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

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0-12-20 00:43:04

⑴ 潮州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潮州瓷器的由来潮州珐琅瓷中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潮州瓷器的历史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的特点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瓷器的收藏价值潮州瓷器近几年才进入收藏市场,主要是潮州瓷器以出口日用、陈设瓷为主,在市场中形成固有概念;大多数人认为潮州瓷器使用模器制成,艺术价值不高。实际上,由于潮州瓷器泥料与其他泥料不同,黏性不足,因此要配合一定的模器才能成形,但其最大特点在于泥料洁白无瑕,器物具有简洁典雅之美,在中国瓷塑领域有重要地位;再加上工艺师们善于创新,每个阶段都能出现创新,令其作品一直能贴合时代审美趋势。 更多资料请看 http://www.360fei.com

⑵ 潮州的传统产业有什么

潮州的传统产业主要有陶瓷、服装、五金不锈钢、蜜饯食品、电子、婚纱晚礼服、印刷包版装、皮塑制鞋等权。素有“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卫生陶瓷重镇”之称。
从这些称誉中尤其可以看出陶瓷产业的优势。潮州的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出口基地,还是全球陶瓷种类最齐全、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⑶ 潮州陶瓷企业环境分析

现在这样的行情,还有人想碰夕阳产业~~~
佩服佩服~~~
现在潮州的陶瓷工厂也好,贸易公司,甚至海运公司都倒闭一大半了知道吗?
有些工厂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地方卖~~~
哎~~~~冷静点吧~~~~

⑷ 潮州瓷业发展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业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潮州陶瓷文化,积淀深厚。潮州陶瓷自唐宋以来,以外向型为主,产品大多供出口之用。目前已出口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和日用瓷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⑸ 潮州枫溪镇陶瓷概况

