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城市有那些(详细)
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被定义为大城市。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常住人口一般都超过100万。根据城市的聚集和特点进行分类,有滨河型城市、滨海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平原型城市。
第一类:滨河型城市
靠近江河湖泊(全球92%大城市分布)。靠近大江大河及湖泊的城市的发展总是那么略高一筹。靠近的江河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道防护盾和天然的保护网,对城市的发展十分有益。丰富的水资源能够带来肥沃的土壤,农耕技术就会发达,农耕技术发达了,城市就会发展起来。
靠近江河湖泊的大城市有: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哈尔滨、洛阳、南阳、吉林、郑州、西安、开封、杭州、重庆、南昌、昆明、南宁、桂林、南京、长沙、武汉、香港、澳门等。
第二类:平原型城市
地处平原或平地(全球78%大城市分布)。平地是发展一个城市的最佳之选。比起丘陵山川,在平地上建设楼房和设施更为简单。虽然自然资源比其他地形相对要少,但对于发展城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处平原或平地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杭州、南京、武汉、哈尔滨、安阳、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济南、台北、合肥等。
第三类:滨海型城市
靠近大海(全球68%大城市分布)。相对来说,靠近大海的地方为发展为大城市打好了基础,它对外地的交涉和运输,有着很大的优势,海港的多少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人口多少,它能够缓解交通的拥堵,加大了交通涉及范围,给出行带来了方便。
此外,靠近大海也可让它成为天然的无机盐制造厂,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大海风景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一道风景线。
靠近大海的大城市有: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北、大连、宁波、杭州、青岛、福州、厦门、北海、高雄、湛江、南通、海口、秦皇岛等。
第四类:资源型城市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球67%大城市分布)。作为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自然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越为丰富,那么得以存活的指数就越高。一个城市基本得做到能够让本地市民过上吃穿住行的生活。
这类城市有:唐山、大庆、焦作、平顶山、马鞍山、攀枝花、大同、克拉玛依、邯郸、白银、金昌等。
(1)全国四线城市人均gdp排名扩展阅读
当今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巨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300-500万人口;大 城 市:100-300万人口;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小 城 市:20-50万人口;微型城市:5-20万人口。
大城市是中国官方划分城市规模的分类之一。大城市的数量和发展状况对于国家衡量特定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在全世界的视角下评判国家发展状况的依据。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才能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更加容易建设国际化都市。
B. 2011年,深圳的GDP比美国休斯顿低1614亿美元,现在差距怎样
谈及美国比较大的城市,大部分人能想的城市,可能是洛杉矶、纽约这两个城市,但其实休斯顿也是大家不能忽略的一座城市,休斯顿这座城市在美国排名很靠前,位置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东南部。
虽然休斯敦和深圳的地位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实际上这两座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多差距,虽然在人均收入、医疗资源等方面,深圳目前是比不上休斯顿这座城市,其曾在2011年的经济,超出了深圳市1,614亿美元,不过这并不能代表我国的深圳市没有更优秀的地方。
深圳能跟休斯顿这座城市拉开差距的,就是地铁建造方面,如今深圳市的地铁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但作为全美国第四大城市的休斯顿,该城市到现在该没有开通地铁,不禁令人感到疑惑不已。
C. 北上广深的机遇真的比其他城市的多吗
一提到哪里的发展前景好,晋升空间大,除了国外一些地方,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出国务工的心思和本市,很多人都会提到北上广,北上广真的有别人说的那么有发展前景吗?
其实北上广深之前来说确实是说这四个城市,作为超一线城市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高度体现,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城市迎头赶上,比如说后起之秀杭州,北上广也渐渐从一个地名,转变成了一个代词。这些城市因为繁荣的经济聚集了很多人,这人一多,机会也就跟着增多,经济发展的也就越快,大部分人都想着来北上广去见见世面,增加一下自己的机会。
可这些“北上广”城市们,可不会和我们想的那么好客。
越发达的城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资源也就会更加优质,分量也就会更多,不少人想去这些城市大都是为了资源,可是越优质的资源代表的是更大的竞争,就好像玉一样,两件玉质量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有一个价格却在十倍以上,这多出来的价格就是因为那增加的一点点品质,那些资源就更不用说了,这种除了人什么都不缺的地方,一点也不怕没人不要。
也有一部分人被表面上的高工资所吸引住,什么什么月收入万,平均薪资七八千,不好意思,这里工资高,消费水平也是一样的高,租的房子会更贵更挤,可能平均算下来,自己那点工资根本就不够自己花的。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了,说上面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只需要的是北上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和机遇,那些下面的城市能比这些地方多吗?
