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美国房地产金融专业

美国房地产金融专业

发布时间:2020-11-25 11:27:40

⑴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启示,请详细点,谢谢。

不知道啊

⑵ 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为什么房地产价格会不断上涨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其实是2001年"9·11"及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五年,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之所以这样快速的被吹大,是其这几年影子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给住房购买者过度便利的金融杠杆及流动性。

⑶ 英国房地产金融专业大学都有哪些

1。雷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该课程开设在雷丁大学非常著名的Henley Business School
专业名称:MSc Real Estate
核心课程:
Investment Appraisal 投资评估
Introcing Corporate Finance 引入企业融资
Real Estate Economics 房地产经济学
Field Trip 实地考察
Real Estate Opportunities 房地产机会
选修课程:
Real Estate Appraisal & Valuation 房地产评估和估值
Real Estate Management 房地产管理
Real Estate Investment & Securities 房地产投资和担保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房地产发展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Markets 国际房地产市场
Housing Economics 房屋经济学
Landlord & Tenant Law 房屋租赁合同
入学要求:2:1学位或者更好,背景要求商业和金融, 会计, 经济学, 数学, 统计学, 科学和工程。
2。 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专业名称:Management with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MSc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
People in organizations 组织学
Operations management 运营管理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金融信息管理
Real estate valuation and appraisal 房地产评估和评价
Research methods 研究方法
Advanced real estate valuation and appraisal 先进房地产评估和评价
Real estate markets 不动产市场
Strategic real estate management 战略房地产管理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markets。
国际房地产市场
选修课程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房地产金融和投资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房地产发展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国际电子商务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中国商务环境
America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美国在国际商务和管理
入学要求: 最低2:1上学位,无背景要求,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但也是不必须的。
3。
赫瑞瓦特大学(University of Heriot Watt)
专业名称:Real Estat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MSc
课程设置:
第一学期
Real Estate Economics 房地产经济学
Real Estate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1 房地产评估和评值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建筑技术
Spatial Planning (Edinburgh) 空间规划
International Planning and Property 国际规划和财产
Law (Du, Distance Learning) 法律
第二学期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Analysis 房地产投资和分析
Real Estat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房地产管理和持续性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房地产发展
Real Estate Appraisal and Valuation 2房地产评估和评值
入学要求:2等学位,相关学科背景,有工作经验最好。

⑷ 美国房地产自金融危机后会有什么变化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

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活的好一点,可是岛上又生产不出这么多东东。于是就想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别人换。

这个岛不远处有一个大岛,上面什么都有,人家使用一种叫做USD的贝壳做交易,于是小岛上的居民就到大岛上的工厂游说,我们这里工资低,原料便宜,没有土地使用费用,还免税,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吧。大岛上的有钱人觉的有道理就试着在小岛上开了一些工厂,可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小岛上RMB和大岛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说在小岛卖2个贝壳的东东在大岛也要卖1个贝壳。大岛虽然有许多劣势但是因为工厂多,上下游配套的运输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练,成本和小岛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这个时侯小岛的酋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岛上的巫师忽悠大家,小岛上的贝壳和大岛上的不一样,大岛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钱,我们的贝壳和他们的贝壳要8:1才合理。大家一听原来是酱紫呀,于是就用自己的8个贝壳换大岛上的一个贝壳了。这样小岛上的物价和工资就是大岛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岛上的公司就纷纷到小岛上来设厂,赚了大钱,他们把钱汇回大岛上发展科技,然后再把发展好的产品在小岛生产。这样过了30年。。。。。。

慢慢的大岛上的工厂就越来越少了,全变成了科研基地,同时出现了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务的行业,像剃头呀餐馆呀驴友呀医院等等,当然还有HD区,呵呵。大岛上的居民有好多钱,而且他们知道小岛上的工厂可以为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借钱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么炒什么!物价开始飞涨了!小岛上的酋长一看呵呵赚钱的机会来了,赶快串通巫师,又把RMB和USD的价格定在了6:1,这样小岛的产品也普涨了25%。突然有一天大岛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东东都炒不上去了,因为没有人接手呀,东西太贵,卖不掉了,于是赶快竞相压价,想把自己的东东卖掉,市场上一下全是东东没有买主。小岛上的工厂主一看自己生产的东东卖不掉了。只好关了工厂回大岛去。这一下小岛可炸了窝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恶的酋长和巫师搞的鬼,去找他们算账!!!这时候酋长和巫师更着急,怎么办呢?眼看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不保了。这时候巫师出了个主意。。。第二天酋长宣布进行一个聪明绝顶潇洒盖世全无敌的4万亿贝壳救市计划,就是让所有岛民都到岛上搬石头运到海边,再从海边把石头搬回来,每人每天1000 RMB贝壳,工资由酋长出!!!小岛的居民们马上激动万分统统流下了热泪,在歌颂了英明的领导,并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后就回家了。总算是解了酋长和巫师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酋长虽然FB,也没有这么多贝壳往里填呀!巫师这时候又想出了一招。。。又过了一天,巫师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哎呀!我昨天被驴踢了,在朦胧中来到了仙界,见到了神仙mm,神仙mm说我们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灾海啸了!”大伙儿一听可吓坏了,赶紧按巫师说的做,这样小岛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就是20:1了。。。

