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论产业发展前景

论产业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0-12-15 22:42:39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有那些

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在产业高度方面不断由低级向较高级演进,在产业结构横向,联系方面不断由简单化向复杂化演进,这两方面的演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2 区域分工理论 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等,确定城市在区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进而确定城市产业,避免“就城市论城市”的产业确定方式.

3 发展阶段理论 (1)H·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剐 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以工业化为主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构造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即根据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或称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

② 2020年有什么前景行业

2020年我觉得IT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IT行业素来有着“高薪”的标签,除了“高薪”标签之外,未来IT行业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推进,IT行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1、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UID设计”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
2、提升速度不断加快
软件人才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高校的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缺口变大,因此一个熟练的软件技术工程师,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工作具有挑战性
IT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挑战的行业,这就让很多人都想要进行尝试、挑战。IT行业的工作属于脑力劳动,需要不断的攻克难关,且在工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能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该行业,从业者能够不断的突破自己,一步步的得到自我的提升。
4、岗位性质变得重要
软件是电子载体的灵魂,也是游戏开发、网页开发等的核心技术,因此学员毕业后可以从事的是这些行业的关键性岗位。
5、职业生涯的加长
很多人都说软件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短,其实这是一个误解。IT软件工程师是通用性人才,其不受行业发展的限制,而且也不受年龄和体力的影响,和医生、律师一样,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也就越值钱。
6、就业范围变得更广
一般稍微有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如果企业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就势必需要数据库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学员除了去新兴行业外,还可以去这些比较有规模的企业里,担任信息部的重要职责。
7、对未来充满成就感
IT行业重在战胜挑战,完成项目后不仅能获得额外的报酬,而且看到自己的成果推向市场得到认可后,会感到非常自豪,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就算不是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但是只要是自己有参与其中,在项目完成后也是会有极高的成就感的。
8、学习机会不断增多
IT行业就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该行业发展迅速,人才辈出,因此在此行业从业者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到最新的资讯,了解到最新的技术,不断的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IT行业自然会出现一些热门的工作岗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2020年甚至今后IT行业可能会持续缺口、易获高薪的岗位:
01、AI/机器学习工程师
02、算法工程师
03、网络安全工程师
04、软件测试工程师
05、安全运维工程师
06、数据挖掘工程师
07、高级算法工程师
08、系统架构师
09、数据库管理员
以上这些岗位,只是未来IT行业中其中一部分前景较为广阔的高薪岗位,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也会有更多新兴的职业和岗位涌现出来。但总体来看,IT行业相较于大多数行业来说,其发展潜力巨大、岗位薪资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论汽车材料的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表明,安全、节能、环保型的汽车已成为21世纪汽车发专展的主流属,而要实现安全、节能和环保这一目标。汽车轻量化则是最佳的途径、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而欧洲汽车工业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走汽车轻量化的道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亚太国际还注重与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如:与重庆力帆集团、比亚迪公司成立了(汽车材料研究所)及签订了《汽车轻量化材料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动国家863重点项目“汽车材料轻量化”等项目。

④ 产业发展理论的什么是产业发展理论

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⑤ 论文题目:论家庭或个人理财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也在写论文。有好的说说哈。

⑥ 论述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弊

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是中年人总数居多的时代,社会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含智利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从经济学原理上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供过于求,所以价格会下降,即劳动力成本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成本便宜,同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低者永远占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用太高的技术就可以完成生产。我国现在年龄在40岁左右的人群,是主要劳动力组成部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很高的技术修养,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新生的劳动力中虽然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是,这群人总数少,年龄较小,还不是主要劳动力群体,不具备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条件。
弊:我国现在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老龄化压力,新生的劳动力不足,无法继续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新生的劳动力中有一定的技术人才,还有一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具备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初步条件。如果继续走劳动密集型产业道路的话,很难有所突破,且浪费资源。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较少,没有长远发展的能力,在国际竞争中也难有优势。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今后应当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方向前进,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⑦ 论新常态下的酒店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发达国家酒店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酒店行业波动弹性较GDP更大。我国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导致酒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虽然酒店行业短期内很难出现大幅度的景气反转,但是宏观经济企稳、“三公消费”的影响减弱有望使得酒店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弱复苏周期。未来我国旅游消费升级将释放酒店的需求潜力,同时酒店的集团化与轻资产经营将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支持的驱动下,我国旅游业将进入一轮快速增长的大周期,同时驱动酒店行业的发展。据预测,我国是全球184个国家中未来十年旅游行业增长预期相对较快的国家,我国旅游业有望在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国内游收入所占比例将近90%,且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态势。由此可见国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业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酒店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2013年入境游客1.29亿人次,同比下降2.5%,国际经济环境的疲软使得入境游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压缩。

