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肃省临洮有什么生意可做
临洮县经济什么的很不错,可以尝试的产品很多,商机也很多的,建议选择适合临洮县发展专的项目,先看属看现在当地哪些行业的竞争大,哪些行业比较热门,在热门的行业去找一个冷门的项目也不错,建议去找那种投入小,市场接受度又比较高的项目来做,因为那种项目往往是比较容易赚到钱一些的。
② 请介绍一下甘肃临洮县的气候,经济发展,交通,房价等情况,在县城收入要多少才能买的起房
临洮气候适宜,冬暖夏凉,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距离省城兰州只有50分钟车程。
房价现在平均3200。
③ 临洮和平川哪个地方比较发达
你好,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是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立而成立的市辖区。距兰州市130公里,东与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北部均与靖远县相连,西与景泰县为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1347米至2858米,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辖6乡3镇2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满、蒙等11个民族,总人口19.3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汉武帝时代,在今平川区水泉乡中村一带设有渡口——鹯阴口,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其后千余年,鲜卑、羌、党项,鞑靼等少数民族相继驻牧境内,而鹯阴作为会州州治、平凉郡郡治,为会州境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白银市境内最早设置的县之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胜利会师,在水泉、打拉池成立了农会、为白银市境内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权之一。区内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红山古寺、屈吴春障、黄湾石刻、月河晚照、将军故墓、北武当山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经过多年的交融和积淀,形成了一支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创作人才队伍,一批有实力的书画家多次在全国及至国际上获奖,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馆及外宾收藏。
自然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境内的整个西北部,总储量约11.37亿吨,可采储量为8.53亿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业动力和民用煤。还有陶土、花岗岩、沙金、铜、锰、石灰石、石英石、沸石、烧胀粘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境内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且黄河也流经境内32公里,集水面积1.3万亩。有可耕地50.5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年均温度8.2℃,年太阳辐射量为147.3千卡/平方厘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区内羊羔肉、二毛裘皮、黑瓜籽、西甜瓜、大枣、核桃、干草等特产,质地优良、久负盛名。
基础条件完善。新兴的能源型工业城市平川区,依托驻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狠抓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文化先进县区等称号。境内交通通讯网络健全,平川区临河居川,白宝铁路和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铁路贯穿全境,国道109线境内交错,刘白高速公路已动工兴建,市郊公共汽车全面开通;固定电话遍布全区,移动通信全面开通。多年来,平川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5所中学全部实现标准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高中入学率达到56.3%,区内有省属重点中专甘肃煤炭工业学校等3所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先进科技项目,轻型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填补了国内空白,陶瓷烧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平川区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经济基础坚实。农业方面,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以粮油生产为基础,西甜瓜、玉米制种、畜牧为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方面,有设计规模为年产煤炭606万吨的大型国有企业靖远煤业公司,年设计发电能力200万千瓦的西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靖远第一、第二发电公司。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由设备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新乐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领军,迅猛发展。电力、煤炭、陶瓷、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格局正在构建和发展。中区开发区是白银市三大开发区之一,总面积4254亩,水电路网交织,通信便捷,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开发政策极为优惠,投资建设环境十分优良,被誉为“摆放大工业的好地方”。全区的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干事创业环境宽松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3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1亿元。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平川区将进一步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来这里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6个社区、324个村委会,2373个村民小组,年末常驻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08万亩,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临洮县相继荣获“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殊荣。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76亿元,同比增长11.6%(按可比价计算);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5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6元,净增1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0元,净增991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2亿元,同比增长20.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8亿元,同比增长18.84%。项目建设方面,多方争取实施各类项目177个,总投资达20.2亿元,同比增长28%,上报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有关厅局的169个项目中,已有114个下达投资计划,下达专项资金1.93亿元,同比增长70.8%。农村经济方面,洮阳镇阳洼、新添镇潘家庄两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216万元,完成该项目三年建设任务的七成多,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和甘肃薯界淀粉集团公司在该县成立,连接企业、农户、市场的全县花卉产业联合会组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有序性进一步增强。农村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建设里程数达到336.5公里,相当于1996年以来10年的总和。同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该县被列为首批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城市经济方面,编制完成了《临洮县旅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旅游活县总体战略,经济转型目标初步敲定。论证规划了占地14.67平方公里的中铺工业集聚区,为全县工业布局调整奠定了基础。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该县荣获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殊荣。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当年完成城建工作量5.3亿元,占到全市城建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不断规范,分别在国务院和省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省级卫生城创建工作通过验收,该县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省科普示范县。职业教育迈出新步伐,县职教中心、玉井农职中升格为职业中专。主要特点是:
历史文化悠久。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美誉。迄今建县已有238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发现于境内而得名。
