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5 14:14:48

①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这意味着什么

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说明了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整体经济趋势保持上涨趋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还将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一心,一定可以战无不胜。

② 发消费券和发现金面对疫情 你有何看法消费和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发消费券和发现金面对疫情 你有何看法?消费和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发消费券和发现金面对疫情 你有何看法?消费和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发消费券和发现金面对疫情 你有何看法?消费和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③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2.第一季度GDP会否出现“负增长”?负面趋势会持续到二季度吗?

毛胜勇: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基本判断是3月GDP增长会有明显起色。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

3.失业率会否持续攀升?

毛胜勇:2月失业率整体有所上升,但重点群体总体情况比较平稳,25至59岁失业率(5.6%)比整体低0.6个百分点,20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随着生产秩序恢复,中央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下半年失业率整体会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努力稳住企业,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业。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

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帮扶,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4.物价会持续上涨吗?

毛胜勇:从价格构成的角度看,食品价格涨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资运输成本等。下一阶段,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将上升,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会对价格上行带来明显推动。整体来讲,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

5.楼市涨幅持续回落,对国民经济影响有多少?

毛胜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这一点很明确。中国投资领域和空间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努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结合点上发力,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6.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影响有多大?

毛胜勇: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确实有一定影响,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帮助国际社会;二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推动把一些不合理的贸易壁垒、贸易规则破除和取消,让世界经济和贸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1至2月主要经济数据

■ 口罩产量增长127.5%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 餐饮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

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 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 猪肉价格上涨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1至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猪肉上涨125.6%,鲜菜上涨13.8%,鲜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1至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

④ 今年疫情冲击下中美经济差距详情

【导读】疫情冲击之下,各国经济增长不一。得益于良好的抗疫表现,中国经济表现相对出色,几乎是所有大型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美国经济则相对较弱,整体属于负增长。由于两国经济增长一正一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加快追赶和超越美国。

从中美GDP增长历史看,2020年中美GDP增速之差并不特别醒目。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到2020年这42年间,中国每年经济增速均高于美国。其中又有两个阶段经济增速差尤为明显。第一个阶段是1991年到1995年。在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为9.7%。第二个阶段是2006年至2010年。在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更是高达10.4%,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缩小与美国经济差距最显著的阶段。在中美经济年度增速差前10的排位中,有8年属于这两个阶段。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美两国2020年GDP增速分别为1.9%和-4.3%,中国GDP增速超过美国6.2%,这一数字要大大高于2018年的3.78%和2019年的3.82%。由于2020年的增速差,中国GDP将持续地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按照汇率计算,今年中国GDP占美国GDP之比大概率会超过70%。

中美GDP增速差大小,一是看中国GDP本身增速高低。二是取决于美国经济好坏。当然,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美GDP增速差通常就会显著扩大。这集中体现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段时间。

中国经济总量由小到大,逐渐接近美国,是较长时间作用的结果。2020年6.2%的增速差,事实上只能排在中美建交42年的第24位。由于疫情有突发性和偶然性,2021年各国经济有可能回归常态,增速同比大都会上涨明显。同样根据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为8.2%,美国为3.1%,增速差回落到5.1%。因此,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时段看,处于疫情阶段的2020年,恐怕不是中国经济追赶美国的关键之年,也非加速之年,但却又是非常扎实的一年,构成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持续扩大份额的重要年份。

中美经济增速差,是两国国内经济发展好坏的正常反映。哪个国家能充分调动经济发展要素,通过不断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创造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就必然会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过于强调疫情对于中美经济增速的不同影响,恐怕是夸大了疫情的历史作用。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没有国家能够幸免。中国不会从狭隘的中美竞争出发,为新冠疫情所带来中美经济差距的缩小而欢喜。更何况,中国已经明确了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经济发展理念调整。如果说中国经济总量未来超越了美国,不是、也不需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只是中国过去数十年经济发展成功机制的累积结果而已。

危机之下,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整体地位反而进一步凸显。从IMF的预测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要远远好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其在发达经济体中的经济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中美两国GDP占全球比重也将超过40%。在这个意义上,中美两国确实肩负着全球经济增长这一特殊而重要的责任。中美两国要超越双边经济竞争,发挥全球经济领导者的作用,通过国内经济稳定和宏观政策协调确保疫情之下的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真正塑造,不在于中国经济加速缩小和美国的差距,而在于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将进一步扩大与其他经济体的差距。这和2008国际金融危机衍生的全球政治后果相似。

⑤ 对于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这一情况,你有何看法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稳中向好的状态,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巨大威胁,世界各国纷纷封城锁国,国际航班贸易大量减少,各个国家的经济产业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滑。而我国第一季度的GDP为-6.8%,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数字。

笔者预测我国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更加繁荣富强。

⑥ 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两点是

这几天国际疫情急转直下,美国意大利确诊数据先后快速超越中国,各种坏消息频传,于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对此,我想说——

这些人并不清楚现代世界的运作规则,他们并不知道国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热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01

我们看到的坏消息

并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说的一个点是——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础的逻辑——对于传播而言,坏消息传播速度永远比好消息快且广泛。