潮州陶瓷产业已有1300年的历史,陶瓷工业成为我市首届一指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瓷都”陶瓷是潮州的骄傲,但在这骄傲背后,我们正面临着陶瓷垃圾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白色污染,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处理。如今,这些陶瓷垃圾已泛滥成灾,给我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据初步统计,目前潮州仅卫生陶瓷企业生产的工业垃圾每年达5万吨以上历年积存的陶瓷垃圾则不低于30万吨.陶瓷垃圾数目如此庞大所堆放占用的土地也很大,据群众反映:工厂前、房屋后、田地里、大路旁,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陶瓷垃圾白花花的身影,有的公路被堆得难以通车,有的田地已被这陶瓷废品蔓延得了一角,许多农民都抱怨,其实,有的企业赚回收成本高,难度大而叫人乱搬载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陶瓷行业在次品或废品回收再利用上的科技水准还很低,回收的成本比重新寻找原料的成本还高,因此从
企业的现时价值来看,除非原料成本很特殊,不然一般都不会考虑回收。而宁愿把次品打碎扔掉。例如:古巷镇现有卫生洁具企业300多家,年产洁具4000多万件.相对目前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来说,卫生洁具因其体积大旧品率高而成为陶瓷垃圾的主角。按照平均废品率50%的保守数字计算,古巷镇每年产生的陶瓷废品达200多万件,但是,一些请运工人为了贪图便直把
数量惊入的陶瓷垃圾乱倒乱放,针对这种陶瓷废品污染环境的现象,群众反映;政府要比较重视,在陶瓷废品回收工作中起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加大对此项目的投资,加强管理。
面对这种现状有的企业认为,政府应大胆运用政治手段,政策要到位在技术资金方面进行适当引导。二零零二年,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切实加强管理,防止陶瓷工业影响子孙后代》的提案,市政府专门颁布实施了期州市陶瓷废物环境管理暂行方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陶瓷废品对环境的影响,从二零零二年下半年起,广东省潮州市枫溪陶瓷研究所开展了废瓷生产瓷泥,再把瓷泥制成产品的试验,其废瓷利用率已达3啦5溉,目前这一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的专利初审,在此基础上,枫溪陶瓷研究又主动联合广东省四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高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了潮州市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斥资7500万元建设“陶瓷废品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分三期进行,首期已于二零零三年8月初正式动工,预计建成后,年产瓷泥8万吨,年回受利用废泥28万吨,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利用废泥生产日用陶瓷,
三期工程则进入卫生洁具的生产阶段。项目有关负责人枫溪陶瓷研究所所长陈史民告诉记者:用废瓷回收利用后生产的瓷泥,在热稳性,温度,硬度方面,比一般的瓷泥更好。但此项目最吸引人关注的是其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陈史民高兴的说,项日建成后,每年潮州近一半的陶瓷废品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实施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处理,有利用潮州陶瓷产业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小调查得知,在枫溪的大多陶瓷废料都是由一些公司来收购的,一大车废料大约一百元至二百元这些收购公司把废料重新利用,达到了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一些陶瓷废物利用的措施:
(1)用于生产砖。如装饰市场上独树一帜的硬似钻、颜如玉的绿色建材产品——金属瓷砖。不可生产红瓷、白瓷、灰瓷等金属瓷砖。
(2)用于瓷砖坯料。废弃的泥水经回收、拣去杂物、除铁外,又可添加瓷砖中用于瓷砖坯料。
(3)用于生产多孔陶瓷。
(4)用于制备水泥。陶瓷废料有较好的易磨性,通过陶瓷废料的粗破的处理,然后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进行冲洗。可再通过废料配比可生产较高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5)用于开发混凝土材料。固体废弃物混凝土材料是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辩,具有普通混凝土性能的一种环保材料,用于制造建筑墙材,用于道路的铺面材料。
由于潮州市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公司和各企业人士、政府着手处理陶废品的问题,使潮州的环境有所缓解,这几年来,潮州变美了,但是,我们还得继续将节能减耗的活动推广下去。不然,废品既占用空间,又影响市的景观。市环保局综合科科长陈税洪说:陶瓷废品乱倒乱放,不仅污染环境,堆塞河道,侵占耕地,引发有关区域的内涝,妨碍城市的生产,对中国陶瓷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影响,况且这些陶瓷废物属于难降的物质,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非常深远。
所以,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促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会起劭很大作用。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旌加大资源的回收利用,更好地落实党的政策,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继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陶瓷垃圾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完全可以回收利用,把废瓷简单地一埋了之,不仅造成环境压力,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要解决陶瓷垃圾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在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陶瓷产品的成品率的同时,大力推广废瓷回收利用技术,从根本上减少乃至彻底杜绝陶瓷垃圾。“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彻底改变‘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局面”。
从长远考虑,彻底解决陶瓷垃圾问题,必须大力推广废瓷回收利用技术,在各大陶瓷产区扶持、建立较大规模的废瓷回收企业,满足整个产区废瓷回收的需要。同时要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公平合理地向陶瓷企业收取废瓷回收费用,用于扶持废瓷回收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潮州“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就制出了让废瓷神奇再生的解决方法,他们将废瓷、废渣,碾成粉状颗粒,把脊性、粘性两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先后用10种不同的配方进行了整整一年的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刻苦攻关,终于首次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取得科学的数据,制定出成功的方案,让废瓷神奇再生。
针对陶瓷废料日益增多,环境压力增大的实际。市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实施的“陶瓷废渣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年可回收废瓷3万吨,生产再生瓷泥6万吨,基本解决了我市陶瓷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等问题。
据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废瓷通过加工,加工后重新再生做成瓷泥。第一个好处就是成型的收缩率比较低。在烧成各方面强度比较好,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节约原材料。
我市其他一批企业也在原料革新、设备改造节能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陶瓷企业代表表示,要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继续在窑炉改造、废渣回收、原料节能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潮州陶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据悉,用回收利用的废瓷生产的瓷泥,在热稳定性、温度和硬度方面要比一般瓷泥更好。项目建成后,每年有一半的陶瓷废料可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有利于潮州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让废瓷神奇再生。不仅构筑了陶瓷生产新的循环经济模式,而且实现了陶瓷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陶瓷业界引发了一场“地震”。潮州不少企业前往取经,作起了陶瓷废渣回收利用的大文章。据有关部门估算,潮州一年的废瓷就达10万吨以上,绿环可消化2.8万吨
总结起来,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强势企业,起带头作用,积极开发陶瓷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用科学技术将陶瓷垃圾变废为宝。减少陶瓷生产各个环节陶瓷垃圾的产生,减少陶瓷垃圾的排放。
长远来说,应该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减少陶瓷垃圾的产生,而产生的废瓷经过处理粉碎,掺入瓷土,回收率可以达到100%,生产成本可降低3%。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未解决,如陶瓷垃圾不集中,收集困难,导致成本增大,回收技术不成熟。大多属中小陶瓷企业不愿花精力在这些陶瓷垃圾上,存在着种种限制。
枫溪陶瓷研究又主动联合广东省四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高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了潮州市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斥资7500万元建设“陶瓷废品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分三期进行,首期已于二零零三年8月初正式动工,预计建成后,年产瓷泥8万吨,年回受利用废泥28万吨,二期工程将进一步利用废泥生产日用陶瓷,
2003年,四通集团等陶瓷企业和广东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合作,对泛滥成灾的各种陶瓷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再生。按照设计生产能力,企业每年可利用回收陶瓷垃圾两万多吨,年产瓷泥8万多吨,废瓷利用率在历史30%以上。
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把废旧陶瓷研制成一种新的瓷泥添加剂,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⑹ 古时的潮州陶瓷文化有怎样的发展