区位优势明显。临洮县城距兰州市区仅100公里,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兰临高速公路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临洮到兰州的距离。随着临罐、康临等高速公路的动工建设,临洮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
水电资源充裕。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县内9个乡镇115公里,年过境水量5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水能资源可开发蕴藏量达15.74万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洮惠渠等11个万亩灌区,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3.85万亩。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带冶”的路子,相继建成了总装机3.15万千瓦的三甲水电站、总装机6万千瓦的海甸峡水电站等中小水电站11座,总装机容量达9.78万千瓦,年发电量近4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总装机3.75万千瓦的杨家河水电站等7个水电站进展良好,建成后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4.6万千瓦。分别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和2257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成了110千伏和330千伏输变电站,全县电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把临洮建成甘肃南部电力枢纽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充裕的优势,建成了年产能5万吨的铝业公司和1万吨的三康脱氧剂公司,已成为壮大地方工业的重要力量。
特色产业鲜明。洋芋、畜牧、蔬菜、花卉四大农业产业支柱地位得到确立,2007年实现产值10.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农民人均从中收益1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2005年引进了107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目前已繁育至2000头,我县成为全省最大的纯种奶牛养殖县。2007年兴办的德鑫源乳业公司生产良好。洋芋淀粉、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兴起,培育兴达、三江淀粉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三江公司2160吨膨化食品生产线正式生产,洋芋淀粉业有了终端产品。腾胜农产品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腾胜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命名为国家级洋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添无公害甘蓝等6个产地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临洮大丽花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食用百合纳入兰州百合产地保护范围。临洮花卉先后在各类大型花卉博览会上获得70多个国家及世界级奖项,部分产品还远销花卉强国荷兰及东南亚各国。同时,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三级以上建筑等级企业18家、注册资金5亿多元、总资产近10亿元、施工项目部180多个、年产值近10亿元的陇上劲旅。
投资环境良好。以把临洮建成兰州“卫星城”、“后花园”和建设兰州南部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定位,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软硬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相继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一大批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业,培育各具特色“农家乐”60多家,大中宾馆10多家,旅游服务日趋规范。新美花卉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岳麓山公园被评定为国家2A级景区。持续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县城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化城市”和“市级文明城”。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行了公开承诺、限时办结、联合办公等便民制度,做到了一条龙服务。
所以说,平川比临洮发达多了,平川区的消费比兰州高多了,
④ 甘肃省临洮县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在定西市来复说,临洮县是制发展最好的一个地方,交通方便,尤其是离省会兰州的交通。经济状况也是如此,如果想在定西发展,临洮是个不二之选。
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1.31亿元,同比增长14.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6元,净增3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60元,净增860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同比增长65.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21%。
至于消费水品,每个人都能接受,反正就是不高!
⑤ 临洮县有可能成为县级城市吗建市的标准有哪些
县级市:中国大陆行政区划名称,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县级行政区——市(城市),宪法所指的“不设区(市辖区)的市”,县级市为省、自治区所设地方行政单位;作为区划术语,“县级市”自1983年开始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地级市定义
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级别的市。地级市为省辖市,下分为市辖区和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往往代管县级市,形成“市管市”,引起很大的争议。
县级市有城市基础建设费,而县则没有.这才是本质区别.知道改市的好处了吧.
另还有机会升做地级市,管它几个县,挂油.(官也升了)
假若有一天也象坛友说的来个县管市,看它还改不改!
县市平级,反对特殊,机会均等,共同发展!
县级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名称,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县级行政区——市(城市),宪法所指的“不设区的市(即不设市辖区的市)”,县级市为省、自治区所设地方行政单位;作为区划术语,“县级市”自1983年开始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县级市与地级市一样,有中心城区,有市区。县级市(中心城区)基本要建中等城市,而县的县城规划面积一般比县级市的市区规划面积小,人口规划少。县级市有城市基础建设费,而县则没有,县级市比县可多留百分之三的税。
县级市的远期城区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比县的县城大(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不一样)。因国家把县级市当城市发展,而把县当成农村城镇发展。县级市政府所在的城镇划分为若干街道。
县级市,由市区(若干街道)、镇、乡组成。县,由县城(城关镇)、镇、乡组成。
你们那地方能不能化成县级市要看人口和经济等相关指标能不能达标。
不过据说现在国家从哪一年起不再接受县级市申请和撤县设市了。
⑥ 甘肃淮县气候经济发展咋样
甘肃徽县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的大陆季风气候[5] ,年平均降内水量745.8毫米,蒸发量容1178毫米,[13] 多年平均气温11.36度,最高气温38.3度,最低气温零下15度,平均日照度1126.4小时,日照率39%,无霜期174天,全年辐射量(光能)102.8千卡/平方厘米。
徽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县名。[1]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西接成县、西和县,北接天水市,南邻陕西省略阳县,东与两当县接壤[2] 。
⑦ 兰州新区好还是临洮好
各有利弊,兰州新区的发展潜力可能大一些,但临洮的生活更方便舒适。
⑧ 甘肃临洮为何没成大城市秦朝的时候临洮就成为华夏人口五强的郡,为什么这么年了,才是个县级别呢
秦朝时临洮县是陇西郡郡治所在地。陇西郡管辖着甘肃南部和东南部,相当于现在的天水市、定西市、临夏州,另外包括了兰州市、陇南市的大部分,以及平凉市、甘南州的一部分。在秦朝时期,这一地区气候湿润,适合农耕,加上辖区面积广大,成为华夏人口五强的郡并不奇怪。
自从汉朝获取了河西之地,开辟了丝绸之路,兰州的地理优势开始显现,逐渐取代临洮县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到了清朝,随着甘肃巡抚和陕甘总督先后迁往兰州,彻底奠定了兰州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地位。总之,兰州的崛起使得临洮不可能成为大城市。伴随着近些年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城市对人口的聚集作用越发明显,临洮还有可能进一步边缘化。
⑨ 渭源县和临洮县那个更贫困,给数据和理由!
1、渭源县
总人口35.17万人
2011年,渭源县大口径财政收入12313万元,比2010年增长专33.07%;
2011年,渭源县实现生产属总值(GDP)161171万元;
2、临洮县
总人口54.54万人(2011年)
2013年,临洮县完成生产总值50.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5.1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00元和16600元。
比较:
2011年渭源县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两年内不可能达到50亿元。
渭源县经济不如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