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5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美元
195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美元,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1952年我还没有出生。
㈡ 英国的人均gdp达到了多少
2001年,中国GDP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2005年,中国GDP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2006年,中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GDP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㈢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是
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排名第9名,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人均GDP为381元,外汇储备是1.67亿美元。
同在1978年其它国家的GDP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苏联、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巴西、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
(3)英国1952年人均gdp扩展阅读: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这样中国经济增强了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GDP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按本币计算:
1956年突破1千亿元,1982年突破5千亿元;
1986年中国GDP过万亿元,达到10,309亿元;
2001年过10万亿元,达到110,270亿元;
2012年过50万亿元,达到534,123亿元;
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36,139亿元(初步核实数);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6708亿元(初步核实数);
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744127亿元;
2017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2.71万亿元,同比增长6.9%。
GDP总量按美元折算:
1972年首次破千亿美元;
1993年破5千亿美元;
1998年破1万亿美元,达到10,253亿美元;
2009年中国GDP破5万亿,达到50,597亿美元;
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
2014年破10万亿,达到103,588亿美元(初步核实数)。
㈣ 英国近十年GDP数据
英国是资本主义,民主主义和世界现代化社会的发源地,它促进了世界的工业化,经济化,城市化和军事化。 17世纪中期,英国的两次内战推翻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此在世界首次出现,它也渐渐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它使世界更现代化,更文明化,蒸汽机和物理的出现,使得全世界人民拥有了现代化,快捷化,文明化的工具.还有我们中国人生活中最常用的自行单车也是英国人发明。 虽然英国是世界上最晚进入封建时代的国家之一,封建时代的初期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封建政治和制度已十分闭塞,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提高,思想的落后,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英国人民需要一种平等,开放,民主,自由的制度来解放他们,这就是资本主义.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英国两次的工业革命,使得封建残余完全灭亡,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国家富强,使得英国残剩的贫困人口过上了好日子,经济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仅次于中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环球经济实体。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实质之一。通过工业改革后的英国,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实现: 1)开辟欧洲以外的贸易点,可外销商品,加大资本回流; 2)寻找欧洲以外的新陆地,以方便采购生产商品的原始材料,和 能源,可降低成本,谋取资本利益最大化。 等原因,英国开始了海外殖民。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极大的削弱了英国的实力,英国损失极其惨重,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入侵使英国欠美国许多债务,并动摇了大英帝国这所殖民大厦,两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殖民地纷纷独立,1997年中国政府也通过谈判(1984中英联合声明)收复了香港. 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各方面实力的下降,经济地位日趋下滑:二战结束后,美国,苏联实力越过英国;60年代后,日本经济实力超过英国;90年代,韩国汽车生产量超过英国.英国的军力也大幅度下降,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英国海军折损竟然过半,已丧失做海洋帝国,和控制世界广大殖民领地的能力. 它的综合国力,近两年也有所回升,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强国.英国在世界上影响力极强,英联邦组织有54个成员国,它们大多看好英国,支持英国政见.英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早已是美国最亲密的同盟国,两国文化同源,交往密切.而且两国军事合作也十分好,朝鲜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是典范.目前,由于美国大量援助英国,英国也由于自己的努力,抵制住了法国,德国,日本的经济入侵,也一直在工业七国中位居第二位,虽经济地位缓慢下降,但因自身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工业力量虽无法赶超美国,但和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比仍比较强大. 在政府强力主导的创新战略推动之下,10余年来,英国在能源、生命科学、ict产业等几大领域取得迅速突破,确立了全球优势。“生命科学产业是一个英国式的成功故事,自从50年前在剑桥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之后,英国就一直处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宣称。2005年,这一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850亿美元,比布莱尔发话时猛涨了37.1%。 英国生命科学产业主要分为两大领域:在具有传统优势的制药业,有6.5万名直接从业人员,并创造了25万个相关就业机会;在基因、干细胞、生物信息工程等新兴研发领域,有480多家私人公司,24000名雇员。两大领域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上下游齐全的产业链。目前,英国生命科学产业以公司总数、进入市场和开发的产品数量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英国是世界第二大新药研发中心,英国自身也拥有葛兰素-史克和阿斯特拉-捷立康(astrazeneca)等制药巨头。12家世界最大制药商均在此有主要工厂或研发中心,全球制药公司每年在英国的研发投入超过60亿美元,世界上最畅销的75种药品中有15种是在英国开发的,包括美国辉瑞的著名产品“伟哥”(viagra)。据统计,英国药品研发的投入产出率世界最高,平均每100万美元的投入能催生16份研究报告,而美国为9.2份,日本为3.6份。 目前英国已经形成几个规模巨大的生命科学产业带。以伦敦为中心,牛津、剑桥为两翼的地区是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大约1/3的人类基因研究项目在剑桥的桑格研究院(sanger institute)进行;以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为中心,邓迪、格拉斯哥为两翼的地区是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并在克隆技术、干细胞和癌症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此外,肯特郡、约克郡和曼彻斯特的技术水平也很发达。 