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90-2000年湖北省的gdp
http://www..com/s?wd=%BA%FE%B1%B1gdp&cl=3看一下
B. 【请问】90年代中国GDP还没有日本东京一个城市多吗
应该是吧,日本东京经济较发达,而90年代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十多年,经济刚有起回色,但还是比较落答后.东京人口大概是我国人口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90年代的东京一个人赚的钱相当于三十个中国人,这是可能的.我国经济是在
C. 1990年的经济
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农业喜获丰收,主要比例关系有所调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初步统计,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民收入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8%。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产成品积压增多、经济效益下降,财政困难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1990年,各地重视农业,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加之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8.3%,林业产值增长2.2%,牧业产值增长5.9%,副业产值增长3.4%,渔业产值增长6.7%。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43500万吨,比上年增长6.7%,再创历史新水平,棉花、油料和糖料生产大幅度增长,蔬菜、水果生产又获丰收。但1990年农业丰收并不表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一个新的水平。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棉 花 447 万吨 18.1
油 料 1615 万吨 24.7
其中:油菜籽 693 万吨 27.5
甘 蔗 5727 万吨 17.4
甜 菜 1453 万吨 57.2
黄红麻 72 万吨 9.5
烤 烟 226 万吨 -6.2
蚕 茧 53 万吨 9.4
茶 叶 53 万吨 -0.3
水 果 1876 万吨 2.4
林业生产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造林质量不断提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平原绿化又有新的发展。森林防火工作成就显著,森林资源总消耗量开始下降,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森林病虫害仍较严重。
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禽、蛋、奶等继续增产。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2504 万吨 7.7
牛 奶 413 万吨 8.2
绵羊毛 24 万吨 1.8
肉猪出栏数 3.1 亿头 6.2
猪年末数 3.6 亿头 3.0
羊年末数 2.1 亿只 -0.8
大牲畜年末数 1.3 亿头 2.7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6%,海水产品产量增长5.5%。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1990年末全国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54亿瓦特,比上年末增长1.7%;大中型拖拉机82万台,下降3.6%;小型和手扶拖拉机698万台,增长6.6%;载重汽车62万辆,下降1.3%;排灌动力机械706亿瓦特,增长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07万吨,增长10.6%。农村用电量835亿千瓦小时,增长5.7%。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有所扩大。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62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增长9.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4.6%。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1990年工业总产值2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19629亿元,增长6%。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2.9%,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9.1%(其中乡办工业增长12.5%),个体工业增长21.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增长56%。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1.4%。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纱 450 万吨 -5.6
布 180 亿米 -4.9
呢绒 2.8 亿米 持 平
机制纸及纸板 1330 万吨 -0.2
糖 571 万吨 14.0
原盐 1984 万吨 -29.9
卷烟 3290 万箱 3.0
合成洗涤剂 148.4 万吨 1.2
日用精铝制品 7.27 万吨 -11.6
自行车 3141 万辆 -14.6
电视机 2662 万部 -3.8
其中:彩色电视机 1023 万部 8.8
录音机2970 万部 26.4
照相机 189.9 万架 -22.6
家用洗衣机 652.6 万台 -20.9
家用电冰箱 475.4 万台 -29.2
能源生产总量10.4 亿吨 2.4
(折标准燃料)
原煤 10.8 亿吨 2.5
原油 1.38 亿吨 持 平
发电量 6180 亿千瓦小时 5.7
其中:水电 1260 亿千瓦小时 6.5
钢 6604 万吨 7.2
钢材 5121 万吨 5.4
水泥 2.03 亿吨 -3.3
木材 5400 万立方米 -6.9
硫酸 1169 万吨 1.4
纯碱 374.6 万吨 23.3
化肥 1912 万吨 6.1
化学农药 22.93 万吨 10.3
发电设备 1143 万千瓦 -2.7
金属切削机床11.78 万台 -34.1
汽车 50.91 万辆 -12.8
拖拉机 3.9 万台 -1.5
机车 655 台 -3.7
民用钢质船舶 123 万吨 -13.4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1990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71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实现利润下降58%。产成品积压增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109天延长到127天;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19.39元下降到13.76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仅比上年提高0.8%;部分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成本继续超支,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额上升。
企业承包进一步完善。1990年末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已续签了承包合同的有44604户,占第一轮承包到期企业总数的88.6%。新一轮承包的工业企业,从承包基数的确定,到承包的内容都比上一轮有所改进。同时有关部门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1990年,为适应启动市场、促进生产增长的需要,国务院决定适当增加投资需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1亿元,比上年增加185亿元,增长4.5%。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2927亿元,增长10.5%;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550亿元,下降2.8%;个人投资974亿元,下降5.6%。在建项目得到控制,全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2.3万个,比上年减少3536个;在建项目总规模11554亿元,增长16%。但投资效益低的状况仍无明显改善。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国家重点倾斜政策支持下,农业、能源、运输、邮电部门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农业投资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5%上升到3%;能源工业投资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所占比重由27.8%上升到29.9%;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393亿元,增长46.1%,所占比重由10.7%上升到14.4%。
