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怎么成了互联网”黑色“产业链骗人的口号
创业哪有那么容易 十个创业者能活下来一个就不错了
Ⅱ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新型职业农民”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最近被人们熟知的话,道出了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隐忧。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职业农民被国家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那么,什么样的农民可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其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培育和扶持呢?我们来看看三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怎么说。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是先驱与带动的关系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如何保证农户利益不受侵害?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
我国的人地关系、城乡结构、农村社会形态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规模经营与分散经营、小农户与新型职业农民会共同存在。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的利益并不存在结构性矛盾,二者是可以共存、互补的。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和由此带来的高收益,可以为小农户提供示范与借鉴。
其次,小农户可以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专业技能服务,解决自身在农忙季劳力和技术不足的问题。
再次,小农户可以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细化管理、特色农产品培育和种植等,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小农户可以通过契约、农业保险等防范市场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是点与面、先驱与带动的关系。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目前小农户经营模式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农户+合作社”与“农户+公司”的联合方式主要围绕农户承包地,而农户的根本利益也恰恰在于承包地。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已明确提出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离”,所有权为农民集体所有,农户具有承包权和经营权,且根据自身意愿可将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公司,这在法律层面保护了农民土地的根本利益。政府在这种农户与合作社、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应坚守底线意识,维护集体与农民的根本利益,防范资本下乡圈地,在农户自愿入社入股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技术合作、利润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合作互助、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Ⅲ 高房价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其一,高房影响金融行业发展。今年以来,不少地区的银行都减少或停止对房地产行业房贷,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措施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今年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已有400多家房企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而还有不少房企形同“植物人”,早已没有了业务。烂尾、延迟交房、质量纠纷数量开始增多。炒房客的逐渐散退,也让“断供”现象明显增多。可以说,再照此发展下去,银行的压力也是不小。当金融行业受到威胁,国民经济还能稳步提高吗?
其二,高房价会使人才散退。众所周知,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重视和发展人才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华为每年花在引进高等院校的优质毕业生的资金,在全世界的企业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任正非说:国家搞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最最主要是有土地换工业成长。现在城市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生活成本太高,可能就会"逼走"优秀的人才。
其三,高房价将让企业失去"竞争力"。此前,华为总部从深圳迁至东莞,原因正是因为土地成本太高了。难道是任正非付不起房费吗?怎么可能!之所以这样做,是他早一步看透了这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他认为:“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事实证明,不少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行业不景气、公司倒闭、商铺关门大吉、企业裁员……之类的危机,这些也都不能说与房地产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换句话说,房价太高必然使土地成本上升,不仅是工业的还是居住的,都可以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产品成本高了,如何参与国际销售和竞争呢?因此,即便是像华为这样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科技企业,也还是为高房价产生的高成本而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