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河南省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河南省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21 23:37:02

❶ 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❷ 河南省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今天我省发展来说有什么哪些作用

河南省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我们省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应该借鉴河南省的发展经验来促进本地文化的发展。

❸ 河南省有哪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如何

河南省文化产业重点企业
8.1 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8.1.1 公司简介
8.1.2 河南影视集团开拍农村题材电影《湖光山色》
8.1.3 2008年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发展情况
8.2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8.2.1 公司简介
8.2.2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积极进行战略资源重组
8.2.3 2008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隆重推出《中原文化大典》
8.3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8.3.1 公司简介
8.3.2 快速发展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8.3.3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解析
8.3.4 河南日报“大河”品牌发展的成功诀窍
8.4 其他企业介绍
8.4.1 河南省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
8.4.2 河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8.4.3 河南省金版动画影视制作广告公司
8.4.4 河南省安阳市藏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8.4.5 河南大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河南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四位一体”建设的战略性举措,作为推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支撑来抓,积极探索,开拓进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95.04亿元。2007年为480.1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7%,高于全省GDP的增幅。文化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河南省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逐渐发展壮大。200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销售净收入52.3亿元;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完成营业收入8000多万元,在全国排名第12位;省有线网络集团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0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此外,新兴文化产业初见成效。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相继开通;河南天乐动画有限公司拍摄的26集三维动漫连续剧《独脚乐园》与英国、德国、马来西亚签订了版权输出、电视播映协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动画片。
河南省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性规范。这些政策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8年底,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郑州成立,这是河南省完善投融资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该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投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平台,运用政府资金融通社会资本,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走出一条“三加一”的模式,也就是实现三个结合,即文化要和媒体结合,因为文化产业必须要有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必须靠电视媒体和网络、报纸来提升;文化要和旅游结合;文化要和社会资本结合,特别是文化要和战略投资者结合,就是说文化产业发展靠自身的积累会很漫长,必须主动引进民间资本,引进社会资本,引进国外的包括战略投资者来发展河南省的文化产业。
到2010年,河南省将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做到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5%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7%左右,文化产业成为河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投顾问2009-2012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❹ 文化产业有哪两种发展模式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哪个命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多种模式,从来没有哪个编撰者会说只有两种模式,只能说最为主要的是市场主导型和政府驱动型这两种模式!

❺ 河南省博物院展厅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河南博物院设计者是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 。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文明向四周传播。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❻ 古都洛阳的成功之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哪些有效借鉴

这其中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交通原因。社会发展到现代,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日趋明显,郑州作为陇海线和京广铁路线的交汇点,其区位优势就比开封、洛阳优越很多。二是牵涉到经济原因。其实,洛阳和开封的经济在其失去国都地位后就日渐被边缘化。特别是洛阳,历史上战乱不断,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洛阳的经济其实是十分糟糕的。而开封因为地处黄泛区,抗日战争时期,成为花园口决堤重要的受灾区。这严重打击了开封的发展。所以,解放初期,开封其实还在受灾的状况中第三个原因,有些朋友认为可能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毕竟开封和洛阳作为古都,地下文物太多。而现代社会要搞城市建设,势必要大兴土木。但对此个人不太认同,因为同为古都的西安、南京、北京,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现代化步伐。所以,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时代不同了,文化底蕴固然重要,经济发展则更重要。于是,河南的省会就选择了郑州而不是开封和洛阳。

❼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梯、三种模式 。总体上看,这三个阶梯分别是东部阶梯、中部阶梯和西部阶梯。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作为东部模式或东部阶梯的代表城市,文化产业已经占据非常高的比例。在北京,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占GDP比例已经连续数年超过12%,北京已经形成了这种以文化产业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形态或者产业格局。相比之下,西部某些县市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仅有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与东部地区差距非常之大。因此,东部应有东部的发展模式,中部应有中部的发展模式,西部应有西部的发展模式。从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讲,东部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整体中的高端形态,要率先实现文源腊化产业走向国际,作为中国的国家队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
西部的这一阶梯的模或特色是主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来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使得文化旅游成为这一阶梯模式中起到领头作用、带有全局观念的文化产业形态。对于西部9省区来讲有着以下几大优势,第一、有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第二、第二产业(指工业)不是非常发达,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保留了原生态的山川美景,拥有众多美好的风光景色,尤其是那些独特的地形地貌吸引无数人向往。第三,有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加上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旅游基础。比如云南的丽江、西双版纳,还有贵州、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这些地方的三大特色非常旦裂伍鲜明,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因此,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去发展和带动文化产业是非常切实可行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要依据各地具体情况,实事求是,适度的、有前瞻性的发展,发展模式要符合整个国家国情的现实和未来发展。

❽ 河南省博物院!~写论文!~急!~

杜岭方鼎 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商城遗址,系商代早期器物,高87厘米,口径61×61厘米。 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口呈长方形,上立二次铸成的拱形立耳一对,深腹,腹壁微内敛,平底,下有四个上粗下细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铸单线兽面纹一组。每面两侧与下部饰乳钉纹,足上部各饰兽面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 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ldquo;妇好”尊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系商代晚期器物。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组成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瑜。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 ldquo;妇好”尊系安阳殷墟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艺术感染力,无愧于战神之美誉,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作为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物质载体,证明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贾湖骨笛 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长23.1厘米,七孔。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与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 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城关李家楼村。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春秋时期器物。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神仙世界”的无字之碑! 云纹铜禁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子庚墓)。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春秋时期器物。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此禁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记载,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是楚康王在位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的丰富随葬品之一。 四神云气图 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南北长5.14米,东西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 柿园墓的主人是西汉梁国第二代王——梁共王刘买,是大名鼎鼎的梁国开国藩王梁孝王刘武(汉文帝的次子)的儿子。该墓出土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武榧金简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唐代早期器物。 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记述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遣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这一稀世珍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历史第一女皇武则天在嵩山活动的实物资料,也是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更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金简上铭刻的不只是武则天的内心世界,更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心路历程! 玉柄铁剑 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 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它的发现,把中国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宣告封建社会即将来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剑”!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1987年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高19.6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北宋晚期器物。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魁首!汝官窑系御用瓷,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公认的传世汝官瓷仅67件半,市场上难得一见。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四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五件天蓝釉作品中,这件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弥足珍贵!

阅读全文

与河南省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