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来介绍一下手机芯片平台的现状
作者:李娜 胡媛/文
未来10年,消费电子很可能会成为像1980~2000年期间PC那样的增长引擎,从而让全球芯片产业进入由消费电子需求驱动的增长周期。消费电子对芯片更大量、更多层次的需求正在带来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芯片过去近乎神圣的技术壁垒正在出现松动,被庞大市场需求召唤出来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也借此开始走上舞台。
IDC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47.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600亿美元,并将保持13.8%的复合增长率。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中国已经成为芯片巨头们的主战场,也成为后来者挖到第一桶金的矿坑。
2005年,出乎华尔街意料的中国MP3播放器市场的爆发,将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珠海炬力一举推上纳斯达克。凭借MP3芯片这个在技术含量和产品单价都不高的单一产品,珠海炬力去年的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过1亿美元,进而4年时间从零创造出了一个市值近10亿美元的中低端芯片设计新贵。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崛起造就了中国芯片设计行业,这句话并不夸张。“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纳斯达克中国芯片设计第一股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这样说道。实际上,与珠海炬力的情况类似,中星微也是依靠中国市场和多媒体芯片起家的。今天,它已经占领了全球PC摄像头图像处理芯片60%的市场份额。
从4年前的几十家到2006年的500家,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像发蘑菇一样正在成群结队地出现。尽管相比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博通(Broadcom)等参天大树,它们在收入规模上的绝对高度还很低,绝大多数甚至还在烧钱而不是赚钱;而且它们的技术往往算不上创新,产品也多是国外芯片的替代品,但毕竟它在“血统上”属于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这是一直处在产业链条下游的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一次跳跃。
这种跳跃即便有着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支撑,也依旧像是一次“赌博”。在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芯片设计行业,他们从事的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出局的游戏。在这里,技术、资本、市场这三个要素比其他行业更加复杂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今天百舸争流的局面更像是一场残酷结局到来前的虚幻。
事实上,有些公司已经倒闭,有些公司即将倒闭,甚至有人预言2年内500家中的一半都将死掉然后变成“肥料”。因为经过过去三四年的“讲故事”阶段,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已经到了产品量产和产品上市的关键时刻。不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死掉可能就在一瞬间。
今天,芯片设计行业还只是个勇敢者的游戏。但谁能玩到最后,则不仅仅是勇气的较量。
给鲨鱼剔牙缝
在上海方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方的眼中,自己所从事的芯片设计行业虽然听上去是一个很高端的生意,但他却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个“时刻都在与鲨共舞,在给鲨鱼剔牙缝”的危险行当。“太残酷了!”在采访过程中,沈方几乎把这句话重复了10遍。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行业,英特尔控制了CPU,德州仪器把持着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三星在内存和闪存芯片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在这些电子产品最核心的关键芯片领域,任何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想要分出一杯羹来,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中国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从诞生那天起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在英特尔、德州仪器等芯片行业巨鲨用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本、技术以及市场门槛面前,这些小字辈只有通过寻求细分的利基市场,才能像大树脚下的小草那样挣扎着从树冠的缝隙中寻找到阳光。