1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1703亿元(含车船购置费),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1230亿元,投资比重由68.6%上升到72.2%;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73亿元,比重由31.4%下降为27.8%,楼堂馆所及其他非生产性建设得到有效控制。更新改造投资8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用于节约能源、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增长14.1%,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3.3%提高到25.3%。
重点建设加快,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200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26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全国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95个,大中型项目内的单项工程71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92个。建成投产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年采煤能力400万吨的山西古交矿区马兰矿井,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上海石洞口电厂,南京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目前我国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全长410公里、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双线电气化重载单元列车――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用铁路(一期),375公里的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规模宏大的北京亚运会建筑群工程和第一台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
1990年,全国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2016万吨,发电机组容量912万千瓦,石油开采1332万吨、天然气开采10.3亿立方米(均含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纯碱60万吨,化肥25万吨,木材开采26万立方米,水泥169万吨,平板玻璃250万重量箱;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127公里,铁路复线里程349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551公里,新建公路2141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256万吨。
建筑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1990年,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3亿元,比上年下降3.9%;施工面积1.97亿平方米,下降7.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547元,比上年下降1.5%;亏损企业增多,亏损额扩大。
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发现或证实为工业矿床的矿产地267处,取得进展的勘查矿区102处,完成机械岩心(石油)钻探工作量905万米。有57种矿产资源新增了探明储量。塔里木、东海油气地质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松辽盆地南部的天然气勘查实现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运输紧张状况和运输秩序有所好转。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比上年有一定增长,远洋运输在世界航运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各种运输量完成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26322 亿吨公里 2.9
铁 路 10593 亿吨公里 2.1
公 路 3441 亿吨公里 2.0
水 运 11650 亿吨公里 4.1
其中:远洋运输 8190 亿吨公里 6.5
空 运 8 亿吨公里 17.4
管 道 642 亿吨公里 2.1
旅客周转量 5612 亿人公里 -7.6
铁 路 2616 亿人公里 -13.9
公 路 2600 亿人公里 -2.3
水 运 178 亿人公里 15.3
空 运 278 亿人公里 17.1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4.6 亿吨 -1.7
运输收入增加。铁路由于调整运价,运输收入比上年增长29.7%,但效率提高不快,铁路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85.9万吨公里,比上年仅提高0.7%。地方公路和水运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局面仍然存在。
邮电通信事业有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邮政快件、特快传递、传真、国际港澳电话等业务的增长幅度都超过20%。年末城市市内电话达到5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程控电话已占市话总容量的43.5%。 国内市场销售逐渐向稳定增长的方向发展。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消费品零售额7220亿元,增长1.9%,其中售予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723亿元,增长4.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035亿元,增长1.7%。
从城乡消费品市场看,城市全年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4季度增长13.4%,已基本趋于正常;县及县以下市场从10月份开始回升,但全年零售额仍下降2.4%。
从主要商品销售数量看,吃的商品销售平稳,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水产品销量比上年增长;穿、用商品中,彩电增长39.9%、电风扇增长1.9%,棉布、呢绒、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录音机、黑白电视机、洗衣机等多数商品销售量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增长3.2%;集体所有制单位下降3.5%,其中供销合作社下降0.7%;各种合营增长24.8%;个体增长5.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7.9%。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1990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85%;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45.5%,资金周转进一步减慢。
生产资料市场从9月份开始由降转升。1990年全国物资系统销售生产资料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4季度增长21.8%。钢材销售3497万吨,比上年增长3.8%;煤炭2.6亿吨,增长3.5%;木材1978万立方米,下降10.2%;水泥2756万吨,下降10.7%;汽车55.6万辆,增长0.4%;机电设备504亿元,增长4.6%。
1990年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明显缩小。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大大低于上年上涨17.8%的幅度。市场零售物价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食品零售价格趋稳;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第4季度各地集中调整了一些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部分大中城市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城乡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1990年 其中城镇12月比
比上年上涨% 上年同月上涨%
食品类 0.3 1.8
粮 食 -4.8 -6.3
肉禽蛋 -2.1 -3.1
其中:猪肉 -4.0 -4.3
鲜菜 -0.4 13.9
水产品 -0.7 5.7
烟酒茶 0.9 1.6
糕 点 7.8 9.8
衣着类 7.1 6.3
日用品类 1.9 1.4
药及医疗用品类 2.4 1.7
燃料类 8.2 32.0
农业生产资料类 5.5 -
服务项目 20.9 11.6 进出口实现顺差。据海关统计,1990年进出口货物总额达11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总额620.6亿美元,增长18.1%;进口总额533.5亿美元,下降9.8%。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进出口货物,出大于进131亿美元,改变了自1984年以来连年逆差的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增强。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990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亿美元,均比上年略有增长。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又获新成绩。1990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0.8%。
