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下:
高新技术革命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技术进步型。据美国经济学家推算,投资因素和科技因素在战后美国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是有不同的。战后至50年代,投资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约为80%,科技因素只占20%;到了70年代,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上升到50%,投资份额则由80%降至50%;到了90年代,科技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升到70%,投资作用则减到30%。
高科技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使美国的传统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汽车工业为例,近10年来,美国的汽车行业除实行设备更新外,还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技术创新,使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又重登全球榜首。在高科技革新推动下,传统工业的改造、革新、调整和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增长。此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产业结构,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传统工业质量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连续排名于西方各大国之首。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2. 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除了像摩纳哥、安道尔那样的袖珍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区域问题,特别是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对本国的重要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中国大力开发西部的今天,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功经验,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对西部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于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南北战争时期,完成于 20 世纪中叶,前后经历了 100 多年时间。美国西部的开发,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工业化所提供的先进物质技术手段,开发各种自然资源,促进美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种带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美国西部开发基本上实现了美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即完成东西部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对美国国民经济的起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既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又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政府对西部开发事务的介入,不仅涉及到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特属政府部门的建立,而且涉及到政府对西部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收入所得的再分配。除此之外,州、县等地方政府具有相当灵活的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企业的进入,巩固了美国西部开发的经济基础。美国西部开发开始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展开的,由于是以自发性的开发为主,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虽然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但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解决没有遇到大的困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上百年的开发,西部实现了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鼓励移民和人才的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移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淘金热的兴起,吸引了欧洲大量移民,仅1848-1860年的十余年中,这里就从一个西部小镇发展成为拥有 38 万人口的著名城市——旧金山。如果说淘金热兴起时的移民是靠利润的诱惑和市场的自发作用吸引的话,那么到后来,政府的引导对西部地区的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土地的廉价出售和低价租赁吸引了大量移民去西部定居。移民队伍中不仅有普通的劳动者,而且有掌握各种技艺高素质的人才,有商人、资本家和各种手工业者。他们富有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19 世纪末基本形成全国铁路运输网,对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经济学家称 19 世纪的美国历史基本是一部铁路成功史。交通运输业的优先发展,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地区专业化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了,也为西部其他部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重视科技的推动作用。在美国西部的开发中,科学技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迅速发展了宇航、原子能、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几个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亚特兰大的计算机工业区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
5、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所谓增长中心是指能促进相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的经济中心地区,大都表现为由规模不同的大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在美国长达 100 多年的西部开发过程中,兴起了一大批层次不同的增长中心。增长中心对美国西部开发的影响,既表现在通过商品流、移民流、文化流、信息流的扩散对经济施加影响的扩散效应上,也表现在通过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联系使经济活动趋向增长中心的聚集效应上
不知道你能否看懂
3. 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是()A.信息技术产业B.生物技术产业C.新材料技术产业D
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是信息技术产业.
故选:A.
4. 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经济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有利于美国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从而实现低投入,高效率。提高专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美属国实现的科技垄断,想世界有42%的专利技术在美国,也就是其他国家使用产品会要缴纳额外的专利费,从而又提高了经济的发展。
维护美国的科技优势,鼓励投资研究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克林顿首次把提高美国科技竞争力摆到政府的战略高度,他宣称要“领导美国参加全球经济竞争并取得胜利”。 高新技术使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有了绝对性的地位,使世界的通用金钱为美元,这样有利于美国对经济的调控。实施积极的出口政策,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从而提高了经济的发展。
5.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高新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直接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影响市场
因此高新技术对市回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答。
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在智能手机这一块独具一格,投放市场之后很快积攒了大量的用户群体,这些群体基于苹果产品的认同形成客户群,这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十分利好的,但是如果开拓不足就很麻烦了,例如乔布斯死了后,苹果研发就不行,而且其他的手机制造商也跟风发展智能手机,削弱了苹果的用户基础。这还算小的
大的比如在前沿科技,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研发,发明的高新产品甚至能扭转时代,在时代的发展中,总是快鱼吃慢鱼,所以很多所谓的大鱼被小鱼吃掉,就因为大公司大,但是制度僵化,反而不及小公司。国家层面的研发就更恐怖了,以二战之后的美国为例,很多军用技术做了军转民,这也是美国二战之后商业发展繁荣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为了不落人后的发展
6. 美国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什么
信息技术产业,航天技术产业
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怎么计算
算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再用它除以GDP就行了。
如果你是自己统计,就按照GDP的定义去加总就好了。
如果你是查找,那就查产业年鉴上的产业增加值。
8. 中国中部最经济最崛起的城市排名
1.上海
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宠爱的城市,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活力令人吃惊。上海被喻为中国再次经济起飞的龙头,或者是箭尖,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引领起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城市里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区位和运输优势,也聚集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一批白领阶层。上海是经理人的绝佳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产的经理人,应该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呆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做过,然后回国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者首代。
尽管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吸纳能力与北京相比稍逊一筹,但其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魅力独具。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区和亚太区总部的新的选择地,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样令人惊骇。