话说大岛的商人自从从小岛撤资之后回到大岛,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岛的生活那是多么惬意呀!每天XO喝着,鲍鱼吃着,还有小岛的美女陪着,何其快哉!现在又是何等凄惨!这一日收听大岛上的胡诌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里说小岛为了预防海啸,已经将贝壳的比值降到20:1了,东西卖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赶快算了算,咦!要是这么便宜的话,在小岛设厂还是有赚的,于是他赶紧回去又在小岛设厂了。这时候小岛的居民听说工厂又开了,纷纷回到工厂上班,那个大岛的商人又赚到了,大岛的科研机构也重开了,于是循环又开始了。。。。

⑸ 国际房地产金融制度分4种模式,各个的详细介绍

不同国家由于不同的历史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采取不同的房地产金融制度。例如美国实行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房地产金融制度,它的住房信贷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程度都很高,政府组建一系列的政府金融企业来直接干预住房信贷市场并且融资工具多种多样,其中介机构在二级住房信贷市场上也表现活跃;在金融市场规模较小或不发达的一些国家,如巴西、新加坡等,则建立某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基金,并将之与住房信贷联系起来,它以强制储蓄为特征,并将社会福利基金金融化经营;德、法等国家则采取了以储蓄融资为主导的房地产金融制度,他拥有专业化的住房储蓄机构,且独立于金融市场之外封闭运行,政府还对住房储蓄实施奖励政策;等等。这些金融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⑹ 结合美国次贷危机 谈谈你对房地产金融法制创新的看法

地产金融工具的创新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额度一般都非常巨大,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显然无法完全解决资金需求,更难以分散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需要开发金融产品的创新组合。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地产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创新是一项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的思路是: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亟需融资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随着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频频出台,传统的融资渠道开始紧缩,而且今后仍有可能出现金融政策变动和利率调整带来的风险。因此,地产金融工具必须不断创新。而且,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最大瓶颈,是我国相关法规的滞后。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创新层出不穷,新的融资渠道不断涌现。例如,企业改制上市,寻求信托与基金的支持等。其中,以信托基金和产业基金为投资来源的资金运作模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融资模式。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不断向地产金融工具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建立长期投资基金机构,吸收长期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2003年,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推出了住宅产业精瑞基金,成为房地产融资模式多元化的信号弹。但是,由于缺乏产业投资基金法的法律支持,当时只能采取境外注册产业基金、境内注册投资公司这样一个勉为其难的迂回战术。此后,国内的信托公司也开始寻找创新的机会,“类信托”的融资模式得以实施,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 (三)这里想着重谈一下REITs,即房地产投资信托。它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吸引过来,从而把房地产行业变成普通大众皆可参与的一种投资工具。这样集合起来的资金可以进行组合投资,而且能够实现专业化管理,因此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一方面,信托能够实现房地产投资的社会化、大众化,使投资者能够通过购买房地产信托而分享房地产行业高速成长的收益;另一方面,它也弥补了银行信贷无法完全解决房地产金融需求的难题,从而成为地产金融的一支有力工具。只有运作规范、市场前景被看好的房地产项目才有可能获得REITs的支持,客观上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如此,投机购房者如果能够通过购买信托而获利,就不一定非要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实物上,其结果能够减缓市场供需矛盾,减少房地产泡沫,并由此来稳定房价,减低涨幅。这对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不无裨益。我们相信,随着信托投资公司的市场形象和美誉度的提升,必将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信托融资的创新,对于中国信托行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融资市场的提升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房地产金融租赁。这是将传统的租赁、贸易与金融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也可以叫融资租赁。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房屋和开发商(出卖人),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房屋,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该房屋的长期使用权。对承租人而言,通过融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目的;对出租人而言,只是提供金融服务,但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控制房屋的所有权,而且在合同结束时,又可能将产权转移给承租人。这种业务的主体是金融租赁公司,需要三方签署两个合同来完成交易。这是在二战后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如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它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一经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但目前采用这种金融工具的企业多是为了大形设备、运输工具和生产线的融资,房地产与商家尚未广泛引入这种机制。 (五)房地产企业直接上市。上市是企业获取资金、实行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企业品牌的良好方式。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直接上市也是进行融资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例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其净资产在1972年上市时仅有一个多亿,到2000年就已增长为1000亿。可见,上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金融风险,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但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赢利模式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其资金流是不连续的,因此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要求,只有房地产行业的“老大”才有望获得上市资格。 (六)证券化的融资渠道。这种方式,就是直接将房地产投资变为有价证券。投资人不是拥有房地产实物的所有权,而是拥有证券的债权。但是,这种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我国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今后我们应大力推动房地产投资权益证券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培育和发展住房抵押二级市场。 (七)将保险资金引入住宅融资市场,扩大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保险资金运用周期较长,数额巨大,适合进入房地产业。 (八)积极稳妥地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扩大发放范围,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购房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规划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所具有的政策性补贴、利息较低等特点,让符合条件者尽早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公积金的使用条例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应当根据国情、民情的变化而加以研究、调整,做到与时俱变,对建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相信,随着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密切合作,融资渠道会更加丰富,规避风险的方法会更加有效,一个更理性、更规范的房地产时代必然来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必将更稳健地发展,房地产泡沫会越来越少,房价会越来越稳定。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政府将在五年内取消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地域和业务方面的限制。届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势必抢滩中国房地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加紧房地产业金融机构的改革,使法律政策的软硬件环境得以完善,争取早日完成与国际的接轨。