中国芯片设计业的标兵之一——珠海炬力,就是靠抓住中国MP3市场出乎华尔街意料地爆炸性增长,瞬间成为了一个市值近10亿美元的纳斯达克公司。这个“神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MP3芯片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是从技术上比较容易突破。而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同于海外的“多层次需求”,带来了众多的MP3制造商。而目前国内低端MP3的利润率已经由最早的500%降低到17%左右,厂商对芯片成本的斤斤计较,自然给珠海炬力替代进口芯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毫不夸张地讲,“抓住中国市场的特殊应用和特殊环境”已经是今天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绝对真理。上海方泰CEO沈方就承认公司走到今天,“找对了牙缝”是最重要的一点。2003年沈方决定回国创业时,曾经亲自起草了7份商业计划书,经过再三选择,沈方最终挑选了“手机多媒体芯片”作为回国创立公司的定位。
方泰最早设计的产品是手机和弦芯片——也就是瞄准手机铃声的市场需求。不过这个想法在美国简直无法被理解。当年沈方与美国的VC(风险投资)谈的时候,对方听说他想做的芯片就是“让手机铃声更大声”,没有一个不面面相觑的。“他们不理解这个玩意怎么会有市场。”沈方说,毕竟在美国,开会时铃声都放在最小或者震动状态。
最终,投资方泰的是台湾背景的华人VC旭阳创投,而和弦铃声随即真的成为了国产手机的主要卖点。比如采用方泰芯片的深圳宇阳手机,去年在二、三线市场的增长非常迅速,卖点就是“大嗓门”。而由超级女生李宇春代言的夏新直率系列手机,也采用了方泰的和弦芯片,去年卖得非常火爆。
与方泰类似,智多微电子最近刚刚量产的手机多媒体应用芯片“阳光二号”也是一个中国市场的特色产品。其提供独特的移动视频卡拉OK的功能,能随意切换原唱、伴奏、歌词及快进暂停等功能之外,还能播放MTV视频,使得用户能够在手机上获得与现实中卡拉OK完全一致的真实体验。“中国市场比较喜欢这些花哨的功能。”曾从事多年手机设计工作的智多微电子CEO胡祥表示,“这是中国人才能看到的市场,所以也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机会。”
不过,在这个“少数人看到的市场”上,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还谈不上“技术创新”和“开创蓝海”的先锋。实际上,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给“弱者”贩卖“更实用的军火”。
“实事求是地说,多媒体处理器做得最好的绝对是德州仪器。”沈方说,“但它不会为国内的手机厂商改变任何东西,而我们却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天,像夏新和宇阳这样的国产手机厂商对于方泰是大客户,但对德州仪器只能算是“小小客户”,所以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应用支持力度上,德州仪器很难花太大的精力,而方泰却愿意通过多媒体芯片来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还在于在多媒体应用处理器领域,国内外芯片设计公司的水平差距不像更为核心的基带芯片那样大。
今天,除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星微电子和珠海炬力之外,很多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多媒体处理器领域。在这个领域,用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芯片是焦点中的焦点。不过,现在国内手机厂商出于稳定性的考虑,对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替代品”还处在很有限的尝试阶段,所以无论是“大嗓门”的方泰还是“卡拉OK”的智多微电子,现在都根本谈不上赚钱,更多的是在赚名声。
通过寻找中国特色来定位自己的芯片设计企业其实肩负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对于消费电子市场,市场需求一直在变化,并不是按照线性增长的方式来发展的。去年流行MP3,今年可能就流行MP4了,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导致产品周期迅速缩短。再加上芯片设计行业的高投入,让他们一个产品选择失败就可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所以,定位在“中国特色的市场”只能是“给鲨鱼剔牙缝”的一种方式,而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低成本模式,目前依旧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为自己创造生存空间的普遍做法。比如,目前大部分国内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都是在没有手机生产牌照的“黑手机”上通过性价比找到了盈利点。因为“黑手机”早就把中国多媒体芯片中的摄像头、MP3等作为高性价比的“进口芯片替代品”,甚至以此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实际上,今天近500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中,还有很多都是定位在售价1美元以下的低端芯片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仍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可以成为国外企业的“替代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中国特色只是一方面,因为不把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是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的。
