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黑龙江省,GDP增长速度,以及GDP的构成状况,(最好还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城镇
对于此问题最高院有所批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罗金会等五人与云南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旅客运输合同纠纷一案所涉法律理解及适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本案中,受害人唐顺亮虽然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2006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印发上述复函予全国各地高级法院,参照适用。鉴于此只需证明你爱人的经常居住地在城镇(在城镇连续居住1年即可)+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市(用劳动合同,工资签收单,工资卡详细转入单据,社保单子或纳个税单子都是证明的相应材料)只要你能证明以上2点,你爱人就能按照城镇标准算,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即按农村标准算。。。。你自己对比下自身情况咯~~
❷ 内蒙古城市排名
排名如下:
1、鄂尔多斯市:GDP总量为3579.81亿元,人均gdp为173046元。
2、包头市:GDP总量为2753.03亿元,人均GDP为95668元。
3、呼和浩特市:GDP总量为2743.72亿元,人均GDP88087为元。
4、赤峰市:GDP总量为1406.84亿元,人均GDP为32605元。
5、通辽市:GDP总量为1222.62亿元,人均GDP为39078元。
6、呼伦贝尔市:GDP总量为1185.86亿元,人均GDP为46887元。
7、锡林郭勒盟:GDP总量为769.09亿元,人均GDP为73135元。
8、巴彦淖尔市:GDP总量为740.14亿元,人均GDP为43930元。
9、乌兰察布市:GDP总量为721.18亿元,人均GDP为34301元。
10、兴安盟:GDP总量为417.92亿元,人均GDP为26052元。
11、乌海市:GDP总量为410.08亿元,人均GDP为73085元。
12、阿拉善盟:GDP总量为256.43亿元,人均GDP为103399元。
(2)2011黑龙江省人均gdp增速扩展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通称内蒙古,简称“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内蒙古下辖9个地级市、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县级市);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辖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内蒙古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全国总面积的12.3%;截至2017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经济蓝皮(2015~2016)》认定内蒙古为中国大陆6个步入高收入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的省级单位之一。 2016年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被批准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408.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8047.4亿元,增长6.1% 。
❸ 佳木斯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年GDP是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位, 人均GDP是元, 排名第位.
<a href="http://www.jmswz.com/web/flash/wz.htm" target="_blank">http://www.jmswz.com/web/flash/wz.htm</a>
宗琪邡箫带瑁闫岿邢络径汶诲寄祈婷专董鞠伦丽蔺属
❹ 2009年黑龙江人均gdp是多少
2009年黑龙江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0-01-30 来源:中国黑龙江
1月29日,从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黑龙江省2009年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9年黑龙江省GDP增长11.1%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05:14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姜雪松)省政府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2009年黑龙江省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据悉,过去的一年,黑龙江省“应危机、遏下滑、保增长”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触底迅速回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增速比年初目标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企业经济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逐季回升,四季度分别为126.6和126.9,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8.3和16.7点。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增加,比上年增加2680万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玉米和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首次突破1亿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70.6亿斤,比上年增加25.6亿斤,连续6年获得大丰收,再创历史新高,跃居全国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00亿元关口,成为应对危机保增长的重要支撑。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6元,比上年增长8.5%。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06.8元,比上年增长7.2%。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经济增速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回落,2009年一季度跌到最低;经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以及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上半年止跌回升,三季度发展良好,最终全年超出预期目标,增速比年初目标提高0.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政府网站 编辑:鲍蕾)
去年黑龙江省GDP升至8288亿元
2010-2-5 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2009年全省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及时出台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主要经济指标触底迅速回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好于预期。这是记者29日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经济企稳回升明显,微观层面活力明显增强。全省经济增速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回落,2009年一季度跌到“谷底”(6.0%),上半年止跌回升(8.9%),三季度企稳向好(9.8%),全年超出预期目标。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GDP达到828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年初目标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八大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房地产业、工业、建筑业比一季度提升20点以上。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企业效益快速回升。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月份最低为0.1%,之后回升,12月份达到23.5%,创近几年以来月度增幅新高。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05.5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 1461.3亿元,下降27.8%,其中利润860.1亿元,下降40%。两者降幅为各月最低,分别比降幅最大的1~2月缩小37.7和41.4个百分点。扣除天然原油和天然气行业,全省非油工业利税增长1.3倍,利润增长4.7倍。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70.6亿斤,同比增加25.6亿斤,连续六年获得大丰收,再创历史新高,跃居全国第二位;2009年,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4.3亿元,同比增长5.2%。养殖效益逐步回升,畜禽存栏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重要引擎。200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首次突破5000亿元关口。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96.1亿元,增长40.0%,增幅比上年分别提升9.5和11.5个百分点,城镇投资增幅位居全国第8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为199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城乡市场购销两旺,扩内需政策效应凸显。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1.8亿元,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连续六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
城镇零售额2640亿元,增长19.4%;农村零售额375.7亿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9.4亿元,增长21.2%;批发零售业达到2927亿元,增长19.1%,占全省零售额的86.0%。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0.1万台(部),实现销售额14.2亿元,兑付财政补贴1.6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升明显,民生等重点保障支出大幅提升。2009年,全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5.6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1.6亿元,增长10.9%,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升14和9.1个百分点,均超额完成目标。全省地方财政支出2094.5亿元,增长21.9%。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城乡社区事务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80.8%、37%和31.6%。
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各项贷款连创新高。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145.7亿元,同比增长34.2%。中长期贷款占比历史性地跃升至首位,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3001.8亿元,增长54.3%,增幅提高39.2个百分点;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2498.9亿元,增长14.2%。基本建设、农业中长期贷款、消费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42.5%、57.2%和79.5%。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16.8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提高4.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回升迹象明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9月份出现了自2月份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12月份环比上涨1.9%。全年全省CPI同比上涨0.2%,八大类商品价格“四升四降”。从11月份开始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由降转升,12月份上涨21.2%,比最低点的3月份回升42.2个百分点,全年下降13.6%;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比最低点的8月份回升19.6个百分点,全年下降6.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提高。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6元,同比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9630元,增长11.7%,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06.8元,同比增长7.2%。消费性支出4241元,增长10.3%,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