⑺ 房地产金融学的目录

绪论 金融与房地产金融
0.1 课程介绍
O.2 金融的概念及其辨析
O.3 基于金融学分类的房地产金融学体系
附录A 信用
附录B 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工具
阅读与讨论0 主题: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辨析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章 金融市场与房地产金融市场
1.1 金融市场概述
1.2 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1.3 房地产金融市场及其构成
1.4 房地产金融市场运行模式
1.5 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
附录C 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区分
附录D 担保的形式
阅读与讨论1 主题:房地产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一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2章 企业融资概述
2.1 企业融资概述
2.2 企业融资方案选择
阅读与讨论2 主题:企业融资理论与房地产企业融资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3章 房地产企业权益融资(1):上市
3.1 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回顾
3.2 房地产企业上市的条件和流程
3.3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遴选
3.4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统计分析
3.5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3.6 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与上市公司的监管与调控
附录E QFII制度、路演、独立董事制度
附录F 衡量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的3个主要指标
附录G 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专门规定
附录H 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
阅读与讨论3 主题:上市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4章 房地产企业权益融资(2):资产重组
4.1 资产重组的概念与类型
4.2 房地产企业资产重组的动因
4.3 房地产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途径
4.4 房地产企业资产重组的效率:博弈论的角度
4.5 房地产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4.6 反并购措施
阅读与讨论4 主题:房地产企业并购、资产重组与绩效评价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5章 房地产企业权益融资(3):REITS
5.1 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基金及REITS
5.2 REITs概述
5.3 REITs的种类
5.4 REITs的运作模式
5.5 REITs的收益及投资特性
5.6 我国发展REITs的条件
附录I 契约型投资基金与公司型投资基金的区别
阅读与讨论5 主题:REITs:美国经验与中国的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6章 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信贷与债券
6.1 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概述
6.2 房地产企业贷款
6.3 房地产企业债券
6.4 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状况: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附录J 常见的商业票据
附录K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阅读与讨论6 主题:信用评级与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7章 房地产项目融资:渠道与创新
7.1 项目融资概述
7.2 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结构
7.3 房地产项目的融资结构
7.4 房地产项目的资金结构
7.5 房地产项目融资的信用保证结构
7.6 案例分析
附录L 法人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阅读与讨论7 主题: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8章 各国住房金融体系概述
8.1 美国的住房抵押金融
8.2 德国住房储蓄金融
8.3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
8.4 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9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9.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概述
9.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类
9.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信评估
9.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违约与提前偿付
附录M 单利与复利、平利率与有效利率、年金的计算
阅读与讨论9 主题: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与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0章 房地产保险
10.1 保险概述
10.2 房地产保险概述
10.3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运作模式
阅读与讨论10 主题: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法律与运作模式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ll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一般原理
11.1 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1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原理
11.3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信用升级与信用评级
阅读与讨论11 主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的选择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2章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主要品种
12.1 抵押贷款转手证券
12.2 剥离式抵押支持证券
12.3 担保抵押贷款债券
阅读与讨论12 主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品种设计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3章 利率、汇率变化与房地产市场
13.1 利率及其影响因素
13.2 IS—LM模型、利率与房地产市场
13.3 汇率及其变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附录N 利率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阅读与讨论13 主题:利率、汇率变化与房地产投资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4章 通货膨胀与房地产市场
14.1 通货膨胀概述
14.2 通货膨胀与商品住房价格的量测指标及比较
14.3 我国通货膨胀与商品住房价格关系理论分析
14.4 我国通货膨胀与商品住房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14.5 我国商品住房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抵御特征
阅读与讨论14 主题:通货膨胀与房地产投资、消费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5章 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
15.1 房地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特点
15.2 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房价与股价
15.3 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互动与预测
附录O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与上证综合股价指数
阅读与讨论15 主题:房价与股价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第16章 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外部干预
16.1 货币政策与房地产金融市场
16.2 财政政策与房地产金融市场
16.3 房地产金融市场监管
附录P 银行创造货币与“货币乘数”
阅读与讨论16 主题:房地产金融政策与金融监管
本章参考文献与推荐书目