国际旅游业逐步回升。1990年到我国游览、访问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国际旅游者达27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旅游外汇收入22.2亿美元,增长19.2%。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1990年共取得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2914项。经国家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奖59项,国家发明奖22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05项。
1990年,国家各项科技发展计划进展良好,成效显著。“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合同有90%以上已完成计划任务,取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30万千瓦机组批量生产和四次群光纤通讯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等一批重大成果。1990年又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向国内外开放。
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科研项目3531个,资助金额1.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8.9%。
199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9156个,比上年增加1941个;组织技术开发项目4.65万项,比上年增加1.15万项。
1990年末全国共有产品监督检测中心3000个,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104个;全年制定、修改各类国家标准853个。1990年末,全国共有1000个气象台站建立了天气警报系统;各类有人值守的地震台站876个,地震测报网点4187个,区域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20个;国家批准设立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环境保护区,新建151个海洋监测站点。1990年测绘部门测绘了各种比例尺地图24953幅,出版公开版地图430种。
专利事业发展较快。1990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41469件,比上年增长26%,其中工矿企业专利申请增长59.9%;批准专利22588件,比上年增长31.9%。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1990年末全国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32万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097万人;比上年增长6.0%。全国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410个,科学技术情报和文献机构410个,科学家和工程师42万人。全国高等学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7.5万人,占86.5%。群众性科技活动又有所发展,厂矿科协已达7600个。 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有所控制。1990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万人,比上年增长3.9%;在学研究生9.3万人,下降8.2%。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0.9万人,比上年增长2%;在校学生206.3万人,下降0.9%。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199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604.8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33.2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322万人的45.7%。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1990年全国初中在校学生386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24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74.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通过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的县达到1459个,比上年新增加70个。
成人教育整顿取得进展。199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49.2万人,在校学生174万人,比上年下降0.1%。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8.8万人,比上年下降6.9%;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1282万人,增长1.1%;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2369万人,增长15.7%。扫除文盲工作成效显著,共扫除文盲397.2万人。
1990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19个,文化馆3000个,公共图书馆2527个,博物馆1012个,档案馆3630个,广播电台640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73座,电视台5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38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4.5万个。1990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00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99.5部,有18部(次)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58.7亿份,各类杂志出版19.1亿册,图书出版55.8亿册(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0年末全国医院共有病床262.4万张,比上年末增长2.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9.8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医生176.3万人(含中、西医师130.3万人),增长2.6%;护师、护士97.5万人,增长5.7%。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90年共有61名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杯赛中获得54个世界冠军,有8人3队16次创造14项世界纪录,34人2队49次创造40项亚洲纪录,131人30队221次创造132项全国纪录。1990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夺得金牌183块。亚运会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到1990年末共评出体育先进县259个,全年有7478万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70381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2188万人次。 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升。据抽样调查,199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387元,比上年增长1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0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商品性支出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有所下降。
城镇就业继续增加。1990年全国城镇安置待业人员400万人。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39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7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达1352万人,增加162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700万人,增加50万人。
199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2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1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7%。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7亿元,增长36.7%。