2002年成立的埃派克森微电子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投入到多媒体音频视频芯片、3G通信数据转换器系统级芯片的中高端产品线,不过其最初则是通过选择鼠标的USB主控芯片这个细分市场养活了自己,虽然这个芯片的单价只有一两元人民币,但是庞大的市场需求给它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并由此获得了华登国际和DCM的风险投资。
尽管埃派克森的三个关键负责人分别来自德州仪器、英特尔、博通这些芯片巨头,拥有最好的技术背景,但他们回国之后,“成本控制”一直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能够将成本控制到一定水平是有技术门槛的。”埃派克森生产部高级总监罗卓星认为,这个“门槛”体现在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
一般来说,在硅片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芯片成本与芯片面积成正比,而芯片面积与里面晶体管的数量成正比。通过优化晶体管结构,可以减少其数量,以达到减小芯片面积的目的。但在晶体管数量减少的同时,设计公司必须保证芯片量产时的成品率,才能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埃派克森芯片量产的成品率可以达到98%,利润率维持在50%左右,为了做到这些,埃派克森的开发团队付出长达3年的努力,才为他们在鼠标控制芯片市场赢得了生存空间。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在寻找生存空间上注定是艰难而充满风险的,而且“鲨鱼牙缝里的肉”也注定不会大到可以喂出另一条鲨鱼,但这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道路。
不久前德州仪器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开发商大会上,当被问及对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有何印象时,德州仪器的首席战略科学家Gene A.Frantz很抱歉地说:“我曾经拜访过几家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但说实话已经想不起名字了。”这个令人“遗憾”的回答虽然让期待从他嘴里印证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崛起的人感到失望,不过对于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们来说,巨头们的忽视,也许却是个好消息。
和时间赛跑
永远都只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另一个商业真理。 “如果产品出来的比市场早,市场还没有起来公司就维持不下去。如果产品出来比市场晚,整个市场有可能就是别人的了。”一位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 CEO这样说道。
芯片设计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从芯片的产品定义,到流片(从电路设计图到样片的过程)及最终量产,需要至少2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芯片设计公司赌的都是3年以后的市场。这3年的时间内,可能出现无数的风险。而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芯片没有按既定方案或者时间点设计出来。
“我们的芯片下个月就会量产。”这句芯片设计公司经常说的话,已经让人感到有些审美疲劳了,因为通常的结果都是半年过去了也没有量产的影子。实际上,很多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就是这样宣告“游戏结束”的。
杭州士康射频技术公司主要提供对讲机的射频收发器芯片,它的下一个计划是为手机设计调频收音机射频芯片。“这个比对讲机难度要大得多,如果我们的设计方案成功了,肯定能拿下很多市场。” 士康公司CEO施钟鸣这样说道。不过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当然,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出来。”杭州士康的雄心和担心,同样存在于所有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身上。
据水清木华的分析师周彦武介绍,目前国内号称500家芯片设计公司中,很大一部分公司都不超过10个人,没有产品,也没有销售额。同时,在研发的过程中,还要面临一旦市场需求突然变化,需要临时调整产品成本的问题。“市场变化太快了,而芯片的开发周期又太长,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市场,也许刚开始研发时芯片可以卖到20美元,可一年之后,价格已经降到8美元,但设计公司的成本降不下来,只有破产。”