⑻ 国外房地产金融可大致分为哪几种基本模式,各自的特征如何

一、德国的住房储蓄金融体系

(一).德国住房储蓄金融的发展。
通过住房储蓄金融的方式,集聚社会资金以解决住房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成效显著的办法。德国就是成功地推行这一办法的代表。
二次大战结束后,因德国大部分住房遭战争毁损,且有大量难民涌入,当时德国是欧洲存在严重房荒的国家之一。战后德国政府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地建立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机制紧密结合的住房体制。德国住房政策的目标是“所有平民有足够的住房”,政策的核心是大力发展社会住房和发展住房储蓄体系,促进居民个人自己积累资金去建(购)住房。到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平均每人有1.7间住房。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短时期出现社会住房过剩,许多空房无人住居,致使有些建房公司破产,建房大量缩减。随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含从国外涌入大量人口),再度出现了住房紧缺。在这个时期,推动了住房储蓄新的发展。

(二).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重大作用。
针对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建了住房无人买及其后出现住房紧缺的问题,90年代德国住房政策的重点由原来兴建社会住房转向鼓励个人积累资金建(购)房。这种做法:一是,通过住房储蓄体系和抵押贷款大量融资,拓宽了资金渠道;二是,使用于住房的资金、建设速度和住房消费相协调,建了房有人买。因此,住房建设又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德国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建设的住房,比80年代平均每年建设住房增加了1倍多。在过去的40多年里.德国住房储蓄银行向储户发放了9000亿马克资金.购置、建造1100多万套住宅以及为旧房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了资金支持。住房储蓄体系在住房融资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住房储蓄银行融资的比重由80年代的40%上升到90年代的62%,而承担抵押贷款的银行的融资比重从1970年的33%降到90年代的3%以下。90年代签订了住房储蓄合同的居民占总居民户数的1/3。

