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东21个省辖市分别是几线城市
1、一线城市(全国个):2个;广东省一线城市有两个,分别是深圳、广州;全国有4个一线城市,广东占据了一半,这个就足以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实力,2018年广东省GDP是9.73万亿,占全国的比重为10%。广东省虽然经济体量巨大,足可敌国,相当于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一国的经济体量,全球排名都可以排名到13位,但是占中国整个经济的比重也不过10%,而1978年香港的GDP为183亿美元,而整个大陆的GDP也才1495亿元,香港一个城市就相当于祖国经济体量的12%。现在香港的经济体量和广东的深圳相当。
广东省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相比浙江和江苏要明显很多,既有广州和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但是五线城市、四线城市的数量也同样不少。相信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会促进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
『贰』 肇庆各县市gdp排名
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好办野)-德庆县-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
『叁』 广东省肇庆市大旺区去年GDP是多少
据官方统计,大概700多亿人民币
『肆』 肇庆vs珠海gdp .
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 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分布 本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国内生产总值在4000亿到9000亿之间;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成飞速增长。经济总量基本都过千亿人民 长三角城市分工币。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1994年10月8日 珠江三角洲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珠海、东莞、中山、新会、鹤山、江门、开平、恩平、台山十几个中小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 大珠三角地区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 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现在正打造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 泛珠三角地区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D%A
『伍』 国内主要的都市圈有哪些
No.1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1)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达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市,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进行产业优化布局。2)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兴、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市域+城轨”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No.2 北京都市圈:从单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县有望划归北京?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辐射向紧密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划分为梯度辐射的三个圈层:一是中心城六区,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发展新区多个新城,三是生态涵养区及北京以东、以南的环京地区。2)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3)环京地区承接产业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补短板。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统一”统筹发展,划归北京传言不绝于耳。
No.3 深莞惠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经济大市、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并东莞?1)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前店后厂”产业梯次转移,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2)深莞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圳辐射带动能力。3)深圳是经济人口大市、土地面积小市,全市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但受制于广东省发展大局。
No.4 广佛肇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1)广佛两市经济总量比肩深莞,分别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2)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肇庆与广佛一体化还需时日。肇庆2018年GDP2202亿元,是广州的1/10;人均GDP仅为广州的35%、佛山的42%。3)广佛同城已基本实现,生活成本与产业转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年7月广佛肇清四市跨城职住人数高达74.41万,其中广佛跨城占四市跨城总规模的60.6%。
No.5 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皖东城市受益。1)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从高到低三级梯队。南京2018年GDP1.3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均在3000-6000亿元之间,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亿元以下,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南京都市圈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3)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前瞻性布局,与公路、机场、港口群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
No.6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国,成都人口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空间大。1)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2018年GDP占75%,A+H股上市公司数、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占94%、93%。2)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德阳、眉山、资阳、雅安2017年城镇化率均在41%-51%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3)成都与周边城市高铁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未来有望形成城际铁路环线,但当前交通连通性仍有待提升。
No.7 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天堂,互联网经济高地,西进扩大腹地。1)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市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2)杭州都市圈东面发展空间不足,西进扩大经济腹地。面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挤压和南京都市圈的竞争,杭州都市圈选择西进,衢州、黄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饶和景德镇亦是候选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3)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1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融入都市圈。
No.8 重庆都市圈:内陆开放高地,新区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区,产业同质化、创新不足。1)重庆都市圈以重庆市35%的面积集聚65%的人口,创造72%的GDP,主城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均较强。城市发展新区2011-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9%,与主城区的2.1%接近。2)重庆都市圈是内陆开放高地,产业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庆与成都、重庆高端发展平台体系内部都存在同质化竞争。3)重庆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铁路目前远不能满足主城区与外围通勤需求。
No.9 武汉都市圈:“圈子”缩小更务实,产业链向外延伸。1)从半径150公里的“1+8”武汉城市圈到半径80公里的武汉大都市区,范围更小的都市圈规划更具可操作性。2)武汉产业链沿武鄂黄黄、武咸、武仙、汉孝等发展廊道向周边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3)高铁、鄂州机场建设加强水陆空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网将串联武汉都市圈。
No.10 长株潭都市圈:中部崛起,城区相邻,“半小时交通圈”融合发展。1)长株潭三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同势头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之一。三市联合拥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平台。2)长株潭三市城区最远不过40多公里,一体化存在地理便利,合并呼声从未断绝。近年长株潭合并申请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流传较广,但实现可能性极小。3)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大串联,共同构成长株潭都市圈“半小时交通圈”。
供参考,谢谢!
『陆』 2020年城都和肇庆那个gdp高
那二零年,成都的GDP一定会高于广东省肇庆市。
『柒』 失去的二十年,肇庆GDP需要怎样的进化论
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地飞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我国专改革开放推向纵深的二属十年,肇庆没有抓住这一波加快发展的机会,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距离珠三角核心区越来越远。在这二十年中,尽管有过觉醒有过挣扎有过努力,然而毕竟力度不足,思想解放不够,效果强差人意。二十年之后往回看,我们感到痛心疾首,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凝聚力量,用尽肇庆400万人口的洪荒之力,发挥特区精神、袁庚精神,弥补前二十年所走过的弯路,用二十年的追赶实现与珠三角核心区同频共震,谱写一曲属于肇庆追赶型发展的GDP进化论,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区,与珠三角其他八市一道,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城市群。
『捌』 肇庆各县市区2018年GDP排名有谁知道
肇庆市内各区、县 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高要区,总量达到 430.84 亿元,占全省总回额的 19.56%;GDP 增速为 7.4%,全答市排名第三位。GDP 总量第二、三位分别是端州城区和四会市。
『玖』 关于肇庆人均GDP问题
GDP即英文(来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源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时期平均户籍人口数所得出的结果,它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平状况.
人均GDP=GDP/年平均户籍人口数。也就是说:
端州人均GDP=81亿/端州2009年平均户籍人口数。
“端州人口有三十多万”指的不一定就是户籍人口数,可能包括其他人口数。
所以:人均GDP=81亿/30万=50000RMB是不成立的。应该是:
人均GDP=81亿/16.2万=50000RMB。也就是说:端州户籍人口基数应该是16.2万人。这样的等式成立了。
终上:你所说的并没有矛盾。
『拾』 2015年肇庆市的gdp排名全国多少
2015年肇庆排在广东省第11,GDP1970亿,增速8.2%,找不到确切的排名,不过全国百强是没有肇庆的。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些参考值,肇庆在2014年排在全国第103,而2015年全国第一百的城市GDP是2000 亿元。我尽力找了那么多数据,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