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184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

184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

发布时间:2021-01-17 13:21:11

Ⅰ 1840~2012年全球政体GDP排名前十位

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意义何在呢?我认为,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是指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速度完成追赶的关键。什么是发达国家呢?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发达国家人均gdp高,生活水准高。顶尖的发达国家有那些呢?我认真找出了人口总数在1000万以上(有些国家才几万人,研究他们我觉得意义不大)人均gdp排在世界前十的国家。 国家名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人口(人) 荷兰 46970.5849 16418826 英国 46092.9627 60768942 美国 45421.6847 305826244 比利时 43943.1691 10457344 澳大利亚 43536.147 20743178 加拿大 43045.831 32876045 德国 40536.8524 82599470 法国 40421.0209 63499725 日本 35382.8396 127966710 意大利 35356.3828 58876835 从以上所列表可以看出事实确实如此。人均gdp排在世界前十的国家都是公认的发达国家。所以今天的中国努力追求gdp,甚至以其作为官员升迁的考核标准似乎并不错误。gdp在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中真的那么重要吗?人均gdp的悬殊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幸好人类的历史已经足够长,已经发生了足够的事件,其例子已经足够我们在研究中使用。据说,清朝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50%,可它显然不是发达国家。大家还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成了一片废墟,日本在1945年时候本土工业几乎全毁,1945年中国东北是全亚洲最大的工业基地,也就是说1945年二战结束时候中国的gdp远远高于日本。但经过60年的发展后结果怎么样呢?另人吃惊的是中国在一个gdp数值远远高于日本的高起点上再次败与日本之手,60年后日本总的gdp大大高于中国,人均gdp更是远远把中国甩在了身后,60年过去后,日本仍然是发达国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相对于日本仍然贫穷落后,仿佛时间凝固了一样,60年时间中日之间国力并没有因为中国当初的远比日本高的gdp而起什么变化。德国也几乎复制了日本经历的一切,从一片废墟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站了起来,重新成为发达国家。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时的gdp的高低并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 那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对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全都是民主政体国家。荷兰.英国.比利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哪个不是民主国家?其中的美国更是世界霸主!所以“民主”是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但是,且慢!民主国家里似乎还有一些非常落后的国家!菲律宾似乎搞民主已经很久了,那个印度更是个“民主体制”运行十分良好,是个连发达国家都非常欣赏的“伟大的民主国家”。但是极其不幸,令西方发达国家极其难堪的是印度尽管在各个方面似乎都和中国很相似的情况下,在有了“民主”这一伟大政体后却搞成个连中国也远远不如的糟糕透顶的极其穷困潦倒的国家。因为有了印度这么个令“民主政体”蒙羞的典型国家,令中国的“民主派”蔫了不少,“民主”在有些人嘴里多了两个字成了“狗屎民主”。 那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经过独立思考,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是:发达国家拥有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素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区别是“高国民素质”和“低国民素质”的区别!德国的前身普鲁士非常重视教育,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曾在1717年发布诏令,要求所有的父母送子女上学,因为他发现普鲁士儿童对许多事情非常无知。但因为没有皇室财政支持,此事不了了之。后来威廉大帝又在1763年拨款建立学校,但收效不大。在他统治时期,普鲁士建立了国家管理大学制度,并实行了公务和军官聘用的考试制度。到1808年,在威廉三世的统治下,普鲁士建立了教育部,负责推动全民教育。经费由学生家长、地方政府支付。国家还出资培养教师。因为缺乏教师,一些孤儿院的孩子被专门制定培养成为教师。到1837年,80%的普鲁士儿童都能够上学接受教育(同期通过的禁止童工法起了推动作用)。到18世纪中叶,普鲁士成人的识字率达到80%,而同期的英国和法国成人识字率分别只有50-65%。普鲁士军队的士兵的识字率更是高达90%。1849年,普鲁士国家将全国所有的教师(包括大学教授)全部纳入国家公务人员的行列。1871年德国统一后,这一制度普及到全德国。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德国的“国民素质”大大高于其它国家,这一成就使德国飞速发展,到1914年前后德国成了欧洲的科技中心!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行全民强制教育的国家(1872)。日本的“国民素质”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在1945年的时候识字率仅有20%,而日本在明治前期就达到了42%的成人识字率,今天的日本大学入学率达到了60%也是远高于今天中国的24%(2006年数据)。至于“伟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据中评社香港2008年2月1日电/印度政府全国抽样调查组织今天公布,印度2005至06年度国民平均识字率为65.38%,较前一年度仅成长1.5%。而中国大陆的识字率高达91%比“民主”的印度强的多!不过,印度投入的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比中国大的多!但效果却比中国差很多!原因我认为是中国重教育的历史传统,从这点上讲,孔子是中华第一伟人!从中国和印度的对比发现“素质”不仅仅指学历教育,他有很多含义。比如:中国因为历史传统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导致中国的文盲父母素质也比印度的文盲高,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没学历不等于没文化,更不等于没素质。又比如:中国的体育远比印度强。说明中国人的体育素质远比印度人强! 从以上对比发现“国民素质”不但是个学历教育问题,更是个综合“素质”问题。有时候我在那里想:伟大的姚明要是没有篮球给他打,他可以干啥?所以中国要成为强盛的发达国家,不但要加强学历教育,更要加强“素质”教育,要多为中国国民搭建一些能让人发挥才能的平台。让每个中国人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从“素质”教育这个角度出发又可以得出一些好玩的结论。比如:我认为公务员队伍可能的话应该继续扩大(这个是模仿德国拼命扩军提高国民素质,当然适当的时候要裁掉。试想:如果德国在1914年裁军和平发展,今天的欧洲怕已经被德国独有。所以什么都要与时惧进才好啊!)又比如:医疗对中国国民应该完全免费!一个人身体不好,其“素质”怎么会好呢!再比如:住房不但该免费提供而且面积应该达到人均60平米才比较好,还应该带花园和游泳池,当一个家连卫生设备都没有,人的“素质”怎么提高呢!还应该多兴建图书馆.运动场.大剧院等等。只要能提高“国民素质”的事情都该大力去做! 说了这么多再谈谈“民主”的真正作用之一。“民主”国家有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但发达国家又无一例外是“民主体制”国家,这个又是为什么呢?经过再次仔细思考,我得出推论:“民主”的真正作用之一是国民在“民主”的过程中普遍提高了“素质”。 那么中国不搞“民主”可以成为发达国家吗?我认为可以!就好比大考一样的,你决定缺考一门科目也并非一定末日,可以通过考好其他几门来拉分,只不过难度相当的大!相当的累!所以中国还是搞“民主”的比较好,至少也该把“民主”这门功课考到60分,否则拼命把其它功课考到99分可能才有救,但这个难度也太高了!结论:有“民主”不一定能成为发达国家,没“民主”几乎成不了发达国家,特别是一定成不了最发达国家,因为你缺考了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一门课程!未来世界的霸权必将落入那个在提高“国民素质”上最有成就的国家。

