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哪年的人均gdp约为10000美元,谢谢
1970年美国的人均GDP约为10000美元(当时美国大约有一亿人口)
下面是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2. 求1960年,中国韩国朝鲜全年的人均GDP是多少美元
中国和朝鲜当时是计划经济,不计算GDP
网上流传的GDP是人均GIA 实际上被严重低估。
例如1972年中国GDP272亿美元 1980年3080亿美元 就是由于GIA一般比GDP小很多的原因
南朝鲜人均GDP1960年是82美元。
求采纳 谢谢!
3. 60年代的美国经济什么样
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二、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三、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四、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五、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至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百分之十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烈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已,以至积重难返,对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4. 美国历年人均GDP
美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00—1999
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ct,缩写: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当重要性。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即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再简单的来说本地生产总值是属地主义,GNP是属人主义;举例来说,无论台湾、香港、韩国、美国等厂商在中国大陆生产的最终财货,都包括在中国大陆的本地生产总值内,此一数值亦包括移住劳工的薪资在内。
5. 1960年美国的GDP是5264亿美元,那么占全球的百分之
美国抄GDP占全球最高的时期是一战袭、二战前后,全球最高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1960年美国GDP占全球30%左右,如果你提供的“1960年美国的GDP是5264亿美元”没问题的话可以计算出全球GDP大约为17547亿美元。剩下的问题你就可以直接解决了。
6. 美国90年代GDP与人均GDP
美国90年代GDP与人均GDP如下:
美国1990-2000年GDP在,87153——121782亿美元之间。
美国1990-2000年人专均GDP在,23185——35237美元之间。
详细列表如属下:
7. 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度(1870年、1913年、1920年、1937年、1960年)美元计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1970年,美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为31.36%,日本占6.18%,德国占6.43%,中国仅占2.82%。­
­
——从1970年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GNI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下降,1976年降至2.22%。­
改革开放后,初期中国GNI占世界比重开始上升,1980年升值2.59%,为80年代最高值,但仍低于1970年。­
1990年为38年来的最低值,仅占世界的1.78%。­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开始逐年上升,1997年突破3%,2001年突破4%,2006年突破5%。­
2007年突破6%,超过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位,预计2008年突破7%。­
­
——美国在这38年中,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重1985年达到高峰,占全世界的32.62%。­
受越南战争拖累,1980年为低谷,仅占世界的23.54%。­
1985年以后,美国GNI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成下降趋势,1995年又降至24.69%。­
­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美国借助信息革命东风,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占世界的比重又开始上升,2000年重新回到30%以上,2001年达到32.22%的新的高峰。­
­
此后,美国经济风光不再,占世界比重又开始逐年下降,至2007年又降至25.49%,预计2008年将降至25%以下。­
­
——日本GNI占世界比重最高的时候是1994年,借助日元升值,日本GNI占世界比重达到17.97%历史最高值。­
此后,便成下降趋势,2006年跌破10%,2007年仅占世界比重的8.31%。­
­
预计今后几年,日本GNI占世界比重可能降至1970年代的水平。­
­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但是其经济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也就一直没什么太出色的地方。­
­
今后的发展也基本和以前没多大变化,主要靠汇率变化影响其占世界的比重,可预见的是,其比重会越来越低。
8. 1960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是多少钱
美国2881美元
新西兰2313美元
加拿大2295美元
卢森堡2235美元
瑞典1983美元
澳洲1884美元
瑞士美元
巴哈马1550美元
挪威1442美元
冰岛1412美元
英国1381美元
以色列1366美元
丹麦1364美元
法国1320美元
西德1309美元
比利时1279美元
芬兰1179美元
委内瑞拉1138美元
荷兰1069美元
奥地利935美元
意大利804美元
阿根廷765美元
波多黎各718美元
爱尔兰684美元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37美元
智利550美元
希腊534美元
土耳其497美元
乌拉圭490美元
日本479美元
香港429美元
牙买加429美元
南非422美元
西班牙396美元
新加坡395美元
哥斯达黎加380美元
巴巴多斯379美元
巴拿马368美元
葡萄牙357美元
苏里南343美元
墨西哥340美元
伯利兹308美元
圭亚那304美元
马来西亚299美元
利比亚293美元
加蓬291美元
塞舌尔288美元
斐济286美元
津巴布韦281美元
塞内加尔260美元
菲律宾257美元
阿尔及利亚252美元
哥伦比亚252美元
秘鲁252美元
危地马拉251美元
赞比亚229美元
厄瓜多尔228美元
伊拉克228美元
萨尔瓦多226美元
南越223美元
多米尼加203美元
巴西201美元
9. 2001年美国人均GDP权威数据
美国抄2001年为袭35187美元的
人均GDP
从2000年到2011分别是:
2000
34483
2001
35187
2002
35999
2003
37302
2004
39357
2005
41428
2006
43518
2007
45148
2008
46901
2009
45348
2010
46900
2011
48387
2012
49501
10. 美国近10年人均GDP是多少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从新增的8个发达国家来看,大多是原有发达国家的近邻,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匈牙利、捷克、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国的近邻,韩国是日本的近邻,巴哈马是美国的近邻。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发达国家之中,卢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继续拉大 ;爱尔兰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发达国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跃居世界第5名,是过去20年中经济最成功的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初转型期的阵痛之后,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 爱沙尼亚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罗地亚(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兰 (6,373) 拉脱维亚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发展劲头,它们有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成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人的眼光都向前看的,人们都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有几个人注意到最贫穷的国家呢?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新闻公报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已达49个。它们是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也门;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尔、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萨摩亚、瓦努阿图、图瓦卢、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拉丁美洲1国:海地。
世界最穷国是莫桑比克,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0.2美元,约为瑞士的1/500。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6410美元,人均每天近100美元。1996年5月17日,世界银行发表的统计资料表明,卢旺达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年人均收入为80美元。
这些数字中惟独没有提到中国的情况,那是因为,中国既不是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最贫穷的国家。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