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中的投资i怎么理解
简单点说:
假设银行存款都可以借贷出去,就用i=s代表投资的供给;
考虑到借贷人的意愿,i=e-dr代表投资的需求。
在一个i-r坐标系画出这两条线,交点代表均衡点。
PS:可以改造这些函数,以适应不同的经济体模型。
只是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⑵ c在经济学里代表什么意思
c代表消费来源于消费的英语单词——Consumption的首字母;收入的英语单词——Income,首版字母I与投权资相同,故为了区分二者认为规定以y代表收入。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⑶ 请教经济学:IS,LM,这些模型当中:r,y,I,S,L,M,MS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谢谢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长期自我调节趋向稳定的观点。《通论》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说明资本主义是内在不稳定的,经济容易被锁定在不同程度的失业均衡,即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和未投资储蓄。凯恩斯用文字表达了这种观点,但是没有用图形来表示,这个任务交给了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希克斯创立了一种图形框架(IS——LM模型),说明了失业均衡,和今天教科书的AS——AD也差不多。
IS——LM,全名是 是投资储蓄-流动性货币模型,咋一听这个概念似乎重复,古典理论中投资应该等于储蓄的,至于流动性又是个什么东西? 下面就依照这些概念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简单说一下。
古典理论中,总收入是由C+I+NX(消费+投资+净出口)决定的,其中I=S(投资=储蓄)是一个最重要的假设,这个假设决定了古典理论框架下经济是内在稳定的,增加税收扩大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只会挤出私人消费和投资,不会对于总收入有任何影响。更深一步,总收入其实是由科技水平之类的外生变量决定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印钞票也只能搞得物价提高,社会生产的总产品是不变的。 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模型默认为社会中的所以生产性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换句话说,只要允许价格任意变化达到出清价格,那么经济会自我调节到稳定状态,
凯恩斯对于古典理论的革命改变了这种“阴郁的学科”。他第一个把人的心理状态引入了经济分析,这可能与凯恩斯本身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投资者有关。他引入了心理性的概念:边际储蓄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当国民收入增长的时候,就会出现储蓄不成比例增长的现象。在凯恩斯心中,储蓄是并不等于投资,只有储蓄被工商业使用,那才叫投资,放在床垫下面或者是银行保险柜里,都是整个经济的损漏,这样总收入就不会达到潜在水平,也就是存在闲置资本和非自愿失业。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开支G出马来平衡经济,提高“有效需求”,而不会危害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的另外一个革命是引入了短期内的价格黏性,短期内物价水平P不变,而且,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平衡。有了这些条件,足够开始将ISLM模型了。
先说IS曲线。画一个直角坐标系,以利率i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那么在给定的货币量,价格水平和政府开支水平下,i和Q会是什么关系呢? Q=C+I+G(暂时不考虑出口的情况),显然,利率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融资的成本也就越高。用这个思路考虑问题,那么必定得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利率高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了收入)。
LM曲线则是从货币层面考虑问题。实际货币余额=M/P(货币量/物价水平),这个就是货币的供给。对于货币的需求可以用“流动性偏好”来解释,也就是说人总是手握现金,准备应付日常消费以及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为了简单表述,我就用D=-fi+vQ(f和v是正数)来表示。说
来也简单,利率高也就是手握现金的机会成本高,收入高,手握现金自然多。所以现金需求和利率负相关,和收入正相关。由于前面假设货币供给和需求平衡,所以M/P=-fi+vQ, 稍作整理得到i=(v/f)Q-(1/f)(M/p),表现在坐标系上,就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IS和LM曲线的交点,就是
经济的平衡点。
那么神奇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如何改变世界呢? 其他条件不变,G增加引起IS曲线扩张性外移,最后利率升高,收入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货币供给,M/P增加,LM曲线向右扩张性移动,最后利率降低,收入还增加。
这么说似乎有点让人头皮发麻,干脆用IS——LM把总供给和总收入曲线推导出来,那么看得更明白。同样直角坐标系,以价格水平P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先说总供给曲线,和古典不同,由于存在闲置资本,那么供给曲线不应该是垂直的。价格水平P上涨,但是由于短期内价格黏性,工资并没有跟随上涨,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这样资本家就会增加资本,扩大生产,于是总收入增加。这样,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总需求呢? 这个需要从IS-LM推导,价格上升,其他条件不变, M/P减小,导致LM曲线左移,减小了总收入,所以总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显然,短期内政府投资扩张总需求,会增加收入。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通论中的概念之晦涩,比如非自愿失业这种名词,其实我也不太理解。通论中给的定义是:当工资品(wage good是庇古教授发明的概念)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上涨少许,现行货币工资下的劳动力总需求和总供给两皆形式上增大,则称存在非自愿失业。看的人一头雾水,也许凯恩斯作为鼻祖,不太想把话说得太明白,否则徒子徒孙没地方吃饭了。
⑷ 西方经济学中的投资函数:i=e-dr其中e和d分别代表什么
e是自主投资,d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系数。
在国际上,独立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现有经济条件限制的投资。新产品和新生产技术的发明是导致自主投资的主要因素。由社会、政治和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也被认为是自我导向投资。例如,美国在19世纪对西部铁路的投资是自主的。
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发明投入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我国鼓励这种投资,但必须纳入国家计划并予以批准。
投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增长之和。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比较关系决定的。
(4)经济学中的i表示什么扩展阅读:
函数:i= i(r)
1、线性形式: i = e – d r(e=自主投资r=利率(实际利率) )
2、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系数或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d=△i/△r 是指利率上升(下降)一个百分点引起投资减少(增加)的数量。
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例如:名义利率=10%,通胀率=5%, 则实际利率=5%。
名义利率:根据名义价值计算的一项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实际利率:根据实际价值计算的一项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4、投资需求曲线又叫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是从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引伸出来的。
⑸ 宏观经济学里, y=c加i加g ,y、 c、 i、 g 分别代表什么
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是真实GDP即产量,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
y=c+i+g表示的是支出法计算GDP。
⑹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名义GDP: (网络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⑺ 西方经济学中l代表什么
西方经济学中l一般代表投资,其他的:C代表消费,G代表政府购买,NX代表进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资等等。
⑻ 西方经济学中的投资函数:i=e-dr其中e和d分别代表什么
e表示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量
为稳定的投资量,d则代表了利率变动1个单位对投资的影响就有d个单位。
⑼ 经济学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经济学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列举如下:
P:价格 Q:数量 D:需求 S:供给 E:均衡(或期望) e:弹性
es:供给的价格弹性 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U:效用 TU:总效用
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总成本 TFC:总不变成本
AC:平均总成本 MC:边际成本 LTC:长期总成本
LMC:长期边际成本 SMC:短期边际成本 TR:总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产者剩余 MP:边际产品 VMP:边际产品价值
MRP:边际收益产品 MFC:边际要素成本 r: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