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GDp与人均收入翻番的思考

GDp与人均收入翻番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1-05 21:51:16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或者说比例一般怎样才算是合理的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其实反应了劳动者是否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如果人均收入比回人均答GDP越高,那么劳动者分享的果实越多。他们的比例不能说多少才是合理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不一样。像我们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家,这个比例就很低,而像一些福利国家,北欧,即便是美国,这个比例也是很搞的。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会低一些。

Ⅱ 十八大报告提到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国家统计局正在改革以往的城乡住户调查方案,逐步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以提供城乡可比口径的居民收支数据,但尚未公布相关调查结果。因此,本文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城乡人口比例加权算术平均得到。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由总收入③扣除个人缴纳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④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纯收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也是指扣除价格因素后的不变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200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7.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9%,比同期GDP年均实际增速低2.6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4元,同比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同比实际增长10.9%;两者加权平均得到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12507.6元,同比实际增长9.4%。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3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3%⑤,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2.5个百分点。 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11-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实际增长7.18%。由于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9%,2012-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88%,即可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目标低0.06个百分点。根据201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预计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1.0%,于是2013-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38%,即可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比同期GDP年均增长目标低0.47个百分点。可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

Ⅲ 人均GDP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关系是什么。

从本质上说,是两种不同算法的结果,前者是指实际的生产和服务的增加,后者是个人收益的内增加。像是买卖股容票的收入,就不计入前者(没有增加实际产出)而属于后者(个人从中得到收益)。

说到换算方法,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折旧(投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年内的消耗)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也就是国民收入,然后再从中减去税收和企业净储蓄(通俗说就是企业赚的实际利润),加上转移支付(政府无偿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就得到总的可支配收入(或者说纯收入)。人均的话,除以人口数即可。

以上内容系参考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十八版第二十一章内容。向已经逝去的萨老致敬!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Ⅳ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比例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两个名称的意义上来看,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某国某地区产生的总物质财富的人均分摊量,而人均收入指人们能够实实在在拿在手中使用的数量。如果这个比例较大,那么说明实际得到的量大大小于社会财富的人均分摊量,这个可以说明这么些问题:其一、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收入太高,而人们收入较低;其二、此时期社会用于再生产的财富过多,这个现象更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其三、此国此地区的财富外流较多,且这些人一般都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其四、这个经济体消耗的固定资本较大,即折旧较大,用于重置投资(等于折旧)的部分较高。

Ⅳ 人均收入与人均gdp是怎样的比例关系

两者比例关系说明了两个反应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为1:6.33.说明人均实际收入反应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人均GDP反应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资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们没有享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红利。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5)GDp与人均收入翻番的思考扩展阅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参考资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网络

Ⅵ 从GDP、人均收入、人均资源、两级分化的严重谈谈中国发展的看法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中国的GDP增速是比较快的,近些年来在专8%-10%左右,相属对于其他国家比较快,这是经济总量扩大的表现。第二,虽然GDP在高速增长,但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无论是名义收入,还是实际收入——徘徊不前,但必需品的价格在上涨,所以人们高呼压力山大。这个问题原因很复杂,如依靠打工经济起家但难以摆脱这种格局,产业链利润率低下,不能赚得很多利润;企业税赋重,无法提高工资等等。第三,中国的人均资源偏少,诸多资源的人均排名在100名以后,这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中国收入差距大是事实,但不是两极分化,因为没有出现对抗性的社会结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趋势是好的,但收入差距扩大、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慢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Ⅶ 关于人均收入跟GDP增长率的问题。

你没有关注到人口变化的问题,GDP涨的比人口增长的快,人均GDP涨的就更快了

Ⅷ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目标可以实现吗

能实现,工资十年来反了一翻

Ⅸ 为什么中国人均收入和GDP差距这么大

与利润进入富人口袋还是穷人口袋毫无关系 你可以想象一下啊 就算你把利润全丢内入富人口袋容人均收入还是不会变的 这只影响贫富差距 关键在于这个富人是哪国人 差距大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两个:

1.我国增长模式:就是政府、企业和外资主导投资,偏重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发展,资本密集等等为主要动力推动。有学者作了这样一番估算:外国投资商拿出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贴牌生产”更甚,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而我国最多只能得到8%。外国投资者把GDP留下了 钱带走了 没钱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自然低了 记得在哪里看过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别最小的就是温州 原因在于那是民营企业的天下

2.统计问题,中国处在高速增长期,就会不断的扩大生产,投资远远大于消费,消费部分要计入可支配收入很容易,而投资的那部份资本,统计的时侯大概有一定难度,可能出现遗漏(这个是由当年突然多了2000万GDP想到的猜测,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就应该从第一个原因下手)

Ⅹ 到2020我国GDP和人均收入都翻番,房价如何翻

日前,有人展望中国房地产市场,认为2020 以上可能性存在吗?让我们通过以下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收入增长使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 未来10年收入肯定会翻番,到那时人们资金拥有量倍增, 假设房价基本维持现状不动,已相当于房价大幅跌价 ,毫无疑问,有能力购房的家庭将大幅增加。这对于推动房地产热销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城市化进程推进,使新增住房需求增加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将是房价上涨动力之一。国家高度城市化是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之一,有人常比较国内外房价,但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城市化水平方面,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达到百分之八十,而我国仅只有百分之四十五,按我国每年不低于百分之八的城市化进度估算,我国城市化进程还需要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约有四亿五千万的农村人(包括每年五百万以上的留城发展的农民子女大学毕业生、上千万的农民工)将要陆续到城市定居,这个庞大的人群是城市住房需求的主力军之一,这些无疑会使住房需求增加。 投资、投机使房屋需求增加 目前,我国民间资本非常庞大、充足,在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低下,货币社会流通性过剩的情况下,可供人们投资、投机的渠道却不多,也只有证券和房地产这两个主渠道。由于国内上市公司长期重融资,轻回报,证券市场“股市大跃进”大幅扩容使股市“失血”以及其他不利因素,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长熊短牛,证券市场不仅没有赚钱效应,而且多数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造成证券市场人气不旺;与此相反,房地产市场却是长牛短熊,购房的人们资产翻了几番,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所造成的财富效应,使人们对之趋之若鹜,现在那些没有限购限贷的城市,不少人仍然选择投资房产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通胀下建房成本大幅上涨,房价不涨也难 首先人工成本,根据以上收入倍增计划,建筑工人的收入毫无悬念的也会倍增,这肯定会计入房屋成本。 其次是钢材、水泥等建材。建材是资源,资源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不会改变,再加上其开采、加工、制作和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使用许多的人力,在通胀情况下,没有理由不上涨,这也增加了建房成本。 再一个是地价,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再加上土地是一种及其有限的资源,只会越开发越少,地价走低不符合国情,只能是随着土地的越来越稀缺而越来越高。另外,我们的绝大部分房地是通过拆迁获得的,而拆迁成本又越来越高,这些无疑使地价也会越来越高。 在以上诸方面共同作用下,房价不涨也难。因此,房价不会向下,而是向上翻,只是翻多翻少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GDp与人均收入翻番的思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