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呈现什么关系

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呈现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12 00:44:58

⑴ 人均收入与人均gdp是怎样的比例关系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1)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呈现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参考资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网络

⑵ 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什么的曲线关系

我真想问一下,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能留到20年后再问吗?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去理会西方的观点,我们的发展不在一个年次。我们总是吃亏

⑶ 人均GDP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关系是什么。

从本质上说,是两种不同算法的结果,前者是指实际的生产和服务的增加,后者是个人收益的内增加。像是买卖股容票的收入,就不计入前者(没有增加实际产出)而属于后者(个人从中得到收益)。

说到换算方法,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折旧(投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年内的消耗)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也就是国民收入,然后再从中减去税收和企业净储蓄(通俗说就是企业赚的实际利润),加上转移支付(政府无偿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就得到总的可支配收入(或者说纯收入)。人均的话,除以人口数即可。

以上内容系参考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十八版第二十一章内容。向已经逝去的萨老致敬!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⑷ 人均GDP增长与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1.按照一般的市场法则,一个国家快速的经济增长,说明该国经济繁荣、投资收益率高、金融市场固定收益曲线就会高,利率自然也会高。如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利率的高低往往是与一个国家GDP增长速度正相关。GDP增长快,利率也就高;GDP增长慢,利率也就低。一般来说,利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上下两个百分点。但是,在中国,GDP可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可以繁荣,但利率则随着GDP高速增长而持续下降。甚至于GDP可以超高速增长,但利率则降在最低的水平上。国内利率水平完全与GDP增长背离。
2.通货膨胀是否会吃掉银行存款的利息,让财产缩水?应不应该将资金转进房市投资?其实,通货膨胀即将发生,应及早买房投资兼保值的说法似是而非,因为房价涨不涨应回归市场供需面来看。房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基本上并不如经济发展和国民所得对房价的影响。不过,预期心理却使得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复杂;政府管制未必有利於控制物价水准,反而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通膨与房价的因果关系

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甚多,主要分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以及「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两方面,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结果也十分复杂。近年来国际原油涨价造成原物料价格的上扬,即属於前者;中国区域市场的掘起,经济高度成长之下,对於各种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则属於后者。

经济成长使房地产的需求增加,关於房地产的商品与劳务价格上涨,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则是属於需求拉动,同时也会带动钢铁建材等原物料的上涨,使房屋的生产成本增加,并引发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先有需求的增加,使得供给相对不足,带动生产的增加,引发对生产原料的需求,原料价格上涨等的过程。因此,仅从调涨钢铁水泥等营建原材料,希望推升房价的想法,是有些舍本逐末了。追根究底,一般的通货膨胀,主因多是在於经济成长所带来的需求拉动的结果,纯粹的成本推动,则可能出现在某些有全面性影响的主要生产要素,如劳工工资全面性上扬,或大宗物资的主要产地受到天灾、人祸导致短期间不易恢复的产量减少等。

预期心理倒因为果

通货膨胀主要意义,应指末端消费产品全面性的物价上涨,且部分原物料的上涨,未必会造成消费产品物价的全面上扬,而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房价上扬,多数是因为受到媒体或传闻等消息面的影响,此种预期未来将有通货膨胀的心理因素,因而真的导致房价上涨,最后又引发真的通货膨胀,产生倒果为因的结果,亦即,房价上涨本来是因,却在预期心理下将本来为果的通货膨胀当成是房价上涨的因。反之,预期房价下跌的心理因素影响,同样也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真的造成了房价的下跌。如前几年市场普遍认为房屋市场有超额供给,房价将会大幅下跌导致买方退场,果然使得房价跌幅更深。因此在预期心理的催化之下,已经使得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或紧缩)之间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变化,进入了更为复杂的因果循环,也许是恶性循环的结果,故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凶,大部份的责任可能是人为因素较多,其中透过媒体及广告炒作高房价,因而引发通货膨胀恐慌的心理作用下,更有可能真的会发生。然而,房价应属於广义的物价之一,故房价上涨仍然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并非通货膨胀的结果。

物价稳定避免恶性通膨

只要物价稳定,就无所谓发生影响民生经济甚巨的恶性通膨发生。但稳定的物价水准,并非表示物价应维持固定不变,而应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随著经济发展而小幅波动。所以,如果只是少数几种原物料或产品价格的上扬,尚称不上是通货膨胀,真要发生影响经济民生的恶性通膨,必需是全面的物价大幅的上涨,局部上涨或涨幅小於经济成长所得增加的速度,都称不上是通货膨胀。正常的情况是随著经济成长,无可避免的伴随著通货膨胀的现象,但只要未达失控的情况,则应以平常心看待。

