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21 07:36:09

①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保护的矛盾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呈欣欣向荣之势,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等各个层面都通过大力投资来发展这一“阳光产业”,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则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开发,这里我们需辩证的看待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有些文化资源如文化创意、广告、音乐、电影等,有实体也有精神内涵的,它们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基础上加上人们的智力投入而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从而产生价值的,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类资源保护当然也要有,但跟多的是对其开发,在最大限度的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背景下寻求产业商机、市场利润。还有一些文化资源是作为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留下来的,如一些古建筑、古董、文物、戏曲杂艺、民间技艺等,这一类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性的且可再生的,对于这一类资源我们更关心的是资源的传承、保护与推广问题,首先我们则要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价分析,然后通过立法程序对其进行保护,以寻求社会大众普遍意识到其对子孙后代所具有的无穷价值,最后,希冀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能使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使大众不仅体会到该资源转换为商品所带来的价值体验的同时,更能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这个没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频临倒闭的,要是能发展成产业,没人去申请非遗了。

③ 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对经济社会又有推动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他决定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的自由文化,法国的浪漫,英国的绅士风度,中国的礼义廉耻……

文化可以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力: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文化,并成为支撑其发展的无形力量。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族自傲感油然而生,即使如此。

凝聚力:一种文化管理力量,文化能够丰富社会内涵,提高人民素质,展示国家形象;能够团结和凝聚力量,产生精神动力,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人才,促进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

生产力:文化资源开发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④ 欢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八十字左

建议: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对地方的文化保护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第三产业专兴起的时代,属我们应更加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及宣传;保护了文化知识产业,就是给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从而让第三产业有了根本的保障,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该地区的繁荣,富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字数可能超了,你精炼一下,应该可以用的。写的不是很好,见谅见谅 !!!

