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87年到2018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速为多少,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1987到2001年gdp增速大概6—8,直到2001年之后到2015年,gdp都保持2位数增长,堪称世界奇迹,的确是绝无仅有
❷ 从1992年到2000年中国的gdp总量年均增速达到了百分之多少
1992年到2000年中国的gdp总量年均增速达到10.5%。
1、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回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网络-国内生产总值
❸ 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大概是
2018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6% 首次突破90万亿
❹ 我国历年GDP增长率是多少
不知道你晓不晓得,每年国家统计局都会修正以前的经济数据,并且全都是上调,所以,改革开放31年来,GDP年增长率在10%稍多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5~2009年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2007年增长率与1992年以来最高值持平[2010-03-3012:01:45|作者:notheal]
3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后对2005~2008年的修订数据,其中,2007年的GDP增长率从13.0%再次上调至14.2%,与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持平。
2005~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最终修订数为:11.3%、12.7%、14.2%、9.6%。修正前数据为10.4%、11.6%、13.0%、9.0%,初步核算数据为9.9%、10.7%、11.4%、9.0%。
2005~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额经普修订数分别为184937.40亿元、216314.40亿元、265810.30亿元、314045.40亿元,其初步核算数据分别为182321亿元、209407亿元、246619亿元、300670亿元。
2009年1~3季度的初步核实数分别为:一季度68681.9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2%,上半年145985.3亿元,同比实际增长7.1%,前三季度227596.6亿元,同比实际增长7.8%。
2009年1~3季度的初步核算数分别是:一季度65745.1亿元,同比实际增长6.1%,上半年139862.0亿元,同比实际增长7.1%,前三季度217817.0亿元,同比实际增长7.7%。
❺ 2018年我国的名义GDP是多少实际GDP是多少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是多少
1.名义增长率是用当年价格GDP计算出来的增长速度。比如2018年我国GDP为915887.3(当年价),2017年为831381.2(当年价),据此计算的名义增速为10.1%。
2.世界级增长率是扣除价格因素计算出来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GDP实际增速为6.7%。
3.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差别是价格因素。
❻ 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升至约多少亿元
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升至(90.03)万亿元。
供参考。
❼ 如何看待我国连续几年的GDP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运行在7%~7.5%的增长区间,这种增长尽管远比2000~2008年平均10.2%的增长降低一个台阶,但也正在经历一个“提质增效,挤出水分”的新阶段。
高增长之后需要“换挡”
最新公布的中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同比增长7.3%,增幅创下2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受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拖累继续放缓,发电量也出现内年首次同比下跌,但这些数据的下滑并不代表中国经济“衰退”,“硬着陆”,甚至是“崩溃”。
的确,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18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下滑周期。但全球范围看,高增长之后的“增速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不到10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小国,而其余经济体在经历过20年的发展后均开始减速,并且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幅减速。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也都说明,一国经济在经历一段高速增长之后,需要有一个调整期。增长速度会回落一些,但这种回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动式的。
过去中国增长模式的鲜明特点是“高速增长”和“结构失衡”,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资”和“强出口”。从动力转换的角度看,旧增长动力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动力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波动,这并不奇怪。在这种新常态之下,中国一方面需要接受经济数据的波动,一方面需要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那种经济下行压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烫平”周期的论点和做法是一种短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
世界需要以新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增速变化
世界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有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二是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或者说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就是防止经济发展中出现增长动力“真空”、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创新缓慢、社会矛盾激化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替代动力,而不是短期依赖于政策刺激。
事实上,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为什么不为?中国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意味着必须刺破过去GDP导向下盲目吹起的泡沫,挤出经济增长的水分。中国宁可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不再依赖过去的外延式增长。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去杠杆”,“挤水分”的过程从未停止过。
首先是挤投资水分。去产能的过程中,新政府通过收缩非标融资、信贷窗口指导等方式断了产能过剩领域的水源,实际上相当于挤出投资中的水分,使稀缺的资源更多的投向有利于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的领域。其次是挤消费水分。2013年以来,反腐浪潮大大压制了政府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再有就是挤出口水分。从2013年5月的外管局20号文开始,主管当局严打隐藏在经常账户下的套利资本流入,虚假贸易的水分被大幅挤出,中国经济增长也回归理性和常态。
1、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十年前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在所难免,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譬如,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政府保持了足够的定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上,这也必将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是就业状况。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因此,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就业基本稳定。
4、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量占全球的份额保持基本稳定,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010年以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❽ 从1952年至1975年中国GdP年均增加多少
经查资料1952年的GDP是679.1
1975年的GDP是3039.5
计算如下::
3039.5/679.1*100%÷23年=19.46%
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九点四六。
❾ 请问数学: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900309亿元年均增长百
对的
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排名第9名,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人均GDP为381元,外汇储备是1.67亿美元。版
同在1978年其它权国家的GDP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苏联、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巴西、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
❿ 我国Gop从679,1亿元跃升至约多少亿元,实际增长174倍,实际增长70倍
这个问题就来是经济学中源实际GDP与名义GDP的问题。因为存在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原因,实际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比如,由于物价上涨原因,1952年的1元钱能够购买的东西,可能在1982年需要10元钱,所以在统计GDP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物价上涨或者通货膨胀的因素,这就形成了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别。比如,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名义上增长900,300÷679.1=1,325.7倍,但根据每年物价上涨或者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实际增长174倍;同理,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名义上增长64,600÷119=542.8倍,考虑每年物价上涨因素计算,实际增长70倍。当然,这些计算需要用到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而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国家有统计,但这里并没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