(三).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机理和内容。

住房储蓄体系的理论倡导于1775年英国伯明翰肯特尼建筑社会学,1885年德国创办了首家“人人住房储蓄银行”。该体系的目的是为实现建房筹资而形成自助体系.其原理是互相合作融资。假设建一套房的造价为1000个基本单位(金额),有10个计划建房者,每人每年存钱100个基本单位,靠个人自己积累,需在10年后才能各自建房。现在10个计划建房者都参加住房储蓄体系,每年每人缴存100个基本单位,该体系每年都可以配贷1000个基本单位去建设一套房。使得这10个计划建房者在10年内每年都有一个人分到住房,参加储蓄体系的10个成员总平均只需等5.5年就可以分到一套住房,比每人单独存钱筹资建房住的时间大为缩短。德国的住房储蓄体系是由专业的住房储蓄银行(也称住房储蓄信贷社)经营运作的,现全德国有州一级公营住房储蓄银行13个,私营的住房储蓄银行21个,遍布全国各州,开展竞争经营。凡参加储蓄系统的储户都需与住房储蓄银行签订一定数额的“建(购)住房储蓄契约”(即存贷总额合同),储户负有每月按“契约金额”的百分之五以上存钱的义务,加上雇主存款和奖金,7年左右存满“契约金额”的50%后,即可取得全部契约金额的贷款权。住房储蓄银行一般每半年配贷一次,对储户是按配贷指数的大小顺序配贷。配贷指数的大小取决于存款金额的高低和存款时间的长短。这样配贷充分体现了公正性。此类贷款以不动产抵押(法律规定抵押银行享有第一抵押权、住房储蓄银行享有第二抵押权),或以人寿保险公司合同担保。存贷款利率均是固定不变的,且低于市场利率。2000年存款利率为3%,贷款利率为5%。还贷方式是当所建(购)住房开始使用后按月以全部契约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清偿。德国一般的情况是存款期7年,贷款期为12年。储户每月还本付息及住房维修费的总和,要低于同等的租赁住房户每月所付的租金。债务还清后,储户即积累了一笔财产。国家对住房储蓄施行奖励和免税的鼓励政策,对首次签订住房储蓄的储户,凡家庭达到1600马克(单身800马克)以上的年储蓄额.财政给予10%的奖金。法律还规定,雇员参加住房储蓄,凡一年存入储蓄合同936马克者,则雇主必须支付相同金额存入雇员的储蓄账户.且享受国家94马克的奖金。按年存入标准数1600马克计算,累计存入7年后的本息加上国家和单位的资助总和为22016马克,几乎相当于储户存入的11200马克本金的2倍。住房储蓄系统为储户提供住房造价40%~50%的资金,其余50一60%通常是由抵押贷款体系等其他金融贷款提供。据分析.住房储蓄体系与抵押贷款体系比较,前者优于后者。例如,以相同的10万马克融资金额,使用抵押贷款,年利率8%,负债分期偿还率1%,还贷期为30年.每月还本付息750马克,30年共付出14.8万马克。而参加住房储蓄体系,个人首先存入融资总额的50%,每个月存500马克.存期七年,然后配贷10万马克,还贷期12年,每年还本付息600马克,12年共付出12.35万马克。两者比较,住房储蓄体系存贷期共为19年,比抵押贷款期缩短11年,而且每月负担减轻,利息支出更大为节省。住房储蓄体系享有国家的奖励、免税优惠政策,因而对居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一些暂不具有购置住房能力的人也宁愿放弃眼前消费,放弃市场较高的利息而投入住房储蓄,特别是吸引许多年轻职工参加住房储蓄体系。据调查,近年来发展的新储户平均年龄在不断下降,有近半数的新储户年龄低于25岁。

(四).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效应。

1、住房储蓄体系实行先存后贷,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众多的储户,资金有保证,银行的风险小。德国40多年来多种用于住宅投资的资金中,住房储蓄是最稳定的资金。

2、住房锗蓄体系的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且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本身是个封闭的体系,不受外界资本市场的影响。利率较低,有利于减轻建(购)房户的负担,保证按期清偿贷款。在低存低贷的条件下,住房储蓄银行能取得较好的收益,本身就显示了该体系的生命力以及经营的高超水平。在市场高利率时期,人们对建(购)房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时,低而固定的利率可免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吸引人们照常参加住房储蓄。社会上出现高利率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会产生负作用,而住房储蓄则具有稳定经济、控制周期波动的作用。

3、在住房储蓄体系中,国家发的奖励小而收益大。国家拿出1马克奖励金,可以收到居民投入20马克建房资金的效果;而且建房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又可以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中得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根据综合效应的调查数据,国家用1马克奖金,可得到2.8马克的回报。

4、住房储蓄体系促进人们储蓄,引导人们延迟消费,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5、住房储蓄体系的运作机构是住房储蓄银行,它承担了市场融资和面向中低收入者社会保障的双重职能,其运行机制是商业性和政策性的有机结合。它完全依照国家法规,根据政府的住房经营政策,并在政府的监控下运行。这种管理体制体现了政企分开,既有政府宏观调控,又有适应市场原则的微观运作;既体现了政府宏观管理,保障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又避免了政府直接包揽住房而背负沉重的包袱。

(五)、在我国推行住房储蓄银行的条件分析。
我国在烟台市和蚌埠市试点推行住房储蓄银行,但效果不够明显,而且已转为商业银行。天津也开始试点中德合作的住房储蓄银行,其效果尚待实践检验。据分析,我国与德国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条件:

1、政府的重视。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住房储蓄银行,让它在住房融资中占据“挑大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住房储蓄银行的融资比重由80年代的50%上升到62%,而抵押贷款银行的融资比重则由1970年的33%下降到3%以下。在我国进行试点的银行不可能占据这样的重要地位。

2、经济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是德国住房储蓄银行能够顺利发展和居民愿意储蓄的强大动力,主要有:家庭储蓄额达到1600马克,单身达到800马克的,财政给予10%的奖金;雇员存入储蓄合同936马克,雇主要支付相同金额存入雇员储蓄账户,并享受国家94马克的奖金。按储蓄7年计算,国家和单位的支助大体上与本人存款本息相等。这样巨大的经济优惠,是德国住房储蓄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样大的优惠,一般是在全国广泛推行的情况下,政府才会做出决定。而在我国进行试点的住房储蓄银行就难以享受这种优惠,致使试点单位缺少这一强大的动力。

