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
解答来
这句话说明公务员手上的源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于你的,作为一名公务员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能为信任你的人民办实事.这个福可以这样理解:
(1)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公共事物的管理,说通俗就是不是你不是他,但又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比如街上的路灯,路两旁的树木,路面的卫生等等,当官做好了这些就是为百姓造了福.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你能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为百姓收入增加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那就是为百姓造了福.
(3)如果为官者不竭泽而渔,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在政务实施的同时考虑到了社会和环境效益,维护生态平衡,没有为物质文明而牺牲精神文明,那就是为百姓造了福.
(4)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本,为官的如果能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娃娃的事情摆在一个显要的地位,那就是为当地造了福.
2. 机场能给城市带来什么经济效应能造福一方百姓嘛
当然可以带来很多的经济效应,比如空运,比如外来游客,带动本地经济,但也有负作用,如果在战时,这是首先打击的目标
3. 对联 西门豹治邺造福一方百姓 如何对 谢了
西门豹治邺造福一方百姓
东方朔伴君谏言千古帝王
4.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现在有多少官员能做到,多是只为自己不为百姓,此等官员留他何用
现在官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有时候上上电脑!对未来决策都在报告里喜欢说空话,贪污成风!上面来检查了做做样子到民间了解“人民疾苦”!夜生活糜烂(和商人一起桑拿,玩女人,酒席)
5. 求以字开头的对联
城府高深虚心揣摩爱之谛
金玉富贵热切展翼情之源
横批 爱城赋金
6. 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下联怎么配
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
廉洁奉公庇护天下苍生
7. 求教茅山术!可以驱邪赶鬼!造福一方百姓!或者有什么一类的书籍可以推荐一些吗!
法术无师承不灵,你如果想学茅山的养生术能耐心学习还可,至于驱邪赶鬼没师傅会轻易传你的
8. 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
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苏轼得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
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8)发展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扩展阅读:
苏轼的代表作品介绍: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1、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轼
9. 造福一方百姓是什么歌今天刚听了这首歌
暮光
播放
歌手:范玮琪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Love and FanFan
发行时间:2011-03-18
10. 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下联怎么配
勤政为民心系一方百姓
廉洁奉公造福所辖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