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墨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石墨烯从2004年首次被分离出来,2010年石墨烯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后为大家所熟知,到今天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毋庸置疑,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产业的先导,在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行业市场应用一:石墨烯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正在提速
在电子领域,电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毕竟没有电池就无法驱动电子产品,电池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因此提升电池性能变得非常重要了,目前的主流锂电池已经称霸电池多年,但是锂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太大提升,充电速度,电池容量,环境污染,安全性已经严重限制高科技应用。因此石墨烯电池受到企业科研者亲睐,纷纷研究取代锂电池。
行业发展趋势一:市场应用将下沉到新能源汽车、光电、消费电子、海洋工程等高端应用领域
2018年石墨烯应用产品研发势头较好的方向有:手机触摸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增强塑料、防腐涂料、石墨烯温控材料等复合材料等领域,在石墨烯产业化进程上,主要集中于家居、消费电子等低端领域,还远远没有达到石墨烯产业发展目标的要求。2015年10月30日,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国石墨烯材料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指出未来10年石石墨烯材料重点应用市场为: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海洋工程等用石墨烯基防腐蚀涂料、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光/电领域用石墨烯基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由此可见,石墨烯的市场应用将下沉到新能源汽车、光电、消费电子、海洋工程等高端应用领域。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石墨烯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2. 石墨电极行业发展前景
冶金行业,是炭素材料企业一种热处理的主要设备。
3. 石墨产业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石墨烯是诸多高科技行业的典型代表,石墨烯科技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解决早期科技产业的产融结合问题。"烯碳新材联合总裁范定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打造先导性石墨烯产业
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周长益在"2015石墨烯创新大会"上透露,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正在编制并即将出台。其中,欲将石墨烯打造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会上,我们看到了最新石墨烯下游产品,包括石墨烯理疗保暖产品,石墨烯内暖纤维制成的服装,第二代石墨烯手机,石墨烯防弹衣、石墨烯防静电轮胎、石墨烯动力电池等等,显示出我国在石墨烯应用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正加速向先导产业发展,面对石墨烯生产和应用存在的技术转化能力弱、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工信部将以市场开发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以终端产品的需求为牵引,采取一条龙模式,帮助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链。
中国石墨烯研究成果显著
"硅材料的出现将人类带到了信息社会,而石墨烯则有可能再次变革人类的生活。"范定侒说。
这种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力、热、电、光性能,从发现到获诺贝尔奖仅用了6年时间,范定侒觉得,可极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并催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巨大。
全球石墨已探明储量的72%在中国。这使得中国在大规模、低成本石墨烯制备方面已经占有先机。同时,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科技论文数量及专利申请数量也均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石墨烯研究开发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资源优势+研究活跃,如果再融入石墨烯的发源地英国曼大的前沿技术,将使得中国在石墨烯领域具有弯道超车的潜力,引领全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范定侒认为。
10年规模破千亿
10月30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正式对外公布,中国石墨烯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路径也得到明确。总体目标是"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从2004年石墨烯被发明到2013年属于石墨烯技术的研发期,以发明者获得诺贝尔奖为标志达到顶峰。从2014年开始进入产品导入期,石墨烯在产品中应用概念不断出现,产品导入期有多长时间,有待于观察,有待于全社会各行各界共同的努力。
"都说2015年是石墨烯元年,我们相信未来3-5年内石墨烯一定会有突破性发展。"范定侒说。
4. 石墨烯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目前,石墨烯产业尚处于技术概念期,要真正进入产品导入期和市场扩张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5. 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石墨设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设备,在氯碱工业、磷酸与氟化工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多,在防腐行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于防腐行业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对于一切浓度的盐酸、磷酸与氢氟酸包括含氟介质都有优良的耐蚀性,应用温度最高位350℃-400℃,耐一定的高温,如果添加适量的有机硅树脂浸渍石墨,则可耐至350℃,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
6. 目前石墨烯产品销量怎么样
石墨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
从近乎热得发烫,到如今一片冷静,石墨烯产业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资本市场也在热炒石墨烯概念股,在2017年-2018年上半年,石墨烯概念股非常之火,而在各行各业,石墨烯概念炒作不绝于耳。”一位熟悉石墨烯行业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各地兴建石墨烯产业园,前几年就连个别县级行政区也要建立石墨烯产业园,甚至会出现如果不做石墨烯,项目都无法成立的状况。”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种情况下,石墨烯的发展很有可能重蹈纳米材料的覆辙,在基础研究未跟上节奏的情况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化进程先行先试,小企业扎堆儿进入行业,当热度最终褪去,行业回归理性,难免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境遇。
7月4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表示:“目前国内石墨烯存在原始性创新缺乏的问题,尽管专利数量多,但多为从1到N,从0到1的突破仍然匮乏,另外政府科技专项投入不足,缺失长远的战略布局。而由于国内从事石墨烯生产的企业基本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资金投入较为有限,且缺乏行业示范效应,因此在石墨烯行业头部企业引领和带头作用不足;另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也缺乏创新动力,存在‘等待摘桃子’的心理。”
利好政策助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
2015年10月,《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融资引导、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
在随后的几年间,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园区以及石墨烯基地在各地开花,黑龙江、青岛、江苏、宁波、福建、四川等地纷纷出台石墨烯相关的专项政策,而冠以“石墨烯”之名的民用产品,如石墨烯面膜、石墨烯围巾等不断出现。
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从目前的产业应用层面看,石墨烯并未发展成“新材料之王”,而是长期处于“工业味精”的状态,即通过少量的添加增强主体材料的性能,并不能发挥主要的作用。大多数产品属于利用石墨烯与原有材料结合来提升产品性能,技术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电供暖专家组专家王安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比如说,我在炒菜的过程中添加了味精,总不能说自己炒了盘味精吧?”
