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1830年英国人均gdp

1830年英国人均gdp

发布时间:2021-01-16 18:13:22

㈠ 1991年英国人均GDP多少

19955美元

㈡ 英国GDP和英国人均GDP各是多少

英国人均GDP
1997........22781
1998........24383
1999........24998
2000........24542
2001........24286
2002........26541
2003........30470
2004........36019
2005.......37042
2006........39213
资料来源:IMF网站 单位:美元
英国GDP
2005英国2.192万亿美元
2007英国2.570万亿美元

㈢ 请问二战前英国的GDP是多少

一战前1913年英国抄的人均GDP是5032美圆袭,美国1913年人均GDP为5301美元,第一次超过英国。

详细请看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50105/09061271313.shtml

㈣ 英国的人均GDP达到了多少

2001年,中国GDP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2005年,中国GDP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2006年,中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GDP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㈤ 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度(1870年、1913年、1920年、1937年、1960年)美元计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1970年,美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为31.36%,日本占6.18%,德国占6.43%,中国仅占2.82%。­

­

——从1970年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GNI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下降,1976年降至2.22%。­

改革开放后,初期中国GNI占世界比重开始上升,1980年升值2.59%,为80年代最高值,但仍低于1970年。­

1990年为38年来的最低值,仅占世界的1.78%。­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开始逐年上升,1997年突破3%,2001年突破4%,2006年突破5%。­

2007年突破6%,超过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位,预计2008年突破7%。­

­

——美国在这38年中,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1985年达到高峰,占全世界的32.62%。­

受越南战争拖累,1980年为低谷,仅占世界的23.54%。­

1985年以后,美国GNI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成下降趋势,1995年又降至24.69%。­

­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美国借助信息革命东风,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上升,2000年重新回到30%以上,2001年达到32.22%的新的高峰。­

­

此后,美国经济风光不再,占世界比重又开始逐年下降,至2007年又降至25.49%,预计2008年将降至25%以下。­

­

——日本GNI占世界比重最高的时候是1994年,借助日元升值,日本GNI占世界比重达到17.97%历史最高值。­

此后,便成下降趋势,2006年跌破10%,2007年仅占世界比重的8.31%。­

­

预计今后几年,日本GNI占世界比重可能降至1970年代的水平。­

­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但是其经济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也就一直没什么太出色的地方。­

­

今后的发展也基本和以前没多大变化,主要靠汇率变化影响其占世界的比重,可预见的是,其比重会越来越低。

㈥ 1840年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我们发现,安格斯。麦迪森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前近代中国人均GDP 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1600年,中国人均GDP 大约为银4.5两(折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约3.4两(1600年不变价格,约1990年318美元)。从1600—1840年,中国实际GDP 仅增长了55%,年均增长率为0.18%,而人均实际GDP 则下降了25%,年均增长率为-0.12%.

关键词:前近代中国;GDP;总量经济

刘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ti @fudan.e.cn.作者特别感谢樊树志先生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评论与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20世纪下半期以来,欧美学术界出现了一股针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定位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基于全球主义或整体主义的中西比较研究成果中,处处可见微观统计数据(如弗兰克,1998;彭慕兰,2001),但遗憾的是,对前近代中国和西欧总量经济的比较极为匮乏。在宏观经济各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最关键的指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GDP 进行宏观比较,有助于把握整个经济的全貌,从而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进行长时段梳理。本文对1600—1840年间中国的GDP 进行量化考察,为相关特别是比较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关于中国的补充证据。

一、引论: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

GDP 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一种计量,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经济统计学中,有所谓“三方等价原理”,即GDP 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三者是完全相等的。“三方等价原理”意味着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GDP进行测算,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统计最终产品的价值,收入法统计各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支出法统计生产出的产品最终使用去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在统计古代经济总量时,由于宏观消费和投资数据较难获得,故多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估计GDP.本文主要以生产法统计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值,以收入法统计服务业的产值,同时用支出法进行校验。

