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中心概况
道略文化研究中心是一家专业性研究型咨询公司,专注于文化产业研究与咨询,回业务内容包括咨答询服务、产业研究、行业监测等综合性业务。
道略文化研究中心由来自于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研究性机构的博士、硕士组成,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一线研究与咨询经验。
中心不仅拥有优秀的管理咨询团队,还形成了严谨科学的研究体系:建立庞大的行业数据库,定期出版行业研究专刊,并与其它研究机构和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研究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中心的项目运作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还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2. 商业演出的商业演出活动的流程
商业演出活动策划流程:
1.首先制定出可行的活动实施的计划:如活动推进表,活动物料项目推进表,前期广告投放宣传,依据市场部的资料分析组织进行活动策划。
2.确立明确活动方案(包括备选方案)
3.与各种媒体沟通整合:如软硬新闻、商品广告、有偿新闻、媒体支持等。主要洽谈对象包括:当地各大报纸期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
4.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对象包括:厂家、省包、国包及与公司业务需求紧密相关的其他个人或单位。洽谈内容有:商品价格、商品供货数量、供货条件、赞助费用、文艺活动、供应商独立活动、广告赞助。
5.市场部提出相关广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及费用预算,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活动形式、宣传、媒体、广告和宣传品设计方案、公司配合部门、单项费用预算和总额费用等内容。由市场部组织公司主管总经理、销售部、执行部及相关部门对广告策划的方案、费用预算、广告及宣传品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从而形成业务评审表
6.活动前软硬广告的撰写设计、排期投放等都必须做好,为即将开始的活动预热。
相关研究机构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演艺咨询部专注于演艺产业研究,通过持续的市场监测及分析研究,已经发布了一些列的演艺产业细分市场研究报告,如《中国旅游演出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娱乐演出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演唱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儿童剧演出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及《2012-2013年中国演艺产业投资报告》;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先的研究与咨询机构。发展目标:成为文化产业最专业的智力服务机构;服务领域:服务领域包括文化产业、文艺演出、动漫游戏、艺术品、广告、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网络服务、电信服务等;咨询客户:研究中心的专业咨询师已经为50多家文化传媒机构提供过咨询服务。客户包括省市政府文化部门、新闻管理部门、跨国文化传媒机构和国内领先的报刊社、出版社、传媒集团等。
3. 小剧场话剧步入"而立之年" 如何避免低俗化倾向
曾因先锋而受追捧,又因贴近而获拥趸。中国小剧场话剧进入到2012年,已满30岁。30年间,小剧场话剧从无到有、从冷到热,渐渐成为都市年轻人娱乐休闲的选择之一。仅今年北京市两会和春节期间,主要由小剧场话剧、相声等构成的民营院团的演出,就占据了北京市场的一半以上。 事实上,从2005年起,小剧场话剧的潮流逐渐从京沪风行至全国。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0年北京小剧场话剧演出场次是大剧场话剧的近4倍。此外,上海、杭州、青岛、哈尔滨等地小剧场话剧的市场反响也日趋热烈。但是,小剧场话剧缺乏品质、管理混乱、低俗化倾向也一再为人诟病。据统计,2010年初至2011年中北京上演的350多部剧目中,“三低剧目”竟占到一半以上。 在演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小剧场话剧也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它能否保持初衷,借助精悍灵活的形式进行艺术和市场探索?又能否通过行业自律和外部援手迎来良性发展? 升温 演出激增,北京小剧场数量增至30多个 作为话剧的“先锋”,小剧场话剧的市场状态受益于话剧市场整体的热度。以演出市场最为庞大的城市之一北京为例,据该市演出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话剧观众就达到了152.5万人次,演出比上年同期增长84.7%。 随着受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小剧场借助轻巧灵活的特性,其热度更胜于话剧市场的整体状况。 同时,参与小剧场话剧制作的团体不断丰富。不久前,全国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上海举行,其中民营院团剧目占到1/3,凸显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与此相关的,是演出场所的不断增加。因市场需求增大、投资又往往小于大剧院等大体量设施,这些年,全国各大城市小剧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仅北京一地,小剧场数量就由2009年的11个激增为目前的30多个。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市东城区党代会上,有消息称,集聚人气的东城区小剧场,将获得市、区两级财政配套,总计6000万元的资金扶持,规划新建的34个剧院过半将是座位数200左右的小剧场。 国话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亲身经历小剧场话剧发展的30年。他认为,小剧场话剧之所以热,原因在于这些话剧表现的是制作者以及观众身边的生活,以及围绕今天的生活进行的思考。这种话剧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对话,既是新的话剧人不断参与其中的动力,也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重要原因。 隐忧 良莠不齐,“三低”频现,欠缺“选矿”机制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小剧场话剧的火热,与许多剧目“一味迎合观众”不无关系。不少剧目为利益所溺,一味搞笑而丧失艺术探索精神、人性道义的担当,引来观众对于小剧场话剧的误解与非议。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在前不久的一次小剧场话剧研讨会上表示,在某些场合某些语境里,在某些不明就里的人口中,“小剧场戏剧”已经成了“小成本低风险容易运作的、以轻松搞笑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戏剧”的同义语。 他更为担忧的是,在日趋娱乐化、商业化的小剧场中掺杂着一些在国际小剧场中十分罕见的“三低剧目”——低创作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以迎合大众的名义刻意低俗,以取悦大众的名义追求无聊,为谋取票房利益不择手段,全然不顾在文化意义上对观众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2010年初至2011年中北京上演的350多部剧目中,类似的“三低剧目”竟占到一半以上。 傅维伯则认为,与剧目的良莠不齐相比,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在看似繁盛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市场中,欠缺能扎实推动小剧场话剧良性发展的“选矿”机制。 