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储能行业前景如何
"相信随着“十四五”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及推动实施,我国的储能产业必将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经济新增长点。
『贰』 中国的水电和火电发电量那个占比大
2018年1-4月份全国发电量10391亿千瓦时,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分别占比75.08%、13.15%、4.17%、6.1%。历年占比来看,火电发电量占比逐年降低,水电、核电、风电占比提升,火电发电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从2010年的80.95%降至2018年1-4月的75.08%,降低5.87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占比分别减少2.83、增加2.38、5.08个百分点。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分别占比75.08%、13.15%、4.17%、6.1%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8年1-4月份,分产业来各个部分用电情况如下:
1)第一产业用电量274亿千瓦时,同比降低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
2)第二产业用电量14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8%;
3)第三产业用电量3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6%;
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
『叁』 储能行业的测试需求是如何发展的
储能行业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行业之一,当前的测试需求基本和光伏行业一致,主要测试储能逆变器的输入电压、电流、功率、谐波、效率等参数,应用的仪器也主要是光伏那一类,如功率分析仪、示波器、数采等设备,具体的测试需求升级建议参考下ZLG致远电子的测试仪器,他们在这一块研究的还是挺多的,尤其是功率分析仪,据说已经支持了储能的自动化测试。
『肆』 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5G+调峰将会带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大幅增长
截至2018年,三大运营商共用4G基站478万个,其中中国移动241万个,中国电信138万个,中国联通99万个。由于5G通信频谱分布在高频段,信号衰减更快,覆盖能力减弱,因此相比4G,通信信号覆盖相同的区域,5G基站的数量将增加。
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自建5G基站分别为5万站、4万站和4万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2万站5G基站。前瞻统计三大运营商截至2019年底拥有存量5G基站15万站。
三大运营商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5G建设开局良好。中国移动积极推进5G建设,截至2月底,其5G基站已经超过8万个。按照这个发展速度,预计在未来几年建设进入高峰期,假设2020-2023年分别建设5G基站70、90、100、110万个。根据天风证券计算,传统4G基站单站功耗780-930W,而5G基站单站功耗2700W左右。以应急时长4h计算,单个5G宏基站备用电源需要10.8kWh。相比4G,5G单站功率提升约2倍且基站个数预计大幅提升,对应储能需求也降增长。经测算,预计5G基站带来的备用电源储能需求2020-2023年分别为7.6、9.7、10.8、11.9GWh。若5G+调峰的应用场景实现,预计将会带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大幅增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伍』 2020年高考填志愿,有什么热门的工学类专业建议填报
工科专业推荐“新基建”项目相关专业!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啊,站在行业风口看之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谈及2019年工作任务时,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19年,国家更是通过一连串的会议,极大地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新基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围绕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IDC)、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行业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拿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举例,它应用了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的技术,所采用的动力装置,涉及储能、供电、充电模式,轮轨的新材料应用,列车的自动运行和控制系统,含有很多技术创新。又比如,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都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涉及的专业类有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数学类等。
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约1.2万亿,虽然体量很小,仅占2019年基建投资完成额比重的6.6%,但对推动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如果学生想要把握新基建的风口,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会更好呢?我们以高速铁路和城际轨交、新能源充电桩为例,这些领域都会用到的储能技术、自动化技术,那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
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计划(2020-2024)》。
在计划中,针对我国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储能技术发展从试点建设向大规模产业应用加快推进,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等学校面向能源革命战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储能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关学科实现了原创性关键突破。但同时也要看到,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
提出了出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备,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关键环节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效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
我们总结,以下2点考生可以关注:
未来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会增加,意向储能领域发展的考生有望直接填报对应专业。当前还没有对应专业的,建议考生选择工学门类:力学类、机械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相关专业,或者理学中物理类、化学类相关专业,它们与储能领域关联度大,在就业及深造有更多选择机会。
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985/211/双一流)申请增设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国首个且唯一 一个,已获教育部批准。
意向储能领域发展的考生成绩和综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数理知识和能力。建议考取985、211或双一流高校,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方面更有优势。
储能领域岗位示例:
我们以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及其材料、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招聘的岗位有电芯研发工程师、电芯工艺工程师、电芯工艺开发工程师、储能技术支持、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海外销售代表等。