城乡居住条件又有改善。1990年城镇新建住宅1.8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6.6亿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0年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76.1万张,收养58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4481万人次。全国已有25.1%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市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快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8万个。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0年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2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国有54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9089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21736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278万件,支付已决赔款81.1亿元,为925万人支付人身保险赔款26亿元。 199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1.06‰,死亡率为6.67‰,自然增长率为14.3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143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9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未包括台湾省。
(2)各项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的基期数,除1989年末人口数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作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按新的商品房统计口径作了调整外,其余均为《中国统计年鉴》发表的正式统计数。
(4)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其自产自用产品价格是按原定的国家牌价计算的,与历年资料可比;如改用合同定购综合平均价计算,则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3元。
D. 1990-1999年扬州市GDP和人均GDP各市多少
综合
1-7主要年份地区生产总值
后面有链接,你找下人口的主要年份的,除下就ok了!!O(∩_∩)O哈哈~
E.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开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内地,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发,中国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已赶超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2011年初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9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为中心,向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辐射,形成“一心三点”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
1995年10月天津机场正式被命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1995年9月《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提出滨海新区最终向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发展。
1997年4月国家“九五”重点技改攻关项目一天津港口EDI中心开通。
1998年1月滨海新区1998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议计划》。
1999年11月经滨海新区十五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市领导审阅同意,《滨海新区前五年建设成就及后五年发展思路》印发。
(5)1990年国内城市gdp排名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历史作用
中国的国际市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执政期间,汉武帝派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来往密切,通商不断,因此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的经济迅速提高。
一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中国境内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中国和外界的通商属于低下阶段。到了中国唐贞观年间,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阶段,唐朝廷迅速发展国内经济,与邻国日本、越南、印度、高丽(隋唐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封建强国)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友好,商业来往不断,达到了经济贸易的鼎盛时期。
直到清朝末年,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德国等国都跻身于侵略中国的行列,但他们的根本目的仍是与中国通商,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占据中国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F. 1990--2007年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这个应该知道吧!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增长8%。第一产业产值16117.3.第二产业产值:53540.7
2003年: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增长2.5%,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
2004年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我国已有14个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步入千亿行列。这14个城市是:
上海(4035亿)、北京(2170亿)、广州(2063亿)、重庆(1488亿)、天津(1450亿)、深圳(1437亿)、苏州(1358亿)、杭州(1225亿)、无锡(1200亿)、成都(1190亿)、武汉(1086亿)、宁波(1070亿)、沈阳(1013亿)、大连(1000亿以上)。
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GDP89404亿元,比1999年增长8.0%。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62亿元,比1999年提高86.2%,达到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形势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上半年为45536亿元,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我国总体平均水平已进入小康初期阶段,
2002中 国 13,880 亿美元
1990 18598RMB
1998 76967
1999 80579
2000 88190
2001 94346
G. 世界各城市GDP排行!!
2009年世界各大城市GDP排名 1日本东京29900亿美元
2美国纽约26300亿美元
3美国洛杉矶17874亿美元
4英国伦敦6955亿美元
5法国巴黎6581亿美元
6美国芝加哥6571亿美元
7日本大阪/神户5255亿美元
8墨西哥墨西哥城4521亿美元
9美国华盛顿特区3845亿美元
10美国旧金山3745亿美元
11韩国汉城2656亿美元
12日本京都2548亿美元
13日本横滨2445亿美元
14中国香港2440亿美元
15加拿大蒙特利尔1875亿美元
16加拿大温哥华1744亿美元
16加拿大多伦多1744亿美元
18荷兰阿姆斯特丹1687亿美元
19瑞士伯尔尼1652亿美元
20日本名古屋1589亿美元
21西班牙巴塞罗那1541亿美元
22日本北九州1590亿美元
23中国上海1511亿美元
24西班牙马德里1497亿美元
25中国北京1476亿美元
26新加坡1444亿美元
27俄罗斯莫斯科1183亿美元
28马来西亚吉隆坡1147亿美元
29中国台北1115亿美元
30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022亿美元
31澳大利亚悉尼1000亿美元
32柏林998亿美元
33比利时安特卫普997亿美元
34意大利罗马955亿美元
35美国新奥尔良876亿美元
36德国汉堡861亿美元
37加拿大渥太华795亿美元
38芬兰赫尔辛基744亿美元
39中国广州733亿美元
40中国深圳731亿美元
41瑞典斯德哥尔摩699亿美元
42印度新德里687亿美元