⑧ 论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保险业未来一定会走上产销分离的道路。而且一定会走家电业的国美的这条路。。。。买保险。。。去超市。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⑨ 论述: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文化立国战略与产业发展趋势
2011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适时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才能全方位去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从1978年以后到现在,为了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实行了三大战略:经济创富、科技创新(包括陆续提出“973”项目计划、“863”项目计划以及2004年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计划)和文化创意战略(以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为标志)。
现在,应把这三大战略结合在一起,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文化立国战略是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经济创富三者融合的国家战略的高级形态。日本和韩国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
为什么要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中国流行的一个提法就是“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包括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等方面。文化立国战略就是对这种转型时期的一种综合推动。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就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就要从资本逻辑转向文化逻辑的发展模式,要真正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一个创意的时代,以创意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摆脱单纯依靠土地、矿产等物质要素推动。
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这对于有着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整个社会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一个追求艺术和科技融合的时代,文化产品更加重视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同时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要有中国文化的元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普遍追求产品的功能价值,70年代追求产品的友好性,90年代追求产品的独特性,到了2010年全世界都在追求产品的体验性。这个体验是全方位的,包括感官、心灵和信仰三个层次。这种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卫星技术的推动,让此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现实。
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不同,伴随着跟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我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就是学习国际上市场驱动、资源依托和政策引导这三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可以看到,过去几年的政策法规建设,主要是针对新闻出版业、影视业和演艺业,尤其是出版社和演艺业,都制定了明确的改制时间点和完成改制的标准,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
从具体行业来看,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广播影视业,尤其是电影业,已经充分市场化了。当然,电影业还有最后一个堡垒没有攻破,就是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我们一直在呼吁用分级制度代替电影审查制度。而广播和电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制播分离改制到现在的节目制作机构的转企改制,在整个体制改革上没有创新。
从资本属性、企业产权结构来看,据有关研究,国有资本完全控制的行业有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报业、有线电视网等;向社会资本部分开放的行业有演艺业、会展业、设计业和艺术品经营业等;对民营资本完全开放的行业有影视动漫业、广告业、网络文化业和文化旅游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行业市场开放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利润贡献值来看,前端的内容创意利润率为45%,中间的内容制作和内容复制分别为10%和5%,后端的交易服务为40%,而我国过去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因此,未来的政策应着眼于如何推动从中间环节走到产业链的前后端环节。比如,如何鼓励内容原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怎样鼓励文化消费等。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来看,过去13年(1998年~2011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在起跑。因此,政策制定的关键着眼点在于,在未来10年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甚至加倍增长,推动文化产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有人说,过去13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充斥了三种别样的“味道”:第一种叫“血汗味”,盲目搞文化地产、创意地产,重复进行基地建设和园区发展,四处只看到灰尘满天,农民工流血流汗大搞房地产建设,看不到文化创意,看不到版权流动;第二种是“铜臭味”,尤其是2009年九部委颁发的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出台以后,盲目利用金融手段放大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在股市、房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一部分热钱流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甚至还出现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违背文化产权交易的本质,牺牲了许多盲目跟风投资的民众利益;第三种是“机油味”,很多企业采用低端技术简单复制,粗糙加工,花钱买一台高清扫描仪就到博物馆复制文物绘画,简单复制到其他材质上,比如木板、丝巾、玻璃上,认为这就产生了规模效益。可以承认,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但这是一种低端的商业模式,附加价值很低。我们看到,这三种味道里面唯独没有“人”的味道。我希望未来的政策转向如何提升文化产品的人文导向、人文内涵上面来,希望能够产生真正感动人心、感动世人的经典大作。
总之,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第一,文化产业增长的方式粗放低端。其重点不是放在内容创意而是放在生产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主要的突破口。所以,这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对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名人资源的开发方式是近乎于粗暴的,主要希望通过门票收入、周边土地增值以房地产开发的形式获得收益,还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低下。大量生产出满足一般大众低俗消费趣味、内容低下、格调庸俗的文化产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广播栏目、图书出版、戏剧小品等现代文化产业,都纷纷为了票房奇观、收视率、资本效益、投资回报而纷纷制造噱头、吸引眼球、营造哗众取宠的效果,让现代都市文化消费的负面效果夸大性地侵入了文化产品,伤害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和人文品格,降低文化产品的价值追求,一味增加所谓文化产品的互动、时尚、参与和体验所引起的身体上的快感,而忽略了文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超越。
第三,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单一。主要依托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所谓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大工业化模式,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综合效益。只有充分提高文化产品的象征价值,才能维持文化产品的高价格,才能带来真正的规模经济,而不是仅仅靠提高文化产品的数量。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的产业价值链集聚的核心在于,由象征价值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流动而产生价值传递和价值递增。目前,在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内,很少看到文化产业上下游之间由于知识产权所形成的产业关联。与此同时,产品的范围经济还在于产品所拓展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由于远销国际而形成比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行政监管的多头管理,效率低下。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成功的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资源扶持。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清晰明确,往往交织在公共文化服务职责与文化产业发展职责之间,不能很好地分清两者在管理思路、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根本不同,在中央层面存在着比较大的行业交叉和多头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在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上,依然出现标准模糊,人为主观性强,客观操作性弱等问题,政府内容审查与行业标准分类没有区别对待,往往导致某些文化产品即便通过了政府的内容审查,在发行、放映、播出和运营等过程中依然是问题丛生,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社会负面影响,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消费权益,不利于文化产品正面价值功能的发挥。

⑩ 分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通过选择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有利于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长期福利,加速工业化的进程,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虽然从理论上讲,幼稚产业保护论有其合理性,对本国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施。试想,为了成功运用保护政策,政府要确定哪个行业最终是有利的,并权衡保护该行业的利弊,这项任务谈何容易。

通过政治程序来挑选被保护的幼稚产业更加困难,因为这种做法往往是在保护那些在政治上强有力的行业,而且一旦这样的行业得到免除外国竞争的保护,“暂时性”的保护政策很难取消。

(10)论产业发展前景扩展阅读

政府要有效实施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期限的确定。保护幼稚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一旦达到目的,就应该撤销保护政策。设定适当的保护期限,可以激励被保护产业充分利用保护期内的优惠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有效避免了 老态龙钟的幼稚产业” 的出现。

2.加强保护过程中的监管。政府需要对处于保护期内的幼稚产业实行必要监管,督促其在政府的帮助下正当利用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3.鼓励国内竞争。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强化保护政策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阅读全文

与论产业发展前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