3、有没有全国推行的条件。
能否下决心在全国推行住房储蓄银行并给以较多的经济优惠,是一件重大的经济举措,是与那一个国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分不开的,而且还会经过一个发展过程才走向成熟。我国现实的情况是,正在推行住房公积金,而住房公积金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单位要交纳与职工个人同等的住房公积金并列入职工账户。而住房储蓄的一条优惠,也是雇主要支付与雇员相同的储蓄金额存入雇员的储蓄账户。由于不能要求雇主给雇员存两份钱,也就是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存在一天,就不可能为住房储蓄银行再做一个“双储蓄”的决定。因此,有人建议,将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展成为住房储蓄银行,就可以避免出现“双储蓄”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德国不同,要不要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为住房储蓄银行,就很值得研究。即使要改,其所实行的政策也不会与德国完全一样。
四是.不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
目前我国有些商业银行也在开展住房储蓄业务,由于得不到政策优惠,经营收入低,难于扩大业务。所以,有些商业银行不支持开办住房储蓄银行。

二、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和抵押贷款证券

(一).美国抵押贷款机构的发展。

1931年,在美国召开全国第一次住房会议的同时,就在胡佛总统主持下建立了“联邦住宅贷借银行系统”,包括一个“联邦住宅贷借银行理事会”与12个地区银行。1933年罗斯福总统又在这个银行系统下建立了“住房借贷公司”。1938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决定建立了”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这些专业金融机构是专为住房筹集资金的机构。它们筹集的资金,一为住房建设提供较低利息的贷款,二为购房者提供购房抵押贷款。由于提供低息贷款属于执行政府对住宅建设的支持政策,因而这些机构被视为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美国还鼓励各种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为住房建设提供贷款,也开展居民购房抵押贷款业务,这些业务收取商业利息,没有政策优惠。许多居民购房时能获得一定的政策性贷款,不足的部分再申请商业贷款,多数居民获得的是组合贷款。

1968年和1970年,美国又对前述机构进行改革,分别建立了“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宅贷借抵押公司”。这些住房抵押金融机构的陆续成立,使住房金融的融资体系逐步完善,为住房建设资金的筹措开辟了稳定而广阔的渠道。

1968年美国政府将美国联邦国家抵押贷款协会改为联邦政府特许的股份制公司,即联邦住宅贷借抵押公司,同时又建立了政府国家抵押贷款协会,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建立以上两个机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行了购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二).美国的抵押贷款证券。

美国的《住房法》把居民贷款购房的还款时间限定为最长不超过30年。虽然不可能每个居民贷款都把还款期定为30年,但多数要贷10~20年。金融机构借出购房贷款,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回收,资金流动缓慢,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果。由于原来的美国联邦国家抵押贷款协会属于政府机构,有政府的直接支持,问题还不突出。而当1968年将协会改为股份公司后,问题就突出来了。实行购房抵押贷款证券,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其主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特许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就是上面讲的机构)承保所有金融机构购房抵押贷款的债权。然后把这个债权通过合法的手续和途径发行股票、债券直至国债,将贷款的债权变现,并将变现后的资金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债权等方式还给贷款的金融机构.使有关金融机构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产质量,并有利于持续不断地给新的购房者发放新的贷款。

住房购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办法,如能在良好的主客观条件下,经过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使其良性运行,则可以产生以下五大好处:(1)使一级市场(抵押贷款)和二级市场(证券化)有机衔接,有利于住房资产的良性循环;(2)有利于完善住房金融体系;(3)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因长期贷款而造成长期积压资金的问题,有利于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提高经营效果;(4)可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为社会投资者共同负担;(5)可通过这种社会融资活动及时地为住房建设和流通筹集大量资金。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力推行购房抵押贷款,经过多年发展,购房抵押贷款业务已普及到广大居民,成为一项占有巨额资金的量大面广的金融活动。美国“住房贷借抵押公司”及其前身有60多年的经营经验,又是根据联邦国家抵押贷款协会授权法案成立的机构,它的证券享有“美国政府赞助机构”所发行证券的待遇,可以作为信托机构向联邦储蓄银行借款的担保,并规定它的证券不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注册。因此,它的证券被人们视作“美国政府机构证券”而走势坚挺,被评为AAA级证券。进入20世纪90年代.“住房借贷抵押公司”逐步成为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单位。美国国内每四笔抵押贷款中,就有一笔抵押贷款包含在该公司的均衡投资中,或者是该公司以信托形式所拥有。有了这个既有丰富经验又有良好信誉的机构来经营,就保证了购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推行。

