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温州人均gdp7万多,人均消费三万多,他们不攒钱的吗
人均GDP只是一个宏观数抄据,但不能涵盖所有人。温州有钱人是不少,但普通家庭才是主流,温州是工业大市,实体工业众多,所以吸引了大量前来打工的外来人口,光外来人口就占了温州的三分之一,但他们的经济实力却是比不上本地人的。
② 为什么温州人均GDP这么低
首先温州本来就不如杭州。温州900多万人口,浙江最多。温州商人有钱,大部分都不在温州。为别人赚Gdp去了。很多小作坊也都是偷税扣税。三区两市还是很不错的,别的地方的确是比较穷的。
③ 求2013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
澳门:85197.32美元
香港:38071.65美元
台湾:20735.96美元
天津:16419.44美元
北京:15216.31美元
上海:14652.98美元
江苏:12061.51美元
浙江:11075.57美元
内蒙古:10915.84美元
辽宁:9961.65美元
广东:9474.66美元
福建:9374.26美元
山东:9117.04美元
吉林:7591.75美元
重庆:6929.37美元
陕西:6903.05美元
湖北:6892.47美元
全国平均:6750.10
宁夏:6486.74美元
河北:6270.67美元
黑龙江:6232.96美元
新疆:6154.16美元
湖南:5959.16美元
青海:5918.86美元
海南:5730.65美元
山西:5635.39美元
河南:5520.01美元
四川:5250.31美元
江西:5140.40美元
安徽:5138.87美元
广西:4958.52美元
西藏:4204.44美元
云南:4062.13美元
甘肃:3983.10美元
贵州:3710.78美元
④ 为什么温州人均gdp浙江倒数第一,还是说温州富
因为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做生意
如果算上全世界温州人的生产总值和人均gdp肯定是中国第一。
⑤ 温州人均GDP是多少
布时间:-05-24
人均GDP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综合实力。 2004年我市鹿城区和瓯海区继龙湾区之后,人均GDP也超3000美元,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正是国民经济具备了相当实力,进入活跃、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曾被认为是现代化的门槛,同时也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
三区两市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最高水平的龙湾是最低水平泰顺的11倍。据测算,2004年温州全市人均GDP18846元,比上年增长13.8%。按现行汇率折算,即2277美元,离人均GDP3000美元还差723美元。从11个县(市、区)的情况看,各县(市、区)人均GDP绝对额较上年均有所增加,三区两市人均GDP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三个区均超过3000美元,龙湾最高,达到6731美元(55706元),鹿城和瓯海分别为3311美元(27404元)和3266美元(27032元),瑞安和乐清超过2000美元,分别是2438美元(20179元)和2631美元(21777元)。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较为严重,各县(市、区)人均GDP水平差异悬殊,2004年6个县人均GDP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低于1000美元的分别是泰顺和文成,只有618美元(5112元)和651美元(5391元),仅为龙湾的9.2%和9.7%。
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对高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划分,高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分别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收入)9266美元及以上、2996美元至9265美元、756美元至2995美元和75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按照以上标准,我市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已列入上中等收入地区水平;瑞安、乐清、洞头、永嘉、平阳、苍南为下中等收入地区水平,其中瑞安和乐清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地区水平;文成和泰顺仍处于低收入地区水平。我市要全面实现人均GDP超3000美元还任重而道远。
⑥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的GDP和人均GDP哪有查
温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温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13.2亿元提升到2007年的2157亿元,翻了近6番,年均增长.1%,比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快5.3和1.9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8362元(折算为3730美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的238元翻了5番多,年均增长13.8%。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从1978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93.26亿元,年均增长20.4%。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温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3︰54.2︰42.5,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回落了3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18.4和20.5个百分点。至2007年末温州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8个,中国驰名商标80个,国家免检产品157个,浙江名牌产品210个。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46亿元,比1978年的6.30亿元翻了7.2番,年均增长18.7%。2007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2.5亿美元,其中出口101.5亿美元。2007年温州市再次被国家海关总署评为“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居第12位。
温州市已经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1990年7月12日温州机场正式启用,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客运全线通车。200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47.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4.72万户,各类互联网用户215.3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28.78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7%以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3.4%提高到2007年的60.3%。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温州城区面积在1978年时不到15平方公里,至2007年末温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6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3523公顷,新增公园面积354公顷,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温州城乡居民生活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2元,居浙江省各市首位,比1981年年均现价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91元,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比1978年年均现价增长16.1%。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5.1平方米,86.3%的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2.25平方米。2007年末,温州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5.9辆,移动电话201部,家用电脑84台;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7辆,移动电话162部,家用电脑31台。全市人口素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水平居全国前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末全市城乡就业人员达到517.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1991年7月1日起,温州市正式实施全社会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不断努力,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城市之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慈善事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推进了温州发展,30来,温州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造福了温州人民,3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创造了人间奇迹,30年来,温州人的创造活力导演了生动无比的史诗般的话剧,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历史性的跨越。
⑦ 浙江省各地级市gdp总产值是多少
201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40153.5亿;全省人均GDP为73312.8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地级版市来看,杭州权、宁波和温州GDP总量领先,分别为9201.16亿、7602.51亿和4302.81亿。
从人均GDP来看,浙江全省各地市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杭州、宁波和舟山位列前三。
杭州市人均GDP为104038.44元,折合16936.65美元。
宁波市人均GDP为16150.72美元,舟山市人均GDP为14563.77美元。
温州市人均GDP最低,为7616.22美元。
(注:常住人口数据采用2013年末数据,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1428)
⑧ 2013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
其实和人口数量有很大关系。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都排不进前十。
前十的名单如下:【香港和澳门算是特例了】
排名 市/州 2013年人均GDP(元) 2013年人均GDP(美元)
澳门 85197.32 (美元)
香港 38071.65 (美元)
1 克拉玛依 227115.49 36671.75
2 鄂尔多斯 197380.50 31870.52
3 阿拉善 185724.46 29988.45
4 东营 156817.52 25320.92
5 大庆 149171.97 24086.41
6 嘉峪关 142445.58 23000.32
7 深圳 137476.82 22198.03
8 包头 128240.59 20706.68
9 无锡 124819.12 20154.22
10 苏州 123382.09 19922.19
⑨ 温州的人均GDP是不是被严重低估突然发现,有很多在外地做生意创办企业的成功温州人,他们赚了很多很
现在温州包括外地人才800万左右,温州的工资基本都低,福利差。温州人素质,文化都低,比如,礼让班马线到现在才实行,别的城市都做了几年,温州本地人才300多万,还有一大半没出去。
⑩ 温州人均gdp浙江倒数第一,为什么外来人口全浙江最多,不是说落后地区,人口都是流出的吗
温州外来人口都是江浙吗?不可能吧!云贵川陕甘两湖这么多内陆地区,比起来温州经济条件已经很好了,这些地区的人口才是温州人口流入的主要来源。
要知道江浙经济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你让一个一米九的人去和NBA球星比,肯定显得矮。你让他站普通人里面试试。温州的经济放到全国,那也是排名靠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