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文化和旅游早就越走越近,文旅融合已成现实发展方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与旅游相结合,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角度来讲,旅游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刘思敏观察到,在现阶段可开发自然旅游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越发重要,依托文化资源与创意发展旅游产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这些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结合。比如,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扩大休闲娱乐消费。再比如,在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要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在文化方面,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Ⅱ 中国旅游文旅综合体如何迎风而上健康发展
原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全国已有14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未来我国旅游度假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级,成为支柱产业,文旅产业依然是最值得投资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进入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各路资本对文旅产业竞相追捧,市场蕴藏的巨大投资空间和潜力进一步被激发。
目前旅游业已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整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斜坡式上升。大地云游CEO王亚博认为,文旅项目需要有产业的支撑,同时还需要有懂运营的人才,人才是左右项目生死非常重要的核心因素。在他看来,文旅综合体健康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依托,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以整体运营为基础的商业业态规划分析。
文旅综合体项目极其考验当事企业的融资能力、重资产运营能力、内容IP规划能力,甚至是政策把握能力,多项能力缺一不可。个性化、差异化的项目打造是引流的关键,IP的运作则是项目开发的一大战略。在打造文旅综合体项目时,需要充分结合自身IP,创新运作思维,深入挖掘文旅项目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将项目与文化完美融合,形成自身独特的差异化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来源:经济参考报
Ⅲ 中国的文旅市场发展怎么样
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已然告别过去粗放型、同质化的开发阶段,逐步走向以旅游为本质、培育健康发展模式为目标的新阶段,并将迎来以下八大发展趋势:
旅游社群化:为游客定制专属体验为目的的新型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旅游的出行和消费方式。
业态国际化:浸入式戏剧、户外探索营地、分时度假等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文旅业态,在中国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IP本土化:国际优质IP的引入不应是拿来主义的生搬硬套,而是挖掘IP内容并根据客源市场与基地条件进行落地性调整,以最易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方式呈现。
“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延长旅游产业链等多重功能,文化旅游开发已从单一功能的主题公园、度假地产转向“旅游+”复合化发展。
文化自信建设:通过主题景区、旅游演艺、度假旅居等创新方式将文化故事化、科技化、体验化,使得传统文化被更广泛理解、传承,成为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发展动能。
数字技术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给景区的运营管理、游客的出行方式以及游乐体验等多个维度带来变革。
跨界资源整合:传统房企、影视传媒等多方协作,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多元化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去地产化背景下,通过金融化运作等方式降低前期投入成本与风险,围绕主题项目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强化竞争优势,达成可持续发展。
Ⅳ 这么多年的发展,为什么中国的文旅产业链依然不完整
我们在文化旅游产业这一块发展不起来,主要是缺乏相关的人才,另外国家对于这一块的支持力度仍然有提高的空间,特别是从行政管理方面可以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有很多,只有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并着力培养专业人才,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景应该说是非常广阔的,是大有可为的。
Ⅳ 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多样化,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现在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片大好,成为了我国朝阳产业。旅游业近些年来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点对象,它有无烟产业的这一美称,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在现在的国民经济中,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遗址这几个方面。
我们文化旅游产业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近些年来,我国建立了三百多个公共图书馆,这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文化旅游特有的民族性,神秘性等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游览参观,这让我国的旅游产业链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Ⅵ 中国城投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局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中国城投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局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02-05在安徽省合肥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内公司(自然人投资或容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宿松路3963号智能装备科技园E区5楼501。
中国城投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局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00MA2RH3XP03,企业法人王继海,目前企业处于迁出状态。
中国城投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局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景区游览服务;非物质文化产品的保护与推介;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开发销售;文化艺术交流、旅游宣传促销、庆典活动策划;旅游地产开发、销售;养老、度假产业开发;文化传播;旅游景区园林绿化;会展服务;置业投资;体育赛事的活动组织及策划咨询;房地产开发;产业园区开发;田园综合体开发;科教、科研项目开发;特色小镇开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城投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局安徽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Ⅶ 文旅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格局是什么样的
在去地产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城市内格局。仲量联行以容建立的中国大陆城市体系为基础,本文选取其中的超一线、一线、1.5线、二线城市共21个样本,建立二维模型,并将这21个城市分为五个发展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
Ⅷ 文旅产业前景怎么样如何做好呢
文化旅游是什么?
文化旅游不是为了旅行而打出文化的旗帜,去消磨一段时光;而是为了文化不惜千里迢迢旅行去亲身经历、去沉浸其中,从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愉悦感。换言之,文化旅游重要的不是旅途和目的地,而是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旅游是配角,文化是主人,这才是文化旅游的真实内涵。
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文化旅游受阻
如果说中国文化旅游是一个软件的话,要让这个软件完美运行起来,一定要与之相配的硬件,这个硬件便是省际高速的连通。以我所经这五省来看,交通先进的省份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但是在出省大通道建设上,依然非常不乐观,与交通相对落后省份相差不大。总体感觉,各省普遍不乐意更多修建跨省大通道。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以地方建设为主,地方出于自身经济发展考虑,往往优先建设连接经济相对发达地市和省区的高速公路,而在连接经济欠发达地市和省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害怕自己出钱出力修路,让邻省占了便宜,宁可选择以山为关、以河为卡,不愿意开辟更多的出省通道,人为地阻碍地区间经济文化交通,也让文化旅游者深感遗憾。
其实,文化不是某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旅游几乎都具有跨地区的特性,比如搞的禅宗文化主题文化旅游,还有类似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大别山文化旅游等等,都是分布在跨省区域上的,如果在交通互联互通上迟迟怀着地方利益至上的小算盘,文化旅游这场盛宴,想做出更饱满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层次,那无疑不可能的。
现在,国家已经将发展文化旅游,视作未来经济新增长点而加以重视,一是将省际高速公里的规划和修建主导权从各省收归中央,凡是跨省通道,都应该由中央交通部门来主导,这就避免了地区本位主义的干扰;二是应该对省际区域较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强督促和考核,让他们拿出不怕别人占便宜、大家一同发展文化旅游的诚意和勇气来,共享文化资源,共同分配文化利益,把文化旅游这场大戏唱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