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州,无锡,常州分别为几线城市
苏州、无锡为新一线城市,常州为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
上海市。
北京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广州市。
新一线城市
四川省:成都市。
浙江省:杭州市。
重庆市。
湖北省:武汉市。
江苏省:苏州市。
陕西省:西安市。
天津市。
江苏省:南京市。
河南省:郑州市。
湖南省:长沙市。
辽宁省:沈阳市。
山东省:青岛市。
浙江省:宁波市。
广东省:东莞市。
江苏省:无锡市。
二线城市
云南省:昆明市。
辽宁省:大连市。
福建省:厦门市。
安徽省:合肥市。
广东省:佛山市。
福建省:福州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山东省:济南市。
浙江省:温州市。
吉林省:长春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江苏省:常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贵州省:贵阳市。
江西省:南昌市。
江苏省:南通市。
浙江省:金华市。
江苏省:徐州市。
山西省:太原市。
浙江省:嘉兴市。
山东省:烟台市。
广东省:惠州市。
河北省:保定市。
浙江省:台州市。
广东省:中山市。
浙江省:绍兴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山东省:潍坊市。
甘肃省:兰州市。
三线城市
广东省:珠海市。
江苏省:镇江市。
海南省:海口市。
江苏省:扬州市。
山东省:临沂市。
河南省:洛阳市。
河北省:唐山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江苏省:盐城市。
广东省:汕头市。
河北省:廊坊市。
江苏省:泰州市。
山东省:济宁市。
浙江省:湖州市。
广东省:江门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山东省:淄博市。
河北省:邯郸市。
安徽省:芜湖市。
福建省:漳州市。
四川省:绵阳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海南省:三亚市。
贵州省:遵义市。
陕西省:咸阳市。
江西省:上饶市。
福建省:莆田市。
湖北省:宜昌市。
江西省:赣州市。
江苏省:淮安市。
广东省:揭阳市。
河北省:沧州市。
河南省:商丘市。
江苏省:连云港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湖南省:岳阳市。
河南省:信阳市。
湖南省:株洲市。
湖南省:衡阳市。
湖北省:襄阳市。
河南省:南阳市。
山东省:威海市。
广东省:湛江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辽宁省:鞍山市。
2017年5月25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举办“新一线城市峰会暨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仪式”,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业魅力榜单。
这份2017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评估了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
这份新的榜单沿用了以往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评估标准,并维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综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位次有了变化;15个新一线城市的名单及位次均有一定的改变。
(1)株洲市人均gdp扩展阅读:
城市分级
除传统的2012年GDP规模、居民人均收入、500强企业落户数量机场吞吐量等硬指标外,该媒体在综合这些一手数据的基础上。
对400个城市进行了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共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
根据一个特定公式,综合计算了每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基于这个排名,对400个城市进行了全新的分级。
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资金、人才、货品、信息交流之地。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就把城市定义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中国城市的发展事实上也正在冲破行政级别的枷锁,更加贴近现代意义上的由商业驱动的都市。这种突破意味着,依据工商业繁荣程度对城市进行分级已经成为可能,而且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
⑵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二三线城市又是哪些
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概念模糊,充满歧义,并且没有任何官方的说法。不是说没有科学的划分方式,而是说不同的划分方式利用不同的标准易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家对“一线城市”的定义可能比较客观,但一线/二线,二线/三线不同的界定有矛盾。总的来说,城市排名这个东西无疑有用处,但不要过于当真,因为它只是一个约略的标签而已。深深了解城市之间的相比利弊,还是得看各种指标,数据,再进行仔细的分析。
城市
人们从感性认识很容易知道,中国的一线城市,必须在硬件上能够代表目前国内最一流的水平。比如说机场设施,地铁里程,枢纽性大型高铁站,高速快速公路网,高质量的高楼大厦等等。所以现在,成都,天津,重庆,杭州这些城市,在硬件上的很多方面,并不亚于北上广深了。
⑶ 衡阳比郴州经济好多少
二、株、衡、郴三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一)地区生产总值GDP1、从GDP总量来看,衡阳领先株洲和郴州。“十一五”以来,衡阳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与株洲GDP总量差距优势日渐凸显,衡株两市GDP总量从2006年的66.80亿元拉大到了2011年的182.55亿元,拉大了115.75亿,差距拉大最大的两个年份为2009和2011年,分别拉大52.6亿元和37.06亿元;与郴州比较,株洲较郴州GDP总量差距正好与衡阳相反,“十一五”以来,株洲GDP总量始终跑在郴州,并不断领先郴州,从2006年的59.04亿元拉大到了2011年的217.49亿元,拉大了158.49亿元,其中差距拉大最大的两个年份为2007和2008年,分别为41.7亿和74.77亿元2.从GDP增速来看,株、衡增速强劲,领先郴州,但郴州近年来有后发赶超之势。2006-2011年,株洲经济增长开始迈向快车道,年均增长14.2%,位居三市增速第一,较衡阳、郴州分别高出0.3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衡阳年均增长13.9%,郴州年均增长12.1%,株洲除2009年和2011年增速略低于衡阳、郴州外,其他年份均高于其他两市,但郴州从2009年来GDP增速强劲,2006-2011年3年年均增速达到了15.3%,有后发赶超之势3.从人均GDP看,株洲目前已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而衡阳、郴州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且株洲人均GDP与衡阳、郴州比较优势差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按照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的多国模型对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三城市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结论是人均GDP在1638—3277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在3277—6553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在6553—12287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2008年标准)。按现行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3:1的比例)计算,2011年,株洲、衡阳、郴州人均GDP分别为6319美元、4644美元、3864美元,均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株洲市人均GDP已将近6553美元,正逐步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过渡,而衡阳、郴州则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阶段,从人均GDP的差距来看,株洲与衡阳、郴州的差距均呈不断递增的趋势,株衡两市的人均GDP差距从2006年的6469元拉大到了2011年的15537元,且增幅的增速保持在6%-30%之间,株郴两市的人均GDP差距从2006年的4009元拉大到了2011年的10600元,且增幅的增速保持在8%-42%之间,当然之所以在人均GDP的差距有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株洲的人口基数较衡阳、郴州小,目前衡阳人口是株洲的1.8倍,郴州是株洲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