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什么是产业链整合

什么是产业链整合

发布时间:2020-11-25 09:31:39

1. 产业链的整合和归核化是否矛盾

产业链的整合并不是让你一个企业去做这么多的环节!而是让你去整合其它企业的优势环节,去分出精神和资源做自己的强项!就是归核化!
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强项,不去整合其它的资源和环节,你做的不过是其它企业的一个环节。
首先自己要是一个整个产业链的调度人,找效益良好的企业整合自己的劣势环节。然后做精自己的强项,最后整个产业链就会在你的手里了。
像耐克,他有自己的工厂么?而他的鞋子定价权不是在自己手里么!
同样质量的鞋子,有他耐克的商标价格一样么?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也喜欢这方面,希望加你为好友!

2. 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整合能带来什么

近年来,产业链整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关注。成功的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是企业选择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最大动因。产业链整合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研究的突破口。 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近年来,产业链整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关注。成功的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是企业选择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最大动因。产业链整合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研究的突破口。 之所以在此提及这个话题,原因有二。 一是,链式竞争将成为未来企业间竞争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工程机械企业而言,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链整合的意义所在,并且,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链式竞争,开始对产业链进行有步骤的整合。但不可否认,其中很多企业整合产业链还停留在企业自发行为上,并非企业的自觉行为。自发与自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企业将进行产业链整合的行为上升到自觉的高度,则这种整合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甚至是经济效益,并成为企业实现其战略构想的重要支撑。 二是,出于对工程机械产业链安全的考虑。在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放缓之际,主机制造企业延长供应商货款结算周期,甚至故意拖欠货款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确可以解企业一时之困,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必然是弊大于利,甚至会危及到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安全。供应商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工程机械行业里,每家主机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都很庞大,拥有上百家的配套企业都是正常的,这也就造成了主机企业在供应商面前绝对强势的地位。然而,这种强势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时更换某个供应商;这种强势地位,应更多地体现在对于供应商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对于产品稳定性的要求上。 郎咸平教授的“6+1 产业链”理论,明确提出,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 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装备制造业中,这个理论也基本适用,大部分的主机制造企业都具有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能力,这也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其他环节基本都需要与外协企业合作完成。而这些环节也是工程机械企业可能进行产业链整合的环节。 在工程机械产业链中,主机制造企业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其将是发起产业链整合的最佳主体。它们可以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或者形成战略同盟,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或者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这样的成功案例在零售业中最为突出,如拥有2000 亿美元和15% 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国内的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器。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华为、台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都是成功进行产业链整合的代表。在工程机械行业,卡特彼勒的发展也受益于其强大的产业链整合优势。卡特彼勒坚持占据工程机械产业高端战略,并着力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例如,卡特彼勒对于核心零部件的控制,因为核心零部件是产业链中价值高端环节,所以卡特彼勒把核心技术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控制在自己手中,非核心零部件,则通过国际分包网络和战略联盟网络等形式组织企业进行协同生产或者外部采购。 在此,需强调的是,产业链整合必须是基于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必然是立足长远,符合企业战略定位的选择。做好产业规划 推动产业升级

3. 到底什么是郎咸平所说的:做每一个产品的“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早些年,中国流传一句话,叫做一条龙服务。如果放在今天的产业链上,就是,围绕你所在的行业,统统都自己来做,而不是只做一个领域,或者一块。那样的话,你就大大节约时间、成本。从而会节约和产出出大量的利润。但是,这是高效的管理所至的,不像国内企业那么样的管理水平的。

4. 产业链整合的基本介绍

整合的来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自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和协同的过程。对产业链整合的分析可以分别从宏观、产业和微观的视角进行。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5. 什么叫6+1整合产业链什么的听说把这个搞好了就能赚钱请大哥哥姐姐详细解释好吗

制造业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就以东莞和温州所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我们这边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是1美元,而在美国的零售价是9.99美元,10美元吧,那么10美元减掉1美元,9美元差价怎么创造出来了,那就很有意思了,是透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样6大环节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个叫6+1的产业链,美国掌控6(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中国掌控1(生产制造),这就是国际分工,我们创造出1美元的产值,那么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因此我们越制造,美国越富裕,这就是产业链的分工,因此以产业链的价值而言,真正拿到大头的是美国,而我们只是九分之一,但有形的东西基本上由我们自己提供,而且还负担了沉重的代价,比如环境,资源,劳动的问题,这就是目前的现状。正是认识到中国制造这样严峻的现状,现在全国都在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但是如果还是停留在6+1的产业链思维模式下,是难于走向中国创造的。

例如:产业升级的理念,还停留在6+1的1,这固然不对,而如果按照产业升级的概念要从1走到进入6,而且是高效整合的6,这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新型的产业整合的概念,即使适用也只是适用于很小的领域。这样的产业整合,在中国能不能做?可以。我们中国不是没有6,比如说服装行业,我们都有6,我们有仓库,我们有运输,我们有车队,我们都有啊,现实是都是分开的,大家各干各的,因此是效率非常低,交易成本非常高,目前要做的是把它串在一起,高效压缩,高效整合。对比一下,我们走完整个6+1需要180天,那么欧洲的名牌,包括ZARA,叫飒拉,它走完整个流程是12天,以一件衣服为例,仓储12天跟仓储180天,成本差了90%以上。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在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下,即使愿望和前景很好,往往也是一拥而上,给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已经在6中生存的中小企业也会象房地产开发中的原住民一样被强制拆迁,而且特别悲哀的可能是整合到最后,咱们的6还是被外资更牢固地掌控(详细了解一些所谓民族品牌的股权结构就知道这不是在危言耸听)!!!

