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经济发展史大概是怎样的
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
1850到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
1870到1929改革时期,其中一战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1929到1932经济危机,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
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美国经济地位不变,却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多级分化。
(1)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技术发展史扩展阅读:
石油危机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至这段时期仍未停止。其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连串的太空竞赛,苏联派出了世界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国则派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发战争,北越与南越开战,美国为阻止苏联和共产势力扩张,毅
美国参与的越战中的画面。
然介入越战。其间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4年美国还要派发汽油定量配给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在这段期间就下降了4.7%。
过了数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贰』 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上古及夏商西周时期
人类从使用棍棒、制造石器求得生存和发展时起,到发明和控制用火、发明弓箭、驯养家畜和制造陶器;从农业的产生及手工业的发展与分工,到商品的出现和城市经济的萌芽;从陶器、骨器上的刻划符号到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从车辆、舟船的产生到天文、历法的出现,每一种发明,每一个进步,都经历了长期、曲折、艰苦的历程,并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一切,都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类智慧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科学技术的结晶。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具有生产能力的人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殖、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此外,还有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劳动对象的发展与改变。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在这种生产力逐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进步。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叁』 会计的发展历史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就用符号、图画记录狩猎的收获。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主要用来管理国家层次上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而民间所用的会计一直是比较简单的,直到元朝时,会计在民间的应用才达到可观的程度。
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肆』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二、1953年~1958年,这段时期主要是一五计划。
三、严重失误时期(1958~1976)。
四、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
(4)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技术发展史扩展阅读:
1949年10月,新中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1950年年初,在经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之后,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全国贸易系统的统一管理得以恢复。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种窘境,那就是市场陷入停顿,商业资本不足,各地工商业者都叫喊货卖不出去,许多工厂不得不缩工或停产。
此外,由于多年战争使得旧的商业网被打乱,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再加上我们有的干部“重任务轻政策”,对市场情况缺乏调查研究,致使农副土特产大都积压在农民手中,出现谷贱伤农的困境,农民无力购买必需的工业品。
就连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作者注)主任陈云也坦言:“我个人在这一件事情上没有经验。”
『伍』 求日本经济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原料、燃料大量依赖进口。其国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的云南省基本相当。但就是这样一个要素资源禀赋极其稀缺、1870年人均GNP不足英国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的国家,到1989年其人均GNP却已是英国的1.6倍,美国的1.1倍。日本经济的发展史,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奇迹令人着迷,发人深思。在诸多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书中,日本学者南进亮的《日本经济发展史》一书算是一本代表作,其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对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一个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的国家而言,相信也会有诸多借鉴与启示。在此本人归纳了以下几点,也算是一些心得吧。
1、教育是民族之本。很多人把日本经济的起步归因于明治时期政府所采取的开明政策,但在本书的研究中却认为,从江户时代继承下来的优秀劳动力,对明治经济及其以后的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口素质是全民教育普及的成果。日本的“私塾在1868年达到12000-13000所,学生人数达到837000人,估计在维新时期接受私塾教育的男子占43%,女子占10%左右。根据R.P道尔的推测,维新时期日本的读写普及率比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高出很多。”“道尔还引用了1877年一个法国人所写的话:日本的初等教育已达到使我们羞愧的程度。”,“日本早在1872年就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第14-15页)事实证明,正是基于发达初等教育的全民素质提高,才使得维新时期新发令、新的土地制度及后期技术引进得以快速而又圆满的实施。
2、发展战略与竞争环境是经济实现追赶的关键。日本是格申克隆意义的相对后进性国家,工业化初期经济存在紧张状态,技术落后。但日本通过选择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实现经济追赶。同时,日本国经济的奇迹是与竞争机制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德川时代的日本,日本处于幕府地方分权式的统治之下,全国经济与市场处于完全分割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随着一系列旧制度的废除和西欧先进制度及技术的引进,日本现代的政治、金融和财政体系逐步确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民间资本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书中表明,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在日本民间投资活动都比政府的活跃,活跃的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相互补充,一方面通过资本增加提供了潜在的生产力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和出口创造了有效需求结果。
3、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日本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包括制度与技术创新。明治时期的地租改革既增加了政府收入,而且货币地租的实施为农村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造船奖励法、航海奖励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造船业和海运业的发展,并为以后工业化走钢铁国产化道路奠定了基础;外资法的通过,使得国外先进技术潮水般涌进日本,学习效应与技术溢出极大地缩短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技术革新方面,日本十分重视研发投入,50年代后期实际研究费用增加率就几乎和技术引进率相等。事实证明,创新活动是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源泉。
4、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的灵魂。企业是经济的微观主体,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的灵魂。日本的企业家是熊比特意义的,具有创新思维,冒险精神。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的创业史是日本经济发展史的浓缩,日本企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历程是日本经济巨变的真实写照。
日本的发展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两极分化,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日本拥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和极为匮乏的自然资源,却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笔者随团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领略世界经济大国的富裕、发达和文明程度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我们在许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学习。其中,最让我们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点、快速度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之前,和中国一样,日本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接触到欧洲的新兴文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了日本港,日本国门从此被打开。日本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自此,国内矛盾触发,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日本引上了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不能否认,日本创造了一个奇迹。考察日本的发展史,结合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应当有所启示。
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日本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历史上,日本曾为中华文明所折服,虚心向中国学习,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虚心向西方学习。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团,赴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我们参观日本参议院时,见到大厅里矗立着当年的考察团团长,后来的四任首相、三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的铜像,日本人民至今没有忘记他。西方取“经”后,日本开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二战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收并蓄,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的战略选择