经济观察报获悉,目前行业的相关的规范也在制定中。以石墨烯产品的命名为例,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去年发布了《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的团体标准,规定了石墨烯材料相关新产品的命名方法。办法规定产品名称描述应以特征、用途相结合的命名方式,便于消费者辨识。
同时,规定产品命名不应有夸大、虚假内容,不应使用“衍生特性或衍生用途”进行命名,如“石墨烯减肥腰带”“石墨烯理疗护具”等。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正在牵头头部企业进行团体标准的制定。
中国石墨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相关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石墨烯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仍处于完全竞争的阶段,产业规模尚不及预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石墨烯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达到70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0倍还多,2018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48%,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排名前十的企业如青岛昊鑫、东旭光电、东莞鸿纳的收入合计为7.44亿,市场占有率仅为12.4%,
2015-2018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专利数量及年度分布角度来看,自2009年的209件起逐年攀升,至2017年达到13371件的峰值,而后回落至2018年的7432件。
从区域上看,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即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以及海西。从数量上来看,根据CGIA
Research数据统计,2017年工商注册营业范围涉及石墨烯企业数量为4800余家。其中,实际从事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的企业有900余家,65%为中小企业。
其中,长三角地区以2362家的数量占据“半壁江山”,珠三角以829家的数量次之,占总体企业数的20%,随后则是京津冀地区,574家占总体数量的12%。全国各地已有30多家在建或已建的石墨烯研究院或产业基地。
王安生认为,上述情况成为目前石墨烯概念的炒作甚嚣尘上的原因之一,且由于目前石墨烯在电采暖行业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乱象更为明显。“不少地区的政府招标文件明文规定招标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板,显然没有经过技术论证。”
在煤改电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招标文件上明确写出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一些企业为了参与其中,只好“声称”自己的产品中添加了石墨烯;另一些初创企业对技术路径并不了解,但已经参与了这个行业,不得不继续下去。但实际上,目前低温辐射电热膜的产品标准正在修编过程中,石墨烯电热膜采暖的相关产品标准目前并未纳入其中,还在讨论的过程中。
清洁能源替代近几年是很大的增量市场,相关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采暖行业为切入口,一方面是看中了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民用化程度高,替换率高,更方便进行石墨烯产品的市场化推进。相比于石墨烯电容器对于产品的性能稳定检测的时间更长。
牛墨科技CEO杨悦仁表示:“根据观察,我们的施工工艺和宣传资料一旦印发就很容易被模仿,一般这些企业的存活时间在半年至一年,大部分是在2017年或者2018年成立,有些企业也会通过变更名称和营业范围的方式作掩饰,甚至有之前做食品设备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摇身一变进入石墨烯行业。”
一般情况下,通过向上追溯就可以筛除掉一大部分资质欠缺的企业,另外由于无法保障售后,这些企业半年或一年时间就会更换一批,需要换盘经营。此外也可以通过其是否参与过较大的地产项目以及政府项目的合作从侧面考核这些公司的资质。
发展回归理性 需求决定
上述局面的形成与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无关系。据李义春总结,不同于国外以国家投入为主,大企业较多,瞄准高端领域布局的“自上而下”发展模式,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驱动,更为聚焦传统产业的提升。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由科研项目支持,资金投入则以民间为主,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这样也决定了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投入周期以及相应的稳定性。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第一个阶段是谁制备出了石墨烯就了不起,但现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做出来之后,怎么去使用。”据了解,新奥目前从产业化应用的角度出发,正从具有有巨大市场规模的传统产业去找突破口。如煤矿管道、电子载带、地暖管等在国内具有转型升级的痛点,其规模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也十分可观。
从较为通俗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将金刚石“压扁”就是石墨烯,不过从其标准定义来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单原子厚度薄膜。
但在石墨烯的应用层面,鲜有人用石墨烯的学术理论来进行应用,基本上将其统称为“石墨烯产品”。这就意味着在应用层面已经认识到了石墨烯的缺陷以及范围,基于此才能进行更为准确的定义。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石墨烯按层数可分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石墨烯的性能随着层数的叠加而逐步递减,一般超出10层之后几乎丧失了性能优势。
李金来告诉记者:“石墨烯材料的制备还是根据应用决定,比如说我们要做1-2层的,是为了做导电用,5层左右是为了导热用。那么从公司来讲,我们想还是要尽量低成本制备。”
7月4日,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需要明确的是,石墨烯产品要区别石墨烯的科学定义,并应与石墨烯的应用相结合,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才能确保产品更好地应用。到目前国内外从应用角度而言,只将石墨烯的性能发挥到了5%-10%,如果能发挥至50%,将带来更大的进步,现阶段石墨烯是在复合化时代最为主流的技术,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能够跟很多材料相结合,因此石墨烯成为了平台性技术,即为一般供应技术,技术突破后即可在平台上根据应用场景生成不同的应用。”
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正在回归理性。据了解,现阶段石墨烯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以及海洋工程等方面,以石墨烯铝合金电缆为例,石墨烯铝导线可以降低输电损耗5%以上,该项成果已经通过工信部组织的成果鉴定。
业内分析认为,未来在高端应用方面,随着石墨烯薄膜器件技术成熟,石墨烯多晶薄膜将被应用于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领域,更进一步地,石墨烯单晶薄膜则将用于高性能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领域。
7. 石墨烯一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般运用在哪些方面未来在哪些行业前景好