潮州的枫溪陶瓷,植根于潮汕的沃土。在潮州古城的北、西郊,明清时代称北厢、西厢,而西回厢就以枫溪为答中心,这里先后发现了陈桥村、池湖村凤地两处新石器时代的贝A遗址。

在这两处遗址,分别发现一批石器、骨器、陶瓷及残片。前者为粗砂陶、胎质有灰、红、黑,纹样有螺旋纹、绳纹;后者多为夹砂陶,据研究为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它不局限于城郊地带,此外,还有桑浦山默林湖贝丘遗址、饶平浮滨遗址等。陶瓷文化,在潮州燃起灿烂之光。

到了两晋、南北朝,逐步趋向瓷化。归湖神山山冈遗址,海角山、石尾山贝丘遗址的发现,一批粗砂红陶、夹砂陶、印纹陶和二塘龟山西汉印纹陶遗址,归湖“黄峰采花”晋“泰元十一年十月一日”纪年墓的青釉陶碗、盂、纺轮等,无一不脉络清楚地“记载”了潮州陶瓷发展的历程。

早在1000多年前,枫溪人便利用当地蕴藏量丰富、品味上乘的飞天燕瓷土生产各类陶瓷器皿,并逐步远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

⑺ 潮州陶瓷简介

简介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编辑本段工艺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类型。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编辑本段历史
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至今发现湘桥区陈桥村、池湖村、意溪海角山,潮安县庵埠梅林湖、金石石尾山和归湖神山共6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完整的陶器,从这些陶片和陶器的特征看,它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部分陶器有许多相似之处。 1974年我市饶平县浮滨、联饶两地,出土以长颈大口尊,对称穿孔壶、豆为主要特色的147件酱黑釉陶器,这类陶器至今仅见于粤东至闽西南一个相对大的区域范围内,但潮州饶平比较集中成套,其年代相当于商代。因有别于同期南方几何印纹陶的文化类型,故被中国考古学界命名为"浮滨文化类型"。1982年,我市潮安县归湖二塘龟山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西汉印划纹硬陶遗址,满山遍野暴露大量陶片,有的地段堆积层厚达30厘米,器形和纹饰多样,制作颇精美。 潮州历代陶窑和陶器、陶片出土点众多,出土物不胜枚举。 据考古调查,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始于唐代。1954年,文博工作者在潮州市南北郊区,调查清理了唐代窑址4处窑灶35座,其中南郊洪厝埠3座,竹园墩5座;北郊窑上埔26座、北堤头1座。从这四处唐代窑址出土的遗物有日用青瓷、建筑材料和窑具匣钵3大类。日用青瓷胎质呈灰色或灰白色,胎坯较厚,火侯不高,质地较为粗松。釉色有青釉、青黄釉、酱褐釉3种,青黄釉数量较多,青釉较少,釉面一般均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建筑材料有砖、瓦当、板瓦、筒瓦4种。 唐代潮州窑烧制的青瓷碗分两类,一类敞口圆饼足平底,或矮圈足,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另一类四花瓣口连着四条凸起直线伸向碗内底,玉壁形足或矮圈足,施满釉,足底有用泥丸垫烧留下的露胎痕迹,通常有火石红现象。这类碗造型美观、釉色晶莹,且有口径达30厘米左右的大器,其中一件潮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完整的四花瓣口大碗,被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誉为"唐代潮州窑的代表作",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藏品。 潮州北郊窑上埔唐代窑址出土的一件青釉点褐彩直口平底盆,应是潮州彩瓷的鼻祖。浙江越窑、瓯窑和江西洪州窑晋代青瓷点褐彩技艺对唐代潮州窑点褐彩装饰,应有启迪作用。北郊北堤头唐代窑灶中出土的16件圆筒形凸边平底匣钵,说明唐代潮州窑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瓷器,以免产品器表被烟尘所污染,这种装烧技术当时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1981年,在泰国曾出土唐代潮州窑生产的青釉四花瓣口碗,因此,可以说唐代潮州窑开了潮州瓷器出口外销的先河。 唐代潮州窑中至今尚未发现绝对年代的实物资料,但根据窑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青釉平底碟、青釉四系罐与潮州笔架山唐代"仪凤四年"(公元679年)纪年墓和韶关唐代张九龄"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纪年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对比近似;莲花瓣瓦当也与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基本相同,故唐代潮州窑的相对年代应在公元679年至741年之间,换言之,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距今约一千三百年。 1922年,潮州城西羊皮岗曾出土过4件释迦牟尼塑像,塑像底座的四面都刻有铭文,一件为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两件为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一件为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施舍人为刘扶及其家属,4件铭文中都明确地刻着"潮州水东中窑甲"等字,最后又都有匠人"周明"的署名。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精美的青白釉浮雕莲瓣炉。这5件瓷器当年被挖战壕的国民党军队挖出来后卖给古董商,被带出香港,解放后,中国政府重金将其购回,现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均为国家珍贵一级文物藏品,一直被视为研究北宋潮州窑的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先生1955年首次来潮州笔架山窑调查时,发现窑址中出土青白瓷浮雕莲瓣炉残片数片,初步证实了水东窑的所在地和莲瓣炉的产地即潮州笔架山窑,因其地处韩江东岸,故北宋时称"水东窑"。后来,1972年在笔架山发掘窑址中出土刻有"周明"二字的塑像底座残片1块;1980年又在笔架山8号窑发掘出土"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刻款的塑像底座,从而为"水东窑"即笔架山窑找到了有力物证。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工艺成为“世界之最”
在中国瓷都陈列馆的一楼大厅正中央,一幅由1900多块瓷板拼砌而成、长60多米、高约3米的巨型瓷壁画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由邱树江主创的“清明上河图”,是潮州市最早载入基尼斯纪录的陶瓷作品。由蔡维杰创作的长100.80米、高1.28米、厚0.02米的《五百罗汉图》,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浮雕瓷壁画;由蔡光秋主创的高温一品红釉“盛世瓷花篮”,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釉瓷花篮;由谢两岳创作的毛泽东瓷塑像,高达2.6米,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由林礼腾创作的直径达215厘米的高温彩绘大挂盘“百美图”,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瓷挂盘,后来被他自己所创的“盛世滋生图”刷新了纪录;由吴瑞深制作的高约6毫米、宽约10毫米、重仅2克的“富贵”朱泥壶,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拉朱泥壶;一次性注浆成型、并施以纹片釉一次烧制而成、长达528厘米的“祭鳄文”瓷板画,也曾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编辑本段潮州陶瓷现状分析