“这个行业实际上是纸上谈兵,在研发过程中,有些问题很难预测。”杭州士康公司的CEO施钟鸣最初回到国内做射频芯片时,要借助芯片代工厂提供的模型进行设计。但开始设计后却发现国内没有相应的设计模型,士康不得不与中芯国际快马加鞭地共同开发这套射频芯片的工具,最后才算赶上了设计进度。
即使芯片设计出来,如果流片没有成功,也很可能让企业出局。实际上,芯片设计过程中哪怕画错一条线路或者制造工艺有些许偏差,都将造成流片的失败。而流片失败对一个缺乏资金的小公司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一次流片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另外,与代工厂的关系,也会成为影响芯片设计公司产品面世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代工厂都会根据芯片设计公司量产的多少,暗自有个客户的优先级排序,因此国内芯片设计公司都在小心谨慎地注意维护和芯片代工厂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期望尽可能缩短流片的时间。
在芯片量产的每一步,每家芯片设计公司都在与时间赛跑。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的芯片设计公司之间几乎谁都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就像智多微电子的CEO胡祥所说的:“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听别人的事情,能把自己的事干好就不错了。”
与客户的双人舞
芯片实现了量产,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等着数钱了。今天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大多是由“海归”创办的企业,对于这些极少在国内卖过芯片的硅谷工程师们来说,能否在中国将芯片卖出去转化成收入,就成了大问题。所以 “找到第一个客户比赚到钱更重要”的说法在这个行业中并不夸张,因为这个行业很多时候只有造就客户的成功,自己才可能赚到钱。
目前活跃在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创业者,多是2000年之后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国创业的一批工程师队伍,他们中的多数即便在国外大公司供职时也没有太多市场经验。何况由于国内有经验的芯片行业人才缺乏,这些创业者不得不身兼CEO、CTO甚至CMO数职,当面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中国市场时,销售的压力便随之而来。
“几乎所有能想像到的环节都是乱的。”不少在国外被良好产业环境和严谨的产业链条所“毒化”的“海归派”都会这样形容国内芯片设计行业。在这些创业公司看来,产品想打进一个公司不太容易也就罢了。而即便打进这个公司,怎样收款对于CEO竟然也会成为一个考验就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了。“越是大公司,要求的回款周期越长,而且还会出现拖欠的情况。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半道上我们就死了。”一位芯片设计公司的CEO抱怨道。
而另一个CEO则更加不满中国的商业环境:“在硅谷无论签了多大的订单,也只需要请吃个匹萨作为工作午餐,但国内经常是鲍翅加回扣。”对国内尚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海归们非常不适应。很多做手机多媒体芯片的企业更是直言,由于国内大的品牌手机厂商压价近乎“没道理”,因此卖他们芯片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而南方的“黑手机”市场却是在商言商,反倒操作简单有利可图。
除了国内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以外,这些芯片设计公司面对的最严重挑战还在于终端厂商的能力和做法与硅谷存在巨大差别。由于中国市场处于高速的变化中,使得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终端厂商。和国外的终端厂商主动找到德州仪器等芯片公司不同,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都要主动去找客户。因为国内的很多厂商并不具备独立的开发能力,往往没有明确的产品开发计划,因此需要在开发上得到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推动。这就让原本充当伴舞者的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被迫成为了领舞的角色。
以手机行业为例,一般来说,终端厂商拿到芯片设计公司的各种参数和资料,开始设计开发方案,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如果方案开发成功,还需要进行调试、外形配合以及入网认证等一系列工作,至少要3个月。因此在最终产品上市之前,芯片设计公司与终端厂商至少需要9个月时间共同开发新产品。
对于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来说,如果没有在客户新产品开发阶段进入,不仅失去了竞争机会,错过的将是整个市场。同样,如果芯片设计公司在与客户共同开发阶段,被客户能力拖累或者遭遇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芯片设计公司便很难迅速转型脱身。显然,中国终端厂商在能力上的缺陷,让芯片设计公司与客户的紧密捆绑存在很大风险。
