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北的人均GDP和香港的人均GDP各多少
台北的总GDP大概只有香港的一半,但人口数量少(周围县市在台北工作的人很多),回采用答不同算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下面是台湾方面自己算出来的。
台北市是台湾的重要枢纽,但台北市的城市人均GDP究竟为多少,过去限於人力与资料限制,极少有人研究,台湾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昨日出炉,估算出台北市的人均GDP为48,400美元,是全台湾16,111美元的3倍。与亚洲各城市相比,仅次於东京65,453美元,比香港、新加坡、首尔还要高。
此研究是由台经院研二所副所长张建一主持。张建一解释,主要是因台北市户籍人口数较少,因此才会有这麼高的数字,但台北市产值,乃汇集台北县市、基隆市、桃园县等就业人口,因此若将大台北地区列入,人均GDP达25,000美元。
中国社科院也曾研究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6年的版本,台北排名110个评比城市中,排名第48名,为亚太第5名;2008年的版本,则在500个城市中,排名第112名,为亚太第9名,其中,台北市的人均GDP为14,000美元左右、高雄市则为10,000美元、新竹市则为 11,000美元。
❷ 中国的GDp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吗
不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一般指除港澳台以外的中国大陆。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季度GDP核算时,将所有可以在核算时获得的、适用的经济统计调查数据都用于GDP核算。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统计调查资料、服务业抽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❸ 香港人均GDP在中国排名是多少
2010年,香港人均来GDP为31758美元,在中源国排名第2。
另附中国其它地区人均GDP,供楼主参考:
澳门49745美元,第一
香港31758美元,第二
台湾18603美元,第三
上海10828美元,第四
天津10400美元,第五
北京10378美元,第六
❹ 中国大陆,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各国和地区的的历史 人均收入,GDP,经济发展速度的数据
中国大陆:
GDP总计: 7.298万亿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5,413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韩国:
GDP总计: 1.163万亿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23,749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日本:
GDP总计: 5.869万亿美元(2011年)GDP(nominal)
人均GDP: 45,920美元(2011年)GDP(nominal)
新加坡:
GDP总计: 2600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 50,123美元(2011年)
香港:
地区GDP总计: 18909亿元港元(2011年)
人均GDP: 3.42万美元(2011年)
❺ 香港的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多少
【主要经济数据】
本地生产总值:14,723亿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回产总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答长:6.8%(2006年)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2897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币。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名义上)
2030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8名)。 人均收入25430美元
❻ 内地与香港警察待遇问题,香港警察和公安的收入 按人均GDP来比较 其实不大
同意楼上的说法,香港的工资制度有点像新加坡,高薪养廉,倒也不是说版公务员工资高到什权么水平,只是说在香港公务员可以保证比较舒适的日常生活。其实在香港人均收入差别是很大的,别看他们人均GDP高,那是因为第三产业发达带动了人均GDP,在香港还有很多人是失业的,很多人靠政府的低保在过日子,又有很大一部分退休老人。所以就是有钱的很有钱,穷的很穷,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算是中等,至少能在香港过上比较宽松的日子,就是这样子来保证公务员的廉洁奉公。
当然公务员工资是跟国家生产能力挂钩的,但不能说GDP高了就涨公务员工资是吧,国内公务员工资水平其实已经很久没变了,都维持在一个区间里。
❼ 香港历史上gdp最好的时期
香港历史上经济最好的时期应该是回归前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香港GDP曾经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到如今,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三。自然,香港回归祖国,祖国的发展,邻居广东的发展,对于香港来说,也是值得骄傲之事,但是,细想一下,香港如果能够努力一点,能够和内地融合得更好一点,也不至于落后的这么多。 虽然,香港还有人均GDP可以自傲。但是yao思考方向,应该是“查找不足”。香港人均GDP是3万6000多美元,广东2012年的人均GDP是接近9000美元,韩国同年的人均GDP接近2万2600美元,远高于广东。广东的“查找不足”对象是韩国。韩国常住人口只有广东的一半,各区域有各自经济特色,较为领先的增长点令经济发展有后劲。况且近年韩国政局稳定,发展旅游业广受欢迎,赴韩旅游亦是港人大热之选。第三产业的不断进步,令韩国国民人人受惠。广东南发达北落后的状况尚无明显改善,南部靠外资投资及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北部则主要靠第一产业带来经济收入,两者都不足以稳定维持增长,稳坐万亿俱乐部。广东必须学习韩国的经验,继续打造自己拳头产业,寻找新经济增长点。那么,对于香港来说,恐怕现在追赶的对象应该是广东。虽然,邻省曾被某些香港人称为“阿灿”,但是如今香港若有不耻向过去的“阿灿”学习的精神,这是重新起飞的一步。
❽ 香港人均GDP超过了巴黎, 香港人比巴黎人更有钱。
不对,GDP是人均生产总值,是国家/地区经济强弱标准之一,实际上中国每年保持8%~11%的GDP增长,是世版界上增权长高且稳定的国家。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中国人就是很有钱,楼主要明白有贫富差距、物价指数、人均收入、社会阶层收入差距等等,并不能单以GDP就代表谁比谁有钱。
现在的情况,大陆的“土豪”到世界各地、香港等等地区扫货,买几十万的表、几百万的礼品对着记者说,他只是勉强有养家能力而已!不得不惊叹大陆人真有钱!可是理智点想想,中国的贫富差距超大的,一批土豪的背后有无数个屌丝的存在呢......工厂工作的、扫街的、服务业的有多少劳工啊,并不是个个都能买得起奢侈品的。