潮州陶瓷企业做内销,这原本就不是潮州陶瓷企业的强项,既缺人才,又缺品牌;做外销,有了订单却没了利润,可是不做又不行;关门停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又不甘心。这就是目前潮州大部分陶瓷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优势来看,政府的重视、产业的规模、产品的丰富、企业闲散的资金存量、设备技术的完善、悠久的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原材料的充足、交通的便利等都是潮州陶瓷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劣势来看,政府的产业规划欠科学、政府的整合政策粗放、产业研究机构功能不完善、国内外渠道不畅通、企业品牌意识差、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行业组织功能缺失、企业融资困难、单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小、产品价格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制约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目前潮州陶瓷产业的困境并不难,关键是看潮州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的重视程度。其实,潮州当地政府一味鼓励企业上市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数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发现,潮州的陶瓷产业目前主要是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引擎,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这是导致潮州陶瓷产业对外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从解决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出发,当地政府可牵头分别组建中国潮州日用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潮州卫生陶瓷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可为正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股东可由政府下属的一些国资机构、当地的陶瓷企业、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当地的各种配套供应商、陶瓷经销商等共同组成。三家公司分别承担着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上市融资、争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终端价格监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任务。在公司组建过程中,首先要导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证公司的规范操作。比如:品牌营销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 三家公司组建后,可在国内每个省会城市设立一个“中国潮州陶瓷直销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由当地拥有大店的商家投资组建(日用、工艺和卫生陶瓷可分别找一个代理商),该基地主要承担潮州陶瓷在当地的分销任务。对于投资直销基地的商家来说,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优惠政策:品牌在当地的独家代理权、可优先作为公司发起股东、可帮助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可帮助提供人才培训、可享受公司的信息化服务、可享受政府的产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而各基地必须做到:公司统一配货、店面风格统一、终端价格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品牌名称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等。对于上游的制造企业来说,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别来选择公司,并与公司签订长年的供货协议。制造企业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下列服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担保、产品规划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化服务、品牌规划包装、信用担保、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它们都可以发展为几年后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润来源便是从产品的供销价中提取15%—20%作为营销管理费,这种提价决不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其中10%可作为企业利润,5%—10%可作为企业的宣传、税收、管理、培训、客户接待等成本。外销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成本。而这三家公司的操盘手必须在社会公开招聘,董事会认可后授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充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总之,要确保这三家公司一两年内引进风险投资,三年后挂牌上市。从产业理论上讲,这三家公司的出现,将直接解决目前潮州陶瓷产业存在的官、产、销、学、研的严重脱节问题,也为潮州陶瓷产业制造了三个大引擎。它不仅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同时也使潮州的陶瓷产业增强了免疫力和对外竞争力。汉高祖刘邦说,没将请将,没势造势。如今,夹江、晋江、德化、淄博、法库、高安、景德镇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都像潮州一样存在着产业引擎缺失的问题。如果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能及时为当地产业装上一个引擎,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一片光明。

