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乡镇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乡镇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发布时间:2020-12-18 16:12:18

①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引导农业商业化,加速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11-2020年全镇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全镇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龙威、阳光等面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坚持多思路、多渠道培养发展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通过产业布局的引导调整,实现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主要指标:至2020年,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40%,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达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其中粮食、畜禽、蔬菜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0%、30%、20%;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占比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二、产业总体布局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1、商贸流通业:我镇是河南进入河北的南大门,漳河生态园区规划建设高速路入口,我镇借此可在两小时内到达郑州、石家庄,同时经此可转兰青线到达山西、陕西,向东可到山东。经讲岳线往东可达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发达,可借107国道、京广线、京珠高速、中华路、讲岳线为依托,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在讲武城车站至漳河生态园区之间形成仓储物流企业群。
2、文化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刘庄兰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态园三国影视城为依托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3、面粉加工业:讲武城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在我镇辖区内有龙威面业、阳光面业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面粉均在10万吨以上。另有许多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可引导这些企业拉长产业加工链,向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值。
4、畜牧养殖业:目前讲武城镇辖区内有养猪场十多个,养牛场3个,养鸡场十多个,主要是高录、大冢营、朝冠、西陈、北白道几个村。努力促使我镇养殖企业扩规上档。
5、粮食种植业:我镇是农业大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村庄。我镇要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6蔬菜种植业:我镇紧邻古邺蔬菜批发市场,种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录、小寨、东、西陈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规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建成省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7、生态旅游业:又指观光农业,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结合漳河生态园得相关规划,在我镇民有北干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镇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镇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② 温泉镇的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温泉镇内现有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和汝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唐宫洗浴会馆、天然温泉宾馆、白龙泉山庄等30多家医疗疗养机构,来此疗养、度假、洗浴、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年洗浴疗养、旅游度假业综合收入达3400万元。
汝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
汝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项目位于汝州市温泉镇,总投资26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
结合项目自身条件,采用深度开发的发展模式。其中,具体建设内容有温泉酒店、AIF国际护理康复中心、疗养公寓、特色商业街、温泉公寓、露天温泉、主题公园等,为四方游客提供高档舒适的度假胜地。在产品的设置中,开发多功能、多层次的温泉产品,尤其注重温泉与旅游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相结合,开发以温泉度假城为龙头的旅游项目。此外,通过文化引入和改造,将温泉八景、御文化、诗文化、养生文化、洗浴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内涵融入到温泉旅游开发中,以高品位、高水准吸引游客。
依托汝州市温泉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理念,通过自身资源最大开发、外围资源整合、稳健发展和超前设计等一系列举措,造就一流温泉文化,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努力在汝州市建设出一座国内一流,集度假、休闲、商务、居住四大功能为一体的中原首席温泉度假胜地。
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
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项目位于汝州市温泉镇,分三阶段实施,总投资52.6亿元。
第一阶段:投资额度12亿元,满足健康旅游及文化体验的目标而投资建设。
1、巨蛋造型的36个热带雨林室内温泉泡汤系列和户外温泉泡汤设施
2、文化长廊-时光隧道,以龙之吟体现陆上丝绸之路;以凤之鸣体现海上丝绸之路,透过时代剧场演绎历史名剧一代女皇武则天
3、拥有八百个酒店房间设施及餐饮配套
4、河滨公园休闲生活聚集区,涵盖传统文化艺术及现代休闲娱乐的体验游
第二阶段:投资额度15.6亿元,满足国际游客住宿、时尚购物及美食餐饮的目标而建设。
1、具风格特色的别墅型超五星级酒店,拥有480个房间及配套设施;包含中国会馆、南洋会馆、欧洲会馆及联合国会馆
2、具地标意义的28层超五星级酒店,拥有520个房间及配套设施;采用半圆弧形建筑
3、为连接spa温泉泡汤设施及总体景观规划建设人造海洋及沙滩的大自然建筑。
4、丹尼斯国际旗舰百货购物广场
5、金钱豹国际美食中心婚庆广场
第三阶段:投资额度25亿元,实现“全球首创中国唯一”的观光医疗主题园区目标而投资建设。
1、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内设西医大楼,拥有健康检查、医学美容及国际领先地位的强项医疗;中医大楼整合两岸知名中医会诊平台。