为何拥有优秀文化传统、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在6+1的模式中就不能在6中受益呢?因为在6+1的模式中,显然没有消费者的位置,消费者就象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是排除在游戏之外的,生产需要大投资,用户被强制接受。组织生产成了高高在上的贵族,如果产品之间没有竞争,消费者连选择权都没有,更别说参与权了,即使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意识到技术的进步使得未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界线,开始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也更象是以前的皇帝给予臣民的施舍,还未意识到技术将带来的根本变革。现有世界贸易格局,人为食客,我为厨房(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没有98年东南亚国家那样突然和惨烈,主要是因为一时之间没有能替代这个厨房的选择),消费主要在人家的地盘主导,当然与消费紧密相关的6大环节我们就不可能竞争过别人。

我们认识到:现代化的成本概念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不是劳动成本,劳动成本在整条产业链里面不重要,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出现(从本质上看是“人为食客,我为厨房”这个格局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预示着格局调整已经开始,全球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的战争时代,要缩减成本,就必须透过最高效的管理,压缩整条产业链,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在劳动成本上面下工夫。但产业升级的思路一定要脱开6+1的产业链模式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站在理性的角度,6+1的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由于资本的天性,在现实中不断制造将消费者逼到墙角或诱入绝地取得垄断利润的机会,与技术进步合拍时则是扮演助消费者分享技术进步的收益,一旦技术进步进入一个高原期,则往往由于逼入墙角过甚,从信誉的丧失开始,从而引发经济危机,现在生产力水平已到了彻底抛弃6+1产业链模式的时候。另外从国与国竞争的角度,按照6+1的模式,发达国家已经布局完成,关键的定价权已掌控在手,后发国家想要夺回定价权则难如登天,局部改革的结果反而会加强发达国家的掌控力量,只不过以前的6主要在国门外,而折腾的结果则会是彻底的沦陷。

技术的进步,生产开始柔性化,用户更多的会参与设计,物流配送社会化后,其他环节由于信息化等技术的进步,可以分散化,有的环节将弱化甚至消失。未来社会,智能机器会更多替换人所从事的单调重复工作,人们将更多地从事创造和服务工作,而创造和服务的工作特点意味着按时间长短计算价值已经过时,只需要按能否专注来切换工作状态,人们的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专注型与响应型,需要专注的偏重于创造,响应型的偏重于服务。

技术进步,社会演化的结果,本质的产业链模式应是原材料监控、半成品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运化、消费这样的5+1模式,5(原材料监控、半成品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与运化)是围绕消费这个1而展开的。6+1的产业链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站在协作的角度划分的,由于产品制造企业仅关注直接供应的物料(即半成品),极少主动了解影响物料供应的关键原材料的变迁,极易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供应的定价权,而以前默认的格局是发达国家引导消费、发展中国家负责生产,发展中国家由于不注重消费,在运化环节天然拐腿,失去产品定价权也就成为必然。5+1的产业链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是从流转的角度划分产业链,极易察觉微小的不正常,因此由于疏忽而丧失掉定价权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而运化环节的主体:产品服务、产品设计和订单处理,由于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已经将时空障碍清除,也减少或弱化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环节,这两大环节将被订单处理环节归并到运化环节的子类,消费者就可以自自然然参与到运化环节,符合众包的经济特点(从宝洁公司等先进企业运作流程的变化亦已显现出这个发展趋势)。

从6+1(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生产制造)到5+1(原材料监控、半成品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运化,消费)的产业链模式,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且因资本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降到极低,国与国之间“人为食客,我为厨房”的不合理格局将会消失,将真正演变为众生平等的格局,在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建立一个新系统,不是要和旧系统比较,而是要让旧系统消失。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认识清楚5+1的产业链模式,则找到了符合社会实质的产业链模式,所有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为人类利益作贡献,不存在6+1模式下争夺定价权的冲突,而且运化环节的加强,则消费的力量在产业链中将取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能保证我们走向中国创造,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认真思索,勇于实践,去争取先机的机遇

6. 产业链整合的整合模式

以整合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划分可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以及混合整合三回种答类型。横向整合是指通过对产业链上相同类型企业的约束来提高企业的集中度,扩大市场势力,从而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纵向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使之接受一体化或准一体化的合约,通过产量或价格控制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混合整合又称为斜向整合,是指和本产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或是约束,它既包括了横向整合又包括了纵向整合,是两者的结合。
以整合是否涉及股权的转让可分为股权的并购,拆分以及战略联盟。股权并购是股权并购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主导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对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企业实施控制, 以构筑通畅、稳定和完整的产业链的整合模式。拆分是指原来包括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变企业分工为市场分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战略联盟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主导企业与产业链上关键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达到提高整个产业链及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7. 如何实现产业链资源整合

无论是信息产业链还是技术产业链,只要能够实现打通整个电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让企业更好的降低成本、拓展业务渠道,更加便捷快速地在一个网站就能实现全方位的服务,辐射到各个业内细分领域

8. 有没有人做过产业链整合的传统经营模式要升级产业链,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产业链也分行业,不知道您说的是哪种?!就普遍意义上讲,通常我们讲的产业链就是指实体企业。一般传统的实体产业链中有以下几个角色: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经销商以及物流。如今要想升级,必定是+互联网。要整合产业链需要在刚刚提到5个角色中,添加平台商和运营商。平台商是提供经销商,零售商,供应商,消费者,物流相互对接的网站系统的提供源!运营商则是这个平台的经营者!在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平台,既电商平台的选择,因为这是后续一系列经营,运营的根基!

9. 产业链整合的介绍

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和协同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产业链整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