❾ 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情况,请用详细数据(经济数据,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说明
一.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在回归前几年,澳门经济持续下滑,连续多年负增长,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负增长;失业率高企,1999年失业率高达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还低。整体经济低迷,营商环境恶化,治安不靖,投资者却步。
经济连续七年保持正增长。澳门回归后,大约经过两年的发展,到2001年本地生产总值基本恢复到回归前的最高年份,即1995年的水平。2000~2005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0%,其中2004年更高达28.3%。2005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达到约2.4万美元。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预计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回归以来公共财政年年保持盈余,2000~2005年5年间财政盈余合计约180 多亿澳门元,而1999年前澳葡政府留给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年财政盈余只有20多亿澳门元;2005年政府财政收入达282亿澳门元,比1999年约翻了一番。
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临近回归,前澳葡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公共工程,回归时,这些政府公共投资工程陆续完成,建筑业失业人员一时大量增加,加上当时澳门经济尚处复苏初期,致使失业率一度大幅上升。2000年失业率曾高达6.8%,特别是建筑工人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并引发了规模较大的工人游行示威活动。但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好转,加上政府推行促进就业的措施,失业率逐步下降。2005年失业率下降到4.1%,目前基本上在4%以下。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也有所提升,如2005年就业人口月均收入为 5765澳门元,比1999年增长约20
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澳门的本地生产总值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澳门的失业率5年间大幅下降,令澳门居民真正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2000年至2002年,澳门经济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6%, 2003年为15.6%,2004年上半年高达36%,预计全年将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0%,增长速度令海内外刮目相看。同时,澳门的失业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回归之初的7.1%,降至2004年8至10月的4.7%。
2003年与1999年相比,GDP总额由490亿澳门元(以下简称元)增长到633.7亿元,增长30%,预计五年平均增幅超过10%。政府财力稳定增长,财政收支连续四年保持盈余,累计达182亿元(含土地基金110亿元)。进出口总额由338亿元增至428亿元,增长26%;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到今年8月,达到388亿元。居民存款总额由842亿元上升到1087亿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博彩旅游业稳步增长,入境游客总数由744万人次增加到1189万人次,今年有望达到1500万人次;房地产市场活跃,成交量激增且价格持续上升。
二.
回归十年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过去三年所见的增长,较1987年以来任何连续三年高于趋势的增幅都要快。在贸易方面,回归以来,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受惠于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和美元转弱令价格竞争力有所改善,香港的整体货物出口(包括转口和港产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长10.2%。除贸易激增的推动力外,内部需求亦保持坚挺,整年均提供稳定而重要的增长动力。
香港服务业发展蓬勃,在东亚地区可谓首屈一指。在1990年至2004年间,香港服务业平均每年增长7%,达11289.39亿元,而同期间的名义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5.6%。因而,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有所增加,从1990年的75.4%增至2004年的90.0%。在各主要服务行业中,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和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值6.7%和8.8%,分别占2004年本地生产总值的27%和21.1%。
2000年至2005年,受到区域和全球经济环境不断改变,以及与内地进一步融合所推动,香港经济结构持续向服务业转移。内地经济发展蓬勃尤其为香港服务业提供了无限商机,同时,内地拥有大量低廉的土地和劳工资源,以及内地生产力不断上升,也推动了香港经济朝高增值发展。2000年至2005年期间,整体服务行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由86.6%增至90.7%,而制造业及建造业则分别由5.4%和4.9%下跌至3.4%和2.9%。
❿ 为什么新加坡人均GDP比香港高,但是收入没香
参考资料 貌似在人复均GDP上,香港在大部制分时候都没超过新加坡,所以也谈不上“之前香港一直压着李家坡”。 新加坡确实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个从90年代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册中对新加坡的介绍就知道了。 另外你说的新加坡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新加坡是许多电子产品生产经销商对全球和亚洲市场的一个重要晴雨表,从IPHONE在新加坡的占有率就知道,新加坡是世界上IPHONE占有率最高的国家(地区),许多电子产品生产经销商都把新加坡和香港作为全球或亚洲市民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