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结束后,亚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缅甸吗
二战结束,也就是1945年,此时缅甸尚未独立。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独立于1948年。
二战结束时,各地百废待兴,人均最高应该仍然是日本,作为亚洲地区近代化发展的领头国家,即使战败也仍然处于领先经济地位。
Ⅱ 为什么日本二战后成为了发达国家,中国人均GDP却惨不忍睹,综合素质差那么多
日本二战前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他的教育工业和社会组织并没有被破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给了大量订单给日本做。中国在1950年以前一百多年的一直战乱,1980年以前就搞运动,国际上又被封锁,真正发展是近三十年的事。
Ⅲ 为什么二战后,北欧发展那么快,人均GDP世界较高,而南欧,亚洲慢
得到美国支持(马歇尔计划),一些欧洲国家的联合,本身的拥有人才技术钢铁等资源。亚洲大多数国家受到殖民侵略,很多国家刚刚独立,贫穷落后,经济发展的基础很弱(除日本)。
Ⅳ 日本历年(二战到现在)国民收入和人均gdp是多少哪里可以查到资料
http://hi..com/%BE%AE%D4%C2/blog/item/fe3169eeb492f8f8b3fb95ce.html
自己去看吧,只能找到这些。
Ⅳ 想问一下:美国二战时期的人均GDP大约是多少就说1944年吧
1944年,美国GDP为2198亿美元。人均GDP大约1588.19美元,大概相当于2005年的14705.52美元。换算到2012年,还要多。
Ⅵ 二战以后亚洲人均gdp第一的国家十
日本的抄人均GDP长期居亚洲第一。袭
不过最近十几年,日本经济停滞,而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所以现在卡塔尔人均GDP居亚洲第一,人均10万美元,是日本的两倍多。
人均GDP比日本高的还有阿联酋、科威特、文莱这几个产油国。
还有新加坡,这小国的竞争力很强。
Ⅶ 二战时日本的人均GDP有多高
二战后日本已经被炸成一片焦土,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与刚解放时的中国大致相等,专很贫穷。但半个多属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只是日本的三十几分之一。即便用日本1955—1973年近20年的发展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比较,也会看到,1955年人均GDP与1978年中国相当的日本,在经过不到20年后人均GDP就达到4 000多美元,而中国经历1978—2001年长达23年的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人均GDP还不到1 000美元。这种经济同样快速增长下显示的巨大发展差距,说明人口增长约束条件对发展的巨大影响。所以,中国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要外国人一说什么“中国世纪的到来”,自己就当真地飘飘然起来,也跟着说些不着边际的“超越”大话。
Ⅷ 请大家帮个忙,小弟感激不尽!!日本在二战时的人均生产总值(GDP)是多少
1951年9月,美国不顾中国等国反对,片面对日媾和,同另一些国家一起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承认日本是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同时,美日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驻军和设立军事基地,从而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开始了半占领时期。至此,美国对日援助和贷款已达23.9亿美元。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日本法西斯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给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平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1/4。如果以1935年工矿业生产指数为100,那么,1945年工业生产下降到38,矿业下降到59。日本投降后,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凋敝,物资奇缺,生产不足,失业人数剧增,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现代化进程受到挫折,现代化的物质成果损失惨重。
经过10年的经济重建和复兴,在实行产业合理化、美国扶植和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1955年,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在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中,工矿业生产指数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已在1951年超过战前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55年超过战前水平。
尽管如此,日本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195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是1 960美元,为日本的9.3倍,即使同为战败国的联邦德国也是日本的2.8倍。在产业结构上,日本也落后于欧美国家,第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比重偏高。
面对这种状况,1956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一方面指出“现在已经不是战后”,“通过恢复取得的增长已经结束”,另一方面确定“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支撑”的目标。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56~1960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准备阶段或起飞阶段。为了实现没有美国扶植和“特需”下的经济自立,实现充分吸收迅速扩大的适龄就业人口的“充分就业”,日本进行了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大规模设备投资,其中1956年和1960年的民间设备投资增长率高达40%左右。这一阶段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约9%左右,出现了两次长期经济景气,一次是1956~1957年的“神武景气”神武是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景气”意即自神武天皇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繁荣。下文中的“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意同。岩户是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中皇室祖神天照大神在天上栖身的岩洞。伊奘诺是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之神。,一次是1959年开始的长达42个月的“岩户景气”。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投资,钢铁、电力、机械、石油化学业等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进行了技术革新,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能源也由石油取代了煤炭,为60年代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池田勇人就任首相,制定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提出,在今后10年内使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其目的在于通过高速增长推进日本经济的现代化。从此,日本经济由起飞阶段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除1962年一度出现景气后退外,1960~1965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10%。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对设备的投资继续保持高涨,重化学工业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社会资本得到充实,交通、电信、地区开发等产业基础经整顿后更加完善。著名的高速铁路新干线就是在1964年正式通车的。此外,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为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
1965年,日本经济出现短暂萧条。萧条过后,自1965年10月起出现时间长达57个月的经济繁荣。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1.6%,均超过了“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被称为“伊奘诺景气”。带动景气的主要因素除设备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外,还有对外贸易的急剧增加,1972年的出口量是1965年的2.5倍;国内出现消费热,1966~1970年年平均个人消费实际支出增长率为9.2%,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更快,为17.5%,彩电、空调、小轿车迅速普及,其中汽车拥有量从1965年的218万辆猛增至1970年的878万辆。1971年和1972年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实际经济增长率仍分别为7.4%和9.1%。
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的发达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在世界体系中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
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 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1960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纯生产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5%、36%和49%,1970年分别为8%、39%和54%。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激增,1970年占全国总人口的72%。其中新中间阶层比例不断增大,1975年达1 212万人,占就业人口的22.9%。
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般职工家庭实际收入从1965年每户平均6.5万日元,1975年增加到23.6万日元。恩格尔系数从1955年的44.5%下降到1975年的30.6%。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消费革命”,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众消费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缩小,农民的收入与工人相当。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具有这种“中流意识”的人占1972年调查人数的73%。
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日本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出现了都市化造成的城市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产业核心是石油、钢铁、化工等部门,而且这些企业多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区,造成对大气和水质的严重污染。
Ⅸ 二战刚结束时候 中国和日本的gdp和人均gdp分别是多少
1945年中国GDP263亿美元,人均65.79美元;日本GDP987亿美元,人均GDP1370美元。
Ⅹ 二战时日本的人均GDP有多高富裕吗
二战后日本已经被炸成一片焦土,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与刚解放时的中国大致相等版,很贫权穷。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人均GDP只是日本的三十几分之一。即便用日本1955—1973年近20年的发展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比较,也会看到,1955年人均GDP与1978年中国相当的日本,在经过不到20年后人均GDP就达到4 000多美元,而中国经历1978—2001年长达23年的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人均GDP还不到1 000美元。这种经济同样快速增长下显示的巨大发展差距,说明人口增长约束条件对发展的巨大影响。所以,中国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要外国人一说什么“中国世纪的到来”,自己就当真地飘飘然起来,也跟着说些不着边际的“超越”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