举个例子,在韩国、日本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渲染他们的愚蠢的应对策略、慌乱的民众以及混乱的秩序。

但仅仅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韩国和日本其实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现在又有多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稳住疫情呢?几乎没有,因为井然有序不是新闻,没有传播度,拿不到 10 万+阅读。

没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疫情惨状在事实上都是真实的,但请注意,这并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们进展顺利的方面我们的媒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那没有可读性,太普通,太常见,太不算新闻。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

02

世界需要我们

我们也需要世界

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我们刚刚经历了什么——

没错,我们疫情初期非常被动,个别国家的媒体刻意嘲笑、侮辱中国的时候,一转眼才发现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是如此重要。

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 12%;中国是全球 33 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是 65 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 120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诞节,美国记者萨拉忽然发现,收到的 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 25 件,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于是她开启了一段真实而艰难的历险,在经历了无数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怀抱,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美国直到疫情告急才发现,他们整个国家使用的青霉素中有 45% 是中国制造的,而布洛芬几乎是 100% 为中国制造。

⑦ 疫情过后对经济有影响吗

我国产业链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深度融合,这些国家疫情加剧将在短期显著冲击我国工业生产,“滞销”和“断供”的风险双重存在,部分地区出现“无工可复”的现象。从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赖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业部门中,纺织服装、造纸与印刷产品、化学与医药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的工业原料出口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16%、19%和20%,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占各产业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为39%、43%、37%和18%,对日本、韩国分别为17%、12%、12%和10%,合计分别为56%、55%、49%和28%。

在高端制造业中,电子产业、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最终产品产值中,进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9%、17%和1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占元部件进口增加值的比重为23%、25%、28%和39%,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比重为29%、21%、19%和18%,合计52%、46%、47%和57%。因此,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给,导致“断供”风险极大,直接冲击我国工业生产,其中,高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赵忠秀,杨军,2020)

⑧ 关于中国或成今年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一事,你有何看法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中国已经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只要出现新冠病毒,在很短时间内都能得到遏制。并且中国虽然在疫情期间经济受到了打击,但是中国今年可能成为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认为国外疫情发展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和疫情控制有很大关系,中国经济实力很强大,所以能够迅速恢复并且实现正增长。

一、国外疫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新冠病毒爆发之后,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围堵病毒,另外一种是群体免疫,国外一开始没有认识到新冠病毒的厉害,想走群体免疫的道路,结果没有想到导致国外疫情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感染人数非常多,死亡人数也很多。因此这种措施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大家对中国是唯一正增长经济体这件事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⑨ 新冠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由于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域的经济大国均已爆发疫情,停产、停工,各国为控制疫情扩散而封锁边境,导致经济活动趋于停止。而疫情结束后,重新恢复的全球经济有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洗牌,产业链和供应链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响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已进入快速恢复的阶段。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因此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会快速上升,除了医疗用品、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

疫情让世界看清了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此次疫情中,中国已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人员、资金、物资援助,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担当。同时,也让世界看出了,在灾难面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犹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关键时刻掉链子。尤其是美国在疫情期间,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表现,也使其国际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国际争端和重大事件出现缓和。如中美蔓延争端和英国脱欧等目前都暂时搁置起来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对于地缘政治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美国与伊朗仍处于战争状态,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三、疫情带来的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因衰落国际地位会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而欧盟将会被边缘化,东亚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将转移到亚洲。

当今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指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而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强势力量。美国目前已成为新冠肺炎确诊者最多的国家,疫情对美国的打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作用,企业停工,失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也必将影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欧洲紧随其后成为疫情重灾区。俄罗斯由于经济滞后导致其经济实力与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实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数据要严重,而东京奥运会的推迟,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将极大挫伤日本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医疗资源方面不到我国的一半,一旦疫情扩散,其国力必将遭到重创。中国在疫情中已经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中国的行为可能为自己带来一定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公信力则肯定会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一致决定要建立共同的东亚经济架构,从而加速东亚经济的发展。此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就将出现一个亚洲版的欧盟。疫情过后,世界经济的中心将转移至亚洲。

⑩ 疫情环境之下,如果没有外贸出口,内需能拉动经济增长吗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等。这三驾马车就是拉动经济的最大力量。假如在疫情之下,如果没有了外贸出口,就是等于失去了出口,完全是靠内需。

说白了就是靠内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真正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吃力的。

三驾马车撇了两驾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疫情影响之下,如果完全没有了外贸,就是等于失去了出口,既然把出口都截断了,相当于失去了自我关闭了,自我封闭同时也会失去投资。

内需拉动经济前提条件就是要大家有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就是靠大家有收入,有收入就是要大家有工作,有就业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消费能力,才能靠内需来拉动经济。

只要保障大家都是有收入,有消费能力,我国有14亿人口,没人每天都消费10元钱,一天消费就是140亿元,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金额,可以让很多相关消费行业刺激起来,行业好了对经济就是一个最大的贡献。

综合以上分析得知,即使国内由于意疫情的影响,导致没有了外贸出口,内需也是可以拉动经济的,毕竟我国是人口大国,内需才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阅读全文

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