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现状与发展、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可以考虑,但是要倾向于高技术及新型产业如海工工程、FPSO、LNG等
② 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前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理论前沿,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
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覆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
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三周)、船厂实习(三周)、上舰实习(二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是王牌专业,毕业生不到大四就会签很多人,就业绝对没有问题,是个很好的专业,而且现在国家对于海军国防建设投入也很多,前景很好。
③ 海洋工程学的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
现在貌似中国没有专门的海洋工程这个专业,全名叫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生没有什么属区别,基本是学船舶,貌似天大在本科就有分海工和船工,其他学校没听说。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分方向了,如果你是学海洋工程方面的,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就业前景挺不错,毕竟国家现在在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六个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其他的为航空工程、过程装备等)。中国还是很靠政策扶持的。
至于要学什么,其实,本科是没什么区别的,毕竟海洋工程主要就是海上钻井平台、浮式储油等等,说白了,就是固定浮着的船。而研究生学的差别就挺大了,有些是钻研锚链、有些学定位、有些学管路铺设之类的,比较杂。
好好学啊,加油~
④ 海洋工程类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海洋类的专业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
随着我们现在对于海洋的探索越来越多
整个海洋工程类专业也相对来说不错
但是毕业后并不一定就会从事这个专业
⑤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4年后发展前景
这是一个收入相对低的行业,目前就业形势不好,船舶行业处于低谷内期,船厂接不到订单,员容工面临降工资问题,外国船级社甚至在裁员,四年后的形势肯定会有好转,但是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基本定位在各大船厂,硕士、博士研究生就业范围相对广一些,可以去研究所(701,702,714,719等),船级社(CCS,ABS,DNV,GL,NK等),设计院,或者是去院校当老师。
⑥ 未来几年海洋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21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企业抓住机遇,承接了相当数量的海洋工程装备,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国内外石油公司和工程承包商的认可。中国先后自主设计建造了国内水深最大的近海导管架固定式平台,国内最大、设计最先进的30吨浮式生产储油轮装置FPSO,当代先进自升式钻井平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平台等一批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
目前,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建造能力,产品开发由低端近海开始向高端深海逐渐突破,市场开拓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方向发展。中国特殊国情为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十二五”规划也为中国海洋工程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来看,中国或将成为下一个全球海洋工程制造中心。综合而言,中国海洋工程正如旭日东升,前景不可限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四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1、中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
石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战略地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年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路飙升,由1993年的6%一路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再到2012年的56.4%,中国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已不足当年消耗量的50%。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原油需求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国内产量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这将使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更加突出。
海洋石油资源丰富,将成缓解供需的重要突破口。中国海上石油资源丰富,已发现300多个可供勘探的沉积盆地,面积大约有450多万平方公里。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10个,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湾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台湾浅滩盆地。已探明的各种类型的储油构造400多个。
2、持续的海工装备利好政策
作为海洋开发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的战略性产业,海洋工程产业备受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2006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系列、《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海工装备认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要的一环。
2013年8月,由国务院印发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明确提出了6项支持政策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对海工装备产业带来大大利好。
3、持续增长的油气开发投资
“十一五”期间,中国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投入达1200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海洋工程列入优先发展的五大高端装备领域之一,中海油宣布其在“十二五”期间的海洋油气开发投资额为2500-3000亿元,考虑到中石油等其他石油企业的投资支出, “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额有望超过6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开发30多个海洋油田项目,目前全国范围内,规划和在建的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已有20多个,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
4、船舶行业的战略性转移
中国船舶运力过剩,增长空间不大。2012年,三大主流船如干散货船、运油船及集装箱船的运力过剩,过剩量分别约为1亿吨、0.40亿吨和180万标准箱,预计这部分过剩运力消化大约分别需要8年、10年和3年以上。
同时,中国船舶的船龄结构偏低,重置比例低。2012年,集装箱船船龄5年及以下占比约60%;船龄6-10年22%;船龄11-20年占比12%;20年以上仅为6%。以30年船舶使用寿命来算,未来的重置比例还不到5%。
在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主舶制造企业已经把海工装备当着未来发展重点。以振华重工母公司--中交集团为例,其收购世界著名海工设计公司F&G,表明中国企业海工收购步伐加决。海工装备无疑将成为船舶行业未来增长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
⑦ 海洋工程前景怎么样
前瞻网摘要: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初步统计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3。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据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新订单达到6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0%。
5月9日开钻的“海洋石油981”开钻水域在中国南海水域距香港东南320公里处,开钻井深1500米。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海洋工程行业研究小组认为,对于南海深水油气开发,需要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家投资及专项支持,为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提供了市场起步的重要机会,同时,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应抓住机遇,快速提高钻采水平。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积极的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销售收入要达到4000亿元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工程深海战略将加速推进。2011年底,中海油服与中集集团旗下烟台来福士子公司签订了最新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2012年5月,“海洋石油981”及“海洋石油201”相继开钻,表明了我国海洋工程深海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⑧ 海洋工程类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十二五规划 国家投入2000个亿到海洋装备制造,相关的企业都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专而海洋工程装备属制造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所以需要大量的学习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相关人士加入进来,所以在未来,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很不错。
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虽然我国在船舶与海洋工业行业领域内硕果累累,但仍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无法满足国家海洋战略的需求。因此,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带动船舶工业全面发展。据调查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在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很高,局部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至于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战略的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则会更好。
⑨ 海洋工程就业前景
海洋工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源、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一般来讲海洋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海洋工程类属于工学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所含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⑩ 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状况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海洋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海洋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到2030年,我国海洋船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4.5%;远洋渔业产量将达到215万吨,总产值为269亿元。”5月20日,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并作出上述预测。
21世纪前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6.7%,总体进入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阶段。未来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将处于成长期,其中,在2015~2030年间,将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海洋资源利用率将大幅提高。《报告》预测,我国海洋经济将保持年均增长8%左右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12%,到2030年将超过15%。2030年后,我国海洋经济将进入成熟期。
报告资料显示近10年来,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成为海洋经济中增速最快的产业。未来,其将继续引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报告》提出,在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方面,将重点突破海洋深水油气钻探、生产作业装备和海工辅助船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水下采油树等海工装备。到2015年,国内相关企业要具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能力,海工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到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业要为实现深水油气开发从300米到3000米的跨越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