在经济管制的年代,任何大小事情都必须由政府管理,其中稳定物价则是政府管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政策,故有所谓平抑物价的措施,包括订定各种民生物资价格的上限、保证收购价格以及进出口商品的管制等等,都与维持物价稳定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不论如何管制仍然经常发生物价大幅波动的情形,经济学上视之为管制失灵的结果。在经济自由化的今天,虽然仍有市场失灵的情形发生,但回归市场机制后,事实上物价飙涨的机会反而降低了,物价也趋於平稳,没有暴起暴落的问题,能够抵消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政府管制与房价

虽然政府管制未必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但管制的不良影响,其结果通常都是很严重的。以台湾政府对房市管制的例子来看,民国八十八年全面实施容积率管制,最后期限前的分期分区实施容积管制的阶段来看,其影响是自民国八十年代初期即出现各地抢建的结果,造成超额供给的情形,其结果反而不利房价的推升,终导致近十多年来全面房价大跌的结果,这是管制所可能发生市场严重扭曲的情况。

最近的四、五年间,政府曾经以拯救房市的目的,藉由低利优惠房贷政策,采用间接干预市场的措施,确实较之直接干预市场来得高明。当然,也是因为房价已经跌到相当吸引人的水稳,其结果吸引了不少金字塔底部的购屋人进场,所以实施后的效果堪称卓著,实质需求增加,房价也跟著水涨船高。唯以长期低利之下所吸引进来的购屋买气,在经济景气复苏后,利率水准可能逐渐调升,则这些所得金字塔底部的购屋人,未来仍将面对较高利率的还款压力,或许又将是政府干预房市政策下的新一批受害者,此隐忧一也;短期间房市需求受到激励,促使建商增加推出新的建案,於是「旧余屋」尚未完全去化之前,市场又出现「新余屋」的累积,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是否将重演,此隐忧二也。

结论

如果是因为经济成长而出现的通货膨胀,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反而有助於产业增加生产投资,所以温和的通货膨胀并非坏事。只有全面物价上涨,民众所得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才有可能发生恶性通膨的负面现象。

由於民众心理容易受到消息面左右,所以受到通货膨胀威胁言论的影响时,亦将产生预期涨价心理,不小心便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建议,虽然在听到有通膨危机之时,至少应先确认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以及可能引发恶性通膨的原因存在与否,方能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如果经济成长快速,民众所得也随之增加,理应会较勇於增加消费,物价受到需求增加的影响而上涨;所得增加也在一定限度内影响到房市的需求,房价上涨也是必然。现阶段台湾地区的房价,在供过於求的整体环境之下,应不致於飙涨过头,而使民众难以负担的地步。所以对於房市而言,仅简单地说通膨将导致房价上涨「一言以蔽之」,则未免不负责任。正常的或称良性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物价上涨有商品价格提高的意义,可以刺激厂商增加生产投资,有助经济发展,只要政府尽量避免干预市场经济的自由度,则相信发生全面恶性通货膨胀的机会应该不大,民众不应该受到预期心理影响而产生恐慌。

通货膨胀与房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有如「鸡与蛋先生」的问题一般,很难辩得清楚。所以,从事房价涨跌的研究者,可能会把通货膨胀当作是一项变数,而不是唯一的影响因子。於理论上来说,通货膨胀必需包括房价的涨跌在内,因为房价是广义的物价之一,因此以房价本身来研究房价,在逻辑上似乎有些问题。因此通常如果从总体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房价时,应以不含房价成份的物价上涨率(通常为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影响房价的因子似乎较为妥当。

⑸ 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关系分析中把那个作为因变量比较合适

都可以,只不过出发点,即角度不同。
不过一般而言,人均消费水平做因变量,人均GDP做自变量,观察人均GDP的变动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⑹ 到底什么叫人均GDP,这个统计有何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人均GDP的意义:

一、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⑺ 粮食产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产量越高,GDP越高,尤其是在有保护价的年代。所以出现了多连增

⑻ 关于人均GDP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关系

1,人均GDP概念: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2,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一般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人均GDP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人们生活保障率越高。(2)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它表明人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3)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通常情况下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生活满意度就会随之提升,社会将会更和谐稳定。

阅读全文

与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呈现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