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上海临港产业发展经验

上海临港产业发展经验

发布时间:2020-12-21 13:04:45

⑴ (1)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上海中心城区的“辅城”--临港新城,将在南汇崛起.据规划,临港新

(1)①297×14%≈42,
297-102-79-42=74,
74÷297≈25%,
102÷297≈34%;
79÷297≈27%;
规划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占临港新城规划总面积的百分比
主城区 74 25%
主产业区 102 34%
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 79 27%
综合区 42 14%
297
688
=43%
答:临港新城占全区总面积的43%;

(2)S=8 2 -4 2 -(2 2 -π?1 2 ),
=44+π,
=47.14(cm 2 );
答:滚过的面积为47.14平方厘米.

⑵ 临港产业区规划详细内容

临沂临港产业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2010年1月11日)

一、规划形成过程

临港产业区空间发展规划是由产业区委托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临沂市规划院共同编制的。该规划吸收了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和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部分成果。在形成过程中,征求了莒南县委、县政府意见,并听取了乡镇和部分群众代表的意见。2009年1月份和6月份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两次对规划进行调研论证、给予修改。与山东农业大学课题组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有效对接,山东鲁南经济带研究院邀请了部分专家对该规划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规划定稿后,征求了部分市直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意见。2009年11月,我们又邀请山东建筑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了评析,对城镇发展方向、形态、产业布局进行了实地踏勘,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编制形成了现规划成果。

二、规划概况

1、总体现状和区位优势。临港产业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中心镇坪上以及团林、壮岗、朱芦四个乡镇,总面积364平方公里, 19万人,150个行政村。临港产业区在宏观区位上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山东省蓝色半岛经济区核心区,临沂日照城镇群的衔接点。兖石铁路、坪岚铁路、大山石渣厂专用线铁路在区域内交汇,2条省道穿越,周边有日东、同三、京沪、长深高速、南有拟建的枣岚高速,形成5条高速环绕的立体交通格局。距岚山港20公里,距日照港50公里、距连云港80公里,距离临沂机场70公里,连云港机场70公里。

2、产业体系定位。临港产业区的产业体系定位为:按照国际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标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大规模、全功能”的原则,实施“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商贸兴区”战略,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依工兴商,借港发展,努力打造鲁南地区最大的精品钢深加工基地、临港物流贸易基地、加工工业基地和重化工工业基地,是整个鲁南经济带的临海桥头堡,发展临港经济的最佳平台。

3、临港产业区发展目标。临港产业区是临沂市发展临港经济的前沿,要建设成集加工工业、钢铁、机械制造、重化工工业、生物工程、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是连接岚山、日照、青岛、连云港四大港口与鲁南、苏北经济带的重要接点和枢纽,是对接青岛及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北上西移和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4、对总体规划的考虑。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2009-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189平方公里。通过分析,确定了临港产业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45万人。综合考虑了产业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招商引资的扩大,新的项目的引入,将吸引大量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

一期规划建设产业用地95平方公里,基本遵照了这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和建设的时序,既符合国家大的土地调控政策,又可以满足当前和今后5-10年发展的需求。

5、对重点发展区域的考虑。在临港产业区规划过程中,我们考虑到该区地处鲁东南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北部是山区,区内有兖石铁路、坪岚铁路、大山石碴厂铁路专用线以及未来的晋煤中南部通道等四条铁路分割、长途传输光缆穿越,坪上镇北部和南部分别存在铁矿石采空区和露天白云石矿区,地形比较复杂,可利用土地较分散。所以我们把产业区东部与岚山港联系便捷、交通顺畅的区域和坪上起步区以及地形平坦、近海临港,便于规划大项目的团林镇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以此为中心布置相关产业和功能布局。

三、产业布局规划

布局结构:规划临港产业区形成“以五纵五横道路为骨架、以五大产业片区为主体、以丘陵绿化为肺、以五个主要居住区为支撑”的有机体。包括四个主要居住区、五个产业片区、一个绿化核心区、两片生态保持区的布局结构。

1、五个产业片区的布局设想:
(1)精品钢配套区。我区地处山东省精品钢产业布局的辐射区,具备发展大钢铁的条件。兖石铁路以北、大山前片区以及朱芦西南部片区地处产业区下风向,以翔龙管业、一诺制气、双龙矿产等大项目为支撑,拟布置为精品钢铁配套及制造业基地,布置有轻微粉尘污染的重工业;

