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西人均gdp十强县分别是
这个太难查啦
gdp
财政收入
你可以上网去查
一个个县的查
我告诉你十强县是哪几个
平果县
北流市
灵山县
柳江县
临桂县
合浦县
武鸣县
桂平县
鹿寨县
扶绥县
扶绥县gdp是45亿财政收入4。7亿
其他你一个县去查
㈡ 跪求:南宁各区;桂林各区;梧州各区;北海各区;防城港各区;钦州各区;GDP和人均GDP是多少呀,跪求
地方统计局 一年才统计一次 近期的~应该是12月份 这种数据难拿 你一下内问那么多 怎么可能答给你容 不是不想帮你 “赏金猎人”也是需要 悬赏的金额的喔 连分都不给。。。!
其实最重要的是 这些统计数据很难找 我刚刚帮你去广西星空网去翻过了。。。。没有翻到噢~
㈢ 有谁能预测2020年广西那个城市人均gdp最高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展速度很慢。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0的36.09%,22年增加了18.1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2000年的36.09%增长到2004年的41.8%,2005年达到43%,年均增长1.4%。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 245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56 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城市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截至2001年,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 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从省际之间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达到88.3%,北京、天津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最低的西藏仅为18.9%。地区间城镇化发展速度也不同,1990—2000年十年间,上海、江苏、福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个百分点,浙江、广东、海南、重庆的增长幅度在15~20个百分点之间。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不足10%。
3.城镇化水平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2005年,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6%,而城镇化水平为43%,二者相差44.6个百分点。从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考察,2005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53.9%,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就业比重近11个百分点。从人均GDP的角度看,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在人均GDP接近l 000美元水平时,同期的城市化率都在50%以上,我国2002年GDP为102 398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算人均GDP达到l 000美元,而200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9.1%。
㈣ 北海城市经济怎么样
2005年,该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运行。2005年,我市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运行的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83.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37亿元、66.68亿元、7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6%、12.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3:36.3:38.4。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向工业化方面调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4%,四季度增长14.2%,说明我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与全区相比,GDP增幅比全区高1.5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区高3587元达到12349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55.9%、3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2%、1.2%、0.1%、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1%、0.1%、2.6%、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去年净增3.96亿元,同比增长2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97元。地方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其中税收收入5.43亿元,增长26.78%,非税收入5.43亿元,增长36.71%。财政支出17.77亿元,增长33.2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2970人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7150人,登记失业率为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综合经济实力还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可用财力仍然不足;县区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㈤ 北海市海城区的经济总量,人均寿命分别是多少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如何
卫生
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2005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9个(不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门诊部(所)302个,妇幼保健所3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2885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97人(不含个体),其中医生22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0.7万人。卫生防疫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未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149.24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0.93%,其中市区人口55.79万人,增加0.83万人,增长1.52%。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21‰,比上年下降1.3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2.9‰,比上年下降2.8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31‰,比上年增加1.52个千分点。