日本是个非常重视人口素质的国家,总人口1.27亿左右,人口密度是我们的2.5倍。在东京等大城市,购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队。日本人无论在车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觉地排队,这种意识体现了日本国民的素质。日本把国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日本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相似,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初中以下为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高中升学率为96%,大学升学率为50%。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问题。1990年日本制定实施《终身教育法》,以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日本教师的地位很高,公立学校的教师列入公务员行列,其工资高于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员。笔者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口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但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一切问题都归于此,怨天尤人;而应当在毫不松懈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防止两极分化是日本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与美、英、德、法等国比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这与日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关。日本战后的飞速发展阶段,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国家采取的措施得当,社会没有形成两极分化,并逐步消除了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据有关机构调查,日本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别人比较处于中档的比例,其满意度1958年为72%,1979年为91%,1989年为87.3%。多数日本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平等社会”、“无阶层社会”、“同质社会”。日本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维护社会公平是日本二战后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日本战后的发展史很注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缩小。日本解决收入差距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较平等的工资体系,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较小;二是对农户、个体户、中小私营企业的个人所得征税率较低;三是个人所得税递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拥有1亿日元,实际上只有3000万可以支配。
自强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已经固化为日本民族的优良品格。许多日本人对军国主义侵略史已经“淡化”,这已经引起国际公愤;但是,他们对自己战败时的惨状却记忆犹新。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不仅存有当年东京等地被炸情况的图片和录相,还有专门制作的一些场景模型,他们教育后代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与日本人交谈,提到日本历史,他们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被美军轰炸的情景。可见,这些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成为激励其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翻开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变化发展的轨迹:闭关锁国导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国强兵,富国强兵之后便对外侵略,对外侵略险些造成国家破碎,战后的日本又在废墟上再次腾飞。50多年来,日本因战败而迎来了和平,被占领而实现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国际事务的发言权而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这些变化发展尽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其面向未来、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让人赞叹。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需要积极借鉴日本发展中的有益经验,我们要学会从日本的发展史中获得重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吸收日本发展模式中的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料链接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在战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战争毁灭了日本42%的国民财富,经济混乱,物价飞涨,大量失业,通货膨胀。借助占领军的巨大影响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产以平息通货膨胀,稳定国民生活”的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中速增长期(1974—1991年)。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这期间GDP年均增长4.3%,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
经济危机并走出困境期。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但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大国。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陆』 日本经济发展史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日本主要在战来后采取了许多正确措施自
1、教育是民族之本。
日本把国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
事实证明,正是基于发展初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才使得维新时期新发令、新的土地制度及后期技术引进得以快速而又圆满的实施。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日本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技术革新方面,日本十分重视研发投入,50年代后期实际研究费用增加率就几乎和技术引进率相等。事实证明,创新活动是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源泉。
3、发展战略与竞争环境是经济实现追赶的关键。
日本是相对意义上落后的国家,工业化初期经济存在紧张状态,技术落后。但日本通过选择符合自身要素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以要素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实现经济追赶。同时,日本国经济的奇迹是与竞争机制与环境密不可分的。
『柒』 近代日本的发展史
19世纪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后,明治天皇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崛起,国力很快超过大清王朝。明治维新27年后,1895(甲午)中日海战对决,大清北洋水师惨败,日本海军完胜,国威大振。
甲午战争9年后,1904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攫取了沙俄在东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举侵华,1940之后占领东南亚诸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偷袭美国珍珠港大获全胜,称霸半个太平洋,1945日本战败,日本近代史结束。
(7)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技术发展史扩展阅读:
从甲午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侵略史。十九世纪末后的日本,在这笔政治遗产的驱动下,迅速滑向军国主义。
日本先后发动了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度最深的国家。
日本侵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日本付出惨痛代价,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二战中成为法西斯阵营的中坚力量,最终彻底覆灭。
『捌』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再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实际的
历史作业对吧,记住了,应试教育的答题套路都是统一的,解文化史的题记住“经济决定文化,政治决定文化。”
说起宋朝,回忆一下高一上的经济史课本吧:1.经济上,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上达到了一个高峰;2.宋的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等大都市,其中清明上河图可以作证,以及市坊界限打破,夜市兴旺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商业繁荣的证据;3.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出口交易,放映了对外贸易的兴盛,与此同时,带动了泉州等港口的兴旺,政治上设置市舶司是作证;4.手工业上,宋代景德镇成为瓷以及五大名窑都是一个手工业里面制瓷业繁荣的例证(还有造船业、纺织业、冶铁方面的,具体记不清了,自己查书吧);5.货币上,出现了最早的纸币;6.农业上得到了发展,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佐证(农业上的进步还有一些具体方面的,农具、品种改良、农书都有,记不清楚了,自己查书吧);7.交通上,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政治上,我懒得想,学过选修的话扯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吧,象他设立的专业学校;没学过的话就扯当时政治上处于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使得支撑军队战斗力的科技得到提升。
文化上,儒道释的合流营造了开放的思想环境
『玖』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史上,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
(1)蒸汽机;汽船;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车等。(3分) (2)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品;电力广泛应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使用的能源都是电力。(3分) (3)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1876年定居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1896年美国人福特制成四轮汽车;1902年美国匹兹堡KDKA台最早无线电广播。(2分) (4)观点: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绝不可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科技。科技的积极作用:如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等;消极影响:如导致环境污染,战争爆发,亚非拉的贫穷等。(观点1分,积极1分,消极1分,有理即可)(3分) 『拾』 美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与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技术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