⑤ 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徐苹芳:经济建设要给遗产保护让路

读书报:现在,保护世界遗产、人类遗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口膨胀、资源减少,有人认为遗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活人给死人让地方”。不久即将举行的“北京论坛”也专辟一个分论坛,讨论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那么,当遗产保护与现实社会中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与经济建设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孰重,孰轻?
徐苹芳:我国有很丰厚的文化遗产的资源,这是我们的根本。我们政府也早就开始遗产保护工作了,《文物保护法》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订,那时候,政府和一些专家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等到经济发展了以后,就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在大规模的建设施工中,对文物造成的误伤在我们国家简直是数量惊人,那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不是成心破坏。但是很快《文物保护法》就出来了,我们国家、省、市县的三级保护,抢救了一大批文物。建设要为文化遗产让步。在历史上,有很多为抢救遗址让经济建设让路的例子,比方说洛阳的偃师商城。
要从长远的利益着想。如果不让路,这些遗产就没了,没了就不可再生。现在不是提倡可持续发展吗,说白了就是长远的为我们的子孙着想,我们既然是文明古国,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而且确实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再怎么困难,我们也要把遗产留给子孙呀。经济建设高潮过去,我们国家富强了以后,接着文化建设就来了,但是遗产没了,以后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拿北京城的保护来说,50年代的时候,梁思成说要把旧城整个保护下来,到三里河那边建新北京,但没被采纳。我们现在申请历史文化名城,这几大古都一个都没申请下来。最后是评了一个平遥一个丽江,但现在在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里面,就只剩它们了,太可怜了。那时是理念的错误,但是到80年代以后搞房地产开发,商人来了以后就是利益驱动,疯狂地破坏,谁也制止不了。而且不管把遗产破坏到什么程度,从来不追究个人的责任,没有问责制。最近《文物保护法》修改以后才有量刑,但是在刑法里面没有“破坏遗产罪”这条,刑法没有改,法院就没法判。我们的法律不健全,遗产保护就难办了。
读书报:遗产公约强调遗产的普遍价值,但其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是很多的。您能否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遗产都需要保护?或者说,哪些应该保护,哪些可能已经失去保护价值呢?
徐苹芳:对物质文化遗产有三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历史价值,一个是科学价值,还有一个是艺术价值,这三项有任何一项都可作为文化遗产。历史遗留下来的,或者我们发掘出来的遗迹或遗物,都有很具体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不是说“古”的就好,不是那个意思,还得仔细去分。比如我们考古发掘挖完了,遗址很破烂了,而且这个遗址也不典型,里面也没有可保留的东西了,照相了,摄影了,就是把里面有价值的都拿走,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盖楼了,不是说见一个就保一个。但是够了级别的,比如说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就要加大。如果说这个遗址范围很大,你想在这个边上修一条路过去,有时候我们也放,所以有时候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还是可以协商的。
读书报:那么,据您的观察,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当中存在哪些问题?
徐苹芳: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官员遗产保护的观念太差,太模糊,这是遗产遭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
读书报:现在很多名胜古迹都被作为旅游景点来进行开发,而且大都存在短视行为。旅游业使很多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资源变味、变形、遭到破坏。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徐苹芳:这种情况应该坚决制止,没有第二条路,这个不能够听旅游部门的。文化遗产不能够成为资产,只能保护,只有向里面投钱,不能够老想着从里面生钱赚钱。当然有些很有名的像故宫、像西湖旁边上的文物古迹也很赚钱的,那人人都愿去也没有办法,但是也得控制游客人数,不能够单纯追求门票收入。
读书报:现在我们国家文物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像有些地方政府……
徐苹芳:地方政府把很多景点拨给旅游部门了,这是错的,绝对错的。
读书报:旅游部门想把遗产作为旅游景点,以获得资金,能够对这个景点进行维护。
徐苹芳:你要守法经营这个旅游。要是杀鸡取卵,就彻底把它毁了。就是你当局长的时候还赚点钱,等再过上若干年这地方就没了,人家都不来看了。如果为了旅游你自己胡修乱建,那就完了,这个点很有可能就被取消了,所以这个绝不可取,绝不手软。
读书报:您觉得怎样的保护是对遗产最好的保护?是原封不动还是适当开发?
徐苹芳:在保护范围之内那就是原封不动,威尼斯宪章、奈良文件,都讲的清清楚楚,不让它塌,不让它坏,坏了的话赶快修,修的话照着原样修,一切按照文物的保护规则、法则来修,不能在里面添任何设施。有关部门要经常对这些文物进行监察,要有事情应该真处理,以后《文物保护法》是要和刑法挂钩的。
读书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按照传统的历史主义观念,一定的文化形态是相应的社会物质的基础产物,那么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基础的改变,建立于其中的文化形态肯定会相应的改变。比如说,一个传统的乡邻社会的产物,还能不能在当代都市社会和当代生活当中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非常难。再比如说,一些边远地区有一些习俗,但是慢慢的随着这个地方跟中原地带接触多了以后,他愿意接受现代生活方式,他要改变,或者,他把这个习俗作为一种旅游商品来出售。我们的社会在变化,生活方式在变化,文化形态也在变化,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原封不动的保持呢?是把它放在博物馆里面吗?
徐苹芳:这个你不能强迫当地的人,还按照多少年以前的方式去过生活,这就不讲理了。你们都改善了,不让我改善,不是拿着我当玩意儿吗,那可不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有些特别的,比如说有些仪式,如傩戏,里面含有宗教性的东西,那一套程序是很繁杂的,你要给他做录像,做记录。现在有些七八十岁的人还能唱也能表演,一套程序能下来,那就和孔庙里面祭孔一样,书上是有记载的,现在穿上衣装就可以祭。剩下的那只能放那里了,人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该上哪就上哪,不能够把人家限制住。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我们做过一次全国性的很大规模的民俗调查,好多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惯都是几百年以前的习惯呢。那时候就派了一部分人去做访问做笔录,他有什么文物有什么衣服,他家里有什么祖传的东西,统统都收来、买来,现在都好好地保存在民族宫。
读书报:文化遗产在中国非常的多,国家是没有能力全部保护,所以目前实行分级管理,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的时候,只能优先保护最重要的遗产,导致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现在是已经慢慢的消失了。那您认为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徐苹芳:这个矛盾得慢慢来了,因为你没有钱呢。不过现在国家拨的钱也在年年增加。我们在努力做,现在也还可以号召社会上的人,比如说一些企业家出钱来抢救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有一个建议,政府应该成立基金会,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做善事做好事的企业要给他一个减免税的政策,各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一些政策。
读书报:由此还有一个问题,谁来保护遗产的问题。中国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专业保护者寥寥。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全国从事遗产保护和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500人;而且遗产保护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待遇低,优秀人才不愿意进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人的问题?
徐苹芳:这可能就不是遗产保护本身所能解决的了。
读书报:那么,您看,在妥善保护遗产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遗产呢?
徐苹芳:无论什么情况下,保护都是第一位的。

⑥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1、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2、资本来源

生产文化产品也必须有资本。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而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则因社会制度而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资本需从不同经济成分中获取。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

3、机构性质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6)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扩展阅读:

根据以上定义,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化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化产业

⑦ 急。论述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首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文化产业比较案例》于2009年12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该书由“比较文化产业学”的提出者、中国最年轻的文化产业博士生导师蔡尚伟教授倾力打造,约30万字,全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从最初的100多对案例中精选24对最为鲜活、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的案例加以比较,其中不乏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争议的案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中、美对“花木兰”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犹抱琵琶半遮面—— 中、日性文化产业比较》《少林VS武当——武侠文化产业之宗师过招》《蓝猫、熊猫闯市场——蓝猫动画、熊猫动画产业比较》《相似的创意,不同的结局——成都、深圳世界主题公园成败对比》《“人造景观”是一宗罪?——“中华祖龙”与“无锡灵山大佛”之比较》等,让人直面问题,在争议中深思。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的出版具有较为重要的学科价值与实践意义。经过全国文化产业界几年的努力,文化产业的理论框架已大致搭建起来,而要将其导向深入,则需要做更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研究。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产业案例研究的价值,案例选编、案例库建设的工作也在推进。而比较案例研究当比孤立的单个案例分析更富揭示性与启发性,于实践也更富指导意义,特别是那些大致相似的思路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常常令人感到震撼,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微妙而复杂的因果关系,这样得出的成果比那些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论更能给人深刻的启迪。“立足于同,在差异面展开”的比较性研究应当是案例研究的一种较高阶段。本书第一次尝试运用“比较”研究范式来提升文化产业案例研究甚至整个文化产业研究的学理性、深入性,对“比较文化产业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印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⑧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想要正确的理解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必须通过有效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达到发展效果。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