2、综合医院,具备JCI国际医疗认证体系,内设26个科室,提升当地医疗卫生环境,以一院辖三村的服务理念,服务于当地百姓。
3、亚健康管理村
4、妇与幼医学村
5、银发族乐活村
“博易集团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建设为河南省开创了第四代休闲旅游及温泉养生的创新运营模式,也为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塑造了标杆。
天然温泉宾馆
天然温泉宾馆位于温泉镇区汤王路中段,集洗浴、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为进一步提高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宾馆于2009年开始进行了扩建,宾馆占地面积15亩,新建主楼一座,配楼一座,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配备客房100间,大小会议室4个,新建了餐厅,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又一绝好去处。
发展预测:以打造温泉国际旅游度假村为总目标,以“两提两创”为核心抓手,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强力实施“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生态靓镇、和谐固镇”战略,努力把温泉镇建设成为河南省特色旅游名镇。一是对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和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等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要全力提供支持,搞好协调服务,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二要加快发展洗浴、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产业,传承弘扬“汉唐皇家温泉”文化,打造富有特色、具有品牌,集医疗、养生、保健、餐饮、度假等为一体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提升温泉知名度、美誉度。三是进一步加大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镇区主要街道硬化、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目标,提升城镇文明程度。 以官庄粮食购销市场为主,市场粮食购销商户已达400多户,其中,成规模的大户6户,每户每天向外地调运粮食80吨以上,整个市场年吞吐粮食30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市西部最大的粮食购销市场。依托充足的粮食资源和官庄粮食购销市场,全镇现有面粉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年产值13000万元。其中,华豫面业有限公司是骨干企业,该厂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年加工小麦5.5万吨,年产值达8300余万元。产品畅销我省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地市,并远销湖北、广东等省,市场供不应求。
发展预测:年粮食吞吐量增长10%以上,到2020年,把其建成汝州市最大的粮食及农副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 以香菇、木耳种植为主。
1、无公害香菇种植。以朱寨村为中心,朱寨村从1996年开始发展香菇种植,是汝州市香菇种植“第一村”。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和科技、农业等部门的正确指导和积极服务,该村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协会,积极引进科学管理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从原材料配置、种植管理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广大食用菌种植户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种植收益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该村又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朱寨村已发展食用菌种植户60余户,种植食用菌60万袋,年产值达500万元,并辐射到高水泉、骆庄、均田、陈寨、温泉等村和庙下、杨楼、寄料、临汝镇等周边乡镇,发展种植户80余户,产品畅销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2、木耳种植。以东车坊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连庄、邓禹、杨寨、连圪垱、高水泉、程庄等村,栽培面积达800余亩,种植户240余户,年产值达1500万元。
发展预测:大力推广无公害食用菌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种植面积,到2020年,食用菌种植业产值达到4000万元。 以陈寨、温泉、朱寨、翟楼等村为主,面积3500亩,种植果树品种有日本斤柿、日本丰雪桃、美国黑布郎、凯特杏等,年产值达1300万元。由河南硕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正在规划实施,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万亩,以大樱桃采摘、葡萄采摘为主导产业,集休闲、观光、农家乐、绿色餐饮业等一条龙经营模式,使其形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化格局,可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预测:积极引进无公害水果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到2020年,亩均综合收入达8000元以上。 结合城镇现状布局特点、地形地貌和城镇发展目标,温泉镇城镇建设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一镇两区、协调发展、三轴串六区”。温泉中心区城镇建设发展方向为“西扩、南展、东延、北伸”。
1)“一镇两区、协调发展”
根据温泉镇总体规划,温泉镇中心镇区是温泉整个城镇的核心和精华所在,承载了温泉历史和人文的底蕴,城镇最重要建筑物与职能都应该与她相联系。
官庄组团依托洛界公路发展迅速,规划期内成为工业、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镇域次中心。
2)“三轴串六区”
“三轴”分别是依据温泉镇总体规划所指官温路和两个组团中的景观大道。官温路自古就是温泉兴盛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在城镇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两条景观大道是城镇新规划的核心地段,承载着温泉经济发展的未来。
“六区”是指由官温路和两条景观大道串联起来的中心区、产业区、居住区、商贸区、文娱区和旅游休闲区。
中心区由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共同构成,是温泉城镇建筑风貌最集中的体现,围绕镇政府布局。
产业区是指官庄工业园,主要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环保工业园和物流园区。
居住区由三个居住片区构成,公共设施相应配套。
商贸区主要是依托洛界公路,规划为市场用地和区域货物流通中心。
文娱区是依托镇区景观大道设置的供全镇居民休闲娱乐的用地,为温泉人今后文化素质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提供基础。
旅游休闲区主要是指以汉唐皇宗为主题的“广成苑”综合旅游休闲疗养区。
东风荡起春潮涌,扬帆破浪正当时。温泉镇党委、政府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共谋温泉发展。