Ⅱ 1840年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

那个时候中国(虽然生产力落后,但差距还尚未拉得太大且人口多)占了30%左右,英国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且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面,但GDP比重远不如中国。美国则更低,但具体数据不清楚,可能3%-5%左右

Ⅲ 欧洲研究认为在184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多少

总体上来:四分之一

西方研源究的,可能是美国的,不一定是欧洲的,根据购买力平价估算,仅供参考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 26.2%,仅次于印度贵霜帝国:32.9%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22.7%,此时印度分裂为波罗王朝与朱罗王朝,总计28.9%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25.0%,超越印度德里苏丹国:24.5%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29.2%,印度莫卧儿帝国约占22.6%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22.3%,仅次于印度莫卧儿帝国24.4%
清仁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32.9%,英属印度仅占约16%
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17.2%,被英国超越
中华民国(公元1913年):8.9%,仅次于英国21.1%美国19.1%位列第三,德国第四8.8%
参见“世界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购买力平价)”

Ⅳ 1840年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我们发现,安格斯。麦迪森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前近代中国人均GDP 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1600年,中国人均GDP 大约为银4.5两(折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约3.4两(1600年不变价格,约1990年318美元)。从1600—1840年,中国实际GDP 仅增长了55%,年均增长率为0.18%,而人均实际GDP 则下降了25%,年均增长率为-0.12%.