化学的应用和就业广泛,与工业、农业、石油、煤炭、日用百货、食品医药都息息相关。专业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相近的一些专业有:能源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轻化工程,药物化学等。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被誉为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类有以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我们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该学科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为基础,以加工制造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材料科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结合发展和相互丰富,推动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机械类属于传统工科,堪称工业之母,也是最强工科,开设院校多,报考人数多,是理工男生青睐的重点专业。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部分专业跟热门行业走的很近,比如机械电子工程,跟IT硬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热门行业关系比较密切。总体来说,机械类就业率都不错。
“机械五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四小龙”: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
各个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和研究方向的不同,也形成了迥异的特色,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在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物料搬运机械、列车空气动力学、隧道通风等方面的研究独具特色;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则与航空航天结合紧密;北京理工大学的机械与兵工制造相关。
电气类下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个基础专业,特设专业有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
自动化类下有一个基础专业——自动化,还有一个特设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电力作为能源,控制机器使其自动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对应的专业叫“控制科学与工程”。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有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嵌入式系统三个方向,大部分高校属于工业过程控制。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本科生毕业可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要求较高)、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生,可去往传统的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司,也可以在铁路公司的上游生产制造、设计施工企业都需要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人才。
能源动力类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水能、生物质能等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电能、机械能等能量,同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也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学生想要进入新基建领域,工科里很多专业类目可供选择,除了我们提到的机械类、材料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等,计算机类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好的学生比较适合报考以上专业。
『陆』 如何了解储能
从字面意义就可以看出,“储能”即“能量的存储”,指将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将其转化成所需要的能量形式释放出去。
电池是最常见的储能设备,不过本文探讨的“储能系统”技术复杂度更高、规模更大。一般来说,储能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抽水蓄能是目前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技术,即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抽水蓄能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多种辅助服务。
除抽水蓄能外,电化学储能是发展最快的储能技术。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锂电池中的各种细分种类如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等各有优劣,目前还难分伯仲
『柒』 光伏未来前景如何
光伏产业简单的说就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属于新能源行业。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从最早用人力,动物,到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到电力,每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进步都伴随着人类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而对取之不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地球人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如果有一天太阳能可以取代现在的化石能源,那么意味着人类文明进化到了一个更加高级的阶段,从这个角度看光伏产业是一个真正的朝阳产业。
目前包括光伏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总能源的2.78%,2016年光伏行业总产值3360亿,太阳能并网发电总量为662亿千瓦时,占全年发电总量的1%,空间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产业在十多年前就大火了,2007年到2008年光伏却开始集体衰落,主要原因是二个方面:一是地方财政的补贴让大量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于是产能过剩,形成了恶性价格竞争,对于一个处于婴儿期的行业来说这是灾难性的,当价格补贴停止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造成大量亏损,很多企业退出,二是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过高,对于客户来说比直接用电贵的多,所以在10年几乎停滞了。
但是这10年来行业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了,行业爆发增长,
从数据也可以看出来:2016年的市场装机4.23GW,比2015年增长3倍,2017年半年时间达到7.11GW,同比增长2.9倍。
行业上游是晶体硅片生产商,中游是光伏组件,电池等生产企业,下游就是做光伏应用的运营商,客户主要有B端客户,如政府,大型企业,还有C端客户,如家庭等,对应的产品形态政府是集中式的大型光伏发电站,而家庭是户用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工作原理很简单,是通过晶硅做成的电池把太阳能储存起来,输送到家庭,企业,然后用不完的话可以上电网,国家有补贴。
晶硅有二种模式,一个是单晶硅,一个是多晶硅,二种模式处于竞争之中。
在2016年之前多晶硅占了优势,主要原因是成本低,但单晶硅转换效率更高,成本也高。
这个情况在2016年后发生了转变,因为单晶硅的技术取得了突破,成本开始下降,目前多晶硅成本0.82美元/片,单晶硅0.89美元/片,二者相差无几,所以单晶硅的全球市场份额节节攀升,2015年为18%,2016年为24%,2017年30%。
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成本现在是2.5元/w,光伏电站系统成本7元/w,如果以这个成本计算,一个家庭装一个5千万的户用光伏系统,需要花3.5万元。
而光伏组件市场平均成本2017年0.34美元/瓦,平均售价0.37美元/瓦,相差8%,这意味着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现在都是依靠补贴才没有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