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关系
人均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1)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2.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不同难道还有不可支配的收入吗gdp不就是自己生产的东西卖的钱吗
人均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gdp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回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答(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3. 我国近十年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具体的数据)
建议复你查询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库制: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
其中的两张表可以回答你的人均DG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据。请查看:
表: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左面几栏是各产业的比例,但是请看最右边一栏/第十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表:10-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最左边两栏分别是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数据)
4. 请问各位大侠,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呢
其实就是总产值和总收入,总收入和总消费的比率
把以上所有的都除以全国总人数,就是你要问的。
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能说明什么问题?
是说每个人每生产‘一单位商品’,那个人可以获得的收入
也就是说明了人在国家中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正比。(通俗的解释,如果要真的论证还需要其他指数来证明)
第二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
是指每个人收入中所消费的金额所占的比率。
指的是一个人挣的钱中所用于花费的钱的比率。
这说明了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市场的均衡点(同上,如果真要论证还需要其他数值来证明)
5. 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关系
GDP与人均可抄支配收入是两个不同的统计学概念,经济学名词。
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6.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有什么区别
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县主要靠国家补贴。本身,不产生太高的GDP。国家补贴了很多收入,造成可支配收入高于人均GDP。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这样。
7. 人均gdp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哪个个更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总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以后的收入。含未成年人。 方法: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从理论上说,上述3种方式最后统计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法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计算公式:Q1·P1+Q2·P2+……+Qn·Pn = 国民生产总值Q代表各种劳务与最终产品(Final Procts),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P代表劳务与最终产品的价格
8. 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区别
就是你为公司带来的产值和公司发给你的工资的区别。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这个比率还是很有意义的
9.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差距有多大
2015年中国人均GDP约8000美元,按照目前汇率等于52000人民币。按照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内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容入是21966(如下),占人均GDP约42%,而2014年的同类数字却是28844元,高于2015年6828元
10. 人均GDP跟人均可支配收入哪样更能反应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水平
GDP是包含各行各业的,比如鄂尔多斯的挖煤产业就可以产生很多GDP。但当地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再比如,长沙和苏州的人均GDP也比上海高,但生活水平却低于上海。
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抽样调查得来的数据,而且还是居民自愿填写的数据,所以这些数据存在很大的水分。有一些居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收入水平,往往会填写一个假数据交给统计局。你看看某些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但个税却很高。因为可支配收入可以造假,但个税无法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