关键词:前近代中国;GDP;总量经济

刘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ti @fudan.e.cn.作者特别感谢樊树志先生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评论与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欧美学术界出现了一股针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基于全球主义或整体主义的中西比较研究成果中,处处可见微观统计数据(如弗兰克,1998;彭慕兰,2001),但遗憾的是,对前近代中国和西欧总量经济的比较极为匮乏。在宏观经济各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最关键的指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GDP 进行宏观比较,有助于把握整个经济的全貌,从而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进行长时段梳理。本文对1600—1840年间中国的GDP 进行量化考察,为相关特别是比较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关于中国的补充证据。

一、引论: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

GDP 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一种计量,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经济统计学中,有所谓“三方等价原理”,即GDP 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三者是完全相等的。“三方等价原理”意味着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GDP进行测算,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统计最终产品的价值,收入法统计各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支出法统计生产出的产品最终使用去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在统计古代经济总量时,由于宏观消费和投资数据较难获得,故多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估计GDP.本文主要以生产法统计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值,以收入法统计服务业的产值,同时用支出法进行校验。

对古代中国GDP 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文献相对匮乏。在国外,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 ,1930—1999)和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26—)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贝洛赫(Bairoch ,1976,1981)认为,按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英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24美元,法国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1840年中国下降到了206美元,英国为447美元,法国为310美元,日本为178美元。贝洛赫的估算通过布罗代尔(1993)和保罗。肯尼迪(1988)的引用而广为人知。Peter Brecke(1999)根据贝洛赫数据得出1800年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高达44%,1840年仍高达37%.贝洛赫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其分析似乎过于简略。贝洛赫主要根据当时人们的消费情况进行估算,但未披露具体统计方法和指标,且在涉及资料来源时多指明为“个人估计”,资料来源不够翔实可靠。

麦迪森(1999、2008)估计,公元元年中国GDP 占世界GDP 总量的26.2%,1000年占22.7%,1500年占25%,1600年占29.2%,1700年占22.3%,1820年占32.9%;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 在公元元年和1000年为450美元,1300—1820年为600美元。麦迪森参考了珀金斯(1969)、刘克智和黄国枢(Liu and Hwang ,1977)、施坚雅(Skinner ,1964)、饶济凡(Rozman ,1973)等对中国农业、人口、城市的研究,并非像贝洛赫那样缺乏估算依据,但其在数据运用和统计技术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麦迪森对古代经济总量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长期经济走向的研究目的,总体上看过于简略。从统计技术上看,麦迪森的统计也存在许多不足,包括:(1)麦迪森主要从支出法估算GDP (特别是农业产出),未进行生产法的估计;(2)麦迪森没有统计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净产出,只是笼统估计约占GDP 的四分之一;(3)麦迪森统计的GDP 总量为人均水平乘总人口,而不是从总量数据推导人均数据,因此,人均GDP 和总人口这两个数据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较大的偏差。

在国内,刘瑞中(1987)和管汉晖、李稻葵(2007)分别对1700、1750、1800年三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明代GDP 进行了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刘瑞中对农业之外产值的估计采取比例推算法,结果非常粗糙,且未换算为当代价格,不利于进行跨时段和跨国比较;管汉晖、李稻葵对手工业产值的估计明显不足,也忽略了包括教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的服务业,因此,GDP 数值可能被严重低估。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稍晚时期中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例如巫宝三(1947)、刘大中(Liu ,1946)等对20世纪30年代的统计,张仲礼(2001)对19世纪80年代的统计,刘佛丁、王玉茹(1996)