总人口:1341.8万人
高校数量:57所
科研人才数:3.5万人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
高新企业数:1916家
技术交易: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73万项;合同金额1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亿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3亿
2.北京
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个城市里,有中国最密集的大学群和科研院所。仅仅一所北大、一所清华已经证明了这个城市不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着一座城市所能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容纳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不适合居住的一些特征,比如拥挤、嘈杂、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这些方面令人心怀不满。但是,重视政府关系和商业环境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仍坚持把中国区总部设立于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仍显现出令其它城市胆寒的特质。
总人口:1456.4万
高校情况:73所
科研人才数:27.4万人
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32173项,成交总金额265.4亿元,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亿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57.5亿元
3.广州
广州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资和三来一补中,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迅速流动起大量资本。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活跃的私营经济又使得广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受惠的地区。但是,商业贸易的发达和低层次制造业的繁荣未能支撑广州进一步的发展,在对高级人才的竞夺能力方面,广州明显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总人口:994.30万
高校数量:44所
科研人才数:1.79万人
高新企业数:270家
技术交易:广州地区共认定技术合同4324项,合同金额31.644亿元。
全市GDP:3466.63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0亿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现代化城市,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的。一张小小的边防证,让所有进出该城市的人都对其“特区”身份印象深刻。这座移民城市,曾经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灵活的政策,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新兴企业的创业首选地。
但是今天,深圳面临着找不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体商业环境的先发优势已被赶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胁,深圳的人才竞争力已被大大削弱。
总人口:557.41万
高校数量:42家(含高校驻深分校)
科研人才数:全年共引进户籍人才3万余人,海外留学生1200多人
高新企业数:673家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
全市GDP:2860.51亿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8亿元
5.苏州
闲适、优美的园林城市苏州,因中国与新加坡共建的苏州工业园而成为中国新的高科技制造业聚集地,苏州工业园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开发区建设的范例。这里有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并成为苏南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总人口:590.97万人
高校数量:17所
科研成果情况: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7项,14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高新企业数:555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0亿元
全市GDP:2802亿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苏州大学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国最佳人居城市的范例。江南才俊的经济创造能力在这个城市得以集中表现,自南宋以来,浙江就是国家最稳定的财税之源,这里富饶而优美。浙江私营经济的发达,又使得杭州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的重镇,虽近邻上海,仍无掩其光彩。
总人口:642.78万
高校数量:35所
科研成果情况:省级科技进步奖25项
高新企业数:506家
技术交易: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286项,成交额42.75亿元
专利:申请专利3400件
全市GDP:2090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学等
7.天津
天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劳动力,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较早形成了集聚优势。一个摩托罗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辉煌,而现在,是三星电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还是被北京所遮蔽,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最多只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尴尬的天津,因与北京比邻而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甚至输于深圳、苏州、东莞等二线城市。
总人口:1011.30万人
高校数量:37所
科研人才数:48.1万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203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59项
高新企业数:4000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7278项,合同成交额42亿元
全市GDP:2386.94亿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8.成都
成都盛开在四川盆地上。从李冰造都江堰起,这里就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于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之外。它成为跨国公司在考虑西部据点时的首选之城。但是,现代化的断裂感也在成都表现得更为明显,与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相比,成都与之仿佛还相错一个年代。
总人口:1044.3万人
高校数量:60所
科研成果情况: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146项,省级95项
高新企业数:165家
专利:申请专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亿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117亿元
9.武汉
武汉的区位优势相比郑州、长沙这几个中部城市来说,更为明显。而且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步较早,并且高校集中,经济活动也相对发达。但是,武汉整体商业环境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使得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却未能在人才吸纳能力、竞夺能力和人才创造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总人口:781.19万
高校数量:48所
科研成果情况:260项
高新企业数:1751家
技术交易:全年技术市场成交技术合同2963项,合同成交额30.31亿元
全市GDP:1680亿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2.43亿元
10.东莞
东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这座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城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制造能力,并未因中国出现多经济中心而衰落。与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不同,东莞的城市综合薪酬竞争力位居前列,在所调研城市中排第5.难能可贵。
但是,要想成为中国的“潜力之都”,东莞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培育本地名牌企业之途。
总人口:158.96万人
高校情况:5所
科研人才数:12.49万人
高新企业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0亿元
技术交易:全年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58项,技术合同金额700万元,技术交易额680万元
专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亿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资情况: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73亿元
9. 高新技术产业如何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指的是新能源新技术,在国家政策中包括九大方面,其中主要是新能源和新技术方回面,还有其他产答业,如汽车方面,但是提及较少,在新能源和新技术方面,国家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刺激政策,并且从财政资金等方面扶持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有的还有一些相关的减免税收政策,以此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必定会拉动新兴产业链条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出更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出口增加外汇,同时也可以大幅增加就业机会,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对物质增长的需要,同时为社会增添财富,必定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10. 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有什么
高新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直接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影响市场
因此高新技术对市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大的比如在前沿科技,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研发,发明的高新产品甚至能扭转时代,在时代的发展中,总是快鱼吃慢鱼,所以很多所谓的大鱼被小鱼吃掉,就因为大公司大,但是制度僵化,反而不及小公司。国家层面的研发就更恐怖了,以二战之后的美国为例,很多军用技术做了军转民,这也是美国二战之后商业发展繁荣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为了不落人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