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总包还是分包:基金公司如何选择供应商
众所周知,基金行业是个兵精将强的行业,基金公司每个人都有大量的工作。因此,在发行产品时,通常将平面设计、新闻宣传、广告投放、印刷、物流配送等事情委托给供应商。目前,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两种不同做法:有的基金公司会委托同一个“全能型”供应商做所有的事;另一些基金公司则更愿意选择在不同领域具有优势的“单项冠军”,进行分包。
究竟哪种做法更符合基金行业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们走访了上海、深圳、广州的20多家基金公司,征求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有82%的基金公司倾向于分包,另外18%的基金公司更愿意总包。
我们分析发现,倾向总包的基金公司多为新公司,人员较少,经验也相对不足,他们认为总包有两大好处:
一方面,可以节省精力。将公关、广告投放、物料设计、印刷、物流一起包给同一家供应商,在项目进行中只针对一家供应商,节省了精力、人员,缩短了沟通时间。
另一方面,价格更优惠。选择总包的基金公司还认为,将所有服务打包交给一个供应商,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会得到一定的价格优惠,供应商会降低每项服务的利润,比单项分包给多个供应商节省了费用。拿到了“批发价”,自然节约成本。
而倾向分包的基金公司多为老基金公司。他们的理由是:
第一,分包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事故。
因为分包是基金公司直接面对各个供应商,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基金公司可以立即作出反应,马上与处理终端沟通,这样不存在中间环节,处理突发事件自然更有效。
第二,分包有利于分散风险。
分包相当于将风险分成了若干份,当一个分包商出现问题时,基本不影响其他分包商的工作。而“总包商”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服务系统的运作,这样的风险没有哪家基金公司能够承受。
第三,分包可以做到既省钱又省力。
在分包的过程中,基金公司可以分别评估每家供应商,与各家供应商沟通,价格谈判也可以“精耕细作”,因此可能做到更节约费用。这样,在开始选择和谈判时可能会花费较多精力,但从长远看,一旦选择了合适、优质的供应商,那么以后的合作、沟通将十分顺畅,也就会节约大量精力了。
第四,分包可以为基金公司积累更多的供应商资源。
在分包的过程中,各基金公司亲自了解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并通过合作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选择了优质的供应商并实现长期的合作,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公司各工作前后风格、程序上的一致性,同时也利于供应商更深入地了解基金公司情况,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金公司也积累了自己的供应商资源,长期合作下来,一些环节的供应商自然会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者返点的政策。
表面上看,由一家公司总包会减少中间环节,从而节省精力。但事实上,通常该家“总包商”是不能完成所有工作的,仍然要寻找最终供应商分担一部分工作,也就是把业务进一步分包出去。这样一来,如果中间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基金公司首先要与“总包商”沟通,“总包商”再找最终供应商来解决,实际上增加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不省力。
表面上看总包意味着拿到的是“批发价”,但事实上,往往“总包商”会从最终供应商处抽取一定的利润,这样等于多了一个中间环节。所以不省钱。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大多需要及时有效的解决才能保证产品的顺利发行,而因总包中中间环节多,涉及到的供应商多,信息流不畅通,可能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这种既不省钱,也不省力,还可能“耽误事”的做法的确需要三思而后行。
了望认为,分包的模式更适合基金行业:
1、从现象出发,我们发现一些基金公司在发行第一只基金时采用了总包的方式,但当第二只产品发行时却采用了分包的形式。从这一现象看,随着基金公司的不断成熟,更多倾向分包。
2、分包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当今已进入社会大分工的时代,各行各业中的各项职能都在进行着不断细分,例如消费品行业中,将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分开的就屡见不鲜。基金行业也同样是分工的产物。在消费品行业的广告服务方面,营销策划、创意、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媒介购买与投放等产业链上各有各的公司,各司其职,已成为现实和趋势。只有分工才能专业,只有分工才能精细。
3、分包更符合国际惯例。据了解,无论从客户的选择取向还是供应商的现实专业状况,都更倾向于细分。例如“奥美”就分设了业务独立的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它自己都不做媒体投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分包”的理念在基金业内将会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本文节选自《了望基金研究》
Ⅱ 中国产业供应链基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中国产业供应链基金是产业供应链与金融资本融合的重要方式,旨在促进供应链内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产业改造、产业融合。从事多年投资管理的源坤控股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