在傅维伯看来,大部分小剧场话剧作为年轻人的作品,或者因为制作群体不稳定,或者因为市场反应,在演出几场后就偃旗息鼓,这中间“缺少一项筛选梳理的工作,是对大好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小剧场话剧尽管在话剧市场的演出场次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大部分的盈利能力并不强。 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共上演小剧场话剧剧目274部,其中演出场次达50场以上的剧目数量仅有11部;从演出收入上看,仅有部分品牌团队和经典老戏受到市场青睐,能够实现盈利。 出路 强调自律,挖掘品牌,建立扶持基金 小剧场话剧发展的初衷,本是借助精悍灵活的形式进行艺术探索与市场探索。最初的“泛娱乐化”就是面向市场的探索,但如果从业者就此停滞不前,沉溺于获取收入、利益,就等于背弃了初衷。“作为这个行业的人,还是要有一点对理想的坚守,承担对行业的责任。”傅维伯说。 “小剧场话剧求利,但不能突破底线。”王晓鹰说,“娱乐界从业人员有责任向受众提供制作精良的娱乐产品,同时使其内容涵义不违背主流文化价值观,并具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在王晓鹰看来,“在低层面上追求市场效益的短期行为,只能破坏大众对话剧的观感和认知”。 “目前做小剧场话剧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一些恶性竞争,前两年火爆的‘减压剧’、‘恶搞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毛修炳说。不过他同时认为,小剧场话剧的市场化发展明显,现阶段的“盘整期”是转好的前兆,小剧场话剧在市场化发展下的自身调整也可期待。 小剧场话剧未来的良性发展,既需要业内人士基于对行业发展责任感的自律,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支持来充分释放其自身的能量。 整合资源是释放小剧场话剧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2012北京国际演艺服务平台”不久前举行启动仪式,主办方北京歌华中演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城表示,希望在未来提供一个自由、公平、透明、标准化、便捷的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演艺行业大集市”的功能。 “小剧场话剧很多时候就像年轻人交的‘作业’,不可能个个都是出色的论文,但它们有各自的特点,有成长的可能。”傅维伯则提出,要尤其注重发掘那些已有的、有潜力的作品,建立基金进行支持。
4.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介绍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专注于文化产业研究与咨询的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
5.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
道略的研究人员已经为20多家文化管理部门和50多家文化企业提供过规划和咨询服务,承回担了北京大部分区县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项目,树立了文化产业规划领域的领军形象。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成长过程中合作机构: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在华版权贸易促进研究项目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全国民营演艺机构调研与政策设计(10省调研)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区文化阵地研究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市场专题调研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艺术品市场研究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残疾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文化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密云县: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怀柔区:百老汇音乐剧在怀柔区演出的文化市场研究
重庆市大渡口:文化大渡口“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版权局:涉外版权机构的调查与监管项目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版权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6. 求一篇今天的关于音乐的新闻。
http://news.hexun.com/2013-11-15/159698580.html
音乐节如何做到“名利双收”
2013年11月15日00:00
来源:北京商报
宋柯
恒大音乐董事长
毛修炳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
张帆
迷笛音乐学校校长
恒大星光音乐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巡演,摩登天空音乐节、东动音乐节、“爵士上海”音乐节又将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的音乐节数量接近130场,同比增长14%,其增速之快已成为音乐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模式。然而,如何才能树立音乐节品牌并进行商业化运作,成为了各大音乐节幕后推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降低票价培育市场”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键的是票价走亲民路线。现在一般音乐节平均票价大概是120元,很多年轻人就会想想是去看音乐节还是看场电影。如果是60-80元
的票价他们也许想都不用想,就会去看音乐节。今年的恒大星光音乐节推出了低价票,就算没到平均每场2万人,只有平均1.5万,但30场下来也累积了不少
人。这近几十万人中可能有一半没去过音乐节现场,但慢慢地听下去,一下子就增加了几十万。
“做好市场定位推动主题多元化”
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内音乐节,应该加快细分市场步伐,打造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音乐节。虽说音乐节正在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办音乐节并不太挣
钱,还处在通过吸纳更多、更好的音乐资源来塑造品牌的阶段,因此,如何做好市场定位、将演出内容做好则尤为重要,特别是好的音乐节应该更主流,吸引一线的
顶尖音乐人参与。
“注重细节提高音乐节运作水平”
目前音乐节市场确实存在盲目主办、良莠不齐的现象,忽略了很多细节
的东西。并非是个音乐节就能盈利,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音乐节是以音乐为最终目的,而办好音乐节的关键是主办方的运作水平和认真态度,包括整体
方向如何把握、管理方式是否先进、市场调研是否深入等等,这是一个繁复的工程,需要整个运作团队科学严谨的通力合作。
北京商报记者 刘小艾/文 麟懿/漫画
7.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出版刊物
1.《演出市场周报》:对演出行业的政策环境、资本动态、产业趋势等进行密切监测,发回布主要动答态文章;对演出市场和各演出场所进行深度研究,密切跟踪行业动态;
2.《文化产业园区周报》:对全国近1000家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定期跟踪,对不同类型园区的发展动向、园区运营状况等进行跟踪和研究;
3.《文化产业动向》——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产业资本动态、企业战略、区域动态等行业信息,并将国际动态纳入观察和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