点一、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在工业、投资、消费的强力拉动下,全市经济增长逐渐摆脱年初以来低速徘徊的局面,呈现回升向好、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并经省局核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0个和0.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从全年运行轨迹看,全市经济发展步伐亦呈明显加快态势,全年GDP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1.5个、2.1个和0.4个百分点。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8.8%。二、工业生产回升较快,增长速度逐月攀升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强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生产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回升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8%,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2个、4.2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29亿元,增长18.5%。全市规模工业用电量达48.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0%,增幅较上半年上升5.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工业完成电解铜产量57万吨,增长15.2%,水泥产量700万吨,增长35.2%,发电量78亿千瓦时,增长71.2%。三、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改善,总体情况好于预期从企业效益看,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政策刺激需求回暖、市场制约因素减少等影响下经济效益实现了回升向好。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9.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回升41.1、30.6和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8.65亿元,增长12.1%,一举扭亏为盈。从财政收入看,2009年全市财政增收持续好转,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0.06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5亿元,增长38.9%,增速居全省第2位。从居民收入看,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769元,增长10.5%,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194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1%。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基础加强2009年,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机遇,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投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在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强力推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再次跨上新的台阶,投资总量及增速双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94亿元,增长61.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是1993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总量是2006年的3倍。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1.15亿元,增长106.2%,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长水平44.5个百分点,一批投资总额超10亿元的三产项目纷纷落户我市,为我市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内资196.3亿元,分别增长29.6%和94.5%,利用内资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为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增添了活力。五、国内市场持续旺销,对外贸易触底企稳2009年,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全市消费需求继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大力落实农机下乡、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发掘了农村消费潜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2亿元,增长18.7%。其中,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1.51亿元,增长18.0%;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62亿元,增长23.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9亿元,增长21.9%。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6万人次,增长18.5%;实现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增长17%。2009年下半年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后,全市进出口各项指标明显趋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15亿美元,同比下降30.8%,其中,出口1.77亿美元,下降7.9%,进口20.38亿美元,下降32.3%。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28.7、20.6和28.9个百分点。六、经济环境不断趋好,企业信心持续增强2009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我市首创的“金融超市”有效地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3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增速比上年末提升17.9个百分点;新增存款85.74亿元,同比多增51.94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比年初增加63.49亿元,同比多增8.19亿元。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小幅下降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9,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2.4,降幅比年初收窄18.1个百分点。在市场价格出现拐点以及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经济政策作用下,全市企业市场经营状况不断向好,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提高。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69.4,比三季度回升55.9点,比上年同期回升122.7点。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16.2,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回升1.6和65.8点。综合来看,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市经济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和挑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经济发展展望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又是为“十二五”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展望2010年,我市经济发展总体上有利因素居主导地位,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变。2010年中央已明确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推进中部崛起、实施产业振兴、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将为我市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全国、全省经济成功实现企稳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通过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全年GDP增速达8.7%,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全国一样,全省经济发展也在加快,全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增速12.9%。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我市自身经济发展基础扎实,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好于预期,特别是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增长,也为明年和今后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不断趋好、一批竣工投产企业产能达标和一批在建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推动下,第三产业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工业品价格上涨可望有效改善我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量,为财政增收,居民增收创造条件;市场消费在居民收入提高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将得以延续。预计全市经济在上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今年仍将呈现增长较快、运行质量不断改善的发展势头。在2010年经济稳定增长预期较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跨越,率先发展”的目标,紧紧抓住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⑺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这两样数据在写论文前需要做什么处理

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是与国际接轨的统计口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一直很低,且低于世界同类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应切实提高我国教育投入比例,尽早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该问题被再次提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教育财政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投入问题的高度关注及政府对于提高教育投入的决心。考虑到当前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超过5%,发展中国家超过4%,及我国已经是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实际,本文在分析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的基础上,与世界上中低收入国家进行比较,确定我国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对制定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财政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学校教育经费,校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年度内安排,并计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主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其外延小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根据上述内涵,我国与国际统计口径相对应的指标应该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我国能与国际同口径比较的指标应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自1991年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5%左右徘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大多在2%左右变化。从1995年到2005年,由于在1995年国家新颁布的《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的要求,从法律上进一步规范了教育经费的财政来源,之后十年的教育财政经费和预算内教育财政经费占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但长期来看,这两个比例的增长速度仍然相当缓慢,从未达到3.5%。2006年是2.82%近两年才超过3%

⑻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GDP数据哪里有

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

阅读全文

与宁陵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