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近些年的GDP增速一直很高,印度是怎么做到的
印度公布出来的GDP的数量确实很惊人,但是实际上,印度存在着许多的经济漏洞。如果硬要说印度如何做到的高经济,一方面是与国家的正确的经济体制有关,而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在GDP上造假而来的,实际的GDP总量肯定会比公布出来的要低。
再者,印度的基础国内建设太差劲,这些都为他们的经济埋下来隐患。就大家熟悉的来说,印度的火车上经常载满了人,所以印度也被称为“开挂的民族”,因为车速慢,所以大家可以在车顶车身上悬挂,印度火车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而印度人所谓的高速公路,就是中国达到的简易公路的标准,基础设施不行,会长期拖累印度经济的走稳。
2. 为什么印度的GDP增速超过中国
这有什么,
很正常地现象,
增速说明不了多少问题,
比如我朝增速还内比老美快呢。
印度增容速快,
首先就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体量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十个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增速为百分之十,
但一百个地基础上增加八个,
增速为百分之八。
虽然前者增速快,
但增加的绝对量远少于后者。
虽然目前,中印经济差距没那么大
但也绝对不小,
毕竟咱天朝可是全球第二,
全球唯二的经济体量破十万亿的国家……
3. 印度的GDP将会超越中国吗
楼主你好
印度的GDP不会超过中国,则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
印度在经济上赶超中国,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再三提起的一个话题。但是,这个话题的“热量”却部分地归之于话题本身的模糊程度,例如,说“经济上赶超”,这指的是总量GDP还是人均gdp?是GDP的总体规模还是GDP的增长速度?还有,在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经济效率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还是应该强调财产权利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当我们考虑“总量GDP还是人均GDP”时,人口的因素就进入了“印度赶超中国”问题的视野。最近又有西方经济机构预测,在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后,印度可能在2050年赶上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因素在中国赶超美国时没有成为障碍,但当中国的总量GDP超过美国时,中国的人均GDP却将远远地落后于美国。而在中印对比时,人口因素会对印度的总量GDP和人均GDP超越中国都有较大影响。从现在到2050年还有不到4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过去40年(1970年到2010年)的中印情况对比。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进行计算,按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的不变美元价格来分析,中国对印度的GDP比例,从1970年中国是印度的81%,上升到1980年的110%,1990年的152%,2000年的240%,2010年的310%,即40年内中国从总量GDP少于印度到3倍多于印度。相应地,中国对印度的人均GDP比例,从1970年中国是印度的103%,1980年的120%,1990年的96%,上升到2000年的216%,
2010年的310%,即40年内中国从人均GDP大约等于印度到3倍多于印度。
与此同时,中国对印度的人口比例,从1970年中国是印度的144%(8亿比5.5亿),下降到1980年的138%(9.6亿比7亿),1990的129%(11.2亿比8.7亿),2000的118%(12.5亿比10.5亿),2010的108%(13.2亿比12.2亿)。也就是说,40年内中国人口增加了5.2亿,印度的人口却增加了6.7亿。而且,印度人口的增加不仅没有使印度保持经济规模大于中国,反而是使印度经济在总量和人均上的落后都在持续扩大。
4. 中国的GDP是印度的近5倍,为什么很多印度人觉得印度比中国强大阿三是怎么想的
否则就不是阿三了,这是阿三同西方人学的,出于政治需要,媒体报道虚假不实,片面性+杜撰,所以导致国内民众成为井底之蛙,自我感觉良好!
这同中国的湾湾一样,只看到井盖,所以连茶叶蛋也吃不起。
5. 中国与印度各年GDP增长速度与人均GDP比较,越详细越好
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比较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较快,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8.5%。印度领导人并提出在2020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西方某些媒体认为,今后印度经济有可能赶上中国。
我个人认为,印度正在继续推行经济改革,其经济发展确实有相当大的潜力,但由于印度经济同中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要赶上中国的难度是较大的。关键在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从1978年至2003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4%,印度约为6%左右。
2004年,预计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仍将超过9%,而印度2003年增长速度达8.5%的原因之一是由于2002年的增长速度只有4.3%,基数低,而2004年的增长将以2003年的GDP为基数,估计增长率只能达到6%—7%。
目前,中国的GDP和人均GDP均为印度的两倍多。2003年,中国GDP为1.4万亿美元,印度为5888亿美元;同年,中国人均GDP为1000多美元,印度为545美元。到2003年止,中国已使用外资为5000亿美元,印度只有近400亿美元。2003年,中国外贸总额为8510亿美元,印度为1313亿美元。2003年,中国钢产量为2.2亿吨,印度为3200万吨。200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4033亿美元,印度为1000亿美元。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的识字率在90%以上,印度为60%左右;2001年中国人均寿命为71.8岁,印度为60.8岁。
中印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要早10年,思想也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较中国强烈,其相当保守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从投资环境看,印度也不如中国,存在基础设施差、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法律条文过繁、某些企业信用差等障碍。(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总体效率是高的,能办成一些大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例,2003年,中国在电力、工程、交通、电信和房地产方面的支出高达2600亿美元,印度只有310亿美元。(三)中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而印度从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长期的“悬挂议会”(没有任何政党获绝对多数席位),政府更迭频繁,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四)印度没有经过彻底的民主革命,土地问题、种姓制度、教派冲突都成为包袱,贫富悬殊比中国严重。2003年,按照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同年人均收入637元),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如按国际社会通行的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的贫困标准,同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为8800万人(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印度政府公布其贫困人口为2.6亿人;但如按国际贫困标准,则印度贫困人口为4.4亿人。(五)中印两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别。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的GDP中,农业占16%,工业占49%,服务业占34%;印度的GDP中,农业占27%,工业占27%,服务业占46%。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占其GDP的一半,印度的服务业占其GDP的一半。一般来说,工业比重大有利于经济的更快增长。(六)在亚洲各地区经济中,东亚经济发展最快。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国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印度虽执行“向东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离东亚有些偏远,对印度开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太有利。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印度经济在很多方面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一)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专业人才77万。2003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达124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增长5倍,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二)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三)印度的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四)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印度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较多的印度人员。(五)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看,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都有广阔的前景。
