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有哪些
今年9月,兰州—明斯克(兰州新区—中白工业园)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发车,历经65小时的运行,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这趟列车是国内首条点对点的国际货运专列,也是唯一直接通往中白工业园的大通道。日前,白俄罗斯铁路局局长莫洛佐夫在“中白工业园在白俄罗斯交通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接轨是巨大发展机遇的开端。
中白打造的“一路一带”标志性工程,笔者认为这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对国家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在经济层面上,“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有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产能输出+资源输入”,远期着眼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梳理出国内产业发展的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二、“基建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建产业链”。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需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消费水平极低,发展空间巨大。供给面来看,现阶
四、“通商”主题:商贸与文化产业。
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文化旅游产业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而迎来新的增长空间。“丝绸之路”是中国旅游最古老而且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是“美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完善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
五、“信息产业”主题:抓住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趋势,加快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互联互通”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一带
⑵ 十八大期间中国高铁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抄世界里程最长的高袭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京沪高铁江苏镇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2)铁路产业链梳理扩展阅读: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将中国高铁定义为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
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所有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统一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⑶ 如何通过六保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保证目标。200字
1、强化就业民生。
对874万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包括农民工)全覆盖,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
2、强化脱贫攻坚
加大就业、产业、消费等扶贫力度,以投资建设带动扶贫脱贫;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力度,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细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补齐大型安置区配套教育、医疗设施等领域短板,巩固脱贫成果。
3、强化政策对冲。
落实好更加积极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与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消费政策、补短板的投资政策、结构性产业政策、差别化区域政策和市场取向的价格政策形成合力。
(3)铁路产业链梳理扩展阅读: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部门围绕纾解企业困难、畅通供应链循环、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出台了八方面90项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地,企业复工复产正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面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用工、房租等各项政策;
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疏通难点,聚焦龙头企业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业、生产销售和供应,以及大中小企业的整体配套;优化供应链体系,协调国内国际的物流资源,确保铁路、航空、海运等物流大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