对古代中国GDP 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文献相对匮乏。在国外,保罗。贝洛赫(Paul Bairoch ,1930—1999)和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26—)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贝洛赫(Bairoch ,1976,1981)认为,按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英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24美元,法国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1840年中国下降到了206美元,英国为447美元,法国为310美元,日本为178美元。贝洛赫的估算通过布罗代尔(1993)和保罗。肯尼迪(1988)的引用而广为人知。Peter Brecke(1999)根据贝洛赫数据得出1800年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高达44%,1840年仍高达37%.贝洛赫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其分析似乎过于简略。贝洛赫主要根据当时人们的消费情况进行估算,但未披露具体统计方法和指标,且在涉及资料来源时多指明为“个人估计”,资料来源不够翔实可靠。

麦迪森(1999、2008)估计,公元元年中国GDP 占世界GDP 总量的26.2%,1000年占22.7%,1500年占25%,1600年占29.2%,1700年占22.3%,1820年占32.9%;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 在公元元年和1000年为450美元,1300—1820年为600美元。麦迪森参考了珀金斯(1969)、刘克智和黄国枢(Liu and Hwang ,1977)、施坚雅(Skinner ,1964)、饶济凡(Rozman ,1973)等对中国农业、人口、城市的研究,并非像贝洛赫那样缺乏估算依据,但其在数据运用和统计技术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麦迪森对古代经济总量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长期经济走向的研究目的,总体上看过于简略。从统计技术上看,麦迪森的统计也存在许多不足,包括:(1)麦迪森主要从支出法估算GDP (特别是农业产出),未进行生产法的估计;(2)麦迪森没有统计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净产出,只是笼统估计约占GDP 的四分之一;(3)麦迪森统计的GDP 总量为人均水平乘总人口,而不是从总量数据推导人均数据,因此,人均GDP 和总人口这两个数据只要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较大的偏差。

在国内,刘瑞中(1987)和管汉晖、李稻葵(2007)分别对1700、1750、1800年三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明代GDP 进行了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刘瑞中对农业之外产值的估计采取比例推算法,结果非常粗糙,且未换算为当代价格,不利于进行跨时段和跨国比较;管汉晖、李稻葵对手工业产值的估计明显不足,也忽略了包括教育、公共服务等主要的服务业,因此,GDP 数值可能被严重低估。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稍晚时期中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例如巫宝三(1947)、刘大中(Liu ,1946)等对20世纪30年代的统计,张仲礼(2001)对19世纪80年代的统计,刘佛丁、王玉茹(1996)

对1850年和1887两年的估算等,这些研究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

七、代结语:前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麦迪森估计160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9%,1700年为22.3%,1820年为32.9%;贝洛赫估计180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43.8%,1840年为36.6%.根据我们对前近代中国GDP 的估计,麦迪森和贝洛赫显然高估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按照我们的数据,且假定麦迪森或贝洛赫对世界经济总量(扣除中国后)的估计是正确的,我们重新计算了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贝洛赫采用1960年美元价格作为计价单位,我们按同期美国物价指数调整为1990年美元。我们发现,前近代中国GDP 占世界的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

按当期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600年中国占世界GDP 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不到五分之一。我们估计的1820年数据只有麦迪森估计值的三分之二,1800年和1840年的比重大约只有贝洛赫估计值的一半。

从人均GDP 角度看,前近代中国则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若采用麦迪森关于英、法、美等国人均GDP 数据,中国人均GDP 在1600年时大约只有英国的40%,与美国比较接近;1700年不到英国的三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70%;1820年不到英国的五分之一,略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1840年为英国的16%,美国的五分之一。

㈦ 现在的英国人均GDP是多少

英国人均GDP:
39899美元 (2016年,国际汇率)
2017的数据还未出来

㈧ 请问英国的人均GDP是多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英国人均GDP为38592美元,在全球各国中排名第22.

㈨ 19世纪英国的人均GDP是多少美国呢

GDP是20世界后提出的数据计算方法吧~会有明确数值么?我是来打酱油的

阅读全文

与1830年英国人均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