(2)物流加工区。坪上镇东南部、南部及团林镇北部与沿海几大港口联系便捷,道路四通八达,适合货物进出,现状已经建成立晨物流集团和木材加工区,具备发展大物流的条件,而且规划布局有铁路专用线,故布置为物流及配套加工区;

(3)化工区——团林镇东南部地处产业区水系下游,并与江苏省布局的北部柘汪化工与重大装备园区相邻,规划有中国石油的输油、输气管线经过此处,拟将入园化工企业向该园区集中,便于集中管控,园区污水通过收集管线输送到规划的产业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包括壮岗驻地东部及团林驻地西南侧的用地,该处土壤肥沃,现状农业产业化和有机农业发展态势较好,规划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片区;

(5)建材产业区——位于朱芦驻地南侧的片区,依托朱芦镇丰富的石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布置为石材、高级板材和建材工业区。

2、两片生态保持区:

为搞好产业区生态环境建设,拟保留壮岗镇西部的茶叶生产基地、厉家寨的樱桃种植基地以及朱芦镇北部大山水库和甲子山区域作为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区。

临港产业区北部朱芦镇甲子山风景区为县域三大旅游风景区之一,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其旅游开发的潜力很大。甲子山风景区山水相映,既有山之壮美,又有水之灵秀,有小九寨沟之称。东亚国际投资集团拟投资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壮岗镇西部现状万亩茶园区,现状已经形成规模,生态环境景观良好。由于西部交通不便,开发程度小。规划随着茶文化产业的开发,在壮岗西部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区域。

四、道路交通规划

临港产业区的突出优势是近海临港。在区域交通规划上重点依托岚山港。日照(岚山)港早在2006年港口吞吐量就突破了亿吨大关,其规划到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2020年达到5.8亿吨,其中岚山港2.8亿吨。岚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一半以上来自临沂,最高时达80%。临港产业区是日照等港口群向更深腹地辐射的重要依托区域。

1、主要规划原则和思路:道路规划的原则是改善产业区与外围公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的衔接,加强产业区的对外联系,妥善处理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的关系。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将主要道路的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为主两类。产业区道路交通规划中重点考虑与岚山港口及临沂市东西方向为主要交通流向,以满足产业运输为主要目的。在道路规划建设上,我们把打通与日照岚山的道路和产业区骨干路为规划重点。园区路拟在分区规划中根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具体实施。

2、道路布局规划:

根据产业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分布,考虑骨干路网密度和交通可达性,兼顾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骨干道路网设五纵五横:纵为西环路、坪壮路、立晨路、兴业路、东环路,横为北环路、岚济路、疏港路、工业大道、板团路。结合产业区实际,将立晨路、疏港路红线设为60米;一般干道红线为45米。园区道路红线为24-30米。

五纵道路从东向西依次是:

规划西环路,长6.1公里。自七里沟村向北接十茅公路,可接通莒南文泗公路。

坪壮线,长11.9公里。基本利用老坪壮路进行改造,局部裁弯取直,向南联系江苏省。

立晨路,作为临港产业区“十”字中轴线的纵贯线和南北向发展主轴线。自厉家寨至壮岗镇大莲花社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主路面宽度23米,长16.6公里。贯通了4个乡镇,北连文泗公路,南接板团路,也是枣岚高速连接线。
兴业路,位于产业区东部片区,用地条件较好,将增强东部工业片区人流、物流集散,是重要的对外联系道路。自现状团林镇向北接疏港路。

东环路,是东部工业组团的重要联系轴线。长度16公里。自朱芦镇,穿越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跨坪岚铁路和绣针河与团林镇连通。

五横道路从北向南依次是:

规划北环路,长9公里,利用老十茅路改造,自麻峪子村经厉家寨至朱芦镇。打通了北部交通联系。

现状岚济线,为三块板,主路面宽度23米。长8.7公里,目前是产业区东西方向交通大动脉。

疏港路,由七里沟村西绕坪上镇接日照疏港大道。主路面宽度23米,长12.4公里。主要功能是将过境交通引出坪上生活区,减少相互干扰。

工业大道,长度11.2公里。西接中心生活区,东接岚山区,是产业区东西大动脉。

板团路,是莒南县域东西主干路,产业区段15.3公里。往东与赣榆石桥镇和柘汪镇对接,是对外交通的一部分。

3、临港产业区道路建设进展情况。目前,临港产业区共开工建设道路18条,共95公里。其中开工主要道路9条,坪上起步区等园区路9条,立晨路北段、振兴路等4条道路已经竣工,其余正在进行路基工程;东环路、5条化工园区路由东亚国际投资集团BT模式建设,春节前进场;另外对县乡道团林-唐楼路进行了农村公路大修改造;对野九路、板团路申报了2010农村公路大修改造计划。完成了所有桥梁基础的地质勘探工作,所有桥梁、管涵均做到同步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积极做好区域交通对接,与岚山区、碑廓镇等就走向、征地、赔偿补助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协商;使我方道路与岚山区有效对接,为产业区和港口建立起方便的交通联系创造条件。拟于今年5月完成骨干路网建设。