经济成就
2005年,该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投资发展年”活动,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运行。2005年,我市克服干旱、煤电油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运行的势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83.4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37亿元、66.68亿元、7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6%、12.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3:36.3:38.4。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向工业化方面调整。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3.0%,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4%,四季度增长14.2%,说明我市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与全区相比,GDP增幅比全区高1.5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区高3587元达到12349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55.9%、3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2%、1.2%、0.1%、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0.1%、0.1%、2.6%、4.6%。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量进一步增大。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7亿元,比去年净增3.96亿元,同比增长25.83%。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97元。地方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6%。其中税收收入5.43亿元,增长26.78%,非税收入5.43亿元,增长36.71%。财政支出17.77亿元,增长33.24%。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合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
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县的零售额9.29亿元,增长13.69%,县以下零售额8.82亿元,增长13.12%。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餐饮业零售额5.59亿元,增长13.04%;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12.41%。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468万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5924万美元,增长44.18%,出口12543万美元,增长32.03%。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32项,同比增加10项。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
以上的是全北海的!!包括海城区。
㈥ 南宁和北海两个城市哪个经济较发达人均消费比较高
这两个城市相比较 还是南宁比较发达一些 虽然北海旅游资源比较出名 但是算起来 南宁的人均消费 生活成本更高
㈦ 北海市2019年人均gdp是多少
美国462802日本52900414803德国32800397104中国3010022805英国25700424306法国25200412007意大利2090359808西班牙回14100308209加拿大136004147010俄罗答斯1114008030
㈧ 2010广西各地级市gdp和人均排名
南宁:1800.43亿
柳州:1260.3亿
桂林:1115亿
玉林:805亿
梧州:558亿
百色:530亿
贵港:515亿
钦州:503亿
河池:440亿
北海:390亿崇左:389.2亿
来宾:385亿
防城港:317亿
贺州:285亿
㈨ 广西各市的人均GDP
2006年广西各市人均GDP
1、柳州17860元 2、北海14827元 3、防城港14303元 4、南宁13425元 5、桂林12558元 6、梧州9182元 7、贺州8952元 8、来宾8153元 9、崇左8138元 10、百色7580元 11、钦州7385元 12、玉林6964元 13、河池6133 元 14、贵港5425元
2006年广西各市财政总收入
1、南宁120.36亿元 2、柳州95.2亿元 3、桂林59.32亿元 4、百色40.02亿元 5、玉林33亿元 6、河池27亿元 7、 北海23.1亿元 8、梧州23.08亿元 9、来宾21.06亿元 10、崇左20.5亿元 11、贵港19.38亿元 12、钦州17.17亿元 13、贺州13.3亿元 14、 防城港10.6亿元
2006年广西各县财政收入
百色市
平果县:约13.5亿元 田东县:约4.5亿元 田阳县:约2.6亿元 凌云县:约0.7亿元 西林县:约0.8亿元 乐业县:约0.55亿元 德保县:约1.8亿元 田林县:约1.3亿元 靖西县:约2.15亿元 那坡县:约0.5亿元 隆林县:约3.6亿元
河池市
南丹县:约5亿元 天峨县:约1.5亿元 凤山县:约0.45亿元 东兰县:约0.9亿元 罗城县:约1亿元 环江县:约1.5亿元 都安县:约1.5亿元 大化县:约0.8亿元 巴马县:约0.8亿元
玉林市
玉州区:5.3亿 福绵管理区:约1亿元 北流市:约5.2亿元 容县:约3亿元 陆川县:约3亿元 博白县:约3.5亿元 兴业县:约2亿元
桂林市
临桂县:约3.8亿元 阳朔县:约1.6亿元 永福县:约2.1亿元 灵川县:约3.5亿元 全州县:约2.8亿元 兴安县:约2.8亿元 资源县:约0.8亿元 平乐县:约1.4亿元 荔浦县:约2.4亿元 恭城县:约1.35亿元 灌阳县:约1.1亿元 龙胜县:约1.35亿元
柳州市
柳江县: 5亿元 柳城县:2.5亿元 鹿寨县:3.2亿元 融水县:1.46亿元 融安县:1.37亿元 三江县:0.64亿元
来宾市
合山市:约3亿元 忻城县:1.52亿元 武宣县:约1.4亿元 象州县:约1.85亿元 金秀县:约0.45亿元
崇左市
扶绥县:约4.7亿元 江州区:约4亿元 宁明县:约3.5亿元 大新县:约2.9亿元 天等县:约1.4亿元 龙州县:约2亿元 凭祥市:约1.55亿元
南宁市
武鸣县:约3.9亿元 横县:约4.16亿元 宾阳县:约4亿元 上林县:约1.4亿元 马山县:约1.1亿元 隆安县:约1.8亿元 邕宁区:约1.9亿元 良庆区:约2.6亿元
贺州市
昭平县:约1.4亿元 钟山县:约1.1亿元 富川县:约1亿元
梧州市
苍梧县:约2.4亿元 藤县:约2.7亿元 蒙山县:约0.9亿元 岑溪市:约3亿元
贵港市
覃塘区:约1亿元 平南县:约3.5亿元 桂平市:约4.6元 港南区:约1亿元 港北区:约3.23亿元
钦州市
灵山县:约4亿元 浦北县:约3亿元 钦南区:约1.7元 钦北区:约1.8亿元 钦州港区:约2.4亿元
防城港市
东兴市:约2.2亿元 港口区:约1亿元 防城区:约1.8亿元 上思县:约2.1亿元
北海市
合浦县:约3.4亿元 铁山港区:约1.2亿元
注:有些区没有统计数据。
崇左市的扶绥县财政收入排进了前十,江州区排进了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