(三).在我国推行抵押贷款证券的条件分析

一是,依托长期贷款的债权,发行抵押贷款证券及时回收资金,可以避免长期积压资金,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提高经营效果。这是赞成在我国推行抵押贷款和抵押证券者讲的道理。但是,进入2003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存款达10万亿元,许多银行并不缺资金,这就存在着一个是否要再发证券去积累资金的问题。

二是,美国是一个贷款业务十分发达的国家,夸大一点讲,没有一个美国公民不贷款。全国9000万户居民,如果有2000万户有住房贷款,估计贷款总额在2万亿美元左右。贷款数额如此巨大,值得为此去发行证券。而中国住房贷款业务“方兴未艾”,贷款总额还不大。因此,等住房贷款进一步扩大后再考虑是否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问题,可能更稳妥一些。
三是,美国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由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负责操作。这个公司有60多年的丰富经验,能保证所发证券的良性经营,使得老百姓愿意买这种证券。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如果发了证券因经营不善而证券贬值,就可能没人去买。这个问题也得慎重考虑。
以上分析,可作为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单位参考。

三、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算不上发达国家,但它首先推行的公积金制度已为我国部分地借鉴。所以用一定的篇幅来介绍该国的做法。

新加坡从1955年开始推行公积金制度,迄今已有40多年时间。公积金是一种强制储蓄、定向使用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由雇主和雇员各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

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雇员都须参加公积金制度,每月由雇主和雇员缴交的公积金连同利息均归雇员个人所有,由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定向使用。雇员55岁后领取公积金归个人养老使用,平时可用于购房和支付雇员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医疗等费用。

新加坡建立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当时的公积金就是养老金。后随公积金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到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领域。由于公积金使用于住房的比重越来越大.就成为政府建房、个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对解决新加坡的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计划发挥了巨大作用。按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法》的规定,公积金管理局除支付会员的正常提款外(这一比例一般在5%到10%之间),其余全部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公积金通过国家债务方式转由国家控制,再由国家向建屋发展局提供建房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公积金局归集的公积金大部分用于公共组屋的建设和个人购房贷款。公积金制度使国家“建得起”住房,家庭“买得起”住房。没有公积金制度,新加坡是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的。

(一).新加坡推行公积金制度的主要作法

1、严格的立法规定
公积金是一种强制储蓄制度,凡符合条件的雇主和雇员都必须按期足额缴纳,不能随意不缴或迟缴。因此必须要有强制性手段,才能保证公积金按时足额到位。新加坡通过国会立法,依靠法律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1955年新加坡推行公积金制度,同年国会通过《中央公积金法》。该法共有八章,对公积金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公积金的归集、提取、使用以及违法处罚等事项从法律角度予以明确规定。政府、公积金局、雇主、雇员均须按照法律规范各自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例外。政府无权动用公积金存款,只能以政府债务形式有偿借用并如期归还。公积金管理局必须依法管理、运营公积金。雇主和雇员要依法按期如数缴纳公积金,无故不缴时公积金局可以强行划账,迟缴要罚缴滞纳金。严格的立法规定使公积金制度具有法律保证,法律的尊严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感、公积金管理局的使命感和人民的信任感。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一直依法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定正常运转,不受人事变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避免许多人为的障碍和偏差,这是新加坡成功推行公积金制度的基础。

2、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机构
按照《中央公积金法》的规定,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公积金的归集、管理和保值工作。公积金局设理事会,由1l位理事组成,其中政府代表3人,雇主代表2人,雇员代表2人,专家代表4人。理事长由劳工部部长任命,理事会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商议公积金归集和使用等重大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总经理负责,总经理是公积金局的最高负责人,由国家总统直接任命。下设雇主服务、雇员服务、人事管理、计算机管理、行政管理和内部审核6个部门,各由1名高级经理负责。全局除设两名副总经理外,一律不设副职。全局共有员工1100多人,每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权力和工作程序。整个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很高。
这些年,中央公积金局管理公积金数额约600亿新元,是新加坡的“最大财东”,每年公积金的运营都创造数亿元的利润,但公积金局员工实行的是类似政府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制度,其工资收入不和公积金运营的经济效益挂钩,不能用公积金的增值发奖金。包括公积金局大厦及其停车场出租的收入都要一一入账,成为公积金存款的增值积累。公积金局的每笔支出都要按规定计划执行,避免公积金局为追求利润而偏离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保证了公积金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廉洁。

