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00美元,如果翻两番,是多少
翻番的意思 2的次方;例如 翻一番,就是原数乘2的一次方。翻两番就是原数乘2的2次方。例如 20翻两番就是20×2的2次方=20×4=80所以翻两番是3200美元。
⑵ 该图表中的历史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
(1)时代:1l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任意3点,3分)
时代:1l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任意3点,3分) (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分) ⑶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3)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扩展阅读: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作用: 首先,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 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 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 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标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为某种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 并没有谁把人均GDP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均GDP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经济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更不能由此把虚拟经济作为否定人均GDP的依据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学界内外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后,主流意识都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种必要的戒骄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觉,与日本强调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显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 ⑷ 2000年到2008年全国各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均GDP数据 去网上搜中国统计年鉴,如果是2000年的数据就要在200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找,以此类推,但是统计年鉴里没有人均GDP,只有各个地区的总的GDP和各个区的总人数,你除一下就可以了。我前一段也用到了这个,就是这么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⑸ 2000年,美国人均GDP为35387美元,而斯里兰卡的人均GDP为3527美元。假设美国的人均收入以每年1.9%的 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中国人均GDP为7593.9美元,排世界第73位; 人均纯收入3677.86美元,人均纯收入112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7,380美元,排名第60位。 1、人均GDP图表(部分) 补充: 人均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年中人口数。GDP是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加上产品税并减去不包括在产品价值中的补贴 ⑹ 请问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如何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4)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影响,会有一定的统计误差。目前通常是以生产法或收入法为准,三种方法互相验证,并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645亿元。排名第七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球排128位 ⑺ 2000-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分别是多少位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2010年为第127名 中国GDP世界排名2010年为第2名 ⑻ 谁知道2000年到2010年各年我国人均GDP
年份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人民内币容) ⑼ 到两千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多少美元
上世纪80年代中央提出,到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00~1000美元内的目标。容 ⑽ 谁知道2000年到2010年各年我国人均GDP 是人均,是各年.
年份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人民币) 与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