为了尽可能快速周到地满足客户需求,帮助终端厂商降低风险(实际上也是降低自己的风险),珠海炬力开创了“保姆式服务”。这种“舞蹈”虽然看起来很土,但非常见效。炬力的MP3芯片售价4美元左右,比别人并不便宜,但是炬力可以告诉你到哪里买合适的PBC板,到哪里买电容、电阻,成本是多少,你只要找几个会焊接技术、能看得懂图纸的技术人员,然后再买模具回来,往上一扣就可以出货。从某种程度上,珠海炬力今天在中国芯片设计行业中的标杆地位,与这种“中国特色”的销售方式恐怕也脱不开关系。
尽管卖芯片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靠近中国这个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靠近客户的先天优势,毫无疑问仍是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相比国外公司的最大竞争力之一。所以,今天珠海炬力的销售模式做为一种“精神”正在越来越普及。对于这一点,英飞凌总裁兼CEO齐巴特也表示:“不远的将来,芯片设计工作的绝大部分将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完成,但成本控制并不是关键所在。与客户近距离接触所带来的创新思路要远远超过对成本控制的考虑。”
事实上,以往国外的芯片设计公司倾向于向国内厂商销售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往往造成国内厂商在新产品和新功能的推出上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而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出现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夏新公司负责手机零部件采购的张继东表示,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随叫随到”,会花很多时间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会根据夏新的要求开发产品。“而像德州仪器这样的国外芯片设计公司更多是将国外的技术和功能趋势推荐到国内,感觉是夏新在跟着他们走。”
虽然目前在夏新采购的手机芯片中,由国内企业设计的还不到一成,而且主要是一些功能比较简单的逻辑器件以及音频处理芯片。但无论如何,本土庞大的终端市场,以及本土系统设计能力的提高,都将给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更大的生存空间。“毕竟我们还有波导、联想,如果是在美国,只有摩托罗拉一家客户,产品卖不进去公司就要关门。”智多微CEO胡祥意味深长地说道。
显然,有着更多的舞伴可以选择,这对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是件好事。但是如何在今天带动这些“脚步并不灵活”的舞伴一起成功,依旧是对他们的一次额外考验。
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已经率先登上了纳斯达克,这意味着他们至少在某些产品上闯过了从研发到销售的魔鬼历程,也开始占据了更有力的产业位置。但对于芯片设计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来说,今天的成功者还远远没有经历足够的考验,而面对无数个失败的理由,很多业内人士都预言5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中一两年内就会死掉大半。
风险巨大,但是毕竟谁都有机会。
摘自《IT世界经理》杂志。
看过你的回复以后,一时找不到相关资料。这篇文章你姑且看看,参考一下,然后用搜索引擎再找找看,能能能否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贰』 中国有生产手机芯片的吗
联发科
华为——海思麒麟
小米——松果
『叁』 苹果手机芯片升级,给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不怎么影响,你可以去重庆升级到128G,只限于6以上,或者去买个可以增加内存的后盖电源,几百块,而且很薄
『肆』 手机芯片对于手机来说有多重要
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将成为各大芯片生产商争夺的下一个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尽管英特尔仍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其它厂商亦虎视眈眈。 半导体市场一直是巨人之间的争斗。目前,建造一座现代化的芯片生产工厂需要大约30亿美元,而且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而这些体积小巧的芯片的生产工艺更是极为复杂。几十年来,众多芯片生产商为了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复杂的产品而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有多家生产商倒下,甚至被完全挤出这一市场。现在,芯片市场的争夺将变得更为激烈。在这个新的竞争时代,各家生产商必须在新兴的计算产品市场争夺,这些市场包括智能手机、小型笔记本,以及平板产品。在芯片市场的竞争中,多家大型芯片生产商有一个共同的对手,即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这些芯片生产商使用基本相同的设计。与它们相比,英特尔使用完全不同的芯片设计,但到目前为止,英特尔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还很小。由于竞争可以推动创新,因此消费者成为竞争的直接受益者,然而这对参与竞争的芯片生产商来说却造成了极大的成本支出。