3、适时调整缴交率和稳定利率
公积金缴交率是雇主和雇员缴交公积金占雇员工资收入的比例,缴交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积金的规模。缴交率过低,归集到的公积金数额太小,达不到推行公积金的目的;缴交率过高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雇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前30多年,新加坡采用小缴交率起步,逐渐增加的办法,逐步提高公积金的缴交率。1955年刚推行积金制度时,雇主和雇员的缴交率各为占雇员工资的5%,以后随经济发展,雇员工资收入的增加,以及公积金包含内容的增加,公积金缴交率逐步提高。一般每隔二,三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至1984年达到各25%,是为缴交率的最高峰。后来,经过近几年的调低,目前缴交率为各20%。另外政府还充分发挥公积金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当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时.政府提高缴交率.降低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当经济增长速度较低时,政府降低缴交率,以刺激社会需求,带动经济增长。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曾把雇主的缴交率从25%降到10%,减轻了雇主的成本开支,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后随经济的复苏,又逐渐提高了缴交率。因此,公积金已成为新加坡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
新加坡刚开始推行公积金制度时,公积金的存款利率低较,从1955年到1962年,公积金的存款利率一直是2.5%,直到1963年才把公积金存款利率提到5%,1974年又提到6.5%,以后很长时期一直保持这个水平。1986年起实行公积金存款利率与平均市场利率挂钩,并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存款基准利率和四大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利率来确定.略低于同期市场储蓄利率。该利率每6个月调整一次,即今年上半年的公积金利率等于去年下半年平均市场利率,今年下半年的公积金利率等于上半年平均市场利率。每月按户头上的最低存款结息一次,每年存入户头一次。由于公积金局按月计息,所得的利息是复利,而给会员的利息一年存入户头一次,会员得到的是单利,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公积金的收入。
《中央公积金法》规定,公积金存款的最低利率为2.5%。由于新加坡通货膨胀率较低,公积金高出通货膨胀率2个百分点,公积金存款可以得到保值增值。

4、逐步扩大使用方向
公积金制度刚建立时纯粹是一种养老金制度,主要用于解决职工的退休养老问题。以后随公积金归集额的扩大,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
1968年新加坡推行公共组屋计划,允许会员利用公积金存款购买组屋,解决了会员的住房问题。
1984年推行家庭保障保险计划和保健储蓄计划,1986年推行填补退休金储蓄计划以及1989年推行教育计划等,都与公积金挂钩。
这些规定使公积金逐步扩展到住房、医疗、养老、保险、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新加坡一项包括范围甚广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并使新加坡人民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
公积金制度刚开始实施时,人们对它曾有各种疑虑和不同看法,现在它已成为新加坡最受人民欢迎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制度。

5、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
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成功推行公积金制度的前提条件,这也是新加坡推行公积金制度初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说服群众接受公积金制度,政府和公积金局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例如向群众讲清楚参加公积金制度对个人有什么好处,每月缴交多少公积金,退休以后可以享受到什么水平。同时,公开宣布政府为公积金还款提供担保,消除群众对公积金能否如数偿还的疑虑。公积金局还定期将每个会员的公积金存款通知本人.并随时提供电脑查询。只要走到公积金局的每个柜台,随处都可见到各类简明扼要、通俗生动、图文并茂的宣传公积金的小册子,宣传工作十分普及,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新加坡不是发达国家,而是新兴的发展快的国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它利用公积金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借鉴作用。

(二)、在我国推行公积金制度的条件分析

1、我国和新加坡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验在我国推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

2、新加坡的公积金涉及面宽,属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我国推行的不是范围甚广的公积金,而只涉及住房一项,因而叫住房公积金。这主要是我国民政部主管的其它社会保障制度,暂未考虑用公积金的办法来解决。而我国的房改进程中碰到了居民收入低与房价高的矛盾,把房改与工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的建议又未得到采纳,而住房公积金要求单位与职工拿出同样的钱,这是一个增加住房消费得好办法。因此,住房公积金就在我国应运而生。

3、新加坡使用法律手段,是公积金得以推行的保证。为此,我国也采用国务院发文予以实施的办法,减少了推行中的困难。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而我国刚超过1000美元。我国在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推行住房公积金,不可能象新加坡那样一下子就在全国推行,而是采取了逐步扩大比较稳妥的办法,因而目前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还不够大。

⑼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房地产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怎么样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在英国独树一帜,是唯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 位于伦敦市中心国会大厦(著名的Big Ben)旁. LSE在经济学领域曾有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展了最具权威的经济理论,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政治体系均源于LSE。开设的专业:ACCOUNTING AND FINANCE,FINANCE AND ECONOMICS,REAL ESTATE ECONOMICS AND FINANCE

阅读全文

与美国房地产金融专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