五、生活居住区规划

五个主要居住区。包括现状四个镇驻地生活区,以及坪上南部发展预留的中心生活区。

临港产业区作为山东省蓝色半岛经济区的重点区域,资金、人员、政策、信息远期将快速向该区域倾斜和集中,中心居住区作为临港产业区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产业区展示自身形象的中心地区。其选址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能对今后发展造成瓶颈;既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又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1、规划中心居住区选址情况分析。一般来说,依托起步区坪上镇驻地进行拓展是建设中心居住区最理想的选择。但坪上镇周边限制因素较多,向西、向北由于兖石铁路及坪岚铁路的阻隔不适宜发展,西南部有白云石矿区,因此远期发展重点放在东部和南部。因此本次规划选取了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比较分析:

方案一:跳过南部高差较大的丘陵地带,向南发展。该方案的优势是:用地西邻坪壮路,东可延伸至立晨路,南侧至南部山岭,远期可越过山岭继续向南发展。规划用地北部位置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区。该方案将近期最适合建设、交通条件最好的用地预留给产业,有利于产业近期的发展,且该用地范围在远期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向南可大面积拓展、向北可与坪上镇链接为一体。该方案不阻隔重要货运交通线路,将交通优势位置作为产业用地,有利于产业近期发展。该方案的劣势是:前期起步阶段人口不集中,缺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方案二:向坪上镇东南发展。用地东至兴业路,西至白云石矿区,北至现状坪上镇驻地,建设中需要占用一部分丘陵地带。在规划用地的东南位置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区。优势是:该方案将西北较好用地预留给产业,向东南侧发展。劣势是:虽然该区域用地较多,但用地条件较差。用地多处在背阴坡面或岭顶,居住环境不佳。不宜作为生活用地选择。且用地发展位于立晨路两侧,对南北交通有较大影响。

方案三:向东侧及东北侧发展,用地东至坪岚铁路线,南至南侧丘陵地带,西侧、北侧至现状坪上镇驻地。规划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在铁牛庙片区位置。优点是:该方案建设环境最为优越、生活设施及人口有一定基础,有利于生活区近期发展。但是该选址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将交通枢纽位置作为生活区;二是拆迁成本较大;三是用地东侧、北侧被铁路阻隔,远景发展用地受限。对于产业区交通,尤其是北部精品钢物流交通存在严重阻隔。

经过用地条件、交通、设施配套、投资成本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本次规划选取了第一方案作为产业区未来中心生活区的布局方案,在产业区中部形成“东工西居、平行拓展”的格局。

2、其他4个居住区和农村社区规划。本次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居住区和农村居民点的规划问题,不搞不切实际的大集中和“一刀切”。因为产业区面积大、地域广阔,考虑部分农村人口仍将长期居住在原地和产业工人居住、工作半径不宜过大,本次规划仍将重点发展4个镇驻地和中心村。规划中通过对现有的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实施旧村改造,远期结合旧村改造在现状村庄密集点形成部分小的社区居住组团。

规划居住区用地2691.0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5%。

六、给水规划

产业区共有中型和小型水库48座,3204.9万立方米,调洪库容788.8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77.35万立方米,死库容280.33万立方米。以小一、小二型水库为主,工业用水可利用空间不足。本次给水规划主要以自给自足供水方案为主。

(1)坚持自给自足,充分挖潜、扩容改造,多措并举利用好产业区的地表水。根据调查,临港产业区境内主要河流为绣针河、寨子河、大山河、石河、龙王河。均属于绣针河和龙王河这两个滨海水系。绣针河源于甲子山,以前由于河道采砂和环境恶化,河道萎缩、河床下陷。龙王河发源于莒南东北部山区,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治理后可作为工业水源。

大山水库供水:其周边大山水库、辛庄水库、河西水库兴利库容可达930万立方米,规划在大山水库东侧设置一处水厂,日供水量可达3万吨。可以满足产业区近中期生活用水需要。

绣针河水厂:规划在适当位置处进行河道分级拦蓄,打造绣针河沿岸生态湿地自然环境。可以增加蓄水长度70公里,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以上,有效缓解产业区用水压力,在朱府村附近建设水厂,可以做到日供水5万吨规模,主要解决工业用水。