ARM执行副总裁伊恩·德鲁(Ian Drew)表示:“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担心。但最终,这些芯片生产商可以推动彼此的发展,即使有人倒下,最终也会有两到三个幸存者。”ARM拥有大多数智能手机所采用的核心芯片设计专利权,并将这一专利授权许可给手机生产商。在超高效的先进芯片生产工厂方面,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英特尔一直是业内竞相效仿的模板。英特尔也是最后一个同时兼顾芯片设计和生产业务的传统芯片生产商,英特尔生产的芯片主要用于电脑和服务器产品。而其它的芯片,包括用于汽车和打印机的芯片都由主要来自亚洲的代工厂商生产,以满足负责设计和营销该芯片产品的公司所设定的不同规格。传统上讲,这些厂商在生产工艺上落后于英特尔,它们所生产的芯片在设计上更为简单。但是在移动芯片技术领域,目前各大生产商正在竞争,看谁的产品能耗更小,运行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例如,芯片生产厂商GlobalFoundries就打算今年在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开设工厂,据称这将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芯片工厂。该工厂所生产的芯片最初将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产品,而非主流的电脑。GlobalFoundries营销副总裁吉姆·巴林格尔(Jim Ballingall)表示:“这个工厂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将赢得市场,成为真正的游戏改变产品。”GlobalFoundries是去年4月份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AMD分拆芯片生产业务后成立的芯片生产代工企业。总部同样位于美国加州的GlobalFoundries已经获得了阿联酋政府将近100亿美元的投资。GlobalFoundries所拥有的大量资产给台积电、联华电子和三星电子等智能手机芯片生产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GlobalFoundries发出的讯息非常明确:尽管是市场新军,但该公司会竭尽全力争夺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苹果、英伟达、高通也在基于ARM的移动芯片技术设计自己的产品,并交给代工厂商生产。虽然没有在工厂方面直接投入,但要从头开始生产移动芯片仍然需要花费10亿美元巨资。最近,鉴于此类产品能耗小,成本低,这种芯片已经不仅用于iPhone等智能手机,而且进入了其它设备。例如,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就将采用ARM芯片。另外,惠普和联想新推出的小型笔记本产品也将采用ARM芯片。一些创业公司甚至开始基于这一理念研发可用于服务器的芯片。芯片产业业内人士弗雷德·维博(Fred Weber)表示:“苹果是第一家生产出既不基于英特尔芯片,也不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令人激动的设备的公司。iPhone打破了人们在使用新产品方面的一些心理障碍,极大推动了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英伟达和高通等公司也希望自己的芯片产品能够进入尽可能多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车载娱乐系统,可连接互联网的家庭电话等。在上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各大生产商展示了大量基于ARM芯片的产品,包括多款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另外,宏达电推出了基于高通ARM芯片Snapdragon的智能手机Desire,这款产品的大尺寸触摸屏非常瞩目。当然,不甘落后的英特尔也将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压ARM芯片生产商。分析人士称,大多上网本和部分智能手机所采用的英特尔凌动系列芯片的成本是ARM芯片的两到三倍。另外,对于大多数小型电子产品来说,凌动芯片的耗电量过大。英特尔高管则反驳说,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出色的移动计算体验,因此要求芯片更加强大,同时兼容PC软件,而这两点正是英特尔的传统优势所在。负责凌动产品的英特尔副总裁罗伯特·克鲁克(Robert B. Crooke)表示:“这些产品看起来与计算机很相似,因此它需要具备我们已见过的一些功能,并提升整体性能。从数字电视、手持设备等产品的用户那里,我们看到了这种需求。”同时,英特尔财力雄厚。截至去年12月,英特尔共有超过90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克鲁克表示,英特尔的生产工艺完全可以每隔18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生产出全新的芯片产品,这样产品就会更加便宜,耗电量更小。他表示,随着竞争对手不断向高端生产技艺迈进,他们可能会遇到英特尔早在前几年就已经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其它芯片生产商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他们下调产品价格。克鲁克表示:“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增加这些芯片生产商在未来进行投资的难度,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伍』 世界各大手机芯片厂商的详细介绍及各种芯片的特点。