对1850年和1887两年的估算等,这些研究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

七、代结语: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麦迪森估计160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9%,1700年为22.3%,1820年为32.9%;贝洛赫估计180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43.8%,1840年为36.6%.根据我们对前近代中国GDP 的估计,麦迪森和贝洛赫显然高估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按照我们的数据,且假定麦迪森或贝洛赫对世界经济总量(扣除中国后)的估计是正确的,我们重新计算了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贝洛赫采用1960年美元价格作为计价单位,我们按同期美国物价指数调整为1990年美元。我们发现,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

按当期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600年中国占世界GDP 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不到五分之一。我们估计的1820年数据只有麦迪森估计值的三分之二,1800年和1840年的比重大约只有贝洛赫估计值的一半。

从人均GDP 角度看,前近代中国则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若采用麦迪森关于英、法、美等国人均GDP 数据,中国人均GDP 在1600年时大约只有英国的40%,与美国比较接近;1700年不到英国的三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70%;1820年不到英国的五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1840年为英国的16%,美国的五分之一。

Ⅳ 184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你的数据从何来有根据吗

应该是乾隆年间,是这样的,但当时中国的人很多,老百姓不是很富有。

Ⅵ 清朝康乾盛世和1840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前列,为什么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战争以失败告终

总产出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要养活的人多,这些人吃掉的就占50%(按古代版地租计算)。所权以能利用的产出大概只有总产出的50%。

之后,再有40%的产出是被地主消费掉的。地主不能喝农民一样只顾吃饱吧?他们至少要吃肉喝酒吧?这就只剩10%了(按照古代税收约10%~20%,以及税中还有一部分用于贵族大地主)。

这样剩下的就10%的财富可以用来养军队和打仗了。咱们的技术还不如别人,咱们花一块钱抵不上别人的一块钱。这么再打个折扣,力量对比就更不向着我们了。所以打败仗很正常啊。

Ⅶ 欧洲研究认为在184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多少

西方研究的,可能是美国的,不一定是欧洲的,根据购买力平价估算,仅内供参考
汉平帝元始元年容(公元1年): 26.2%,仅次于印度贵霜帝国:32.9%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22.7%,此时印度分裂为波罗王朝与朱罗王朝,总计28.9%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25.0%,超越印度德里苏丹国:24.5%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29.2%,印度莫卧儿帝国约占22.6%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22.3%,仅次于印度莫卧儿帝国24.4%
清仁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32.9%,英属印度仅占约16%
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17.2%,被英国超越
中华民国(公元1913年):8.9%,仅次于英国21.1%美国19.1%位列第三,德国第四8.8%
参见“世界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购买力平价)”

Ⅷ 1840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GDP依旧占世界总量的29%

Ⅸ 1840、1895年清朝的gdp分别占世界多少日本、英国、法国呢请提供真实的结果

1.1840年时,按苏联式工农业总生产值MPS算法计算,中国约为英国的六倍,法国的十倍,日本的五十倍。但按照欧美式GDP算法计算,中国的GDP仅为英国的40%。约与法国相当。约为日本的18倍。

2.1894年时,按苏联式工农业总生产值MPS算法计算,中国约与英国相当(不含英属印度帝国),如包括印度,约为英国的70%。约为法国的2倍,日本的9倍。
但按照欧美式GDP算法计算,中国的GDP仅为英国的6%。法国的10%。约为日本的120%。

3.77事变时GDP核算法:日本工业总产值约合58亿美元,中国为3.6亿美元。其中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日本为61%,中国为11%。以工农业总生产值MPS算法计算,中国农业产值约为日本三倍,而工业产值为日本一半。但以国民生产总值GDP算法计算,中国农业产值约为日本的41%,而工业产值为日本的16%。原因在于,GDP算法更科学的计算了实际的国力,将各种重复计算,和自我消耗剔除了

阅读全文

与184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