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如何发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

如何发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0-12-17 06:36:49

① 如何拥有海洋文化

是真的有,要不怎么会有中国海洋文化节呢?每年6月16号。马上就海洋文化节在岱山县人民政府举办!

② 怎样加强我国的海洋建设

在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如何建设、提高国家海洋文化的软实力,是我们必须考虑和研究的。建设和弘扬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立法,提高政策保障。海洋文化的建设涉及面广,难度大,首先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应当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予以保护,提供保障,以便海洋文化事业的合法有序的进行。其次从政策上加大对海洋文化事业的投入,包括基础研究设施,专业人才的投入,政策上的优先和重视,建立健全的海洋文化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对研究海洋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开设海洋教育机构,加大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我国目前在海洋文化等海洋事务方面的研究机构,教育培训基地,高等学校还不多,海洋地位的凸显和海洋涉及的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这就要求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海洋文化事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全方面,多能力的人才体系,这对我国海洋文化建设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就要以本民族的文化为立足点,民族文化始终是民族精神成果的代表,中国海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的中国海洋文明史,建设当代先进的海洋文化,必然是先接纳和传承本民族海洋文明,继而才能更好的展望民族的未来,更好的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把本民族海洋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海洋文化相结合,体现出民族的特质内涵,情与理,仁与智,道与法,这样就能在建设现代化海洋文化之中不至于没有内涵没有历史没有基础,这样也就展现出中国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化。
4、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借鉴世界海洋先进文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也频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外交流也十分便利。在对外国海洋文化的接触中,对其他国家民族必有的胸襟,也是建设我国先进海洋文化所必须的。历史表明文化的进步就是能够在本民族的基础上能够与外界交流,相互兼容。人类在进步的过程中相互依赖也越来越多,因此就更需要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加以利用,但借鉴学习只是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创新是保持本民族文化先进性的要素。而创新也不是“闭门造车,孤弱寡闻”与世界脱节,而是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接纳与利用其他民族的“精华”抛弃不合理,不合国情的落后的“糟粕”。当今海洋事业正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大开放和交流,学会“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海洋文化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5、海洋文化传承建设。文化的价值在于延续,延续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创新,持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进步。海洋文化亦是如此,在当今海洋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对海洋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海洋文化的良好建设和延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大举办具有民俗文化的海洋庆典或海洋节活动,比如福建滨海地区的“妈祖文化节”,我国所举办地海洋节,虽然有这样的民俗活动,但其影响力还不够,没有使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如果加大举办的力度规模和效果可以使中国海洋文化与民间风俗更加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体会到海洋文化的丰富多彩,更能激发人们热爱海洋。(2)大力开展互联网上的海洋文化专题网站建设,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参加讨论,发表观点,交流学习,这样就可以为更多的海洋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为海洋文化加大宣传。同时比如一些电视台,报刊,应当开设此方面的栏目,以便海洋文化传播更大众化,普及化。(3)我国的文艺作者应当肩负起文化传递者的使命,结合我国人民实际文化水平编写不同层次,不同题材的海洋文化题材的书籍,创作丰富多彩的海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从而更大众化地把海洋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
先进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海洋先进意识文化关系着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强国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富强的重要目标实现。建设当代海洋文化,弘扬民族海洋意识,是我国走向未来的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海洋战略建设的必经之路。

③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及几点建议

海洋文化产业是当代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海洋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海洋文化传播、促进海洋经济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服务海洋外交、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推进海洋建设、发展海洋文明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分析师认为,现阶段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沿海各省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科技指导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传统海洋文化产业强调较多,而对未来新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究不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迅速,而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和产业跨界发展的创新举措不够。对海洋节庆、海洋民风民俗开发初见成效,而重大海洋文化项目培育不够。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受到重视,而深挖内涵、发挥文化精神引领作用的努力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海洋文化产业的低水平发展、浅表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门类过度集中,经营模式趋同,产品的主题、风格同质化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理念,还要在具体办法上引入创新元素,探索创新模式,以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突破,让海洋文化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使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经济带成为创新发展的高地。

④ 海洋文化的文化产业

21世纪为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资源的减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
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三角沿海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他们所及之处。自此之后,长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著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过:“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长三角区域来说,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对实现“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⑤ 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怎么样

哈。。话说来我就是海大文管的源呢
这个专业现在在全国算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海大作为第一批试点专业我觉着办的还是不错的
课程覆盖面比较广,新闻、中文的都有涉及,
师资也还是可以的
就业前景什么的我觉着主要还是靠自己,
四年内能真正把它学好,那么就业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因为文化产业目前是朝阳产业,从各个方面来说发展的前景还是很大的

⑥ 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怎么样

本专业设在文化产业系,是国内首批设立的该类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系还是设在中国海洋大学的“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本院自主设置的文化产业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从20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门类。其范围包括文化传播、内容创意、新闻媒介、网络管理、影视展演、音像广告、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领域。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副教授8人,大多有国外留学和研究的经历,其中14人具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文化产业概论、世界文化产业概要、中国文化概述、世界文化概述、文化政策与法规、管理学原理、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项目策划与管理、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
主要课程有:海洋文化概论、儿童文化概论、文化资源学、创意理论与实践、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合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古代文物专题、城市文化研究专题、文化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东亚语言文化专题。
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党政机关、文化企业经营和文化事业管理部门、新闻出版、影视音像、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博场馆、文化遗产保护等部门行业,从事管理、经营、创意、策划、研究等工作或考研、留学及自主创业。

⑦ 海洋文化经济效益分为哪几个方面

从广义上来讲,海洋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缘于海洋而生成,与内陆文化相对应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对于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物质的、社会的、行为的、精神的文明生活内涵。

⑧ 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举办情况如何

人类涉海,文明初生。为便舟楫,为利渔盐……”320位渔民,汇聚岱山海坛,齐声诵读《海坛铭》。6月10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和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闭幕式――“休渔谢洋大典”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海坛拉开帷幕,向世人传达海岛人感恩海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歌舞谢洋环节,一声声嘹亮的渔歌号子划破天际,演员们用激昂的表演再现传承千年的岱山船拳,演绎豪迈的《拔篷号子通天下》。飘逸灵动的渔家姑娘踏着小调翩然起舞,温婉灵动的歌舞《泗汛渔歌迎福来》,勾勒出岱山儿女对大海的无限情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一首《感恩海洋》带着海岛人民的美好祝愿荡漾在海坛之上,七彩云烟升腾,天地氤氲,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这些富有岱山特色的传统原生态海洋文化节目,倡导保护海洋,感恩海洋,原汁原味地再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海洋是人类共有的蓝色家园,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让我们携起手来,推动海洋事业发展,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呵护蓝色海洋。

⑨ 运用文化与社会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弘扬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影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海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弘扬海洋文化能提升劳动者文化素养,推动海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使海洋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海洋文化生产力在现代海洋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海洋文化能够激发我国海洋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发展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