⑻ 潮州陶瓷现状的简单介绍

【导读】陶瓷大家都见过,对于各式各样的陶瓷,他们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对于有名的陶瓷,我们还是要说说潮州陶瓷。它是我国的陶瓷之乡,那里的陶瓷品质是一流的。这也是跟我们的原料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就来讲讲潮州陶瓷的现状,让大家了解一下现在的潮州陶瓷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通过历史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潮州陶瓷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从最近的几年来看,正是由于政府和相关市场的需求因素,才导致了我国的潮州陶瓷有了新的生机。该类陶瓷在最近的不断发展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得到相关的陶瓷企业的管理方面水平不高,再加上对于陶瓷市场的把握力不够。这就导致了我国陶瓷发展出现了矛盾,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成为了陶瓷发展的瓶颈因素。对于陶瓷产业,我们需要塑造品牌,需要扩大影响力,管理师最为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大多潮州陶瓷企业所面对的新问题。



陶瓷


对于我国而言,潮州作为最大陶瓷产区,它的出口量是最大的。在卫生洁具方面的贡献也是一流的,还有电子瓷基板的制作,这些都是潮州陶瓷的最大的用途。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我们的管理也已经趋于成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上的制造,再经过物流配送一直到销售,可以说我们的相关配套设施是非常齐全的,相对应的产业链也在日趋的完善。



陶瓷


现在不管是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或者是相应的产值,都远远地超过了景德镇。到08年年底的时候,潮州市民营陶瓷有一万多家,从业人员更是多达40万。当年的潮州陶瓷有将近400亿的产值,往各国出口就达12亿美元。其中的卫生洁具数量在3400万件,可以达到我国总产的57%,其对应的出口额更是占到全国50%以上;



陶瓷


另外在电子陶瓷方面,其数量也有1200亿只,可以为中国70%,在世界上来看也可以达到50%。潮州在2004年得到了“中国瓷都”的名号,在2005年得到了“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名号。潮州下属的饶平、潮安等几个县镇都有了很好的名号。可以说这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陶瓷


我们对于潮州陶瓷的研究还是不太深刻,没有专家那样的眼光与经验。但是对于陶瓷喜爱的我们,从它的现状来分析,陶瓷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我们不断的了解和研究,相信潮州陶瓷不仅仅在洁具方面有发展,在其他制作领域也会有所发展。包括各种艺术品,还有一些高档用品等等,都将是陶瓷的发展前景。

⑼ 潮州陶瓷有何社会意义

潮州陶瓷有何社会意义?一陶瓷潮州的陶瓷非常好,出名在全国是很出名的地方

阅读全文

与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