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针对当前本地产业发展规划,有什么思路和想法
1、收入弹性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与增加对某商品需求量之比。如果由于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
2、生产率上升率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为了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最佳选择是把生产上升率高的产业或技术发展可能性大的产业作为重点;
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新,从而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产业,目前虽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为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要求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产业;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形成范围较广的产业群体。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产业结构状态,就可称之为一定时期一国产业结构的最适状态,同时也就表明该国阶段上产业结构高度化达到水准状况。
Ⅱ 2020年产业规划该如何做
产业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除了产业发展选择和细分行业定位,还要关注对市场形势、产品需求、资金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
产业规划之前,必须根据产业资源状况,对可能的企业或项目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其发展规划、落地要求,从而分析产业主题的可行性。
确定核心产业与重点产业的方法:
(1)洞悉园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了解区域产业基础和拥有的产业资源,划出可以重点发展的全部产业范围,即园区意向产业。
(2)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看哪些产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的,哪些产业属于国家明确限制的,对划出的园区意向产业范围进行缩小集中。
(3)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与行业市场发展情况,掌握意向产业是否存在市场潜力和市场风险,同时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看意向产业的技术是否存在替代转型的风险。
(4)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情况,聚焦某个或某几个产业,将其作为园区的重点产业,并将其中最具发展潜力且最适合自己园区的产业定为核心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Ⅲ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
产业发展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针对我国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按照“布局集中、发展集聚、产业集群”的原则,不断提升开发区的产业层次,促进开发区产业与属地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把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当前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示范区,促进我国国家级开发区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三)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大力打造产业集群
(四)促进开发区产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成整体竞争力
Ⅳ 产业规划的规划思路
第一来章 产业园区规划的自背景
主要包括目的、意义以及产业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等。
第二章 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区位选择、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
第三章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用地布局、各功能区的建设规模与产业布局。
第四章 产业园区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估算
主要包括产业园区总投资、分阶段投资、成本估算、产值、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估算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估。
第五章 产业园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目标适应性指标、经济适应性指标以及社会适应性指标等。
第六章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方案
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品牌推广策略、团队管理及运作模式、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推介等。
Ⅳ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基本思路
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通过历史归因的考察,凸显我国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土资源利用的现状特征,通过实证材料进行描述和相互印证;以科学发展发展观引领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构建这些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多维视野和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阶段特征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路径选择与政策,为促进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国土资源基础。
二、主要内容
本项目以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土地、矿产、水、草场和畜牧、旅游等5种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对这类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路径及政策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概况,土地等5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与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和借鉴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经验研究,以国土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文宗教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立足于阿勒泰地区区情及国土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为阿勒泰地区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撑。本书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资源转换等战略政策实施成效,及其对促进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发挥的作用等。
根据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本书包括导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概况及特征分析等八章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本章主要对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概况及特征分析。 本章定义了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了其范围。从行政区层面,研究了中国6省区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研究提出了这类地区具有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环境保护等7个方面的特征。
第三章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 本章主要对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理论、相关政策进行了综述与研究。提出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4个方面: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科学理论、区域经济区理论和民族地区发展理论。
第四章 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与借鉴。 本章选取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典型实践,其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国内选取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实践。国外选取美国西部地区、日本北海道、前苏联西伯利亚等典型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
第五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概况。 本章主要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自然地理、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等进行了简介,对阿勒泰地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阐述。
第六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本章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和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的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5种国土资源及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七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 本章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和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的禀赋、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等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提出国土资源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总体空间布局与模式、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耕地保护战略措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措施、草场与畜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本章总结提出了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总体特征、地区发展相关理论与战略政策、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及其借鉴与启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与模式、分资源类别的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措施等七大结论与对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征求意见法、专家论证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本项目设置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一)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系统收集整理与地区有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自2000年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首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阿勒泰地区、县(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场与畜牧资源及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其他资源的战略研究成果,对有关于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集成。撰写地区国土资源相关文献综述。