龙王河水厂:在龙王河流域分级拦蓄,进行扩容改造,在壮岗镇北部建设水厂供应壮岗片区并可向团林产业片区调水。可以达到日供水7万吨规模。

对两大水系扩容改造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既可保护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可完善绣针河、龙王河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临港产业区生态化、社区园林化。使临港产业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确保临港产业区可持续性发展。

(2)远期调水方案。随着临港产业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规划用地面积100余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仅靠自身地表水显然不足,为此,可以考虑外地调水方案。自莒南县相邸水库引水,考虑相邸水库供水能力和未来产业区的发展规模,可以达到日供水能力5-7万吨,在坪上镇驻地西南新建水厂一处,与现有的自来水厂一起对临港产业区供水。可以对坪上、团林、壮岗镇、中心生活区的主要供水区域实现自流供水,距离规划主生活区较近,降低供水成本。

目前产业区已经邀请水利部门的专家现场踏勘,进行精确的评估论证,确定水库扩容挖潜、河道整治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充分挖潜、扩容改造,利用好产业区的地表水和远期调水后,临港产业区的供水规模可以达到日供水能力20万吨,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

七、污水处理规划

规划产业区设立两个污水处理厂。主污水处理厂设置于团林镇唐家村北部,距离村庄500米处,该处距离绣针河入海口约4公里,地势比较平坦,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以直接排入绣针河或者中水作为工业用水回用。

优势:厂址位于绣针河的下游,且在坪上、团林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能够接纳产业区大部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与周围村庄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交通比较便利便于污泥的运输处理,电力条件充足。

规划拟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万吨。目前产业区的工业废水产生量非常小,从工程投资和运转费用方面考虑,规划污水处理厂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3万吨。由于龙王河是单独流域,壮岗产业片区的污水统一输送到绣针河污水处理厂成本较高,所以单独规划了一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

八、其他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协调电力部门编制了电力专项规划,省市电力部门决定在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1座220KV和4座110KV变电站,山东省电力设计院已进行了站址踏勘。

弱电、热力、燃气、消防等专业规划综合考虑产业区产业布局、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已分别与各部门及运营商对接。在此不作详细汇报。

⑶ 上海临港恒益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复册号:制****所在地:上海市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刘利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丽正路1628号4幢1091室
法定代表人:王东峰
成立时间:2013-12-09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221530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浦东新区书院镇丽正路1628号4幢1091室

⑷ 临港新城滴水湖以后会有发展前途吗

我觉得还是挺有发展前途的。
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由装备产业区(6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16平方公里)、主产业区(108平方公里)、综合区(41平方公里)、临港奉贤园区(17平方公里)、南汇新城(68平方公里)六大功能板块组成。
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距上海市中心75公里,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拥有13公里长的海岸线,具备得天独厚的码头资源,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直接腹地。2013年年底投入运行的轨交16号线将临港纳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轨交构成了十分便捷的综合交通优势。
临港地区的开发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提振上海制造业,主动对接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上海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体现国家战略、展示上海优势、构建国际竞争力。高端产业,高水平城市。
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0亿元(产业投资近100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230多个,工业总产值保持45%的年均增幅,税收收入保持22%以上的年均增幅,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海洋工程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重大突破。建设了S2沪芦高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一期开发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基本成型;引进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豪生国际酒店、大润发购物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了80万平米商办楼宇和130万平米各类商品住房,新兴的滨海城市雏形初显;社会事业超前发展,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高等院校整体迁入临港,上海中学东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社会事业项目纷纷落户,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菜场、超市、银行、酒店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

⑸ 博泰集团与上海宝山区政府,临港集团的车联网产业合作未来前景如何

2017年底,博泰集团抄与袭上海宝山区政府、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围绕打造车联网产业集群进行全面合作,在宝山南大生态区规划建设“未来之城”,形成基于无人驾驶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未来之城”将以硅谷+陆家嘴+AI的模式,在金融层面打造新加坡模式,技术层面打造以色列模式(即全球顶尖人才),建立一个真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聚集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和最顶尖的的人才,把上海真正做成未来城市的蓝本,从而复制到更多的城市和区域。三方还将推动共同建立以博泰为GP的车联网产业创新基金,引进产业合作项目,同步推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落地上海,建设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两个中心。这一举措也将推动上海利用自身在汽车产业方面的优势,拥抱新科技发展重塑昔日辉煌,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蓝图。

阅读全文

与上海临港产业发展经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