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多少
工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比较难以厘清,现在统计数据基本可以认为它们是一样的,
它们都可称为第二产业。
此外还有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三个产业之和即为经济总量。
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均gdp和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上存在什么样差距
(1)图示6个国家中抄,人均GDP最高的是德国;人均GDP最低的是尼泊尔;(2)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最大的是德国;(3)圆圈甲内的三个国家均位于欧洲;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些国家均属于发达国家;(4)圆圈乙内的三个国家均位于亚洲;其中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故答案为:(1)德国;尼泊尔;(2)德国;(3)欧;发达;(4)亚;印度.
3.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什么影响
靠时事政治吧,我正要问这个问题,你哪个学校的
4.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均基于什么产业链国家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今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1.288万亿美元,而中国二季度GDP则报1.337万亿美...
5.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为什么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人力成本高
6. 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的政策特点包括什么
随着发达国来家工业化的完自成,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去工业化。去工业化的成因主要有:(1)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2)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3)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7. 为什么那些不发达国家的手工制造业反而不发达,产生的GDP 比例还是那么小。求原因
全球制造复业产业链主要分制为:设计——生产——销售三个环节,其中设计和销售的价值大于生产加工,发达国家主导设计和销售,不发达国家主导制造生产,就产业价值而言,发达国家占80%以上的价值,不发达国家只占到20%不到,所以不发达国家虽然制造业很多,但是产生的GDP比例是最小的。
8. 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化和专业化,农业的产业化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单纯地理解工业化是工业的发展。但通常工业化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一些国家凭借几次工业化的完成一跃成为发达国家行列。
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去工业化。去工业化的成因主要有:(1)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2)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3)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去工业化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但却导致了一些重大的问题。
美国一度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最近数十年,其经济总量超过80%转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更是在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飞速发展,就连以制造业为本的通用汽车公司也试图通过金融工具增加盈利。但是在去工业化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开始认识到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应该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任由虚拟经济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萎缩,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出现了“产业空洞化”。
忽视承担着经济“造血”功能的制造业,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华尔街的金融漩涡中,最终引发了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重新认识。美国人认清了经济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各界感觉到“逆转”的必要性,同时也开始反思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作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各自该占多大比例成为反思的焦点之一,而重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是反思带来的一个重要思路。
今年3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11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以“美国需要一个制造业政策对抗全球竞争”为题,要求“通过发展一项全国性政策”,恢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此后,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推出斥资17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制造业促进法案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法案在美国国会获压倒性多数通过,至少说明美国国内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已有了基本共识。
“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再工业化,是指经济发展要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过去的“去工业化”历程,目前已经接近结束的末端,而“再工业化”是金融疯狂之后,美国、英国等消费型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国家寻求经济再平衡的唯一一条可走之路。即经济发展重心,由虚拟经济倾向为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现实的考量。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事实无法回避。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因此,此次再工业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发达国家重归实体经济,但并不是重归工业化过程中的传统产业,而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9. 发达国家服务业与制造业哪个的比重更大
服务业比重更大
发达国家的生产性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其中美国达到了58.8%,欧盟达到了50.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发展史上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200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总数比发达国家的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首先,发展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服务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占中国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成为七大就业的主要行业,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革命带领下,已经有保险、房产和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这个分类表基本上包括了服务业的主要范围:
1、商业服务,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包括专业服务、计算机及其有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房地产服务、无经纪人介入的租赁服务及其他的商业服务,如广告服务等。
2、通信服务,包括邮政服务、快件服务、电讯服务、视听服务。
3、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包括建筑物的一般建筑工作、安装与装配工作、建筑物的完善与装饰工作等。
4、销售服务,包括代理机构的服务、批发贸易服务、零售服务、特约代理服务及其他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包括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及其他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包括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其相关服务、其他的环境服务。 7、金融服务,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8、健康与社会服务,包括医院服务、其他人类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其他健康与社会服务。
9、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包括宾馆与饭店、旅行社及旅游经纪人服务社、导游服务等。 10、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新闻机构的服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
11、运输服务,包括海运服务、内河航运服务、空运服务、空间运输、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及所有运输方式的辅助性服务。
10. 英国经济无制造业怎么成发达国家
大侠!!
你说英国没有制造业,那是谁最早开始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是谁占领的殖民回地比本土大40倍?
英国没有名牌,答那BP石油算老几?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宾利、荣威、MG、迷你、劳斯莱斯都是和吉利奇瑞一样的山寨车?波音用的谁的发动机?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除了吉百利还有谁?
你说英国没有品牌,Burburry,london nhill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