确实,还真的是不能比,但我们谈机遇,总得看看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职业吧。说实话,要是去北上广当一些体力劳动者,当然并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他们为城市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要感激他们,但是这种工作,虽然每个月也能赚到一笔不少的钱,而且大部分因为工作便利,都会包吃包住,在我看来不能算是机遇。
还有一种就是普通的白领,一个月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享受着一线城市带来的生活品质,看起来很光鲜,实际上算一算每个月也不会剩下多少钱,也有极少数的肯缩衣节食,每个月省下钱来。
近几年因为压力过大,不少人决定逃离北上广,原本一直在涌入的人口开始慢慢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两种其实从大角度来说并不能算是机遇,只能说是利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证明自己能不能借助这些城市登天而已,到最后接受现实。至少小今个人感觉,机遇就像是一个机会,你要是抓住了,那就能一步登天,比如你来这里做生意,借着城市的优质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让自己的事业更近一头,那才叫机遇,毕竟,机遇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大多数人还是摸不到。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机遇和机会的定义各不相同,可能是能够多赚点钱,也可能是能够安家立业,这种角度来说,确实也是一种机遇。
说到最后,还是要说一下,这些“北上广”们的机遇会比较多,也是毋庸置疑的,就好像有些人想着就算进bat当个基层员工也不错,但却忘了他们背后的996,光鲜的背后总是暗藏阴影,二三线的朋友们也有广阔的天地,但却明白不了“北上广”成功者们的快乐。
D. 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产面
又称最终产出法,先将社会一至三级产业加以区分后,再把各产业的增加产值相加。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
当中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等提取天然资源的经济活动,第二产业包括轻纺工业、重化工业等将天然资源转换成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经济活动,第三产业则包括商业、旅游业、零售业等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此方法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乃按要素成本计算,若加上间接税,再扣除补贴,将得到按市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方式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物价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名目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
名目国内生产总值包含了物价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上涨了一倍,那么名目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上涨了一倍。所以名目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这时人们引入了实质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经济学上的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舍弃了物价的变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准年的价格水平。举例说,2011年的名目国内生产总值是使用2011年的物价计算出的,而实质国内生产总值是使用2000年的物价计算出的(假设以2000年为基准年)。
(4)全国四线城市人均gdp排名扩展阅读:
意义
一、对汇率影响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
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
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二、指标意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2、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
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
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E. 辽宁最富裕的2座城市,它虽4线却位列第2,哪两座城市呢
在如今的城市发展格局当中,东北区域总体来看还是要比东南省份、城市要稍显落后一些。但是作为老牌的工业强省,辽宁依旧还是不能小看的。那么在城市富裕程度上面,辽宁最强的2座城市是什么水平呢?下面从人均GDP的角度,笔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目前最富裕的2座城市,就是大连和盘锦了。对于这2座城市你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讨论!
F. 一线城市有什么条件
一线城市是房地产概念指房价较高的城市。它们或为直辖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以及可观的政治资源;或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或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通常社会评判一线城市的常见标准还包括其他因素: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国际知名度等等。
中国大陆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城市在金融、商贸、服务、科技、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都高居中国大陆前四,也是中国社科院与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大陆地区城市综合实力排行前四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引领整个中国大陆的发展。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文化、消费等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等全国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或者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中国大陆的。
G. 马耳他国家怎么样
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首都瓦莱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
在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此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因此得名。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9月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成立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
马耳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马耳他主要的外汇来源。马耳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区域位置
马耳他行政区划
马耳他位于南欧,毗邻意大利,距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方90公里、突尼斯以东284公里、利比亚以北333公里,是欧非重要的中转站。在军事战略上,马耳他作为海军基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马耳他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后花园”。1942年,马耳他被英国王乔治六世授予乔治十字勋章,表彰马耳他整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勇,乔治十字勋章图案也因此被绘制在马耳他国旗上。
马耳他总体面积316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澳门大小。马耳他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
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康米诺托和费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80公里。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为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为67.0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
气候特征
马耳他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全年平均气温21.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
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为马耳他冬雨季。
时差
马耳他属于东1时区。夏令时期间(4月-10月时)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其余时间相差7小时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