(二)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实地调研了新疆国土资源厅、“305”项目办、“358”项目办以及新疆地质相关研究机构。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建设局、新疆有色706地质队、新疆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6县1市的国土资源局及相关单位,也实地调研了包括喀拉通克铜镍矿、阿舍勒铜矿、蒙库和金宝铁矿等区内几十家大型矿山企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企业。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和走访的形式大量收集了阿勒泰地区的第一手资料。
(三)实证分析,拓展全面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对其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拓展到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的研究,这是一种典型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由点及面,深入解剖,由特殊性到普遍性,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征求专家意见,科学论证,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及访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并收集阿勒泰、乌鲁木齐、北京各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及阿勒泰地区资源管理部门、矿业企业等各领域专家的建议,通过对各类建议的汇总分析,对研究报告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五)深入分析对比研究,提高成果质量和实用性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通过与其他28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总结出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等5种国土资源的特点,参考借鉴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研究提出适合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战略政策。通过对29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内外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等的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切实提高了研究成果质量和实用性。
四、技术路线
本书在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回顾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总结取得的成效,结合国内外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践与经验与教训,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资源等5种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对比分析法、实证研究法、专家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图1-1)。
图1-1 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技术路线
Ⅵ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思路
首先,在对矿产资源补偿和收益分配相关理论归纳、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对资源输出地进行资源环境补偿的原因,探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中各权利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资源开发中在产权安排、利益实现渠道、外部环境成本补偿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
再次,以新疆作为典型代表,分析新疆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资源补偿不足和利益受损的表现及后果,并从产权制度、税费制度、资源价格制度、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现行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的缺陷,通过对中央、地方及企业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博弈分析,指出现行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
最后,根据能源输出地资源开发中的利益损失及补偿的内在机理,构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补偿机制,提出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资源补偿的方法、手段、途径与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国家应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进行资源价值补偿,如何协调中央、地方、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配关系,如何对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作出调整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重点:厘清中央和地方在能源矿产资源管理上的事权和财权,协调资源开发中国家、地方、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和矿产资源补偿制度,促进资源输出地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难点:构建以区域公平为基础的资源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推动新疆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矿产资源耗竭补偿方式,促进资源输出地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立,实现新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的补偿方式与补偿途径,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和良性循环。
1.4.3 研究框架结构
图1.1 技术路线图
Ⅶ 主要研究思路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特别重视矿产资源财源建设,通过财政直接划拨、匹配及财政贴息投入等多种手段扶持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同时,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也丰富了财政资金来源,从而为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本书站在战略的高度,对黑龙江省多年来勘探开发的矿产资源及其相关产业财源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以系统论为依据,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管理学、财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经济、政策、管理和法律等各个层面,分析国内外矿产资源财源现状;研究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现状;探讨适合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优化方案,提出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新生长点,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招商引资及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思路为:资料收集-重点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综合研究。
(一)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现状,主要包括近年来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建设对财源建设的贡献现状,主要包括上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矿业权价款等相关税费的收入现状及矿产资源环境收益财源现状;矿产资源财源支出现状主要包括近年来财政直接划拨投入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近年来财政给予资金匹配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近年来财政给予贴息贷款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等相关资料;收集全国和全省矿产资源财源建设现状的资料;收集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财政政策法规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面的资料。通过以上数据及相关情况的汇总,基本查明黑龙江省近年矿产资源财源建设现状及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地调查
对重要的区域及矿山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企业性质、规模、产品、收入利润及税收等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调查黑龙江省矿业权的设置情况及其对财源的贡献,调查黑龙江省近年来矿业财源的收入、支出现状,综合分析研究对调研、收集的国内外与黑龙江省对应的税种的资料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黑龙江省矿资源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贡献,为黑龙江省矿业财源新增长点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打下基础。
(三)数据分析
按照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使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主要体现为国内外矿业经济发展及其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体系的比较分析。
(2)统计分析。在研究中主要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统计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现状,并验证相关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3)逻辑思辨与模型推理相结合。逻辑思辨与模型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逻辑思辨提出假设,并通过模型构建与推理对逻辑思辨的假设进行修正,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更有利于内容体系与理论框架的完善。据此,可以保证最后提出的政策建议能够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从而避免先入为主、妄加价值判断。
(四)综合研究
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和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矿业财源现状,对矿业经济运行现象及其规律作进一步地揭示,探讨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财源新生长点,分析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财税政策影响因素及其绩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综合研究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课题综合研究流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