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郑州经济怎样
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郑州市县域经济的规模、速度、实力、机制、效益,与全国百强县(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2003年全国百强县的县域平均GDP总值达到163亿元,平均地方财政收入为8.6亿元,人均GDP为2.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600元,人均农民纯收入5400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6万元。而同期郑州市6县(市)县级GDP平均规模95.37亿元,平均地方财政收入3.22亿元,人均GDP为1.38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65元,人均农民纯收入3386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0494元;县级GDP平均规模、平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农民纯收入分别比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低41%、63%、42%、82%、37%。由此可见,郑州市县域经济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竞争力,相对于全国百强县都处于明显劣势。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郑州县域经济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目前郑州市6县(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7.3∶63.7∶29。
3、县级财政运转困难。财政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了财政状况。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表现为各县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巨大,最高的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664元,最低的县人均220元,县(市)之间相差悬殊。6县(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2000―2003年,全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1.9%。财政收入的增长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而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极为有限,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困难。
4、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2003年,6县(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0亿元,仅占郑州市各项存款余额的12.7%;6县(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只有187亿元,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9.4%。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的更少。由于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吸引力,县域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5、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3年与1997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远低于“八五”时期年均增长17.6%的水平;2003年6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86元、6299元,差距达46%,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5.1个百分点。
㈡ 郑州人均GDP问题
没错就是这个样啊,哈哈,不好好看吧。
㈢ 甘肃不应被忽视的城市,人均却超越郑州、成都,哪座城市呢
一般来说,从人均上算是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一座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再直白一点的话,可能就是这座城市的整体富裕程度。正常来看,一座城市的经济体量越高,知名度越高,那么这座城市的人均GDP也会越高。
这样一座5线城市,如果有机会你会去看一看吗?欢迎留言讨论!
㈣ 郑州人均GDP是多少
2016年前三季度中部六大省会城市人均GDP最高的是长沙市,人均GDP为9.31万元;中部地区人均GDP排名第二位的是武汉市,人均GDP为7.84万元;中部地区人均GDP排名第三位的是郑州市,人均GDP为5.89万元;中部地区人均GDP最少的省会城市是太原市,人均GDP为4.94万元;
㈤ 中部六省最“富”的城市,不是合肥也不是郑州,哪座城市呢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中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我们常说的中部地区一共包括了6个省份,它们分别是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山西省。这6个省份当中要数湖南和湖北这2个省份发展的最好,而河南、安徽2省近几年因为各种基建设施的建设而最受关注。那么在这6个省份当中,最富裕的城市是哪一座呢?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和主导地位可以说是长沙如今能取得这样一个成绩的基础了。也希望未来的长沙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于长沙这座城市,你是怎么看待的?欢迎留言讨论!
㈥ 河南经济和湖南湖北相比怎样
1:经济总量:河南各市在经济总量上明显发展的更加均衡,三省前20名的城市中河南占据10个,河南6个,湖北4个。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的城市河南13个,湖南9个,湖北8个。
武汉毫无疑问是霸主级城市,经济总量遥遥领先郑州跟长沙,郑州跟长沙的差距则微乎其微。
颈部城市则是洛阳领头,襄阳、宜昌、岳阳等紧随其后,尤其是洛阳跟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几乎也没有什么差距。后续城市则是河南唱主角,湖南唱配角,一直到第19名才出现湖北的城市荆州,这也说明河南在整体上发展的更为均衡、湖南次之、湖北最后。
如果说发展潜力,我还是更加看好河南。首先因为河南的各个城市发展更加均衡,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虽然因为资源不足在前期起步比较困难,但是城市发展就像启动以后的列车,哪怕是惯性也可以推动城市持续良性发展。
湖北则是因为大型城市数量不足,其人口大省襄阳、宜昌、荆州都位于偏西部,东部地区只有黄冈,城市体量都太小了,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很难让一个城市能级晋升。
湖南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比较中规中矩,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人口分布相对合理,但其经济总量距离河南跟湖北仍有不小的距离,短时间内很难赶超前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