政府的长期支持,宽松的法律和完善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英国生命科学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 2003年3月,英国政府通过了克隆和干细胞研究合法化的法律,为再生药物的研究铺平了道路。政府还不断完善资金和市场管理政策,以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企业研发。而伦敦也拥有欧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数量最多的生物技术财务分析师以及欧洲最具实力的风险投资组织,为从事生命科学的企业募集资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各地的地区发展局(rads)也为当地顶尖大学引入了新的风险投资。此外,始建于1990年代中期的欧洲医药鉴定局总部就在伦敦,也为英国的新药开发及临床实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英国在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首倡并推行了风靡全球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stry)”概念。1997年5月,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提出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历时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金融业。目前创意产业对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 虽然国家创新战略实施10余年来取得巨大成效,英国经济已基本实现从制造型向知识服务型的转变,但是“英国式创新”依然面临不少问题。 其一是全民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偏低。10年来,尽管英国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年增长率达到7%,但由于企业投入不足,其全民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西方七国中居于倒数第二,仅比意大利好一点。据东南英格兰发展局创新部负责人戴维德哈里斯介绍,英国的这一数字在2004年为1.9%。如果按照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的标准,这一比例要达2%以上。为此,英国政府在《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十年框架》中提出:政府对科学的总投入到2007~2008年财年增加到53.6亿英镑;全民研发总投入到2014年增加到225亿英镑(以2004年为基准);全民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到2014年提高到2.5%。 其二是如何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2005年初,英国设计协会主席乔治考克斯发布了其研究小组6个月考察的结果:在访问的300家英国公司中,只有不到1/3在过去两年中推出了新产品或服务。尽管英国的创新能力仍很强,但并不均衡。 其三虽创新行为和产品如何持续获得公众支持。要使创新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有益,国家的战略与政策必须让公众充分参与创新的决策过程。这需要制度和组织上的更大创新作为保证。在此意义上,“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也得到了更深入和广泛的延展。 布莱尔改变了英国 他改变英国的还包括解决了持续数十年的北爱尔兰和平,让敌对双方坐在一个屋子里谋划北爱尔兰的未来;他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版图,分权运动政策的落实给苏格兰高度自治、给威尔士中度自治,不管是否埋下联合王国分裂的“祸根”,英格兰国家议会决定苏格兰、威尔士命运的历史终结了。他同样终结了英国的政治传统,取消上院议员世袭制颠覆了历史,推进了民主改革进程。 布莱尔在内政上颇多建树,把市场化策略应用到教育和医疗改革中,提高了攸关民生的这两大领域的效率,形成“政府投资增加与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同步”的良性循环,以致以削减公共开支为传统政纲的保守党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他领导的政府实现了保守党的主张,把利率调整权从政府转移给中央银行,规定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3%。对各类专业人士的高度信任,使得英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一直处于增长的良好态势。 实行最低工资制,采取政府出资和企业联合培训失业人员技能的“新政”,灵活就业机制的强化,以及大力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英国的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是欧洲面对全球化挑战中应变能力最强、政策最成功的国家。
㈤ 请问英国的人均GDP是多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英国人均GDP为38592美元,在全球各国中排名第22.
㈥ 求近五十年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变动表!!
我估计楼主很难找到答案的,我国的统计局一般对国内都是GDP总量,是不会公布人均GDP的,因为我们的总量可以冲进全世界前10。而人均...这样做的目的--增加民族自豪感!!!!
㈦ 苏联1946——1952年的人均GDP各为多少
苏联不计算gdp,只计算工农产值。
例如金融、商业、旅游、服务等等这些不能创造实际社会财富的指标不纳入计算。
什么是gdp?生产了一个面包卖给你,1元钱交易,这就是一元gdp,这个面包被转卖了100次,都是1元交易,实质财富依然是1个面包,但gdp已经是100元了。苏联只计算1元的工农产值。
㈧ 1952年的GDP
当然不一样了。你用的GDP是名义GDP,一般统计年鉴中GDP都是按当年的可比价格来核算的。回也答就是名义上的GDP。但是每年的价格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直接按你那样做。
另外,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计算这个生产总值指数。我觉得用处不大。
首先,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在过去50年间应该发生了变化。据我所知,解放初期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采用俄罗斯的那一套方法,与现在的核算体系有所区别。而且相关的统计口径肯定也不一样,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其次,我国人民币汇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格水平完全没有可比性。
假如不考虑以上这些,单纯从理论上说要计算GDP指数可以这样做:
将各年的GDP除以当年的价格水平,得到实际GDP,然后再按照你的方法去计算该指数。即使这样,也可能结果不一样。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㈨ 现在的英国人均GDP是多少
英国人均GDP:
39899美元 (2016年,国际汇率)
2017的数据还未出来
㈩ 1960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是多少钱
美国2881美元
新西兰2313美元
加拿大2295美元
卢森堡2235美元
瑞典1983美元
澳洲1884美元
瑞士美元
巴哈马1550美元
挪威1442美元
冰岛1412美元
英国1381美元
以色列1366美元
丹麦1364美元
法国1320美元
西德1309美元
比利时1279美元
芬兰1179美元
委内瑞拉1138美元
荷兰1069美元
奥地利935美元
意大利804美元
阿根廷765美元
波多黎各718美元
爱尔兰684美元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37美元
智利550美元
希腊534美元
土耳其497美元
乌拉圭490美元
日本479美元
香港429美元
牙买加429美元
南非422美元
西班牙396美元
新加坡395美元
哥斯达黎加380美元
巴巴多斯379美元
巴拿马368美元
葡萄牙357美元
苏里南343美元
墨西哥340美元
伯利兹308美元
圭亚那304美元
马来西亚299美元
利比亚293美元
加蓬291美元
塞舌尔288美元
斐济286美元
津巴布韦281美元
塞内加尔260美元
菲律宾257美元
阿尔及利亚252美元
哥伦比亚252美元
秘鲁252美元
危地马拉251美元
赞比亚229美元
厄瓜多尔228美元
伊拉克228美元
萨尔瓦多226美元
南越223美元
多米尼加203美元
巴西20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