③ 西烟镇的产业发展现状

1、工业
近年来,西烟镇党委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目标,从而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重点抓了二项重点工程。一是山西鑫磊电石有限公司煤电化建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二是盂县华丽秸秆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秸秆煤生产项目。投资200万元,利用农作物秸秆,树枝生产秸秆煤,建材,年可消化4万亩秸秆,为农民直接增收400万元,人均200元(按玉米亩产2000斤秸秆,每斤收购价5分钱计)。
与此同时,西烟镇党委、政府采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建设盂县西部建材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产石子、粘土砖、石灰、石材为主的个体企业达26个,年产值2400万元。以运输、加工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全镇现有5吨以上大型载重段车180名,仅从事长途货运的司机320人,仅运输业营业收入和司机劳务收入一年可达1300万元。
2、农业
西烟镇有10万亩耕地,人均占有耕地近5亩,且60%分布在乌河沿岸的西烟川上,土质肥沃,土层深厚,耐旱耐涝,农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一直是历届西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重点,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建设农业大镇作为奋斗目标。
——种植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民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8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西烟川5万亩高效优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东山万亩山药蛋种植基地,西山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全镇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
——养殖业。
西烟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重抓。按照“基地带动,群众发展”的方针,加快转变传统饲养技术和放牧方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的路子,放手发展畜牧养殖业,初步形成了“四大圈养”基地(南社鸿泽养牛股份公司、青龙坡西山养猪专业合作社、南头风彩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侯党村盂县新城愉绿色养殖公司)和“四大散养”基地(洪镇、尚家沟、杏树坡、麻地掌)。2010年全镇养牛4000头,养猪2400头,养羊1200只,养鸡21500只,畜牧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
——蔬菜业。
以盂县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旱地蔬菜种植为重点,以庭院经济为补充,蔬菜生产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2010年在南社村建成曝光温室大棚44栋、250亩,当年种植蔬菜四大类28个品种,亩收入达到3万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40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促进全镇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西烟镇己形成五大主导产业: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建筑运输服务业、劳务输出业、蔬菜生产业。五大主导产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了西烟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④ 如何做好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你可以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
《2015-2020年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回划分析报告》

《2015-2020年 中国新型农答村社区与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与创新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a8b706924470477d.html

⑤ 找篇关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我州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目前,黔西南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2006年,黔西南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二、我州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十五”以来,黔西南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黔西南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兴义市2006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95143万元,同比增长14.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552914万元,同比增长13.75%;上交税金15685万元,同比增长17.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13292个,从业人员90000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600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29个,从业人员3953人,乡镇企业总产值783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3%;增加值219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2%;顶效开发区到2006年底,全区建设园区4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26家,2006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9亿元;安龙县德卧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1.5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2万吨,可创工业产值1.6亿元,创税收1000元元以上,解决1000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州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兴仁、晴隆、普安等县。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三、我州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2 、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四、我州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黔西南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2、初步效应已形成。黔西南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五、我州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州。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我州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阅读全文

与乡镇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