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君县有多少人口
宜君县截至2010年总人口近10万。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内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容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县域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6镇3乡、178个行政村,627个村民小组,截至2009年总人口近10万,其中农业人口7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城南距省会西安120公里,北距轩辕黄帝陵27公里,210国道和铜黄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
② 铜川今年GDP是多少
100来个亿吧
③ 陕西省铜川市都有那几个区
截至2019年6月,陕西省铜川市辖3个区,分别是王益区、印台区和耀州区。具体介绍如下:
1、王益区
王益区位于铜川市中部偏东南方向的丘陵山地峡谷,东经108°57'—109°09',北纬34°57'—35°12',面积162.2平方公里。东西较窄,南北狭长,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27.1公里。东北部与印台区接壤,西南与耀州区接壤,仅东南一小部分与富平县接壤。
2、印台区
印台区,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地处关中盆地北缘渭北旱塬中部,北依雄浑的陕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北与宜君县、黄陵县,西北与旬邑县,西南与铜川市王益区毗邻,东与白水县、蒲城县,东南与富平县接壤。
3、耀州区
耀州区,古称耀县,是陕西省铜川市下辖区,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
(3)2019年铜川宜君县GDP扩展阅读
铜川市的历史沿革:
夏代和商代铜川隶属古雍州,先后为当时的属国扈、华原、豳的领地。周代隶属豳邑。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的领地。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年),设置频阳县(县治在今富平县薛镇),辖今铜川。
1949年4月28日,铜川全县解放。5月1日,同官县政府迁入县城办公。5月20日,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
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6月13日,铜川市人民委员会正式办公。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的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④ 铜川市宜君县哪个地方穷吗 急急、、、
比王益区穷
⑤ 陕西最适合避暑的地方是铜川的宜君县吗
每年夏天一到,很多地区都会出现高温现象。特别是沿海地区,气温有时候达到了38摄氏度以上。而东部地区很多城市也呈现出高温现象,比如广东的广州,每年都会出现高温预警。因此,一到节假日,很多喜欢旅游的朋友都会选择去中部或者是去北方旅游,因为那里的气温不是很高。而且有些城市很合适避暑呢。说到避暑的省份,很多人都会想到陕西。因为那里气温在夏天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高。那么,陕西最适合避暑的是铜川的宜君吗?下面,小编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上就是从气候特征和旅游资源这两个方面对宜君这个县城进行分析的。总的来说,宜君真的是一个适合避暑的圣地。如果有时间的话,小编还想去宜君体验一番。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在下方评论。
⑥ 铜川哪个县经济好
“十一五”时期,在陕西铜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
五年来,铜川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县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县域财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铜川市的县域经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铜川市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亮点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县域经济进入快速运行轨道。2005年,我市县域GDP只有72亿元,2007年增加到102.8亿元,2010年达到187.7亿元。从几十亿到近200亿,用了5年时间,从72亿到100亿,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而从100亿到187亿,用了3年的时间。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87.73亿元,年均增长15.6%,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速高于“十五”4.9个百分点。
亮点二:进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迎来机遇大发展。
随着西铜第二条高速的开通,铜川距西安70公里,打通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大动脉,铜川融入了大西安都市群,在城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下,铜川丰富的煤炭、水泥、食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转化成为了经济优势;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2010年7月实施的《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将铜川纳入其中,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铜川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制订了加快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建材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战略转型定位,推动县域经济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
亮点三: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区县超过全市增幅2010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28亿元和13.75亿元,年均增长35.3%和35.4%,提前3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12亿元目标任务。2010年,4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均全部超过1亿元,超5亿元的仅耀州区,其中耀州区、印台区增速分别达到35.9%和39.0%;地方财政收入超2亿元的仅耀州区一个,增幅达到40%。
亮点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节能监管和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率利用率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2.16吨标煤下降至2010年的1.728吨标煤。在此期间,先后关闭拆除了51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78万吨,万元GDP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1.9%和11.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截至2010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29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9.6%。与此同时,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在支柱产业的强力拉动下,医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亮点五: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县域就业吸纳能力坚持产业兴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工业园区和促进产业聚集,不仅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完善了基础设施、活跃了农村市场、提升了城镇功能,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56%,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产业聚集,抓住“关中百镇”建设机遇、“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亮点六:依托资源招商引资扩大总量,打造园区推进聚集转变发展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资源优势扩大经济总量。