43美国费城664亿美元 44中国沈阳565亿美元其中超过1万亿美元的城市3个 5000亿到1万亿美元的4个 1000亿到5000亿美元的24个美国上榜7个(共计59875亿美元),中国7个(8571亿美元),日本6个(43327亿美元),加拿大4个(6158亿美元),西班牙2个(3038亿美元),德国2个(1859亿美元),英国1个(6955亿美元),法国1个(6581亿美元),墨西哥1个(4521亿美元),韩国1个(2656亿美元),荷兰1个(1687亿美元),瑞士1个(1652亿美元),新加坡1个(1444亿美元),俄罗斯1个(1183亿美元),马来西亚1个(1147亿美元),土耳其1个(1022亿美元),澳大利亚1个(1000亿美元),比利时1个(997亿美元),意大利1个(955亿美元),芬兰1个(744亿美元),瑞典1个(699亿美元),印度1个(687亿美元)
中国共上榜7个,其中香港以2440亿美元居首(世界排名14),上海以1551亿美元居次(世界排名23),北京1476亿美元(世界排名25),台北1115亿美元(世界排名29),广州773亿美元(世界排名39),深圳771亿美元(世界排名40),沈阳565亿美元(世界排名44)。上榜总产值8571亿美元,占产值上榜总产值排名第三。
H. 求无锡1990年-2010年GDP和人均GDP
名次 GDP(亿元) 增长(%) 常驻人口(万人) 人均GDP(元)1 广 东 37775.49 5.83% 9449 399782 山 东 33621.32 8.20% 9367 358933 江 苏 33478.76 10 .45% 7625 439074 浙 江 22716.98 5.73% 5060 448955 河 南 19724.73 7.16% 9360 210736 河 北 17067.99 5.44% 6943 245837 辽 宁 14696.23 9.18% 4298 341938 上 海 14344.73 4.72% 1858 772059 四 川 14050.78 12.35% 8127 1728910 湖 南 12939.85 10.25% 6355 1935511 湖 北 12866.05 10.91% 5699 2205012 福 建 11855.08 9.14% 3581 3310613 北 京 11469.28 9.36% 1633 7023414 安 徽 10191.48 14.85% 6118 1665615 内蒙古 8967.52 15.55% 2405 3728716 黑龙江 8257.24 -0.63% 3824 2159317 广 西 7903.47 10.21% 4768 1657618 陕 西 7752.20 13.8% 3748 2049719 吉 林 7072.25 10.09% 2730 2590620 天 津 7068.56 9.52% 1115 6339521 山 西 7050.38 1.62% 3393 20779 22 江 西 6954.12 7.32% 4368 1592123 云 南 6178.25 8.39% 4514 1368724 重 庆 5693.58 11.73% 2816 2021925 新 疆 4005.41 -4.70% 2095 19119 26 贵 州 3662.43 9.88% 3975 921427 甘 肃 3373.78 6.23% 2619 1288228 海 南 1585.19 8.65% 845 1876029 宁 夏 1198.15 11.98% 610 1964230 青 海 1012.69 5.38% 552 1834631 西 藏 434.34 10.80% 284 15294 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1、上海市 14900.93亿元 增长8.2% (沪)2、北京市 11865.9亿元 增长10.1% (京)3、广州市 9112.76亿元 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 8201.24亿元 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 7500.8亿元 增长16.5% (津)6、苏州市 7400亿元 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 6527亿元 增长14.9% (渝)8、杭州市 5098.66亿元 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 5000亿元 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 4900亿元 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 4814.50亿元 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 4500亿元 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 4410亿元 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 4380亿元 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 4350亿元 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 4214.6亿元 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 4170亿元 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 3800亿元 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 3763.26亿元 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 3720亿元 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 3365亿 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 3350亿元 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 3300亿元 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 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 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 2919亿元 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 2791亿元 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 2760亿元 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 2719.1亿元 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 2576亿元 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 2527.88亿元 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 2520.69亿元 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 2430亿元 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 2375.46亿元 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 2280亿元 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 2220亿元 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 2220亿元 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 2120亿元 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 2110.18亿元 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 2100亿元 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 2074亿元 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 2060亿元 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 2025.47亿元 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 2000亿元 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 2000亿元 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 1970亿元 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 1917.96亿元 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 1915亿元 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 1862.5亿元 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 1860亿元 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 1820亿元 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 1808亿元 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 1800亿元 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 1790亿元 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 1780亿元 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 1765.94亿元 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 1700亿元 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 1650亿元 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 1619亿元 增长8%(福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