http://i.blogchina.com/3188252.html
http://www.lunwen555.com/paper/touzi/174502368.html
6. 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哪个高
就2008年而言,中国的人均产值为5,870美元而印度只有2,886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要高。
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要比印度更胜一筹,中国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而印度目前的经济体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都会相对差一点
7.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现对比两国经济状况,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 1 各自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数据和比较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年期间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例为42.5%, 国内总投资占 GDP的比例是36.6%,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9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达3307 亿美元, 印度为 1846亿美元。19 98年中国国内投资占世界比重为17.59%,印度仅占5.74%。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 4%,印度为0.71%,而 1998年中国上升到0 .840/o,印度则降至0.38%。1975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 1.74%,1998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 8.9%,投资率为67.4%,印度分别为22. 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 2 生活水平的比较 7月31日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比较方案: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初步报告》,以人均“家庭实际最终消费”(afch)数据比较亚太地区23个经济体人民的经济福址与生活水平。香港、台湾、新加坡分列前三名,尼泊尔、孟加拉、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分列倒数一至五名,印度和蒙古与人均gdp超出其一倍的中国,荣列倒数第六、七、八名。而人均gdp低于中国的不丹、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其人民的经济福址,平均生活水平均高于中国。 3 各自政策优缺点 人力资源发展 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竞争,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001年中国总人口数量12.7亿,印度为10.3亿。1999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占世界比重为22.4%,印度占16.2%。我国人力资源比印度更具有竞争优势。下面主要从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来比较两国人力资源发展。 人们技能与知识的提高依靠教育,以下根据世界银行《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从 4个方面指标来衡量两国教育水平。(1)教育费用。1995-1997年公共教育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国为2.3%,印度3.2%,印度高于中国;公共教育费用占政府费用比例中国为12.2%,印度11.6%,我国略高。(2)教育比例。1994 —1997年学前教育, 小学中学占总教育比例中国69.6%,印度96%。(3)平均受教育年数。1999年中国 15 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7.11年,印度为5.06年。(4)识字率。1998 年中国成人识字率、青年识字率分别为82.8%、97.2%,印度相应为55.7%、70.9%。 健康卫生状况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7个方面数据进行比对。(1)健康费用。1990--1998年健康方面公共费用占GOP的比例中国2.3%,印度仅0.6%。(2)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1990-1996 年中国获得安全水源与拥有卫生设施人口分别为9 0%、21%,印度各为81%、16%,两国卫生条件欠佳。(3)婴儿死亡率。1998年中国每千人婴儿死亡率为31,印度却达70。(4)预期寿命。中国70.1岁,印度62.9岁。(5) 营养状况。 1997 年每人每天摄入热量与摄取蛋白质中国分别为 2897卡、78克,印度相应为2496卡、59克。(6)拥有医生数。1992-1995年中国每10 万人拥有医生数115个,印度只有48个,中国比印度高2.3倍。(7)疾病情况。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UNAIDS)《2002巴塞罗那报告》,2001 年中国成人感染 HIV / AIDS人数为85万人,印度竞达580万人;成人患流行病比例中国0.1%,印度0.8%。 中国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印度,说明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4 展望两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 48.7%、52.9%, 印度各占 29.S%、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990-2000年期间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 1%、13.5%、9%,印度相应为3%、6.7%、8%,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世界农业增长与工业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8. 中国GDP远超印度,那么印度有什么是优于中国的
廉价劳动力。印度跟中国一样,典型的特征就是人数众多,但是中国比印度要富裕很多,印度多是一些廉价的劳动力。
9. 印度GDP是多少
印度在2018年的GDP为2.726万亿美元。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
2016年印度经济首次超过英国,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成长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财政年度的GDP增长达7.3%,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成长最快的经济体。
(9)2018印度网友比较中国和印度的gdp扩展阅读:
印度2019-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经济增速预计为5%,低于上一财年的6.8%,与印度央行去年12月的预测值一致。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经济增速为5%,第三季度增速为4.5%。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经济增速可能触底回升。
不过,由于外需疲弱,国内投资意愿不强,增速回升幅度预计不会很大。印度本财年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明显下降,预计本财年制造业增速将从上财年的6.9%降至2%。此外,农业、建筑业等行业增速也有所下滑。
10. 印度gdp和中国gdp对比
印度和中国,总人来口相差不大,都身源处亚洲,但印度的经济落后,比起同样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总量GDP相差悬殊,经济总量仅仅是我们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们是14.36万亿美元,印度才2.85万亿美元,完全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