以煤炭、水泥、铝业等传统产业规模翻番增长,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彻底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年平均增长27.9%:“十一五”期间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年均增长27.4%和40.7%。快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八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大城市格局正在形成,发挥区位优势,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亮点七:特色农业给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特色显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铜川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1亿元,实现增加值14.2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8.5亿元元,年均增长20.1%,5年翻了一番多,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亮点八: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53.89亿元,同比增长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支出完成9.03亿元、教育支出7.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4亿元,分别增长31.5%、14.3%、44.9%。不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加大社会公共设施投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各县市区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推行,2010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5%,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亮点九: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四大农民增收项目、民生十大工程实施以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亿元,是“十五”的8倍,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92万平方米,2.57万户、9万人喜迁新居,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的21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实行城镇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9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18.6%。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是11181元和4402元,分别增长18.8%和22.0%,20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最低工资、低保、养老、教育、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连年提高,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减少,消费预期心理增强,在生活消费各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小依次是,居住、衣着、文教娱乐、用品、食品,广大人民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由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由商品型向服务型消费转变着。
⑦ 安康各县经济排名
GDP排名情况
1.西安1737.1亿元
2.榆林672.3亿元
3.延安594.0亿元
4.咸阳586.0亿元
5.宝鸡580.2亿元
6.渭南400.9亿元
7.汉中291.2亿元
8.安康189.9亿元
9.商洛135.8亿元
10.铜川102.3亿元
陕西省最新国家级贫困县名单
延安市(6):子长县、安塞县、延长县、延川县、吴旗县、宜川县
铜川市 (3) :耀县、宜君县、印台区
渭南市 (3) :畲阳县、蒲城县、白水
咸阳市 (5) :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宝鸡市 (3) :麟游县、太白县、陇县 、
汉中市 (5) :洋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
榆林市 (1 0):清涧县、子洲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横山县、
靖边县、定边县、府谷县
安康市:(7):汉滨区、汉阴县、宁陕县、岚皋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 (7):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2007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山东、江苏3个省共74个,占74%。陕西没有一个县入选全国百强。
2007年中国百强县名单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
浙江省25个,
山东省25个,
江苏省24个,
福建省8个,
河南省7个,
河北省6个,
辽宁省5个,
山西省2个,
内蒙古自治区2个,
湖南省2个,
上海市1个,
广东省1个,
四川省1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⑧ 陕西铜川有多少个县
铜川市现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3个镇、11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543个村委会、95个居民委员会,面积3882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协驻地朝阳路9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驻地正阳路9号。
1县为宜君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县城南距省会西安120千米,北距轩辕黄帝陵27千米,总面积1531平方千米。210国道和铜黄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
(8)2019年铜川宜君县GDP扩展阅读:
宜君县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彭祖故里、北魏石窟群、姜女泪泉、云梦山道教胜地、战国魏长城等,其中宜君战国魏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名录。
截至2016年,宜君县下辖1个街道:宜阳街道,6个镇:五里镇、尧生镇、太安镇、棋盘镇、彭镇、哭泉镇,1个乡:云梦乡,117个行政村。宜君县政府驻宜阳街道。
宜君县地属子午岭桥山山系,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仅东与东北部分为破碎黄土高原。海拔最低622米,最高1734米多,相对高差1112.9米。
宜君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或蒙古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主要受太平洋的暖温气团和蒙古低压的影响,温暖湿润,多雷雨和冰雹。春秋两季受这两个气团的交替影响,春天温度回升慢且不稳,多风寒霜冻;秋天降温快,多阴雨。
由于宜君位置介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之间,境内地貌东西差异大,故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冬寒夏凉,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四季分明;温度较低,雨量较多,地区经向差异大。西部有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
⑨ 铜川市宜君县有多少个乡镇分别是
各乡镇信息公开目录:城关镇、太安镇、五里镇、棋盘镇、彭镇、哭泉专乡、尧生乡、西村乡、雷属塬乡、云梦乡。
陕西宜君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县域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178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城南距省会西安150公里,北距轩辕黄帝陵27公里,210国道和铜黄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
⑩ 陕西铜川宜君县雷源的张伟是个大骗子。谁帮我找他
网上人肉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