TI德州仪器虽然是自2002年才进行WLAN芯片开发行列,但是凭借其作为了际半导体芯片大厂的实力和经验,加上几年来一系列的成功并购,使其很快就在WLAN领域占住了脚跟,也使得它仅在1年之后的2003年度就把GlobespanVirata赶下冠军宝座。目前TI为全球超过 40 家制造商提供 WLAN 技术,其中包括:D-Link Systems(友讯)、惠普(HP)、英特尔(Intel)、摩托罗拉(Motolora)、网件(NETGEAR)公司、Netopia 公司、三星机电(Samsung EM)、Siemens Subscriber Networks、SMC Networks、U.S. Robotics、Westell 及众多亚洲ODM厂商等。
在2003年,TI主要是以802.11b+芯片产品作为重点市场进行开拓的,这在当时IEEE 802.11g标准才未正式发布,而IEEE 802.11a由于其自身价格昂贵与不与IEEE 802.11b设备兼容的特殊原因,并不受许多用户接受的大环境下,TI的具有22Mbps速率,并且与IEEE 802.11b设备完全兼容,与IEEE 802.11b设备价格差不多的产品策略是非常深得人心的。但这只能是在2003年度,随着IEEE 802.11g标准的正式发布,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发的各种基于IEEE 802.11b/g双重标准和IEEE 802.11a/b/g三大标准的多模式WLAN模式设备不断上市,所以目前TI的WLAN产品线非常齐全,它可以全面地为客户提供低功耗的802.11 a、802.11b、802.11b+、802.11g和802.11g+方案。尽管它的产品型号并不多,但它的每一种型号的产品均支持多种WLAN标准。下面分别介绍。
(1)TNETW1230
TNETW1230是TI最新一个WLAN芯片产品,它是一块大小仅为12mm x 12mm的单芯片的MAC和基带处理器单芯片,芯片外观如图1左图所示。它全面支持IEEE 802.11a/b/g三大WLAN标准,它可以全面支持802.11 a、802.11b、802.11b+、802.11g和802.11g+标准,为客户提供最为全面的WLAN芯片方案。它具有非常低的功耗,适用于像手机、手持电话和PDA之类便携式电池供电移动设备使用。
TNETW1230它具有以下关键特性:
TI的ELP(Enhance Low Power,超低电源)技术,使得这块芯片可以长久工作在工业中最低的1mA功耗模式。
TNETW1230 可以与TI的OMAP处理器、GSM、GPRS和CDMA芯片和单芯片的蓝牙芯片组合使用,形成一个完善的无线系统设计。
TNETW1230包括一个VLYNQ芯片至TNETW1230芯片的低功耗、少引脚串行接口。通过这个接口,TNETW1230 可以非常容易地与TI的OMAP处理器和TCS芯片单元连接,发展Wi-Fi单元电话和PDA无线网络系统。
TNETW1230也可以非常容易地与TI的BRF6100和BRF6150单芯片通过蓝牙方案连接,作为TI 蓝牙-802.11方案的一部分一起封装。
MT6226为MT6219 cost down产品,内置0.3M camera处理IC,支持GPRS、WAP、MP3、MP4等,内部配置比MT6219优化及改善,比如配蓝牙是可用很便宜的芯片CSR的BC03模块USD3即可支持数据传输(如听立体声MP3等)功能。
MT6226M为MT6226高配置设计,内置的是1.3M camera处理IC。(2006年MP)
MT6227与MT6226功能基本一样,PIN TO PIN, 只是内置的是2.0M camera处理IC。(2006年MP)
MT6228比MT6227增加TV OUT功能,内置3.0M camera处理IC,我公司供应的MTK手机套片详解:
MT6205、MT6217、MT6218、MT6219、MT6226、MT6227、MT6228均为基带芯片,所以芯片均采用ARM7的核(2004年MP)。
MT6305、MT6305B为电源管理芯片。
MT6129为RF芯片,射频处理器,转换射频信号 RF3146(7×7mm)、RF3146D(双频)、RF3166(6×6mm)为RFMD的PA。
MT6205 只有GSM的基本功能,不支持GPRS、WAP、MP3等功能 MT6218 为在MT6205基础上增加GPRS、WAP、MP3功能。
MT6217 为MT6218的cost down方案,支持16bit数据,功能与6218相同,只是软件不同。(2004年MP)
MT6219 在MT6218上增加内置AIT的1.3M camera处理IC,增加MP4功能。8bit数据。(2005年MP)
MT6226MT6219 cost down产品,内置30万 摄相头处理IC,支持GPRS、WAP、MP3、MP4,内部配置比MT6219优化及改善,比如配蓝牙是可用很便宜的芯片CSR的BC03模块USD3即可支持数据传输(如听立体声MP3等)功能
MT6226M MT6226的高配置设计,内置的是1.3M camera处理IC。(2006年MP)
MT6227与MT6226功能基本一样,与MT6226功能相同,内置200万相素摄相头处理IC
『陆』 为什么全球手机芯片发展了这么久还是没有重大的创新
芯片问题一直是中国最烦恼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使用的芯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联发科、高通以及英特尔等芯片都是我们国家进口的主要芯片公司,尤其是目前的手机芯片技术全部都是用的高通芯片,如果有一天高通不再像中国提供芯片,国产手机可能会遭到前所未有的灾难,联发科的市场占有比例仅次于高通,但是联发科总是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中国芯片崛起为何如此艰难?