目前的应用还不成熟。
根据它的特性,以后的应用,一是用于太阳能,二是代替稀有金属做电池或电容,三是代替金属做导电材料,四是用于高强度材料。
8. 石墨产品的前景如何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目录)报告属性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 7—12个工作日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010-88893867 88864899 68452508 传真: 010-68450238 纸介版、电子版 合同下载报告目录第一章 全球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市场发展研究 第一节 全球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产业结构 三、产业竞争 四、产业转移 第二节 主要国家与地区 第三节 应用领域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的世界地位 第五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状况第二章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内涵 二、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特征 第二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 二、产业结构 三、产业盈利水平 四、产业投资 五、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六、产业对外依存度 第四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各关联产业发展研究 第五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六节 我国高纯石墨材料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七节 高纯石墨材料行业与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章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与规划政策研究 第一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政策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准入政策分析 二、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相关政策 三、落后产品线淘汰政策分析 四、上游产业发展政策概述 五、下游产业发展政策概述 第二节 区域产业政策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政策的实施重点 二、重点区域产业政策 第三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并购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二、高纯石墨材料产业贸易政策取向及影响分析 三、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布局政策取向分析 第四节 影响2009-2014年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政策因素第四章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整体市场规模 一、总量规模 二、增长速度 三、各季度市场情况 第二节 中国高纯石墨材料工业效益状况分析 第三节 高纯石墨材料市场结构分析 一、产品市场结构 二、品牌市场结构 三、区域市场结构 四、渠道市场结构 第四节 市场特性 一、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二、产品生产技术变革 三、差异化/同质化分析 第五节 高纯石墨材料分行业需求分析 第六节 高纯石墨材料分品种需求分析第五章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布局研究 第一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对高纯石墨材料产业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三、新因素对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四、特定因素对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五、各种因素在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结构研究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二、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结构演变概述 三、高纯石墨材料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 高纯石墨材料产业集群研究 一、高纯石墨材料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二、高纯石墨材料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三、高纯石墨材料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效应
9. 石墨的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黑龙江鸡西柳毛、山东南墅石墨矿就开始了石墨的生产加工。当时选矿工艺流程简单,工人劳动条件差,生产率极低,年产量仅有几千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快速上升,2004-2011年,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2.12%。2011年,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为2556.17万吨,同比增长21.98%。
石墨及碳素制品具备优良的性能,应用日益广泛,产能及效益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能力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5.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77.65亿元,同比增长40.58%;实现利润总额109.59亿元,同比增长50.87%。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看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中国规模以上石墨及碳素制品企业较多,集中度低。截至2011年末,中国规模以上石墨及碳素制品企业达871家,销售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仅占全行业的13.46%。从世界石墨及碳素制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来看,未来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将逐步向大集团集中,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中国冶金、化工、机械、医疗器械、核能、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对石墨及碳素制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统计数据,2006-2011年,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56%。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2006-2011年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略估计2012-2015年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1%,2015年,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