很高兴告诉的大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了,比如说国产手机中的佼佼者小米手机,小米投入30亿资金用来研发芯片,这几年的手机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导致小米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经历用来研发芯片,再说了芯片光靠钱是解决不了主要问题的,小米曾自主研发了澎湃S1芯片,也算是投入这么多资金的回报吧,小米自从推出澎湃S1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芯片的消息了,很多人想知道中国芯片崛起为何如此艰难?
如今的海思已经不是曾经的海思了,以前很多人看不起海思,甚至嘲讽海思连苹果芯片的车尾灯都看不见,如今海思不仅能看见以后的时间有可能还会超越苹果,给当时看不起海思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关于中国芯片崛起为何如此艰难?突出重围并不困难,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比较晚,二是在发展期间遭到打压,不过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研制自己的芯片,中国芯片也逐渐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柒』 为什么全球三大手机厂商都着力研究处理器芯片
全球三大手机品牌确实都有自己的芯片,苹果的A系处理器、三星的猎户座处理器、华为的麒麟处理器。
这里存在一个逻辑思维上的误区,全球三大手机品牌并不是因为处理器芯片而强大,是因为强大了之后才进行芯片的研发,前后的逻辑顺序不能够混淆。自研处理器芯片确实能够增强手机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促进手机厂商的良性发展。但是,盲目的进行芯片研发,对于刚起步的手机公司很可能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手机芯片的研发并非如我们想象般简单,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
国内当前仅华为一家使用自研的麒麟处理器芯片,这也是依靠华为强大研发实力、高额的成本投入才得以实现
『捌』 为什么说手机芯片的研制成本要很大
因为手机芯片研发难度非常大,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投入才能完成。
『玖』 中国有生产手机芯片的企业吗
联发科
华为——海思麒麟
小米——松果
1.联发科——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是全球著名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其提供的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高清数字电视、光储存、DVD及蓝光等相关产品。
联发科技成立于1997 年,已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总部设于中国台湾地区,并设有销售或研发团队于中国大陆、印度、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丹麦、英国、瑞典及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12月,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表示,联发科将继续在64位芯片上发力,并将在明年适时推出支持VoLTE的芯片,以及支持电信4G需求的六模芯片。中国台湾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近日对外公布了去年的营收成绩。2016年联发科营业收入高达2755.1亿元新台币(约合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2%。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国产手机的表现优异,同时联发科也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扩大了份额。
2.海思麒麟——华为麒麟在3G芯片大战中,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华为麒麟芯片的历史已经不短了,2004年成立主要是做一些行业用芯片,主要配套网络和视频应用。并没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在2009年,华为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这也是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
3.松果——松果是小米首款自主处理器,基于28nm工艺制程,其采用了4 A53大核+4 A53小核组成big架构,其中小核的主频为1.4GHz,而大核部分的主频速度则为2.1GHz。
小米5C,其会是首款搭载松果处理器的机型,其配备了5.5英寸1080p显示屏,提供3GB RAM+64GB存储空间,运行基于Android 7.1.1的MIUI系统,摄像头是前置800万像素和1200万像素,有可能是内置4500mAh容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